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这还真有点虚幻

崇祯如是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一种梦想成真的激动感充斥在他的心头。

自从南迁以来,他做梦都想着能北复中原,但实力不允许啊。南明朝廷简直就是一个空架子,手中仅有的兵马不是残兵败将,就是乌合之众。

不要说是北复中原了,就连上游的左良玉军的威胁都能叫他患得患失,夜不能寐。

在左良玉病死之前,金陵朝廷的局势真是相当恶劣的。

崇祯帝对左部兵马完全没有掌控权。

崇祯十七年时的崇祯帝,手中的兵马欠缺,收复失地乃是妄想,自保都难才是第一位的。除了可以用大义名分来压制左良玉之外,他都还要借郑芝龙的力来巩固自己的权威。所以,他心里即便是有些不乐,也默认了那时候朝野上下一片赞成之声的‘联虏平寇’之策。

后者说是先‘联虏平寇’,再灭北虏而光复中原,重整河山,实际上后半截都是虚话,都是安慰崇祯的假话。鞑子要是那么好利用那么傻瓜,他们也进不了关了。

这点崇祯帝自己都心里清楚。

真联虏平寇了,那今后的天下也就南北分立了。

等联手满清灭了李自成,大明再北上收复中原,这完全就是无稽之谈!

那些江南的士绅官僚们是很渴望如此的,因为如此的话他们自身的利益也不会受损。而要是与满清的战争一旦打起来的话,则朝廷难免就需要大批的军费,难免就要摊派加饷,这是从他们的口袋里掏钱啊。更有落得大败的可能,亡国亡家了,他们的损失就更大了。

反而是‘联虏平寇’之策,此策既行,自己既可以坐享江南财赋充盈之地,依然可以过着纸醉金迷的太平日子,还没有了大批的北地士子来跟他们争权夺位,岂不是美哉乐哉?

便是大批被送去了金陵的北地官员和皇戚勋贵,大多数人也不去想北复中原的事儿。

大明朝要能北复中原,他们又怎么可能被赶到金陵来么?

还是安稳为第一。

刚刚历经了巨大惊吓的他们,很大一部分人在那个时间点都是如此想的。

包括洪承畴等人,那都是打心眼里对鞑子的八旗兵有所畏惧,认为平原野战,绝非是鞑子的敌手。

可这一切随着左良玉的突然病亡,就全都有了新的转机。

左良玉一死,左梦庚对三十六营将领的控制力大为减弱,等于就是说朝廷对左军各部的影响力在大幅度的上扬。郑芝龙又要海外建国,这南明朝廷本来还有些不稳当的江山立马就稳如泰山,再也不见半点的风雨飘摇之感。

甚至于在一些人眼中都有了更进一步的可能!

为什么不能更进一步?八十万左军都要被朝廷给收拢了,为什么不能更进一步?

一直反对联虏平寇之策的黄得功就不说了,只洪承畴的态度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有了左良玉部的数十万兵马,则不仅是金陵上游地区的江防稳固,南明实力更是大增。

而满清却与李自成陷入了苦战之中,这个时候趁机北伐,能不能打进北直隶一举收复了神京不敢说,但顺利收复中原、齐鲁却是肯定的。

而满清即便是察觉不对,迅速从山陕撤兵,彼辈的久战之兵又如何能碾压的了南明的百万得胜之师?

别亡了郑芝龙的那个提议,对北地降贼降虏士绅官员们的清算,大笔的钱粮财货已然就摆在那里了,洪承畴私下里就以为,士气军心断无问题。

崇祯帝见了洪承畴的奏章后,便寻了个理由将他招入金陵面议,结果是他更加的心驰神往了。这人本来就耳根子软,容易被说动。偏自己那定的主意却中一条路走到黑……

洪承畴一时间就又成了崇祯帝的宠臣。

他现在是见梦寐以求之事已然就摆在了自己的眼前,唾手可得,那要还按耐得住,他就不是崇祯了。

不过洪承畴此提议的一个大前提就是满清的主力尽数与李自成在激烈交战中,那崇祯帝就只能按耐得住心中的激动,耐心的等待起来。

老天不负有心人,这终于叫他等到了。

从清海的固始汗有动的消息传来,崇祯帝就打起了精神。那果不其然,满清对李自成下狠手了。随着大同和河洛的沦陷,豫西北州府和晋北全落在了清军的掌控中,陕北和晋南也彻底暴漏在了鞑子的面前。

多铎先对晋南下手,等调动了李自成的大顺兵后,那漠南蒙古各部早就汇集好的大军,与阿济格所率的八旗兵合流,迅速从榆林南下,直插延绥。

李顺全面陷入了被动。

现在李自成晋中、晋南全都不要了,要不是襄阳的白旺军陷得太深,恐怕荆襄他也不会要了,就一门心思的固守关中,尽可能的收缩来兵力,准备着与阿济格军决战。

崇祯帝在金陵城里都收到了如此之消息,这中间的时间都已经过去,现在李自成与阿济格肯定已经在延绥大战来。

大好机会,这可不就是大好机会?

自从洪承畴向他献策以来,他这些日子里就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这一日的到来。

现在它终于到了。

等到燕京城内的多尔衮收到大明天兵北伐中原的消息后,再把命令紧急传去军前,那时候恐怕鞑子都跟李贼拼了个两败俱伤了。

崇祯帝只要一想到这个,心中的欢快就抑制不住。狗咬狗的事儿,他们打的头破血流才最好呢。自己起大军直插中原、齐鲁,甚至直杀去燕京,看鞑子还如何抵挡?

甚至于他都下意识的忽略了郑芝龙。

要知道,在洪承畴的谋划中,郑芝龙是很重要的一环。

鞑子自从入关之后,长期在京畿囤积重兵,原因就是津门的郑军。

这两年来满清想过很多方法对津门发起各种各样儿的攻势,结果都不能如意。所以,战争中很有必要让郑芝龙杀到津门,不说击败对面的清军,也至少牵制住他们。这样再加上登莱的攻势,满清在中原、齐鲁和北直隶仅有的一点八旗兵马也全被牵制了。这大明天兵北上还能有差吗?

可现在崇祯帝却像是把郑芝龙忘了一样。

只以洪承畴为九省经略,即湖广、中原、齐鲁、北直隶、晋西、关中、咁肃、蓟辽等地,总督军务兼理粮饷,然后传命左梦庚为副经略,高高的架了起来。

把左营大将卢光祖、李国英、郝效忠、金声桓、张应祥、徐恩盛、吴学礼等人通通封为总兵,或是北上中原,或是继续包围襄阳,而左梦庚这个副经略却是留守荆州,防备川蜀的张献忠。

这真的是恨不能一口将左军给吞吃了。

同时,凤阳的刘良佐,徐州的高杰,归德的许定国,还有淮上的刘肇基诸将,连同洪承畴本部,还有被拨调去的黄得功军,就统一归属洪承畴调遣。

各路兵马实际兵力不下三十万,号称百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分多路出击。

或许崇祯帝认为这些兵马已经足够了,这北复中原,甚至能一举收复神京的战役里,他已经不需要郑芝龙帮忙了。这个滔天大功,他也不需要郑芝龙来分享。

事实上现在还不到十月,渤海内虽然已经有浮冰了,但登莱到津门的海上之路依旧畅通。当然,航行中的风险会更大一些。可郑芝龙还是能率军浮海前往津门的。

崇祯帝是给他省了一个大难题。

消息传开之后,别说满清会料想不到,老实本分的明军竟然忽的对他们翻脸不认人了,就是郑芝龙都有些懵逼。

南明北伐满清,对于一个穿越者而言,这是不是有点过于虚幻了?

洪承畴倒是又给郑芝龙递来了一份亲笔信,为郑芝龙解开了疑惑。但他同时也隐瞒下了一些消息。

这就是洪承畴。

很有才,很有能力的一个人,可偏偏性格上少了一抹刚强,少了一抹蛮性,所以他永远也成不了卢象升、孙传庭那样的人,更不可能是力挽狂澜的再世于谦。

回想历史上的洪承畴,松山兵败后,他“畏死幸生”降了清,成为镶黄旗下的贰臣,留下千古骂名;经略西南时,因为“畏难”,几次三番请求解任,想撂担子逃脱。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关键时刻,洪承畴总是经不起考验,挺不起脊梁,这充分表现出他性格中软弱的、本质的一面。这也是造成他品行有亏的根本原因。所以啊,尽管他对清朝死心塌地、忠心耿耿,但在清廷统治者眼里,却不足为凭,一干大汉奸中‘福利’到手的也最少。这就是为奴才、为附庸者的必然下场。

这封信只是一封很普通的信,洪承畴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对郑芝龙说一声,让他在接下的战事里多帮帮忙,出出力。

这让郑芝龙觉得都是屁话。

他当然会出力了,这是当然不让的。

因为郑芝龙从心底里对明军就有着一股极大的不信任,就觉得这‘北伐大计’根本不用他使坏,明军自己就会败得干净利索。

何况他现在人在登莱而不是津门,他顶多也就把豪格牵扯住。

“传令下去,出兵。”本就准备中的兵马现在就可以出击。

郑芝龙披挂战甲,翻身上马,黑豹嗒嗒的向前慢跑中,这时候他人却还仍旧有些恍惚。

“真是想不到啊……”崇祯帝这么快就北伐了。

冷风吹面,让郑芝龙脑袋冷静了下来,然后他就‘一眼’看到了左良玉。

这个已经死去小一年的人,可真的搅动了天下大势。

如果这位坐拥八十万大军的大军阀现在还稳稳的坐在湖广,崇祯帝不解决这个大麻烦,他又岂敢真的出动大军北伐?

不说主观意志上,只说在现实当中,那就是不可能的事儿。

而现在崇祯帝出动‘百万’大军北伐中原,那怕是左梦庚已经变成了一个空壳了,左良玉留下的三十六营将都已经被明廷给暗中拉拢了过去吧。

“黑冰台对此的关注不够啊……”他都没有接到这方面的太多消息。

再想了想,“嗯,是黑冰台的力量还有所欠缺!”

毕竟是一个刚刚发展不过三两年时间的情报组织,岂能真的面面俱到?而且他们在南面的侧重点也是江南,而不是湖广。

郑芝龙长叹一声,收拾了一下心情,自己还是老实的看戏吧。能咬豪格一口是一口,然后看这场‘北伐’大戏能唱成什么样儿。

第二百九十三章 何去何从郑芝龙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个个都戏精啊(求订阅)第二百八十四章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第一百零八章 秩序第三百一十四章 阳谋第三百一十一章 山海关外番外3第十八章 罪该万死第四百七十九章 憋屈,很憋屈第四百二十八章 此内阁非彼内阁第一百七十二章 这点贼兵算的了甚?(求订阅)第二十章 调兵遣将第五百七十五章 浓郁的挫败感第二百四十章 安全第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孩儿请战(求订阅)第五百二十六章 士林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发横财的机会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权大涨第一百三十八章 海外有忠贞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营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汉奸没人权第一百零八章 秩序第四十五章 人肉炸弹(求收藏)第四百三十八章 无题第一百零八章 秩序第四百七十一章 成就感第八十章 对垒(求收藏)第五百一十七章 首鼠两端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营了?第八十五章 攻敌必救!第三百二十六章 树倒猢狲散第二百七十三章 鞑子要跑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兰人的本钱第三百九十六章 女真后继有人啊第二百五十三章 我要当国公第五百八十六章 那是真的第四百零七章 士大夫的苦日子真的要来了第三百四十八章 河北大元帅府第三百九十四章 岳无敌第五百五十七章 陛下神射第四十八章 突围(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七章 仓惶不安曲阜孔第三百七十三章 汴京城外的天雷第四十三章 皆大欢喜(求收藏)第五百三十九章 雇佣军第三百四十四章 空头王爷第三百章 多死一些没坏处第五百七十六章 使团北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相州韩氏第四百一十二章 相州韩氏第二百三十六章 他们(她们)到底是谁?第二百六十五章 还没过河就先拆桥第二百六十九章 懵逼的洪承畴第二百九十四章 春风得意阿济格第二百零三章 南明怕是不成的(求订阅)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第二百一十九章 骂名滚滚来(求订阅)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师出场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怎么敢?我怎么不敢?第五百三十七章 赵官家的雄心壮志第五百一十五章 人心啊第六十九章 孔孟曾颜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军必胜!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五十四章 觉华岛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郸来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汉奸没人权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商第四百零二章 开挂人生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举多得的‘里应外合’第五百八十五章 齐国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自成不是司马炎啊?第二百六十二章 朕要挥师北上,重兴大明第二百六十三章 崇祯帝的奋起第二百六十章 桃源生活(求订阅)第五百四十三章 逃离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与藩王第二百三十六章 他们(她们)到底是谁?第二十八章 俘虏第六十六章 孔胤植,你就给我等好吧!第四百一十二章 相州韩氏第四百七十二章 末日的到来第五十八章 骠骑将军(求收藏)第八十六章 没吃到羊肉还惹了一身的骚第六十章 未来的郑军陆师第四百七十章 虚头巴脑的表面功夫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四百四十三章 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明公主做儿媳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三百一十四章 阳谋第二百八十二章 追缴欠税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自成不是司马炎啊?第五十九章 黑心坏鸟郑芝龙第五百三十五章 选家还是国?第四百七十二章 末日的到来第五百四十章 便宜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