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税赋分成

这一招他在明末时候就也用过,所能起到的效用就不需要累述了。

下方的一干文武全都不吱声了,他们一时间难想明白第一招的利弊,但对于第二招来,却心知其中的助益。

这官吏分途始于魏晋南北朝,原因有二,一是中央集权体制稳固不变,威严有丧;二是,地方权力各自为政,禁而不止。

战乱不断的魏晋南北朝,各个割据政权的主脑们面对这一实际困难只能进行无奈的妥协,最终导致了“官吏分途”制度是诞生。

对于那些个割据政权的君王和地方上的世家门阀而言,如此制度不失为一个维系政权的好法子,为他们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权利提供了一个很基础的有效体系。

等到中国再一次大一统的王朝出现,几百年的时光流逝,官吏分途早已经根深蒂固。

吏员自然都是想当官的,但能当上官的吏员终究只是少数。多少落地户因为一个‘小吏’的职权而成为了本处的坐地虎。就像水浒里的宋江一样,黑白通吃。

赵构现下的这第二招,看似对吏员们有好处,实际上对之却也存在着极大地弊端。至少这般一来小吏们就也被按官员的要求来做事了。当然不至于跟做官的全都一样,赵宋的官场回避制是不仅须回避本籍,非本籍但有地产的亦需回避。北宋政和六年时(公元1116年)曾有诏文规定:“知县注选虽甚远,无过30驿。”其概数即为千里。

而赵构新订的回避制度规定更是严格,现任正四品以上官员者,其子弟不得考选御史;父子、伯叔、兄弟不得共事,官位低者回避即调离另任。稍后又做新补充,那血缘关系的亲属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外姻亲属,也就如母之父与兄弟、妻之父及兄弟、本人之女婿、嫡甥等,若在同一个衙门任职,官职低者回避。

当个小吏自然不需要如此的严整,但任职五年就需要调职,衙门里也有很多岗位的。任职十年以上还不能爬上官字者,就需要交流到外县了。

看了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后,很多大臣心里对自己头顶上的这位感情甚是复杂,这真的是一点漏洞都不想留下啊。

这一招公开后十有八九会两面都不讨好,当官的士大夫们不满意,吏员们亦不满意。

“孤也事事都皆大欢喜,然而有些事情,涉及根本,寸步不能让,就只能持力而行。”这一点,赵构无比的坚决,他现在大权在握,即便底下人不支持,他也要强行推动。

这种制度一旦有所成就后,在全国范围内铺展开来,那效果就是无与伦比的。政权深入到基层之后,社会的组织动员能力将向上更上一台阶,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动员速度,乃至是内部的巩固性和忍耐性都将是原先制度所难以匹敌的。

看看秦朝时候的力量,动辄几十万大军的征伐,动辄百万民夫,那社会组织力之强大,岂是后世的两宋明清所能比及的?

即便在某种意义上承袭了一定的秦制的两汉,尤其是西汉,那社会组织力之强也能吊打后世。

赵构从不奢望自己能做到四九年之后的地步,那时候的兔子,对百姓农民的掌控太叫人绝望了。但只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到秦汉时候,赵宋的力量就能有一个质的提升。人不能好高骛远,先就要确立一个小目标么。

可想要达成这一小目标,那首先要做的就是官府行政结构的改变。

千年已过,当年的秦汉与眼下的赵宋,县以下行政结构已经有太大的不同了。只靠着现下的那些个官吏可不足以完成赵构的设想。

故而,就如朝廷中央一样,赵构在试点县中也大刀阔斧的更改的面目全非。

首先除了知县、县丞、县尉、主薄外,另加典史一员,教谕一员。

这典史可不再是明清时候的不入流的佐杂官了,而是一县的税务官,教谕则是学官,掌文庙祭祀,教化一县生民,负责的是全县的教育事,是境内蒙学建设和管理,及普及百姓识字等基础教育,而不再只盯着县学。

同时县尉也在提领三班衙役的同时,从主簿手中拿到了刑名司法大权。等于是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知县、县丞、主薄对于司法刑名的直接干预权,叫县尉的份量有了显著提升。

这是实权!

县尉这官职设立之初可不只是主管兵武,在唐朝,县尉亲理庶务,分判众曹,割断追催,收率课调,是具体负责一县庶务的官员,其职掌包括行政、司法、财政等各个方面。到了赵宋时候,县尉变成了公安局长,只剩下了治安和缉盗这点权利,头上还有仨婆婆压着。

现在才算能扬眉吐气一把。

而往日里跟县尉平级的巡检也被纳入了县尉的手下。

水浒里小李广花荣所处的清风寨,那实则更改被称呼为清风巡检司,正史里的赵宋,知寨这一官儿只设在边疆军武重地。比如关西与西夏接壤处就有很多军寨,为首主官便是知寨。内陆地方上都是巡检司,就跟关胜的浦东巡检司一样。过去巡检与县尉平级,现在巡检则正式被纳入了县司。

同时县丞也从主簿那儿拿到了钱粮大权,主簿的职权在隋唐之后是愈发见少了,在赵宋一朝的官职制度中,主簿是掌户租、狱讼诸事。成为了管理钱粮、司法一类杂事的官吏,而现在司法归了县尉,钱粮归县丞,这主簿的责任就变成了监察。

朝堂上还有御史台呢,主簿就变成县一级官府中的御史吧。

这可真把知县的权柄给削去了很多,但即便如此,知县也依旧是无可动摇的第一人。

赵构在县衙之下设立六房,六房各设典吏一名,下设押司、书吏数人,六房人数各有不同。因为你不能要求只负责载录、上报、储存案件卷宗的刑房跟主管全县蚕桑、织造、修筑署衙庙堂、兴修水利、铸造银两、销毁制钱等的工房拥有一样的胥吏名额不是?

上层职务的变动也涉及到了六房权柄的高低,这肯定叫一些官吏不乐意,可是他们根本无法阻止。

同时还设有负责登记收发公文、文书、誊写状榜等事务的收发房;负责管理县库的库房,为首的即是库大使;负责管理粮仓的仓大使,掌管邮传、递送等事宜的驿丞,掌管全县医学事物的医官等。

就是在乡镇里,其公署官吏设置,那也是照如此一大框架来。当然,没必要的一些部门会酌情删减,比如库房、粮仓,那都由乡镇正印官的副手来执掌。

就等于是县衙里的县丞和主簿。

一县之地的规划竟然如此细致,让众人都感觉了那股迎面而来的巨力。不可阻挡,不可抵挡。燕王这都不知道在心底里想了多久了,他们是万万拦不住的。

可如此多的官吏一股脑的汇聚来,一县之中的官吏又要多达几何,这却真的叫人很难把握。这些人一年又要耗费多少俸禄,一县之财政能否支撑的住,这就更叫人难以把握了。

当下便有人开口问及此事,在儒家学子心中,官多了可不是个好事情。在场的很多人都下意识的认为——官多了,老百姓就要遭殃。

“这就要看中央与地方的税赋分成了。”

如此,就是汴梁城内士民百姓全都议论纷纷的热门话题诞生之源泉。

第二百五十章 西班牙人的血第四百一十一章 攻城第十七章 国之栋梁!第四十二章 洪承畴的一线生机(新书求收藏)第四百二十二章 建康城不健康第五十一章 枪林弹雨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见家光将军,总要去江户登门拜访第四百一十章 农民和商人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险第十三章 此乃好事番外1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五百零八章 路都是自己选的!第三百七十六章 朕是不会亏待她们的第一百零二章 万胜!第二百五十一章 复仇的呐喊声(求订阅)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无意第二百零五章 临走前去一趟关外(求订阅)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六十章 未来的郑军陆师第一百九十七章 主子爷,奴才们不想死啊作战(求订阅)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郸来人第三百四十六章 风光一时,后悔一世第一百零二章 万胜!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东总管第二十五章 世之大义(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六章 树倒猢狲散第二百零五章 临走前去一趟关外(求订阅)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第六十六章 孔胤植,你就给我等好吧!第五百九十二章 给宋人当刀第三十一章 这就是大明朝的柱石么?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八章 一举两得之佳事第五百二十三章 草原(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小儿辈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祯十七年第四百九十章 吕宋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清歇战,先灭李贼?(求订阅)第五百七十三章 别无选择!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个个都戏精啊(求订阅)十五走亲戚,第三更来不及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树倒猢狲散第五百四十九章 水蓝星牌蛋糕第七十 八章 斩了郑芝龙第二百二十六章 切肚子太疼,还是枪子打死好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汉奸没人权第二十三章 义勇第三十五章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第二百七十五章 痛快,痛快,真是痛快!第一百五十三章 多尔衮第三十一章 这就是大明朝的柱石么?第三百三十六章 燕京城中第二百九十章 保定已先败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一百二十四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百五十章 岳雷受罚第二百八十章 天下笨蛋千千万万,许尔安为什么这么突出?第五百零二章 西部惊变第二百六十六章 中原有此帝王,真我大清之福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的残忍么?第二百九十七章 齐王?郑芝龙想干啥?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迁,南迁,还是南迁呢?第八十一章 硬骨头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三百八十八章 府州折家第五百五十六章 是狼是狗?第五十六章 变化(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四百一十章 农民和商人第四十一章 借刀杀人(新书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七章 主子爷,奴才们不想死啊作战(求订阅)第二百五十一章 复仇的呐喊声(求订阅)第五百一十六章 使节第三百五十章 赵宋的本钱第四百五十一章 国策第十七章 国之栋梁!第三百四十三章 梦醒赵九妹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王观战,军中可有勇士敢战?第四百七十章 虚头巴脑的表面功夫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顺文武(求订阅,10/10)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举多得的‘里应外合’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脚抵京,后脚摊牌第四百二十六章 徽宗出手第四十九章 忠勇烈士,大义无双第三章 朝廷能容的下我等吗?第一百五十三章 多尔衮第四百八十二章 计划第四百一十五章 何为正统第四百五十九章 出榆关第三章 朝廷能容的下我等吗?第三百五十七章 与赵构小儿一会第四百五十章 闻战则喜第九十章 无耻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主要靠鞑靼人(求订阅)第二百五十一章 复仇的呐喊声(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