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农垦局

刘韐从颠簸的马背上下来,狠狠舒展了下酸痛不已的身体后,边捶着老腰,边对左右叹息说:“老夫老矣,真的是老矣。”

这从南阳府奔入襄阳府,不过二三百里路,都走了五天了,他却还是在马背上颠的身子骨发酸。岂不是老了么?

三子刘子翚(hui)也下得马来,落地一个踉跄。看着自己父亲捶着腰肌说自己老了,他却两腿插着合都合不拢,最为一个纯粹的读书人,在弓马上他可比常于治军的父亲差远了。比之都已经转职为武将的两个兄长来更是差的不以道理记。

还好这襄阳府已经到了,他爹不用再打马疾驰了,他也可以长长的舒一口气了。

从汴梁走到南阳,再从南阳打马疾驰襄阳,一路奔波数百里,六十有三的刘韐还真有些吃不消。但身体上的疲惫却不能打消他精神上的亢奋。

身为农垦局这一新设官署的长官,刘韐对于自己所负责的劝农恳荒一事,有着一百个积极性。

非是因为此事利国利民,他还真不见得为燕王效力。

他都六十多了,黄土埋到了脖子处的人了,还想什么高官厚禄么?

是燕王的真心实意,他的两个儿子刘子羽和刘子翼全被赵构调去了燕云,不叫其与南军厮杀,如此诚意不可谓不大。再有是他心里头那股想做实事的劲头,叫他二度出山,出任了这农垦局之长官。

农垦局劝农恳荒,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刘韐真的无法推诿,也不愿意推诿。

得令之后他就立刻快马赶来南阳,从这新立的南阳府直下荆襄。

至于刘韐为甚第一步就来到荆襄,这很简单,因为在有宋一朝,两汉时期就列郡十数,土皆膏腴,古之赋输太半多出于此的荆襄,已然是荆棘成林,无尺寸之耕,狐狸豺狼所嗥的民居稀少,土产痹薄之地。

刘韐当然首先把目光投向这片膏腴之地了。

荆襄虽然凋敝,但这儿的先天条件摆着呢,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只要肯用心招揽百姓,给予农资,开垦皇帝,不需几年便可成事也。

就如眼下这新鲜出炉的襄阳府,其前身襄州,本地就自然条件极其优越。在本朝初年土地一度荒废,及至真宗咸平二年(999年),知州耿望提出建议,将原本荒废的300余顷屯田恢复营田。真宗允之,命耿望全权负责此事。及至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年间,襄州的已然是风物秀美,泉甘土肥的富饶之地了。

但整个荆襄之地,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荆州和襄州,后世的大武汉,如今的鄂州,还是人迹荒芜的下等州郡。

原因是鄂州之地常年为长江洪水侵扰,附近多沼泽地,环境不好,自然凋敝。即便有宋百七十年中,鄂州左右沼泽地逐渐干涸,但没有了历史上岳飞率数十万军民的多年经营,奠定了此处飞速崛起的农业物资基础,鄂州依旧是一块贫瘠之地。

徽宗年间的赵宋,河北、江南、川蜀等膏腴处,明明已经人多地少,偏天下人却放着荆湖视而不见,似乎是都有先见之明,在给南宋留余地的。

刘韐是准备把自己余生都付于此地的,这不是他的一腔情愿。为官数十载,刘韐早就明白了一个事实——干事情是不能只凭满腔的热血或激情的。

他有信心在余生的岁月里在荆湖之地做出一片事业来,那最大的原因就是燕王的支持。

燕王曾告诉过他,待到天下大定之后,他会普查天下之民,将那家无寸土的佃户之民迁往荆湖之地,迁往河套之地,迁往东北之地。

这句话甚至都可以说是‘耕战制度’在某种意义上的补充。

早前燕王设立军功田,一时间天下沸腾,然后燕王且在报纸上宣说:大宋立国近二百年,因为不限制土地兼并,天下无有寸土之民甚多,这些都是大宋的隐患,如何能置之不理?他要西击党项,东伐金虏,可不止是对外征战,扬大宋的威仪,更是用朝廷大军的兵戈来为天下之子民夺取更多的土地。

当时刘韐就从中看到了秦汉耕战之制的延伸,也看到了大宋江山的未来。

对比他第一次知道‘军功田’时候所升起的担忧,那一刻的刘韐才算彻底的释怀,彻底的放心。

中原之地虽然广阔,但终究是有数的。燕王施行耕战之策,那短期里兵武必然锐不可当,夺取天下只是早晚事矣。到时候朝廷手里的官田一片片的撒出去,那可以撒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却不可能挥洒一辈子。早晚朝廷会把自己手中最后的一亩官田给分配出去,到时候又该如何收场?之前时候他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只能学刘汉!

西汉早期时候依旧有耕战之风,虽初期一度施行“黄老政治”,一度纵容私人工商业发展,但仅是作临时调适或某种补充,耕战模式依然处于主流和鼎盛。西汉帝国得以集中控制数以千万计的人力、财力和军队,着手从事秦帝国未尽的功业。特别是汉武帝时,主动出击匈奴和经营西域及西南夷等功业,可与秦始皇媲美,所依赖的就是耕战二字。

但在武帝之后,这两个字慢慢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了。

原因不是刘汉的外在威胁已经大幅度削弱了,而是武帝末年旧有兵制已经遭受了严重破坏。

汉武帝对周边四夷的战争前后持续了四十余年,兵连祸结,及至武帝晚年天下困顿,民不聊生。无数小农之家破产流亡,汉军的兵员没有了,而不少豪强殷富之家则多以买到复除特权,不再负担兵役甚至是赋税,番上的旧制难以维持,于是刑徒兵、蛮族兵、奴兵、和募兵遂应运而生,而耕战二字就日渐熄声。

如今这项政策再度复苏,那究竟是利国还是坏国呢?

当时别说是站在赵构对面的刘韐,就是赵构手下的一些人也看不透,他们想的或许只把这政策当做一种过渡政策,当大宋帝国内部平稳了,外部威胁也尽数被荡平后,该改变的自然就改变了。

直到赵构的那番话刊登出来。

而现在他向刘韐许诺要迁无地之民移去荆湖,这就叫刘韐全然放心了。

第四十七章 你为何不早来,你为何不早来?第二百九十章 保定已先败第五百五十四章 草原各部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第一章 穿越“闽海王”第二百一十章 把“联虏”给搅黄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燕京城中第五百三十六章 高丽的归二代第四百三十五章 《乾坤地舆图》第二百六十三章 崇祯帝的奋起第四百七十六章 给儿孙留个念想,给自家留个体面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还需要理由吗?第二百六十六章 中原有此帝王,真我大清之福第五百二十五章 锦衣卫第四百八十章 该岭南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贼,杀虏!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求订阅)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求订阅)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明公主做儿媳第四百四十八章 安定,朔方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兰人的本钱第六十九章 孔孟曾颜第五百八十九章 西辽使团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还需要理由吗?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怎么敢?我怎么不敢?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东总管第四百一十六章 赵构的期盼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明公主做儿媳第四百六十一章 众军随俺来战第五百二十七章 他还需要学习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险第一百七十章 一个借口(求订阅)第三百三十五章 豪格授首第一百三十八章 海外有忠贞第一百七十二章 这点贼兵算的了甚?(求订阅)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仓皇辞庙日第五百九十四章 做个好皇帝第四百七十六章 给儿孙留个念想,给自家留个体面第二百二十六章 切肚子太疼,还是枪子打死好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郑家的板刀面没人愿意吃(求订阅,2/3)第一百二十三章 进兵岛南第六十一章 大写的“服”(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一章 日女不入中原?(求订阅)第六十八章 愿随大帅杀奴!第四百七十六章 给儿孙留个念想,给自家留个体面第二百二十一章 日女不入中原?(求订阅)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个个都比朕有钱!(求订阅,5/10)第三百八十二章 锦衣卫指挥使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数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把双刃剑第四百二十五章 税赋分成第三百八十八章 府州折家第四百四十七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二百八十八章 向南,向南——第三十章 捷报传来第五百六十四章 迁移法第五百四十七章 铸炮第三百四十九章 装神弄鬼,我信你的鬼!第四十六章 忠肝义胆(求收藏)第五百八十九章 西辽使团第四十六章 忠肝义胆(求收藏)第二百零六章 郑芝龙的生化攻击第三百七十九章 再添实力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献策第一百三十六章 郑芝龙想干啥呢?第三百七十一章 赵桓的脑补第四百二十八章 此内阁非彼内阁第一百七十五章 吃瓜群众想看戏(求订阅)第四百三十八章 无题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顺文武(求订阅,10/10)第四十七章 你为何不早来,你为何不早来?第四百零八章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开篇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场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伐首战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清危险了第五十章 是非成败功与过第一百二十五章 斩立决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与藩王第六十四章 大奸似忠之徒!第一百七十八章 这儿子死得值啊第九十九章 完了,全完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耳!第二百五十九章 “郑家天下”必须死第五百三十三章 君臣第五十五章 知己(求收藏推荐)第四百六十二章 压箱底的宝贝第二百八十一章 郑芝龙的身后名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祯十七年第二百四十六章 报纸和奏疏第十一章 去辽东打酱油吗?第一百一十三章 荷兰人在行动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手笔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第一百二十五章 斩立决第二百七十一章 孙之獬的‘投名状’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大的惊喜第二十七章 倭兵第二百九十七章 齐王?郑芝龙想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