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

明州可是对外商阜,各类消息繁多,百姓们或许不如天子脚下的汴京市民关心时事,但也没人是傻瓜。

正旦使在这个时候才赶到明州,怎么品,这味道都有不多。

那些熟知中日往来的两国商贾,更是在第一时间就嗅到了一丝异样的味道。

日本国像来很矜持的,怎么突然间谄媚事人了?

而聪明人很快就想到了高丽,继而再从如今的高丽想到了现在的日本……

商人们或许会在闲情雅致的时候抒发一下自己的爱国情怀,可当利益有被牵连时,爱国情怀是什么东西?

想象一下赵宋与日本交恶的结果,不少明州商人的脸色已经大变。

“这可如何是好!”

明州黄氏商行的东家神情显得十分不安。

他们黄家早在仁宗朝就开始涉及对日贸易,从书画纸墨到茶叶、丝绸、布匹,现有新近扩展开的铁器、棉布、鲸肉和马匹,行商百十年,累资巨富。在日本利益极重。(日本一年中有半年时间是禁食牛、马、狗、猴子和鸡的)

如果两国起了刀剑,那不管日本的结果如何,黄家的买卖皆要大受影响。这最终会严重影响到他家的利益的。

“万一日本强项,我家到时候应该如何应对?”

这么多年的对日贸易下来,黄氏轻车熟路,获益亦是不小,对远洋贸易根本就没迫切需求。只多是趁着下南洋的风,开辟了一条通往吕宋的商路,但后者之利远不能比之日本。

“东翁,现在这件事情以在下来看,已经不是咱们能左右的了。不过,日本国弱力薄,那当权者再是桀骜,也不会不智到与我大宋为敌吧?”这几年赵宋官民的心气可是坐火箭一样向上升高,已经到了区区一商贾官家都不把日本放在眼中的地步了。

而就在那明州黄氏在商议对策,自己给自己打气鼓劲的时候,日本使团来到的消息也被六百里加急火速送往汴京。

仅仅是才三天,消息就已经传到了赵构手中。

日本人派来了正旦使。

这并不能叫他惊诧。

小鬼子欺软怕硬的性格是埋藏在他们这个民族的骨子里的。

在过去几百年里,日本人为什么仰视中国?还不是被李唐给打疼了打服了,然后才‘崇洋媚外’的么?

你文化昌盛并不是他们怕你的前提,你能暴打他,吊打他,才是他们俯首的根本。

就如近代史上的小鬼子一样,当巍巍中华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大炮给轰塌之后,日本人转头就要脱亚入欧。

那时,崇拜强者的日本人对西方文明充满了敬畏之情。

而现在这个时代呢,日本人眼睁睁的看着大宋近几年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们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是用一场国战来整合内部的各方面势力,然后押上老本的du一把?还是怀着敬畏和莫名之情,对现在的赵宋低头服输?

之前的几次使臣往来,赵构相信他们已经‘看’到了赵宋的强盛,更别说两国民间往来繁多。

日本对中原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只是中原剧变的时间太过短暂,如果日本局势能够持续,无有大的危机,说他们等个几年能派出遣宋使来,赵构都不觉得意外。

现在派来正旦使,这是对赵宋的一种示弱示好,之前他们可从没这般过的。

但偏偏正旦使又要迟到了,不管日本人给出了什么理由,那都不是真理由。真正的原因就是小鬼子在显示强硬。

他们在告诉赵宋,我软归软,但软中带硬,还是有一把骨头的。甚至赵构都能想到日本人送来的贡礼,必然是非一般的丰厚!

赵构不把日本放在眼中,农业时代,日本与中原的差距是他们追也追不上的。

这个敌人他会留给自己的儿子。

等到日本内乱生起的时候,那才是解决他们的最好时机。就如之前的高丽一样。

而现在就任凭小鬼子去耍心机了。

赵构现在只把目光对准朝堂,对准宫廷。

无论是忠烈祠还是贤良祠,都已经在朝野内外掀起了巨大风波。前者对应的是军队,但时间跨度的大小却是还要讨论的。

是从开国时期算起,还是从靖康年算起呢?

朝野乃至军中至今还争论不休。

然后就是贤良祠,那个争论声就更大了。

比如王安石这种人,赵构是支持的,但朝野上下都有反对。

别看后世对王安石变法持肯定态度,但在当世,则有太多的人是持否定态度的。蔡京真的很坑人,他以王氏新法和新学的继承者自居,举着改革的旗帜消灭反对派。绝对的臭不可闻,以至于把王安石都熏臭了。

甚至不少人都认为赵宋有靖康之危,王安石及其变法乃根本原因。

而对司马光呢?

还千古两司马,赵构也是呵呵了。

他对砸缸的感观是很不好的。这人首开大面积党争之恶习;首开以政治正确以排除异己;尽废新法,无分好坏;援引朋党,遍结盟友;以德服敌,弃国疆土。

偏执狭隘,当个史学家也就算了,也配做千古名臣?

可偏偏朝臣上下普遍赞之。

什么司马温公改新法,或劝其防后患,公曰:“天若祚宋,必无此事!”更不论一己利害。虽圣人,不过如此说。

什么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其好学如饥渴之嗜饮食,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诚心自然,天下信之。

什么故其生也,中国四夷望其用,及其死也,罢市巷哭思其德,其能感人心也如此,是岂人力所致哉,自古未之有也。

某种程度上,赵构都要把他与晚清那位“立国之道,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士橹”的倭大学士划等号了。

但这场叫赵宋朝野上下全都留神关注的大事,也叫才踏上陆地不久的日本正旦使太政藤原忠通看的心旷神怡。

“不愧是中原物华之处的圣天子,这种轻轻松松就能收揽军心的妙法,真的是发人所未发,见人所不见。”在鸿胪寺官吏跟前,藤原忠通拍手叫好,满满的心悦诚服。

“吾等归国后,定当向法皇进言。”

“公所言极是。”副使也附和着说。一副得了大便宜样儿。

这种惠而不费的东西,的确是谁都能学习。鸿胪寺人的脸上荡漾起笑容来。

一番寒颤后,藤原忠通遣退副使,看着一同告退的宋朝官吏,欢喜的脸色立刻变得沉翳。

第三十章 捷报传来第一百零四章 天佑大明,吾皇真洪福齐天第五百一十章 岭南蛮兵和交州土兵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数了第三百八十章 被改变的历史第一百九十二章 汉奸国贼吴三桂(求订阅)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东总管第三百五十一章 金鹏展翅,再露锋芒第一百零一章 杀贼第六十四章 大奸似忠之徒!第一百四十一章 幸与不幸第四百七十六章 给儿孙留个念想,给自家留个体面十五走亲戚,第三更来不及了第二十九章 围城打援第二百二十六章 切肚子太疼,还是枪子打死好了第三百一十章 天下五分,三强两弱第三百三十八章 身后事第一百零三章 捷报传来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手笔第五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寒冬到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伐首战第一百七十八章 这儿子死得值啊第十七章 国之栋梁!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节义,无一不缺第八十六章 没吃到羊肉还惹了一身的骚第一百零六章 南洋第一百三十五章 崇祯帝第三百八十五章 你这厮是趁了谁的势头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订阅)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东都护府,安东大都护府第一百三十二章 冷兵器的闪耀第八十六章 没吃到羊肉还惹了一身的骚第二百八十六章 图穷匕首见第五百章 ‘李二’第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何去何从郑芝龙第一百九十三章 帮一把李自成(求订阅)第四百三十二章 农垦局第四百七十一章 成就感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仓皇辞庙日第四百五十五章 东海第五百八十四章 泱泱大国,天朝风范第一百一十六章 奉天承运皇帝第三百二十三章 疯了,他们都疯了第三十四章 陷阱第二百一十六章 房地产很刺激吧(求订阅)第二百四十二章 公主与驸马(求订阅)第一百七十八章 这儿子死得值啊第七十章 鞑子杀来了(求收藏)第五百五十章 岳雷受罚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节义,无一不缺第三百四十六章 风光一时,后悔一世第一百九十三章 帮一把李自成(求订阅)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与不幸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五百五十章 岳雷受罚第一百零八章 秩序第四百七十七章 余波第四百三十五章 《乾坤地舆图》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意已决第二百七十一章 孙之獬的‘投名状’第二百四十六章 报纸和奏疏第二百九十六章 揭开郑芝龙的真面目第五百一十五章 人心啊第三十四章 陷阱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个个都比朕有钱!(求订阅,5/10)第五百七十二章 喜悦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清,民心可用也第五百八十六章 那是真的第四百一十二章 相州韩氏第四百一十四章 西军之俺不是韭菜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场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仓皇辞庙日第五百六十一章 断后第四百二十章 扩军第五百七十九章 水落石出第五百五十九章 太子与太上皇第一百一十章 战争的准备第七十三章 丢尽老祖宗的颜面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求订阅)第五百零六章 毕勒哥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东都护府,安东大都护府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举而多得第二百六十一章 郑家的底气第五百三十章 八刺沙滚第三百七十六章 朕是不会亏待她们的第五百二十五章 锦衣卫第二百三十四章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第七十三章 丢尽老祖宗的颜面第九十三章 我哭豺狼笑第二百六十二章 朕要挥师北上,重兴大明第九十一章 大明气数尽也第四百三十七章 纸钞第三百八十二章 锦衣卫指挥使第四百五十五章 东海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会盟(求订阅)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员培训班第二百六十三章 崇祯帝的奋起第五百三十五章 选家还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