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只有高先达和王钰两个大男人,而且武功都非常的高。晓行夜宿,在加上高先达的团体骑乘加速效果,赶路的速度也是非常的快。
高先达的火烧云是一匹顶级走马,最适合这种长途的中速旅行。
而王钰则没有专属坐骑,只能同时带着三匹马,换着骑。他也不用吝惜马力,一匹马累坏了,换一匹就是。到了驿站或者大城市,再换三匹马,所以一路上倒也跟得上。
没过多久,高先达便赶到了京城之中。
整理了一下衣装之后,高先达便到紫禁城中通报了一下,自己要求见皇上。
康熙一听说高先达来了,自然是非常的高兴,连忙传他觐见。
一年没见,康熙长高了不少,脸上也成熟了不少。看来这一年之中也没少为了各项事情烦心。
高先达与康熙叙了叙旧,又考较了一下他的武功。
康熙的武功竟然大有进步,这一年之中只靠自己,竟然也没有放弃修炼。足以见得康熙是个天才少年。
旧情说完了,高先达这才开始汇报正事。
首先当然是先说了一下自己在广东的经营状况。
他当然不会说自己现在在广东一手遮天,省得康熙以为平南王的问题刚刚解决,高先达又成了一个藩镇。
高先达只说现在的平南王是个宅心仁厚的人,而且对皇上非常忠心。然后又说现在的总督巡抚倒是常给自己添麻烦,在军政、财政上,处处不予方便。导致自己现在没有财力尽早打造一支成型的海军,剿匪效果并不显著。
只可惜暂时还没有找到他们贪赃枉法的证据,不能杀掉他们。希望皇上能将他们撤换出去。
当然,他这属于明贬实褒,如果总督、巡抚都成了提督的附属,那么便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了。他们现在既然能从各个方向上跟高先达形成制衡,那么说明他们起码还是忠于职守的。
而且高先达还说自己没有找到他们贪赃枉法的证据,那更说明他们是好官。
所以康熙虽然表情严肃,心里还是很开心的。他说道:“金光祖他们两个人虽然与你为难,但是却没有什么大过。暂时还不能撤换他们。这样吧,我派个御史过去,敲打他们两下,他们也就乖了。”
高先达当然不是真想撤换他们。既然康熙发话了,高先达当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跟他纠缠。
随后,高先达又重申了一下资金不足的问题。
康熙的回复也与上次的信中一样,皇帝家也没有余粮啊。
康熙的视角拓展全国,不能只局限与广东一地。今年大旱,黄河地区都招了灾。陕西、河南现在有大量的饥民需要去赈灾。
国库的资金自然不太充足,没办法给高先达提供帮助。
这一点,高先达也是预先料到了的。
但是他这是在给最后一件事情打伏笔。
高先达连提了两件事情,康熙都没有答应。高先达这时候又提出了要向朝廷的铸造局采购大炮的事情。
南怀仁等人因为造大炮成功,现在已经成立了一个公家性质的铸造局,专门铸造大炮。只不过是皇家特供,要想在这里买大炮,非得得到皇帝的允许才行。
高先达造船也是为了剿匪的事情,是正事。所以他买大炮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康熙权衡了一下利弊,道:“这是公事,也是好事。你既然有心的话,我怎么能反驳呢。”
于是他便命下人拟了一道圣旨,算是高先达可以购买大炮的许可。
康熙又对高先达道:“爱卿,你既然正在造船,需要大量的大炮,恐怕从京中缓慢铸造再运过去,颇为缓慢。如果你有想法的话,可以将南怀仁调到你广东去再建一个铸造局。只可惜,我现在国库空虚,购买大炮的资费,只有你们地方上出了。至于你建铸造局的事情,就看你需不需要了。”
高先达连忙叩头谢恩。
管他需不需要呢,先把老头子骗到广东去再说。他手里面还有大量的好玩意,可以兑换。
最后,高先达又与康熙谈论了一下在京的两位世子的事情。
吴应熊现在非常的乖顺,康熙为了笼络平西王的心,还将他的妹妹建宁公主嫁给了吴应熊。
高先达对建宁公主没什么好感,那是韦小宝的媳妇,高先达也没有吃醋的意思。
只是不知道这回的吴应熊取了建宁公主之后,会不会再被这个疯婆子将小弟弟切掉了。
不过按高先达的推测,吴应熊在家中是少不了受些虐待的。这里毕竟是京师,不是云南。吴应熊虽然是驸马,但是也没什么势力。他若是敢玩一出醉打金枝的话,恐怕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不过既然吴应熊在康熙这里好好的做人质,那么平西王那边少不了就还要老实些日子。
而尚可喜和尚之信父子则又有些不同。
尚可喜是已经言名要告老还乡的,但是尚之信却是被迫的。
他们两个既然已经到了京师,并且没有什么兵马跟随,对康熙自然毫无反抗的能力。
于是康熙跟他们玩了一个花活儿。
康熙准许了尚可喜进关养老的许可,给他在关外宁古塔的位置开许了一片地,封他为宁古塔将军。
反正宁古塔那边地广人稀,往北去就是罗刹国的老毛子。他愿意怎么折腾都是他的事情。以他的岁数了,量他也不敢打探满清龙脉的事情。
至于尚之信,康熙却没有准许他一同离开,而是将他留在了京师当中。
也封他了一个虚衔,然后也找了一个格格嫁给了他。反正顺治的老婆也不少,康熙同父异母的姐姐妹妹很多。
所以尚之信跟吴应熊的待遇是差不多的,也都相当于被软禁了起来。
只不过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吴应熊依然是平西王的世子,而尚之信则由平南王世子,变成了平南王的大哥……
吴应熊是继承人,而尚之信不是,所以在地位和待遇上还是多有不同的。
还有一点,就是尚之信依然嗜酒,喜欢借酒浇愁。他曾经屡次邀请吴应熊到他府上饮酒。
但是很可惜,吴应熊一见到尚之信喝酒用的大碗,就感到胃部一阵抽搐,甚至昏厥了过去。以至于到现在,他们两个也没真正地喝成一次酒。
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结盟反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