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继兴绝学

大厅里第五个休眠舱发出了响动,舱门开启后,石头从里面走出,神情中仍带着恍惚。终于回到了自己的身体,竟然还需要时间适应。石头来到了圆桌前,坐上了自己的位置。五个小伙伴任务归来,再度和瑶瑛老师相聚,早已不复出征前的豪迈了。经历决定着成长的高度,小伙伴们全然蜕去了稚气。

瑶瑛老师依然清脆的银铃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她开口讲道:“历史是厚重的,有轻歌快马的欢畅,有家仇国恨的悲怆,有挣扎求索的彷徨,有壮志得酬的飞扬,......历史的星空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闪耀银幕,太史公的纪传正是这些灵动生命的隽永碑刻。读懂历史的关键,便是与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共情,这是进入到他们精神世界的途径。无论昂扬欢歌的洒脱,亦或步履蹒跚的沉重,他们丰盈的精神世界和我们所经历的人生一样,真实且烂漫。

“时间宛如一条直线,当下不过是转瞬即逝的一点,极难把握。可如果我们能够清晰地憧憬未来,并深刻地了解历史,那么我们便会有明确而笃定的当下。当我们满怀浪漫理想而无法到达彼岸时,我们应该看一看历史,历史会不断提醒我们疏忽的真相;当我们饱经现实苍凉而看不到成功的曙光时,我们应该看一看历史,历史会重新点燃我们希望的星火。感应历史人物的悲喜能够增加自己的人生厚度,这是拿得起;不被悲喜的过往羁绊而失去自己的理性判断,这是放得下。以史为鉴,鉴的是人心中的诚,诚作为中庸之道的精髓,亦是我们所追求的实事求是。

“所以,即便正史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可每个时代都会留下自己不可磨灭的印记,那些流传下来的艺术和文学仍能让你窥探到当时的模样。每个时代里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正是那个时代所记录下的真实影像。在唐朝的诗赋里,文人可以醉情山河,抒发豪迈,彰显志趣。在宋朝的词文里,文人可以崇雅黜浮,要眇宜修,将复杂细腻的情感恣意地倾泻出笔端,或雄浑慷慨,或隐约清丽。在明朝的小说里,文人尚可以大胆地揶揄朝堂,抨击礼教,针砭时弊。而在清朝,那些敢于揭示真相的文字竟全变成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特别是清朝的中后期,更堕落到了‘万马齐喑究可悲’的境地。欺骗只能够糊弄信任自己的人,坦诚却可以与所有人联结共识。中华民族的精诚团结,才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历史。”

瑶瑛老师的话在小伙伴中间产生了共鸣,大家互相讨论着各自的心得。澄澄提问道:“伟大的人性在文明的传承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管子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文明的传承。我们这一路任务走来,对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无论那些文明处于何种状态之下,人性都如一颗生命的种子。不管是石块压镇,还是土壤贫瘠,都无法阻挡住生命的破土而出。所以,人性的觉醒是否为文明发展的不变主题呢?”

瑶瑛老师点头回应道:“拥有高贵的人性是人类觉醒的标志,这说明我们已经开始逐渐摆脱欲望的束缚,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可人性抵达至善的道路无法一蹴而就,征程上布满了荆棘坎坷的阻隔。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懂得了人性的至贵,她的光辉才引得了所有人的注目。更为重要的是,人类的科技水平跟我们人性的完善程度之间也存在正比关系。人性扭曲的社会,人类无法实现科技文明的突破。而且没有完备的人性作为支撑,更高的科技只会把人间变成地狱。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法独立提升自己科技水平的帝国集团,不过是星际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寄生虫而已,终将被更高层次的文明给淘汰。”

亮亮继而问道:“普罗米修斯的母星,就经历了人性贪婪所带来的灾难。我们的文明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善良还能被人当作珍宝,代代相传,这正是因为:地球文明形成的伊始,伟大的先哲们都率先领悟了善的意义。我们的孔子、佛教的释迦摩尼、基督的耶稣等,虽然彼此的教言不同,但他们都用各自的思想弘扬了善的明光。这些思想团聚了一批又一批民众,共同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可是,不管文明社会发展到何种境地,在每位个体没有完成觉醒、将善良视为信仰之前,人都有被欲望俘虏的可能。虽然人人都知道欲望的可怕,但依旧很难将自己的欲望和渴望分清。针对于此,我们的圣人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这便是以人为镜,来鉴照出欲望的原形。孔子的智慧在我们的文明发展中举足轻重,可为什么仍旧有那么多人甘愿闭上心眼,放任欲望的横流呢?

瑶瑛老师回答道:“欲望是对人动物本能的满足,所以它来的十分直接。人要放弃欲望,就需要有其他方式来满足这些本能的需要。审美满足不仅能实现这样的替代,还能使人得到比欲望满足更加充实的幸福感。可是掌握审美满足的能力,却并非一件易事。审美满足,意味着生命实现了自我的觉醒。觉醒后的人类将不再返回欲望满足的低级趣味里,会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创造美好的过程中。但这个觉醒的过程中却会出现许多失败者,遭受挫折的他们将继续沉醉于追逐欲望的过程里痛并快乐着,有些人甚至会铤而走险、彻底沉沦。

“大学之道在于亲民,亲民者得失可正。亲民是人类共情的体现,共情即是那个明辨是非的心眼。悲天悯人的圣人会凭借这种共情的感应,而爆发出强大的生命能量。孔子因乱世求索而创立儒学,释迦牟尼因生灵涂炭而创立佛教,耶稣因怜悯世人而创立基督。快乐的向往虽然是人们孜孜不倦的奋斗动力,悲伤的共鸣却是人们破釜沉舟的革新力量。觉醒的失败者,所缺的正是这样共情而生的能量。”

蓁蓁顺势发问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儒家思想,后来演变成了‘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不孝。’的封建孔教。在忠孝大义的极权社会里,强权势力钳制着人民的思想来维护极权统治,这种禁锢给人性造成了很难逆转的伤害。这些伤害该如何进行治愈,才能使人们尽快恢复健康呢?”

瑶瑛老师继续回答:“在健康环境下,人性会逐渐发展完备。人性完备下的行为选择,自然会从善如流。可强权的环境里,人必须为目标而活着,为父母,为家族,为君父,只是不能为自己。这种肩负重担的生活方式,跟人为了生存挣扎并无二致。只能勉强地挣扎着生存的绝大多数人,无法妥善维护心理的健康。而且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精神上得到的供给更加匮乏,因此在这样社会里生存的人很容易通过寻求毒品来麻醉自己。这就是越贫困的地方毒品越容易泛滥的真实原因。

“为生存挣扎的人,最容易丧失的便是共情的能力。自己都过的极为不易,怎么还有心力去怜惜他人。久而久之,冰冷之心滋长。可是,与人共情、与世界共情,是我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当人们失去了这样的精神生活,灵魂如何不变得麻木?所以,要治愈强权社会下的人性扭曲,就要引导他们重新恢复共情的能力。因为每个人自己精神世界的样貌,都有着别人精神世界的映射。

“孩童有着极强的共情能力,这是令他们快速成长并能够融入社会的核心能力。他们会关心动物的世界,怜悯所有的生命。随着孩子的长大,共情能力或因生存需要而弱化,或因欲望滋长而掩埋,人生也会逐渐单调。人类文明史上的大师和智者,却通过‘时时拂拭,不染尘埃’的心灵维护,保持着自己不变的本真。他们的共情力便不会弱化,更因此形成了无数的创新灵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机械地从别人那里得到只言片语,而是通过共情联结的方式获得了海量信息。圣人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指的就是三人间必可产生共情。”

暄暄请教道:“每个时代的人们都会面临各自的生存任务,倘若人受教育的时间充足,就能够养成心灵生活的方式。这样的话,即便人们以后进入了生存困境中,他们也不会丧失自己的共情能力。但欲望的诱导,却能够依旧让受过教育的人放弃掉对灵魂的守护,重新在欲海里浮沉。正因为如此,所有的宗教都把欲望视为罪恶的根源。只是,与其他宗教克制欲望的主张不同,儒家思想探讨了欲望产生的原因。

“孩童时代,我们对未知充满了好奇,在环境中养成了自己的品格。大人谦恭,则孩子知礼;大人有爱,则孩子温良。反之,大人跋扈,则孩子骄横;大人宽纵,则孩子任性。

“进入少年时代后,我们开始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产生执念。执念能够让我们在追逐美好的道路上学会坚持,可若我们对执念的处理不当,这些执念就会转换成欲念,吞噬我们的心性。骄横任性的孩子,尤易将执念放纵成欲望。正视自己的执念,才是正视欲念的关键。于此,孔子提出了‘恕道’,来帮助人解除心魔。伙伴们对于‘恕道’一直都知之不深,瑶瑛老师可否为我们讲解一下‘恕道’的真意?”

瑶瑛老师点头解释道:“我们民族的教育史上,出现过一个起跑线理论。孩子们挣扎在一个只能向前的赛道上,谁跑得靠前,就是人生的赢家。这理论催生了数不清的焦虑,大人的、孩子的,跑在前面的孩子担心自己会被超越,跑到中间的孩子被催促着继续赶超,跑在后面的孩子大概率选择了自我放弃。可是,教育中‘有教无类’的本质是让学生找到一个于社会和自己都有利的喜好,并按照正常的节奏去追求进步。这个节奏不会因为我们的渴望成功的欲望而加速,极其客观,不偏不倚。可是,赛道上的孩子们,有多少人能够稳稳地掌控自己的进步节奏?孩子们被迫奔跑在赛道上,如何腾出时间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呢?他们在最好的年纪里,失去了共情能力的培养。

“情感,并非人类仅有,而是动物共同的生物语言。只不过人类能够将彼此的情感联结,形成了强大的共情能力。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人们正是通过与他人和自然的共情,进而收获了启迪和智慧。

“所谓温饱思逸欲,欲望是人基本需要满足后的更大渴求。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的欲念都会在意动萌发的时候,就被终止。但因为有了执念,一些欲望才有了滋养长大的可能。

“因为人类的基本能力对自己的身体和意志拥有更强大的控制权,所以,以人的共情能力来克制欲念的滋长,这就是‘恕道’的高明之处。当共情力与人类的智力完美结合后,人类便觉醒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在那么多的文艺作品里,因欲念成魔而黑化的人,情感仍旧是令他们自我唤醒的灵咒。学会面对执念,是人成熟的标志;用审美来替代欲念,则是人觉醒的标志。”

石头也请教道:“欲望起初都是人的意动,人的意动是正常的反应。盲目地克制意动,只会造成人身心的疲病。只有在这些意动变成欲望,左右我们的行为时,我们才需要进行干预。可是,意动转化欲望,是在人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且欲望控制人的心智后,人会更加难以清醒,直至大错的产生。更甚者,有些人即便因欲望而生出大错,也不一定会幡然醒悟。因此,儒家提倡内省,期望通过自我检醒的方式察觉欲望于萌芽。但内省成功的关键,是人洞悉力的到达,不然再多的圣人教诲也无济于事。

“辩证法是洞悉力提升的法宝。汉代有荀子的辩证思想,隋唐有佛道的辩证思想。新故相除的王学思想被取缔后,朱子的辩证思想又极为晦涩难懂,所以在此后元明清的社会发展中,辩证法很难再为我们文明的发展照亮方向。辩证法的失却,是造成我们文明蒙尘的主要原因。直到马克思主义传播开来,新的辩证思想迅速成为了指引我们文明发展的明灯。百年时间,我们几乎以全部西化的方式完成了文明发展的延续,这让我们自己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间的融合变得尤为不易。在未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应当如何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推动文明的健全发展呢?”

瑶瑛老师回答道:“马克思主义与儒家的‘天下大同’理想一样,都认为‘人民是社会的主体’,但马克思主义更加清晰地阐述了这一发展规律。而且,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更是当下最为进步的辩证法思想。沿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引走下去,正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道路。

“我们读懂了孔子的思想后,就会理解‘大道至简,真理至朴’的内涵。中西方文化思想,都是人类探索的思想成果,并未有本质的不同。这些理解角度和程度上的暂时不同,会随着文明的持续发展,最后殊途而同归。作为宏观指引的马克思主义并非我们哲学生活的全部,微观个人的精神生活正是我们传统哲学所探讨的内容主体。继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以创新的形式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文明复兴的必然之路。优秀的文化能够涵养人的精神,高洁的精神更是人性至善的体现。人性若不能循善,文明的发展进步也终究会成为水中幻影。因此在追求共产主义这个宏伟目标的道路上,离不开我们传统文明的有力支撑。”

瑶瑛老师的教泽让小伙伴们醍醐灌顶:被捧上神坛的教谕往往都不是圣人的真意,被弃之如敝的思想也未必没有闪烁耀眼的光芒。所有伟大的思想都是人们在觉悟道路上的领悟,都在等待等待后来人的完善和超越。共情,拓展学习的根本方式;辩证,启迪思考的不变方法。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辩证关系下,保持着文明之花盎然不败的长久生机。

任务完成后,分别是每个人最不愿面对的时刻。瑶瑛老师和伙伴们手拉着手,说道:“尽管一别如雨,大家也会忘却这段邂逅,但历练任务所培养的共情能力并不会消失。这份能力会让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互有灵犀,默契与共。共情使这个世界有了温度,我们人类则会因此而暖煦整个世界。”

泪水从伙伴们的眼眶中落下,温暖却不灼烫,这正是共情恰到好处的温度......

未完待续,先看看其他书:
第七章 姑射仙子第十七章 缘鹄饰玉第三十四章 豁然确斯第二十六章 云端之城第十五章 沧海月明第五章 幽幽乡土第三十章 捩手翻羹第三章 水清如许第二十二章 地城煌煌第五章 幽幽乡土第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三十八章 还施彼道第二十二章 地城煌煌第四章 煊烂星火第十九章 艰难玉成第二十五章 肃肃其羽第三十三章 憬然有悟第十八章 囊锥露颖第二十七章 云泥之变第三十一章 龙门点额第十八章 囊锥露颖第三十七章 鸥鹭忘机第十八章 囊锥露颖第三十六章 缥缈只影第三十五章 食荼卧棘第三章 水清如许第二章 向阳花开第一章 熠熠生辉第三十一章 龙门点额第二十七章 云泥之变第三十七章 鸥鹭忘机第十二章 国史之光第三十章 捩手翻羹第十九章 艰难玉成第三十章 捩手翻羹第七章 姑射仙子第三十三章 憬然有悟第四章 煊烂星火第二十五章 肃肃其羽第二十七章 云泥之变第三十六章 缥缈只影第三十一章 龙门点额第一章 熠熠生辉第三十九章 析骸而爨第十三章 允执厥中第六章 相聚五环第三十六章 缥缈只影第十二章 国史之光第二十四章 关门打狗第三十五章 食荼卧棘第三十六章 缥缈只影第十一章 哲妇成国第九章 国士无双第三十三章 憬然有悟第二章 向阳花开第二十四章 关门打狗第三章 水清如许第二十章 盗火济生第四章 煊烂星火第十五章 沧海月明第十七章 缘鹄饰玉第十五章 沧海月明第十九章 艰难玉成第三十五章 食荼卧棘第三十七章 鸥鹭忘机第三十五章 食荼卧棘第二十三章 厉兵秣马第十八章 囊锥露颖第三十七章 鸥鹭忘机第二十八章 约从离衡第三十三章 憬然有悟第八章 积厚流光第十七章 缘鹄饰玉第五章 幽幽乡土第三章 水清如许第七章 姑射仙子第四章 煊烂星火第二十二章 地城煌煌第二十八章 约从离衡第五章 幽幽乡土第十六章 惟兹何功第一章 熠熠生辉第十二章 国史之光第二十七章 云泥之变第二十章 盗火济生第二章 向阳花开第十三章 允执厥中第一章 熠熠生辉第二十七章 云泥之变第六章 相聚五环第八章 积厚流光第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二十八章 约从离衡第一章 熠熠生辉第二十八章 约从离衡第三十二章 善善从长第二十二章 地城煌煌第六章 相聚五环第二十二章 地城煌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