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节 养不熟的白眼狼

胡人善战,民风彪悍,只有强壮的婴孩才能活下来,马背上生马背上长,来去如风,骑射天下无双,若非朝廷把持盐铁专卖,严禁铁器流入胡地,他们早就长驱直入,大肆掳掠中原膏腴之地。邓去疾年轻时曾在边关与胡人交战,深知他们的可怕,缺少铁器,胡人只是少了爪牙的群狼,朝廷精兵足以御敌于国门之外,如今叛军与胡人勾结,私自输入铁器,饮鸩止渴还是温和之辞,讲得严厉一点,就是利令智昏,祸国殃民。

但在淮王跟前,他不动声色,深深掩藏起担心和杀意。

淮王亦非无智之人,摇首道:“盐和茶叶都无关紧要,至于输入铁器……岂不是把刀柄授予敌人?养不熟的白眼狼,令师难道不清楚胡人的本性?”

“胡人性如虎狼,单单输入铁器确实不妥,关键是盐与铁器同时输入胡地,足以遏制胡人的野心。”郭传鳞终于揭开了底牌,说动淮王只是第一步,证明韩兵是棋局上至关要紧的一枚棋子,不容有失,无可取代,才是他此行的真正用意。

见证一个大时代缓缓拉开帷幕,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机缘。

淮王笑了起来,他知道郭传鳞接下来所说才是关键,韩兵葫芦里卖什么药,他还真有些好奇。他挺直腰板,破天荒说了句:“愿闻其详。”

郭传鳞从怀里掏出一白一黄两个纸包,小心翼翼打开,里面是两包盐。白的那包是上好的精盐,色泽晶莹,颗粒细腻,黄的那包是喂牲口的红土盐,赭红相间,夹杂着草茎和泥土。他解释道:“输入胡地的盐有两种,一种是给人吃的精盐,咸味纯正,价格也较贵,另一种是喂牲口的红土盐,泥沙混杂,价廉物美,只相当于精盐售价的三四成。据胡人说,喂牲口不能用人吃的精盐,必须用红土盐,红土盐中含有某种草料缺乏的东西,谁都说不清是什么,但牲口吃了精力充沛,产崽多,成活率高。牲口对盐分的需求远大于人,所以胡人多购红土盐少购精盐,花费大致相当。”

“嗯,继续说下去。”淮王

还是第一次听说牲口和人一样需要吃盐。

“恩师精通药理,在红土盐里加了一味药,主料是木须草,另外还有七八味辅料,略带苦涩,人误食没什么影响,只对马匹生效。胡人的马吃了加药的红土盐,一开始没什么异样,时间长了会上瘾,一天不吃红土盐,就性情暴躁,不听使唤,日子久了骨软筋酥,跑不动路。”

淮王与邓去疾对视一眼,暗暗心惊,他们猜到韩兵是如何制约胡人的了。

“输入胡地的红土盐量入为出,量胡人马匹所‘入’为‘出’,严加控制,绝不容许他们囤积。如若胡人敢不听号令,停断红土盐,不出十天,他们就只能靠两条腿走路。没了马匹,胡人就是一群废物,骑惯马的罗圈腿,哪怕有再多的铁器,也不足为惧!”

淮王道:“胡人中不乏机敏之士,难道他们就没有提防?”

“木须草的药性霸道,红土盐见效极快,等他们有所察觉,已经太迟了,马匹一旦上瘾,至死难戒,不食红土盐,又萎靡不振,产子稀少,这是无解的绝户手,人力无可挽回。”郭传鳞没有把话说死,人力无可挽回,仙凡殊途,胡人中若有大神通的修道士,未必找不出破解之法。

淮王由衷感叹道:“好心计,好手段,本王自叹不如!朝廷这么多年的心腹大患,用一包红土盐就能斩草除根,真该好生学学!”

邓去疾凝神细想,越琢磨越觉得此计乃是“阳谋”,卡住胡人的喉咙,生杀予夺,不容反抗。他素来慎重,插言多问一句道:“郭教头可是亲眼见过红土盐的效力?”

打动淮王,打动邓去疾,韩先生交托的事就成功了大半,郭传鳞笑道:“邓将军如有疑虑,不妨拿这包红土盐去试上一试,虽然量不多,用来喂幼马也足够了,三五顿就能见分晓,若是壮马的话,大约要十来天工夫。”

淮王起身道:“邓将军,兹事重大,不可不慎。”

邓去疾会意,把盐包收起,咳

嗽一声,道:“郭教头,空口无凭,如若赵伯海真能大破淮军,韩家灭门一案,吾可追查到底。”

“多谢淮王,多谢邓将军!”郭传鳞松了口气,喜形于色,扮足了尊师重道的戏份。

邓去疾道:“天色不早,江都大营耳目众多,不宜久留,你且回转扬州,日后魏通判会自会联络你,有什么为难之事,不妨与他商量。强龙不压地头蛇,扬州知府……毕竟隔了一层,此人热衷仕途,不可轻信。”

郭传鳞心中一凛,没想到魏通判竟然是邓去疾的人,果然,邓去疾经营江都大营十余年,早把扬州城视作囊中之物,不知掺了多少沙子进去,根深蒂固,看来从一开始,他们就清楚贺知府与韩家的关系,只怕连韩府“莫须有”的谋逆罪名,也看得一清二楚。他猜想,淮王和邓去疾当是韩家灭门惨剧的知情人,之所以听之任之,只字不提,是因为凶手的来头太大,若无足够的回报,宁可置身事外,又或者,凶手的来头大到连淮王都不敢招惹,唯有改天换地,登上九五之位,才有翻案的机会。

淮王无意再谈下去,邓去疾使了个眼色,邓茂会意,将郭传鳞送出中帐,往营盘外行去。

日上三竿,营盘内巡哨往来,直如战时无异,郭传鳞轻轻咳嗽一声,问道:“适才淮王立于账外聆听,片羽不落,鸟虫不惊,轻功着实了得,不知是从何处学来的?”

邓茂脸色有些古怪,闷头将他送出“风字营”,临别才说了句:“淮王何等尊贵,哪犯得着去练什么江湖功夫!”

郭传鳞微一沉吟,心下了然,大梁国修道人聚于仙城,扶持国运,淮王身上十有八九暗藏仙符,行动如此隐秘,当是法术的缘故。他虽练得一身好功夫,内外兼修,得华山青城二派之长,堪足称雄一时,遇到修道人,也与土鸡瓦狗无异。想到这里,他心中有些失落,江湖非是武侠的天下,江湖之中,有厉轼,有杜微,还有那些化作人形的妖物。

第三十九节 打落牙齿和血吞第五十七节 故事的隐喻第一百零五节 祸事从天降第一百二十八节 由星推人第八十九节 半个五明宫主第三十九节 壮士断腕第七十三节 一而再再而三第三十节 元婴出窍第五十二节 萝菔道人第十四节 断尾血遁第八十九节七宝金汤第二百四十七节 佛度有缘人第一百二十七节 祸从天上来第一百二十一节 我醉欲眠君且去第六十六节 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三十节 天雷勾动地火第七十一节 他是魏十七第十七节 心中的一根刺第八十节 八百里黄庭山第八十五节 非父王莫属第五十七节 御敌于仙城外第八十四节 变成一条死鱼第九十八节 瓦罐不离井上破第二十三节 颠扑不破的事实第四节 岂有长存不灭者第七十四节 由显圣入大象第四十三节 一口唾沫一个钉第五十四节 先发制人第十六节 老而不死是为贼第七十四节 横生一番枝节第一百十节 铁板上钉钉第六节 吃到嘴的食第八十九节 雪狐亢珑儿第十八节 真人请过目第七十五节 一口老血哽在喉第二十五节 三小关一瓶颈第一百二十九节 命中注定第一百七十三节 一根绳上的蚱蜢第二百三十一节 回天乏力第三十九节 我只取一瓢饮第一百四十一节 打蛇打七寸第一节 人发杀机第八十一节 一支传神香第七十三节 东方苍龙七宿第一百一十三节 深以为然第九十七节 沸腾的大地第三十二节 坐山观虎斗第四节 一物降一物第二十二节 眼里揉不下沙子第四十四节 趁他病要他命第六节 鱼大心眼小第九十七节 一根肚肠通到底第七十四节 横生一番枝节第八十四节 弃星力趋血气第一百十一节 壮志未酬身先死第二十节 一声叹息第五节 一条道走到黑第二十一节 天下乌鸦一般黑第三十八节 一入侯门深似海第九十五节 别海他洲第三十三节 你可愿拜我为师第五十二节 自家事自家知第二十节 任是无情也动人第三十八节 英雄无用武之地第二十三节 鸡同鸭讲第三十五节 北方之主郎祭钩第十七节 人算不如天算第六十九节 打肿脸充胖子第八十九节 消受不起第二十二节 阵名须弥第八十二节 一滴何曾到九泉第七十三节 九头巨蛇第七十三节 深渊始祖鸟第一百九十一节 双眸如秋水第二十节 十妖将窝里斗第五十六节 五明宫天魔殿第四十九节 罗睺小界第二十六节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第四十四节 洞天亦非无敌第四十五节 一根针千条线第一百十三节 诸天神佛第一百零八节 有多远躲多远第二十六节 打了一条狗第二节 谁在镇妖塔里第一百十一节 背靠大树好乘凉第一百零四节 此行实则多余第六十八节 不如退而结网第七十节 此消彼长第七十一节 他是魏十七第一百三十节 覆巢之下无完卵第四十四节 兵过落风谷第二十六节 是告别也是纪念第三十五节 生死悬于一线第八十五节 死尸吸引秃鹫第七十五节 关门放狗第七节 反其道而行第一百二十六节 不无针对之意第四十八节 怀璧其罪第五十一节 蟠真人之蟠第四十五节 一笔糊涂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