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未知生焉知死

赵元始看在眼中,心生感悟,真仙修持殊途同归,越往上走路越窄,然则诸般法门终有上下之别,借攀附登临上境乃取巧行径,断不可取,列御寇道心不坚,不经意间落了下乘。光明宫主旋即回过神来,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取巧之念既生,眼前的路顿时塌去一条,待要重拾初心已不可得。他皱起眉头,心念数转,干脆放下患得患失之心,开口向天帝讨教去往上境之法。

天帝徐徐道:“真仙之上更无境,上境非境,执拿法则而已,去往上境有上中下三法,光明宫主欲求何法?”

列御寇闻言心中一凛,略加思忖,慎重道:“敢问陛下何为‘下法’?”

天帝道:“如王京宫主这般,借本命真灵攀附上境,是为‘下法’。真灵乃攀附之梯,须能承托御主,方有一线机会登临上境,其中稍有差池,便功亏一篑。‘下法’虽渺茫,御主无有后顾之忧,纵然不得上境,亦小有所获。”

列御寇心知肚明,“蚀鬼”未能执拿乙木法则,开辟域界,落了下乘,托不起曹木棉去往上境,但真灵战力凭空拔高一截,数十息内抵得上半个上境之人,王京宫因此脱颖而出,与玉清、兜率、光明三宫相提并论,似乎也未为不可。

“下法”系于本命真灵,列御寇炼光明顶入体,修炼命星秘术,执拿“大光明宝轮”,哪里将曹木棉放在眼里,他自忖易地而处,定不至如他这般不上不下,修成个“半吊子”。冥冥之中心存感应,列御寇顿生一种强烈的信念,他若修持“下法”,当可顺顺当当登临上境。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既然如此,何不更进一步?难得天帝俯身指点,列御寇抓住机会,继续讨教何为“中法”。众人精神为之一振,侧耳凝神,却听天帝道:“‘下法’借梯攀附,‘中法’因人成事,肉身坚固,神魂强韧,则无须攀附之梯,法则强行灌注体内,即可伐毛洗髓,脱胎换骨,熬得过,登临上境,熬不过,身死道消。”

“肉身坚固,神魂强韧”,有谁当得这八字?列御寇顿记起当

年强窥上境,大光明宝轮残破不全,灵性大失,肉身为雷电法则重创,幸赖光明顶维系,才不至当即崩坏,千年道行付诸东流,至今心存余悸。他不觉摇了摇头,“中法”委实太过凶险,他自忖力不能及,至于“上法”,也懒得继续问下去了。

赵元始闻弦歌而知雅意,姜夜便是藉“中法”成就上境的,以天后之尊,万妙之体,炼成一具通灵仙傀儡,意识泯灭,灭情绝性,才能承受法则之力醍醐灌顶,这是一条死路,但天帝名其为“中法”,定有不为人知的玄机。他轻轻咳嗽一声,问道:“不知‘中法’较‘下法’胜在何处?”

天帝道:“‘下法’借梯攀附,御主固然无有陨落之虞,所执法则止步于攀附之梯,残缺处无从补全,‘中法’因人成事,九死一生,一旦登临上境,海阔天空,侵吞资粮壮大法则,前途不可限量。”

赵元始默默颔首,瞥了列御寇一眼,见他无意再问,显然是打定主意求“下法”了,但他心高气傲,不肯就此止步,深吸一口气,向天帝求“上法”。

天帝沉吟片刻,道:“玉清宫主欲行‘上法’,别无捷径可循,无非以己心体察天地,耐心等待机缘,机缘到时,自然凝结法则之线,由法则之线编织因缘,张开域界,法则不寻自至,不求自来。”

赵元始又问道:“未知机缘存于何处?”

天帝目光落在他身上,眸中星光荡漾,光阴长河从亘古奔流而至,赵元始呼吸戛然而止,恍惚间迷失于星光,过得数息才霍然惊醒,后背上凉飕飕的,竟渗出一身冷汗。“元始”者,混沌之前,太无之先,元气之始,常存不灭,他何曾被人看得如此通透?

天帝悠悠道:“玉清宫主欲求‘上法’,须记‘开劫度人’四字。”

赵元始伫立良久,若有所思,列御寇忍不住学样问道:“未知‘上法’较‘中法’又胜在何处?”

天帝道:“由‘上法’登临上境,体悟渐深,执拿法则日趋完整,便可逼近大道的尽头。”

此言振聋发聩,赵元始浑身一震,脱口道:“大道尽头,又是何许样风光?可还有路继续走下去?”

天帝看了他一眼,道:“待玉清宫主寻到机缘,自然会知晓,朕先行一步,在前方等众卿迎头赶上,大道之下无有君臣之分,彼此可称一声‘道友’。”

未知生,焉知死,赵元始郑重打个稽首,坦然道:“大道无门,陛下为臣等解惑,接引之德,须臾不敢忘,来日若有成就,当追慕陛下,附影前行。”

列御寇、李老君、曹木棉心悦诚服,齐齐稽首,待到起身时,大殿宝座上已空无一人。

金茎露送四位宫主出得灵霄宝殿,心中怅然若失,天帝指点去往上境上中下三法,她一一听在耳中,但即便是“下法”,对她而言亦遥不可及。金茎露乃草木成精,天生异种,以造化生机为食,得魏十七分润“造化生机”,从此不离不弃,听其驱使。有道是“水涨船高”,魏十七执拿弥罗镇神玺,踏入灵霄殿,坐上天帝之位,她亦得以立于灵霄殿下,与沈幡子一同执掌金钟云板。沈幡子只是一具仙傀儡,无欲无求,金茎露却不同,内心深处犹有一点念想。

“上法”、“中法”与她无缘,“下法”却可谋划一二,本命真灵乃攀附上境之梯,至少须得“镇魂高牙纛”这等真宝,方可有所成就。金茎露沉思许久,仍去往五明宫云浆殿求见梅真人,将上境三法和盘托出,向她袒露心意,求其成全。

梅真人沉吟良久,隐约察觉魏天帝有意推动真仙去往上境,其中当有深意,曹木棉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他似乎属意赵元始循“上法”,李老君循“中法”,列御寇循“下法”,尝试攀登上境。既然金茎露不甘寂寞,那就顺势助上一把,看她能走到哪一步。梅真人打定主意,赠予金茎露一件“元胎”,指点她去寻兜率宫主,祭炼镇道之宝。

天庭局势悄然发生变化,然而还没等到上境之人脱颖而出,弥罗镇神玺过去之痕、现世之印、未来之影合而为一,紧接着深渊第二波冲击不期而至。

第三十三节 血气正法动人心第二十四节 山河天堑阵第四十二节 三步并作两步第二十一节 精诚合作第三十九节 谋势落子第四十一节 天魔乱舞第三十二节 情深不永第五十五节 落肚为安第二十七节 星陨之地第三十五节 幸不辱命第五十一节 引刀成一快第五十五节 人形的灵宠第九十二节 天狐老祖第五十节 不忍细看第三十九节 斩草不除根第二节 犹如井底之蛙第十八节 一语惊醒梦中人第二十六节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第五十七节 本命魔仆第八十三节 烛阴吹息第十七节 看来收获不小第七十九节 一发不可收拾第一百四十一节 打蛇打七寸第五十五节 逝者如斯第八节 丧家狗漏网鱼第一百五十九节 翻脸不认主第二十四节 她如鱼得水第八十三节 迅雷不及掩耳第五十一节 蟠真人之蟠第十三节 朋友来了有好酒第六十五节 乱世儿女第八节 道童墨心第三十八节 择日不如撞日第三十三节 随手捏得粉碎第三十七节 从东海到昆仑山第四十四节 直指大道第八十四节 变成一条死鱼第六十五节 冬猎的安排第九十节 众生皆有佛性第六十六节 渊海三洲第一人第二十九节 我们又见面了第七十五节 另眼相看第三十三节 神兵初成第二十一节 妖气萌蘖所化第一百零二节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二十五节 封山一甲子第四十节 他化自在天魔刀第二十六节 世间好物不坚牢第八十七节 初生牛犊不怕虎第二十六节 又是夏秋之交第二十一节 精诚合作第八十节 一根救命稻草第七十八节 择日不如撞日第一百零三节 合龙辟水龟第六十八节 一步一个脚印第七十二节 耿耿于怀第二十二节 子午炼妖壶第五十一节 至亲至疏夫妻第四十一节 天有不测风云第六十三节 搅一个天下大乱第三十七节 何时回转上界第一百五十三节 性子软耳根软第七十四节 上了这条船第二十五节 九尾魅惑术第七节 泥菩萨过江第五十九节 吉人自有天相第四十七节 深渊之人第一百零二节 先杀己再杀敌第十四节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九十二节 云浆殿主第三十三节 来者不善第一百八十一节 不可以常理度之第五十一节 虚位以待第一百三十七节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三十七节 尚有一事相求第一百三十三节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三十二节 一开口便交底第十九节 重辟五明宫第五十三节 鬼气反噬肉身第九节 纯阳无极剑第一百八十三节 幽冥孤域第十八节 神物自晦第五十八节 心思太复杂第三十三节 昨日之日不可留第二十八节 听任他安排第一百二十六节 不无针对之意第二百二十四节 道穷则变第十一节 油尽灯枯第十三节 怕什么来什么第七十一节 悍将仇破虏第三十节 一味白水豆腐第七十八节 滑天下之大稽第四节 真仙不轻动第十九节 有些絮絮叨叨第六十三节 气运加诸于身第八十六节 九幽阴冥剑第二十四节 只能报以微笑第一百二十七节 远走高飞第三节 仙师远道而来第一百十节 损有余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