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成为人民心中的榜样

雷锋一生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许多人都认为学雷锋活动是从雷锋逝世开始的,但其实雷锋在世的时候,一些了解到雷锋事迹的军区就已经开展学雷锋活动了。

沈阳军区从1960年11月2日开始,军区工程兵政治部组织邀请雷锋做忆苦报告,并汇报他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至1961年1月15日,共在沈阳军区部队、兄弟部队以及地方大中小学内做了27场报告,听众达22000余人。

不久,雷锋的事迹在各大军区内迅速传播,尤其是雷锋用自己的存款支持人民公社的事迹,更是受到了各界的赞扬,引起了各报社领导的重视。几位负责人经过研究,当即组织人力,采写雷锋事迹,整理雷锋日记,发动雷锋战友写雷锋故事,同时起草阐述学习雷锋重要意义的社论。在进行宣传工作的同时,报社领导将雷锋的先进事迹和准备进行突出宣传的设想,向军区政治部领导作了请示报告,并得到了领导的同意。

1960年11月24日,前进报社根据雷锋自己在各地做的报告,写出了一份反映雷锋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民战士历程的通讯报道稿呈送给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杜平中将审阅。杜平认真阅读了这篇通讯报道稿,对其反映的雷锋事迹深有感触,立即提笔写下了一则批示,这则批示也为沈阳军区开展学雷锋活动拉开了序幕。批示内容如下:

雷锋同志的苦难,是整个阶级、民族的苦难。在解放前受到雷锋同志那样遭遇的人比比皆是,他只是千千万万受苦受难人中的一个。解放后,全国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彻底翻了身,正为建设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忘我地劳动。可是,有的人竟在短短的十一年中忘了本,生在福中不知福。因此,雷锋同志这种精神显得十分重要,值得学习。现将此材料印发军区部队,结合两忆三查(“两忆”是忆阶级苦、忆民族苦;“三查”是查立场、查斗志、查工作)运动进行教育。

在批示下达后的第三天,《前进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套红宣传雷锋的事迹。在一版发表了《毛主席的好战士》的长篇通讯,刊登了杜平副政委意义深远的重要批示手迹,报道了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决定授予雷锋“模范共青团员”称号的消息,刊载了《不忘过去发愤图强》的社论;在二版,继续用整版篇幅刊登了由一版开头的长篇通讯。与此同时,还在一二版内刊登了反映雷锋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的4张照片。其中有一张头像,刊登在一版头条标题右侧的重要位置上。

这期《前进报》在沈阳军区各部队发表后,引起了巨大反响,一场在沈阳军区范围内的学雷锋活动热烈展开了。

沈阳军区范围内的学雷锋活动的整个过程,从《前进报》的持续报道中可以体现:

——1960年12月1日,《前进报》用一版的篇幅,以《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为题,发表了《雷锋日记摘抄》15篇。编者在按语(按语,报纸编辑对发表文章所加的简要批注和说明)中赞扬雷锋“确实是我们祖国的优秀青年,是毛主席的好战士”,希望军区部队指战员“把雷锋同志作为一面镜子”,“学习雷锋,赶上雷锋”!

——1960年12月3日至10日,连续发表11篇雷锋战友撰写的雷锋的感人事迹。作者有干部、战士,也有接受雷锋捐款的公社负责人。文章从不同侧面,通过典型事例,生动地反映了雷锋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

——从1960年12月8日至月底,每期报纸以整版或半个版的篇幅,报道了各部队学习雷锋的情况。“学雷锋,颗颗红心永向党”,“赶雷锋,誓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以雷锋为榜样做个好党员”,“用雷锋事迹推动战士学习毛主席著作”等口号和赞颂话语不断出现在《前进报》的版面上。

经过各方面的大力宣传和号召,各个部队都展开了学雷锋的活动。《前进报》曾报道过某部队某连的学雷锋情况:

××部队勤务连,在11月26日晚上召集全连战士听文书朗读雷锋的事迹。许多战士听了都低下头来擦眼泪,文书也哽咽得读不下去了。……当文书读完杜副政委题词、报上社论和工程兵党委的决定时,指导员激动地领着大家呼口号:“向雷锋学习,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永不忘本,发愤图强!”“要像雷锋那样热爱自己的工作!”……

当时许多战士在了解到雷锋的事迹后深受感动,对雷锋敬慕不已。还有的战士专门给雷锋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情。有一个单位的30多名战士在给雷锋的信中写道:“我们三十几个今年入伍的新战士聚集在一起,把你的事迹反复读了几遍,越读越觉得亲切,越是敬佩你!”“我们……要以你为榜样,……发愤图强,力争出色地完成党所交予的一切任务,多做些有利于人民的事情”。

后来,学雷锋的活动扩展得更广,不仅是沈阳军区部队,就连驻东北地区的空军、海军部队也开展了学雷锋活动,广大指战员将雷锋视作榜样,争做雷锋式的好战士。

1962年8月15日上午10时,雷锋因工受伤。经医护人员奋力抢救,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当日中午12时5分离世。

雷锋的牺牲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不知所措,有人悲痛万分,有的人开始迟疑,思考学雷锋的活动是否还要继续,雷锋还能否继续成为大家的榜样。

事实证明,雷锋的精神是永存的。雷锋牺牲后,关于雷锋的宣传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更加大力地开展,先是辽宁青少年中传颂雷锋的感人故事,随后,共青团辽宁省委号召在全省广大青少年中展开学习雷锋的活动。1963年2月初,首都北京的几家大报社也先后刊登了雷锋日记摘抄。其中,《中国青年》杂志社为了宣传雷锋的事迹与精神,特意召开了编委扩大会议,专门讨论如何宣传雷锋的问题。

《中国少年》是半月刊杂志,宣传规模和速度都无法与报纸相比,但为了加大对雷锋的宣传,让雷锋精神的影响程度更深,杂志社决定恳请毛主席、周总理和其他领导人为雷锋题词。

杂志社写给毛主席的信于2月15日送到了中南海,当时大家心里都很忐忑,担心主席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题词。编辑部的人员每日都紧张地等待着毛主席的答复。过了几天,杂志社接到一通电话,电话是中南海来的,告知他们:“主席已决定为你们题词。”编辑部的人都开心得欢呼起来,心中都万分期待看到毛主席的题词。

其实,当时毛主席虽然接受了帮助题词的请求,却并没有想好题词内容,秘书拟写了几个,例如“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良品德”等,毛主席都不是很满意。直到2月22日,毛主席的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办公室,看到桌子上一张信纸,上面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7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毛主席已经写好了关于雷锋的题词。毛主席没有采用秘书拟写的任何一条,而是用短短的7个字来作为题词,这是有原因的,他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求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

毛主席的这番话不仅指出了学雷锋的方法,而且指明了雷锋身上最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指出了学雷锋的方向。

之后,这幅题词于当天就交给了杂志社,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刊登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3月5日,全国报纸《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刊登了毛主席的题词手迹。数年后,这一天被定为了学雷锋日。3月6日,《解放军报》首次刊登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的题词手迹。《中国青年报》随即转载。之后,陈云、叶剑英等领导人也为雷锋题了词。

下面是一些关于雷锋的题词、题诗:

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邓小平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

陈云题词:“雷锋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大家向他学习。”

董必武题诗《歌咏雷锋同志》:“有众读毛选,雷锋特认真。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阶级观清楚,勤劳念朴纯。螺丝钉不锈,历史色长新。只作平凡事,皆成巨丽珍。普通一战士,生活为人民。”

郭沫若题诗《一把劈断昆仑的宝剑》跋:“毛主席《念奴娇·昆仑》一词中,有句云‘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昆仑)裁为三截’。我读了《雷锋日记摘抄》,感觉着雷锋同志就像这样一把宝剑。”(正文略)

叶剑英1977年3月3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江泽民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

杨尚昆题词:“全国人民都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

李鹏题词:“在新形势下把雷锋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希望有更多的活雷锋在中国涌现。”

乔石题词:“学雷锋精神,做人民公仆,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姚依林题词:“发扬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宋平题词:“向雷锋学习,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李瑞环题词:“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由于老一代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学习雷锋的活动很快从地方军队向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兴起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学雷锋热潮。全国性的报纸,如《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以及地方报纸,都用大篇幅报道了雷锋事迹、雷锋日记以及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情况。在全国学雷锋热潮下,人人都以雷锋做榜样,学习他的优良品质,一时间,社会上涌现出大批雷锋式的先进人物。人民因以雷锋为榜样感到光荣,因学雷锋而感到自豪。

时至今日,雷锋已经离开很久了,但雷锋精神却始终流传,他依然是人民心中不变的榜样。

抚顺学雷锋活动的记忆

辽宁省抚顺市作为雷锋生前战斗过以及牺牲的地方,素有“雷锋城”之称,而抚顺人民学雷锋的记忆也要从学雷锋活动最早时期——1960年年末开始说起。

1960年12月11日,《抚顺日报》用一整版的篇幅,在三版上刊载了介绍雷锋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和《雷锋日记摘抄》,并配发了编者按语。这一期《抚顺日报》引起了抚顺市委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广泛重视。全市各级党团组织纷纷请雷锋做报告,开展各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

雷锋的报告并不是走形式,而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教育大家。每次雷锋作报告,底下的观众都极为受感染,雷锋讲到动情处时会忍不住掉眼泪,台下的听众们也都感同身受,边哭边听。

1962年8月15日,雷锋牺牲的消息传开后,抚顺人民是最为悲痛的。同年10月,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政治处为了纪念和学习雷锋,在抚顺西部望花区驻地,特举办了“雷锋烈士事迹展览室”。展览馆介绍了雷锋平凡又伟大的人生历程,展出了雷锋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光辉事迹,传达出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等优良品质。

为了传达贯彻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精神,中共抚顺市委在全市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宣传和学习雷锋的活动。

这次“雷锋烈士展览室”也响应号召,组织全市广大青少年参观学习雷锋事迹展览,并于10月23日发出《关于组织全市广大青少年参观雷锋烈士展览室,开展好阶级教育的通知》。通知指出:

雷锋烈士的身世和他的家庭遭遇,正是我国旧社会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和青年的缩影。因此,纪念雷锋,学习雷锋,把雷锋的革命战斗精神传播到我市广大青少年当中去,这是贯彻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向青少年进行阶级斗争教育的好教材。为此,决定全市各级团的组织要从组织青少年参观“雷锋烈士展览室”入手,学习雷锋、宣传雷锋,从而把阶级斗争教育广泛深入地在青少年当中开展起来,并把这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团市委认为,雷锋烈士生前在我市广大青少年中已有深远的影响,加之这次宣传和学习,必将成为我市广大青少年学习的光辉榜样,它将有力地推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全市青少年在团市委的号召下,积极响应,踊跃参观雷锋烈士事迹展览室,仅一个月,展览室就接待了123800多人。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邀请了雷锋生前的战友,所在部队俱乐部主任做烈士生平事迹的报告,报告进一步讲述了雷锋生前的种种事迹,以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感情,为广大青少年展现出一个从苦孩子到好战士、鲜活的雷锋形象。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直接听报告和听录音的人数有67500多人次,远远超出了最开始的预计。

这次展览能获得如此好的效果,是与这次参与筹建展览的相关人员的努力分不开的。展览室由市工人俱乐部具体组织实施,同时,市委还从市文化局、市文联、发电厂等单位,抽掉了一批在全市有名望的美工师、摄影师、书法家、木工和讲解员等。有关单位听说是为雷锋筹办展览室,都热情的给予支持。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还送来了雷锋生前用过的一批实物,部队俱乐部主任还主动参加复制和提供文字资料等工作。

参加办展览室的工作人员,都因能为宣传雷锋事迹出点力而感到无比光荣,都尽可能地拿出最大的能力参与其中。书法家乔梦云书写《前言》版时,生怕写错一个字和弄脏了版面,便用杯子作垫子,跪在上面工工整整地书写;摄影师林辉更是一直待在暗室里洗照片,一待就是几小时,他说:“雷锋生前我没能给他照一张相,有办展览的机会为雷锋复制照片,也能表达对雷锋的崇敬和怀念。”

工作人员为了办好展览,废寝忘食,困了就把长条椅拼起来,在上面睡一会儿;饿了,就随便买点干粮吃几口。美工设计师高扬的母亲生病了,家里几次捎信让他回去照顾,可他却坚持办完展览后再回去,他的爱人开始非常生气,但当她得知是为雷锋办展览后,就再也不催他回家了。

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雷锋事迹展览室仅用了15天就全部准备完毕了。当展览室开展后,有人在留言簿上留下了这样的话语:“你们以雷锋精神办展览,也要向你们学习和表示敬意。”

1963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学雷锋活动的热潮,作为学雷锋发源地的抚顺,更是再次掀起学习雷锋活动的新**。

抚顺市总工会及时作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决定,并号召全市广大故事员把雷锋的动人事迹编成革命故事,讲给广大职工听,讲给全市人民听。雷锋逝世后,故事员张功升、李汇瀛、张婷、李秀兰等,在抚顺市总工会宣传部的精心组织下,把雷锋的事迹编成《童年》、《一个孤儿》、《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风雨之夜》等一组故事,到新抚区、望花区、露天区讲给居民听,到企业讲给职工听,到学校讲给学生听。他们以鲜明、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和语言,强烈地吸引着和感染着每一个听故事的人。

抚顺职工故事员从雷锋牺牲起,从没有间断过向别人讲述雷锋的故事。几十年来,他们究竟讲了多少故事,没有确切的数据。不过,故事员张功升做过一个小统计:他从1961年起至1990年,共讲了310多个故事。其中讲得最多的就是雷锋的故事,共计2100多场,听众达23万多人次。当时,雷锋的故事是最受大家欢迎的,许多人听了几遍,仍能为雷锋的心酸童年落泪,为雷锋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所感动。为此,有人还编了一段顺口溜:“故事送上门,听得直入神,今天没听够,明天请上门。”可见大家对雷锋故事的喜爱有多深。

抚顺职工故事员从抚顺工人百姓身边讲到沈阳军区,从军区讲到全省,讲到河南、山西、四川,一直讲到北京中南海,讲到人民大会堂。全国各地,各个街道,仿佛都曾回荡过讲述雷锋故事的声音。

讲雷锋故事的过程也是学雷锋的过程。被称为“故事大王”的张功升曾在十年浩劫中遭到非难,生活一度极为艰苦,但他从未放弃为人讲述雷锋的故事,讲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面对着艰难的困境,他始终坚守希望,咬牙坚持也要为他人带去温暖。1977年,他17岁的孩子因癌症去世,这对他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就在这时,一个不清楚情况的人邀他去给一个学校讲故事。厂领导考虑到他的心情,帮他谢绝了。张功升知道后,立即整理好心情赶到学校,精神饱满地为孩子们讲起雷锋的故事。第二年,他因工受伤,患上了“大面积外伤肌肉骨化症”,面对伤痛,他以革命先烈和雷锋精神鼓励自己,仍然带病坚持上班。

不只是张功升,抚顺职工故事员们在讲雷锋故事、宣传雷锋事迹的同时,都在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199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江泽民亲自来抚顺参观雷锋纪念馆,又给抚顺广大故事员增添了新的力量。老故事员李汇瀛感慨道:“故事员队伍成员可以变动,可宣传雷锋精神永远不能变,一定要用讲故事这种形式把雷锋精神讲下去。”

1980年,抚顺市总工会为进一步落实中共抚顺市委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向全市工会系统发出通知,要求充分利用各单位图书馆的优势,组织职工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以雷锋为榜样,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力求深入、持久地开展学雷锋活动。虽然当时雷锋已经离世将近20年,但抚顺人民依旧主动、积极地响应号召,自发组织学习小组、读书小组,自学成才的事例也不胜枚举。

在开展雷锋自学读书活动中,抚顺市工人文化宫图书馆工作人员,还采取“自愿结合、坚持业余”的原则,吸收了一些教师,干部和工人,成立了书评小组,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书评活动。自书评小组成立以来,多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书平活动。书评小组成员以口头形式,对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书中的人物、主题、写作技巧等,进行详细、生动的讲解。同时,他们还办起了《图书馆与读者》等专栏,提倡“像雷锋那样读书,像雷锋那样做人”,在广大青年职工中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调动起众多读者学雷锋的热情。

1990年9月,抚顺市总工会组织了“学雷锋书评征文讲演会”,以学习雷锋积极分子为素材,选讲了《幽幽矿山情》等80多篇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充分表达了抚顺80多万职工以雷锋为榜样,热爱自己的矿山和工厂,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无私忘我的精神风貌。

从1960年第一次学雷锋活动开始至今日,抚顺市学雷锋活动已经走过50多个年头。在这漫长的征程中,抚顺人民从没有忘记过雷锋,没有遗弃过雷锋精神,始终坚持以雷锋为榜样,做人、做事,为祖国、为人民而奋斗。在雷锋逝世50周年、毛泽东主席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的2012年,抚顺市委书记刘强表示抚顺市要争取“人人学雷锋,共建雷锋城”,使雷锋精神传遍千家万户,覆盖各个层面,做到人人知雷锋、人人学雷锋、人人当雷锋,让雷锋精神在人民群众中、在整个社会中生根开花、结出硕果。

《雷锋日记》出版前后

许多朋友也许有过这样的疑问,雷锋日记是怎样被发现,又怎样被出版成书的呢?这还要从1960年说起。

那时,雷锋将自己的存款捐给公社和灾区的事迹还没有被发现,但他在其部队已经是一个“名人”,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王寄语先后从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宣传处副处长赵琦和雷锋所在团的政委韩万金、宣传股长吴守信那里,了解了不少雷锋的先进事迹,并得知雷锋有记日记的习惯。

王寄语认为雷锋的日记会是从思想上了解雷锋的成长过程,会更深入地走进一个先进人物的内心。有了这个想法,他便联系了雷锋所在团的政委韩万金,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正巧,当时雷锋正准备来工程兵所属党委去做忆苦报告,王寄语便让韩万金代问雷锋可否将日记一起带过来。等雷锋来到军区工程兵所属单位做报告时,果真带来了自己的日记,还有一些读书笔记,一共有四五本。雷锋将日记交给王寄语时还说:“我就有这几本了,本来在鞍钢工作时也有的,但是现在找不到了。”说着,还不好意思地笑了。

王寄语微笑着说:“这几本就很好,我就借几天看看,过两天就还你,保证不把你的日记弄丢。要不,我给你写个保证书?”

雷锋虽然听出王寄语的最后一句话是玩笑话,但还是连忙摆手,说“不用不用”。这次见面双方都很愉快,王寄语与雷锋又交谈了一会儿后就拿着日记离开了。王寄语仔细阅读完日记后,找宣传处的同志给抄下来一部分,送给军区工程兵党委常委成员阅读,随后便把日记本还给了雷锋。

与此同时,沈阳军区党委机关报《前进报》的报社编辑部收到一份来稿,内容反映的是雷锋把自己辛苦攒下的200元钱捐给人民公社和辽阳灾区的情况。报社编辑部非常重视这篇来稿所提供的情况,总编立刻给王寄语打电话询问雷锋情况。这算是问对人了,王寄语对雷锋的情况非常清楚,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大致介绍了一下。听了王寄语的介绍,报社领导共同研究,决定派记者专门前往军区对雷锋进行采访,争取写出一篇有分量的通讯报道,以作为重大典型突出宣传。

在这次调查采访过程中,报社的记者在雷锋的床上发现了几个本子,翻开了一看,发现是雷锋的日记。雷锋的日记并不是单纯地记录每天都做了什么,还有一些心得体会,报社人员对这些日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便询问王寄语能否借来看看。王寄语本身就很赞赏雷锋的日记,甚至曾经借来阅读、宣传过,当即表示可以借走。

后经过雷锋本人同意,报社拿走了几本日记和学习笔记。1960年11月,报社将两三本雷锋的日记交到当时报社编委成员董祖修手中,让其进行整理摘录,以用来展开对雷锋事迹的宣传。

董祖修对于第一次阅读雷锋日记有着深刻的印象,他曾回忆道:

我一本一本往下看去,从他那一篇篇充满着阶级的爱和憎的倾诉当中,从那一句句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共产主义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直至最宝贵的生命的铮铮誓言当中,深感雷锋绝非一般战士,而是一位真正把个人的苦同整个阶级的苦联在一起,把个人的解放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联在一起,自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先进典型。

“我仔细琢磨雷锋日记中一段段颇富哲理性的话语,如:‘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要记住: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雷锋同志:愿你做暴风雨中的松柏,不愿你做温室中的弱苗。一一自己题’,等等,又深感雷锋同志是一位很善于学习,并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好同志。”

董祖修阅读完雷锋日记的第二天,便向领导表示日记完全可以摘登。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追求真实、生动,董祖修特意拿着雷锋的日记前往抚顺雷锋所在部队进行采访。

很不巧,董祖修到部队时,雷锋在外做忆苦报告,没有在部队中,董祖修便只能从雷锋的好战友中间了解情况。他发动大家采取“兵写兵”的方法,人人动笔,把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感受最深的有关

雷锋的动人事迹,毫不夸张,真实无误地写下来,同时还请求团里的宣传股长、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的党委书记等人提供关于雷锋的稿件。

这次动员非常成功,大家都很乐意提供关于雷锋事迹的材料,不到两三天,就筹到30多篇稿件。这些稿件感情真挚,而不浮夸,语句朴实生动,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是雷锋战友提供的反映雷锋事迹的第一手材料。另外,在雷锋战友的帮助下,董祖修还找到了雷锋其余几本日记和各种笔记。这些日记和笔记中还记载着一些雷锋自己创作的诗歌等小作品。拿到这些材料,董祖修如获至宝,感觉到自己又了解到雷锋的许多侧面。

材料差不多收集完的时候,连部通信员突然告知董祖修:“雷锋回来了!”就这样,董祖修有幸和雷锋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谈。雷锋和战友口中描述的形象差不多,个子不高,但双目有神,笑容也总是挂在脸上。董祖修称赞他,说他值得我们大家学习,雷锋听了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做得还不够,今后要更好地学习毛泽东思想,努力为人民服务!”

董祖修询问雷锋是否同意将自己的日记刊登在报纸上。雷锋当即答应,并谦虚地说:“我的日记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学习体会,认识很不深刻。”

因为雷锋第二天还要离开部队继续去做报告,所以这次谈话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但董祖修还是觉得收获不少,觉得雷锋这个人更加真实、生动了。

1960年12月1日,雷锋日记在《前进报》上首次以一个版的篇幅摘录发表。编辑在按语中写道:

雷锋同志的事迹,在本报1309期上已作了些介绍,这里再把他的日记摘录一部分发表。当我们翻开他的日记本,开始阅读的时候,就把我们的精神完全吸引住了,每一篇,每一句都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教育和鼓舞,使我们久久不能动笔割爱。雷锋同志确实是我们祖国的优秀青年,是毛主席的好战士,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热爱自己的阶级弟兄,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新生活。他用毛主席的思想武装着自己的头脑,指导着自己的行动,处处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他真正做到了:对同志象春天一般的温暖,对工作象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困难从不畏惧,对敌人恨之入骨。他没有好了疮疤忘了痛,时时刻刻都保持着劳动人民艰苦朴素的美德。雷锋同志的行动具体地表现了这些先进思想和高贵品质;他的日记又真实地记录了他的内心情感和具体行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希望同志们再好好地阅读一下这组日记,把雷锋同志作为一面镜子,来对照检查自己,学习雷锋,赶上雷锋,发一发阶级之愤,图一图祖国之强!

这次,一共摘发了雷锋从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日记15篇。编辑们还为这些雷锋日记起了一个醒目的标题:

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

——雷锋同志日记摘抄

在这之后,《前进报》一直陆续对雷锋事迹和雷锋活动进行报道、宣传,从未间断。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批准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之后,《前进报》进一步做大规模的宣传,于当月20日,用将近一个半版的篇幅,又摘发了32篇雷锋日记,其中包括1960年发表过的14篇。

刊发的雷锋日记与原文基本相同,只有个别地方,曾经过董祖修的修改。这些修改都是考虑到版面,对原文做了一些删减和压缩。变化比较大的地方,只有1960年10月21日那篇日记后面的一段话: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

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这段文字本是雷锋摘抄在一张纸条上的,董祖修给添加到了这天日记的后面。后来《雷锋日记》正式出版前,前言中曾特意提到,这也是为了实事求是,为大家将最真实的雷锋展现出来。

随着雷锋事迹影响的扩大,《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等报刊,也开始纷纷发表雷锋日记,使雷锋日记摘抄同全国人民见了面。

在1963年1月21日召开的“雷锋班”命名大会上,许多出版社的工作人员看了雷锋日记后争相要求出版。将雷锋的日记编辑成书出版发行这个提议,得到了广泛支持,沈阳军区政治部的领导们考虑到雷锋出自部队,觉得雷锋日记还是交军队出版社为好。

雷锋日记的每篇原稿都只有一份,但却有众多部门要求提供雷锋日记。当时负责雷锋日记出版问题的董祖修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雷锋的日记本拆开,然后组织人手前来抄写,抄完之后再给装订上(雷锋的日记本是销线机装订,极易拆卸、安装),这样,既解决了各个地方对雷锋日记的需求,又不会过多损坏雷锋日记的原稿。后来雷锋的日记本和笔记本,一共9本,都同雷锋的其他遗物一起征集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起来。

抄件完成后,被送到了北京,交给了总政宣传部。经总政宣传部认真审查处理,共选辑了121篇,约4万5千字,于1973年4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全国范围内发型的第一本内容丰富、文字准确的《雷锋日记》。这本日记的出版,满足了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需求,同时,也正如《雷锋日记》前言中所说的那样,是“对雷锋烈士的永久纪念”。

1972年12月,这时正值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口号十周年前夕,沈阳军区根据总政治部办公会议通过的《关于向雷锋学习的宣传方案》的规定,授权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于1973年8月再次出版《雷锋日记》。受当时的社会背景的影响,这本《雷锋日记选》在内容的取舍和处理上,带有明显的历史痕迹。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继续坚持宣传雷锋精神,总政部决定再次出版《雷锋日记》。于是,1990年3月,《雷锋日记选》再次出版。此次的《雷锋日记选》纠正了原来版本的不足,增添了新的内容,更好地反映了雷锋的“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的最佳教材之一。

如今,社会不断进步,国家愈加富强,人们的物质世界较之过去要富足许多,《雷锋日记》也以多种形式、多次出版。这说明雷锋精神始终没有被时代所抛弃,仍是人民所推崇的伟大精神,雷锋精神将永不过时。

雷锋基金会的诞生

大家都知道,雷锋一生勤俭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节省下来的钱都存到银行里,等到国家或者哪个人需要帮助时,他就会取出来。1961年9月9日,雷锋把节省下来的津贴费共100元,以整存整取定期半年的方式,存入了中国工商银行抚顺市望花区“七百储蓄所”。直到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时,雷锋始终没有动用这笔存款。至今,雷锋的账户仍旧存在,当时雷锋填写的“储蓄存单”原件,现已被国家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而七百储蓄所也改名为雷锋储蓄所。

雷锋生前常将自己的存款捐给需要的人,雷锋去世后,他的存款该如何处理便成了众人思考的问题。1989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全国形势稳步上升,社会趋于稳定。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雷锋精神的宝贵价值,不但抚顺市,国内其他地区的一些人们都主动与抚顺市望花区和平储蓄所(即七百储蓄所,1980年迁到新址后更名为“和平储蓄所”,1990年更名为“雷锋储蓄所”)取得联系,要求把自己的余钱,以雷锋的名义存入雷锋的存折里,以此表达对雷锋的无限崇敬与怀念之情。

但是,国家储蓄有规定,定期存款只能一次一清,不可以续存。如果续存,只能把雷锋存款全部取出后,再把大家的钱加上重新存入。这种存款形式会破坏雷锋存款的历史真迹,所以相关部门暂时没有采纳这个提议。

尽管如此,大家想继承雷锋意志、延续雷锋精神、奉献自己一份力量的愿望并没有改变。1989年5月16日,储蓄所主任广纳群众意见,以“雷锋”的名字另开存单,户名栏写着“雷锋”,再追上存款单位的名字,如“雷锋——雷锋小学”,以这种形势来满足大家的心愿。就这样,雷锋小学、天津中营小学和雷锋中学,以整存整取定期一年的方式,分别存入100元。

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有人认为雷锋存款获利息太少,建议将雷锋的存款全部取出存成5年或8年的定期,这样利息就会很丰厚,40年后就会增长到1万多元。但钱增长了,这钱用来做什么呢?雷锋没有亲人,他的钱一向是用于国家建设、帮助他人,并不是追求存折上的数字。这个建议受到绝大多数人的否定。

这个提议虽然遭到否定,但却引起了工商银行抚顺市望花办事处负责人的思考。他们受到宋庆龄基金会的启示,想到可以以雷锋存款本金为基础,成立抚顺市雷锋基金会。

1990年1月23日,中共抚顺市委召开第三次市委常委会,会上正式批准设立雷锋基金会,并责成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立即筹建“抚顺市雷锋基金会”,市工商银行予以协助。2月8日,抚顺市委召开了雷锋基金会第一次理事会,讨论通过了理事会名单和基金会章程,并决定2月13日正式成立抚顺市雷锋基金会。

1990年2月13日这天,抚顺市依旧没有褪去冬季的外衣,被冰冷的寒气所包围。但抚顺人民的心中却热腾腾的,喜悦的心情仿佛就要从心中满溢开来,忘记了寒冷。一大早,欢喜的人们就聚集在和平储蓄所门前,感受着仿若节日的喜庆。和平储蓄所附近的工商银行望花办事处的六层大楼上,悬挂着两幅长长的红色标语:“热烈庆贺抚顺市雷锋基金会成立大会胜利召开!”、“热烈庆贺雷锋储蓄所举行更名揭匾仪式!”

雷锋基金会成立大会上热闹非凡,中共抚顺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副职以上的领导同志,省工商银行、沈阳军区、抚顺军分区、驻抚部队、雷锋所在团等单位领导同志,抚顺市学雷锋先进人物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代表,以及新华通讯社、金融时报、辽宁日报、辽宁电视台、沈阳军区前进报、抚顺日报、电台、电视台等全国14家新闻单位的30多名记者,还有自愿前来捐款的群众,共300多人出席。

大会胜利结束后,又进行了雷锋储蓄所的揭匾仪式。揭匾仪式一结束,雷锋储蓄所就可以正式开门服务了。储蓄所二楼特设了5个捐款窗口,中共抚顺市委书记、雷锋基金会会长刘振华在1号窗口,带头第一个向雷锋基金会捐款。

不过,雷锋基金会收到的第一笔捐款并不是来自刘振华的。早在基金会成立之前的2月7日,和平储蓄所主任曲光英就已经收到了江苏省苏州市道前街童葆**店吴念钧汇来的捐款200元。吴念钧是在报纸上看到呼吁建立雷锋基金的文章后,便立即向抚顺和平储蓄所汇了款,他在汇款单上写道:“奉上200元,捐款基金,以表心意。”寥寥几句话,道出了心怀的爱心,同时也体现了雷锋精神的号召力。

雷锋基金会成立当天,就已有3117人到现场捐款,捐款达11.8万多元。截止1990年8月底,全国已有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53个城市的3万多人捐款62万多元。这些捐款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他们根据自身能力的不同,捐款的数额也不相同,但不管款额的大还是小,承载的都是世间最珍贵的爱心,诉说的都是世间最伟大的奉献。

现如今,从雷锋生前存折上借来的5元钱成立的基金会,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基金已经“滚”到了230余万元。

雷锋曾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20多年来,雷锋基金会收到的每一份捐款都犹如是“一滴水”,而承载着雷锋精神的雷锋基金就是“大海”,一滴滴的水汇进了大海,使大海始终没有干涸,仍旧波澜壮阔、浩瀚无边。

(本章完)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六章 钉子精神,永放光芒第七章 接过雷锋的旗帜第二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六章 钉子精神,永放光芒第四章 奉献爱心,灌注希望第二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五章 勤俭节约,永不忘本第二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八章 新的时代,新的雷锋第六章 钉子精神,永放光芒第六章 钉子精神,永放光芒第六章 钉子精神,永放光芒第五章 勤俭节约,永不忘本第二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四章 奉献爱心,灌注希望第一章 平凡而伟大的雷锋第三章 帮助他人,收获温暖第五章 勤俭节约,永不忘本第一章 平凡而伟大的雷锋第四章 奉献爱心,灌注希望第一章 平凡而伟大的雷锋第四章 奉献爱心,灌注希望第三章 帮助他人,收获温暖第五章 勤俭节约,永不忘本第五章 勤俭节约,永不忘本第七章 接过雷锋的旗帜第五章 勤俭节约,永不忘本第一章 平凡而伟大的雷锋第七章 接过雷锋的旗帜第二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六章 钉子精神,永放光芒第一章 平凡而伟大的雷锋第五章 勤俭节约,永不忘本第三章 帮助他人,收获温暖第四章 奉献爱心,灌注希望第八章 新的时代,新的雷锋第二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二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七章 接过雷锋的旗帜第四章 奉献爱心,灌注希望第四章 奉献爱心,灌注希望第八章 新的时代,新的雷锋第八章 新的时代,新的雷锋第三章 帮助他人,收获温暖第四章 奉献爱心,灌注希望第八章 新的时代,新的雷锋第一章 平凡而伟大的雷锋第二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二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七章 接过雷锋的旗帜第二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二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八章 新的时代,新的雷锋第三章 帮助他人,收获温暖第七章 接过雷锋的旗帜第七章 接过雷锋的旗帜第四章 奉献爱心,灌注希望第八章 新的时代,新的雷锋第四章 奉献爱心,灌注希望第一章 平凡而伟大的雷锋第二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二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四章 奉献爱心,灌注希望第八章 新的时代,新的雷锋第八章 新的时代,新的雷锋第七章 接过雷锋的旗帜第八章 新的时代,新的雷锋第六章 钉子精神,永放光芒第四章 奉献爱心,灌注希望第一章 平凡而伟大的雷锋第一章 平凡而伟大的雷锋第六章 钉子精神,永放光芒第七章 接过雷锋的旗帜第二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二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五章 勤俭节约,永不忘本第三章 帮助他人,收获温暖第八章 新的时代,新的雷锋第六章 钉子精神,永放光芒第六章 钉子精神,永放光芒第六章 钉子精神,永放光芒第二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二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七章 接过雷锋的旗帜第二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六章 钉子精神,永放光芒第五章 勤俭节约,永不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