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明哲保身

见秦王如此反应,范睢不由微微一笑:“那大王如何评价魏国历任国相?除了文侯时期的李悝、翟璜,可有其他杰出之人?”

“咦?”秦王稍一思考,摇头道:“除了公叔痤能称得上贤相之外,只怕其他大多都是平庸之人了。”

范睢笑道:“真是如此吗?”

秦王反问:“不然呢?”

范睢便给秦王解释起来:“魏国历来能人辈出,历任魏王之中又无昏聩之人,又怎会选择平庸之人为相呢?

自魏惠王晚年之后,魏国国势江河日下,但仍旧能和大秦抗衡近百年,凭的又是什么?

论起合纵、连横,历任魏国国相确实没有过人之处,但论起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怕列国中超出他们的没有多少吧!

位居四战之地的魏国这些年来虽然和大秦每战必败,丢失河东全部国土,但却先后抓住时机占据了楚国的鄢陵、召陵、舞阳、上蔡,故宋的外黄、睢阳、单父等地,这些地方可都是沃田千里,人口繁密之地,再说魏国百姓可是比大秦的百姓要富庶得多,难道大王认为这些魏国国相都是平庸之人吗?”

秦王低头细想,还真是如同范睢所说,魏国虽然时期了西部地区的大片土地,但同时也占据了更加繁华的东部和南部地区,还有就是魏国确实要比秦国富庶很多,要不然魏国为何总能屡败屡战,而不见国内有任何饥荒或气得事情发生呢?

秦王抬头看着范睢问道:“寡人细想,确实如同相国所说的那般,可这些魏国国相如此贤能,寡人为何有他们都是平庸之人的想法呢?”

范睢笑道:“这是大王心里先入为主导致的,拿他们和微臣及商君、张仪做对比,论起变法他们不能使魏国强大起来,论合纵、连横他们不如张仪和微臣,但论起治理国家,使百姓富庶、安居乐业,微臣三人却不如他们。”

“相国过谦了!”

范睢摇了摇头道:“这是微臣的真实想法,并不是谦虚之辞。魏国的人才实在是太多了,多到像微臣这样的人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的地步。

这并不是微臣的讥讽之辞,而是确实如此。

论起合纵连横,地处中原的魏国是各国争相拉拢的对象,且魏国并不缺乏纵横家,但因各国的争相拉拢,纵横家表现的机会就很少了,像微臣这样的人在魏国也就不是很突出了。”

秦王又问道:“大秦可有能改变现在的制度,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的机会吗?”

范睢摇头道:“不能!自商君变法把整个大秦变成战争机器之后,一切都已停不下来了。

商君之法深入人心,无人敢于违背,军功爵制更使得人人愿意为大王效死。一旦大王做出改变,那么很快秦国就会从列国第一强国变成末流。

老秦人生活向来贫瘠,为了能出人头地过上更好的生活才人人愿意效死。一旦没有了这出头的机会,老秦人的精气神就会被抽空,因为他们不愿再和父母妻儿过以往那种贫寒的苦日子了。

须知人心都是自私的啊!大王。”

其实说起来商鞅变法就是把秦国制度变成战时体制,使得百年来秦国百姓一直都在为战争服务。但战争过后呢?秦国没人考虑过这事。

等到了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这种战时制度却没有调整过来,始皇帝仍旧不恤民力的大兴土木,习惯了这一制度的老秦人对这种制度早已习以为常,所以没有不满的地方。

但关东六国百姓就不同了。他们历来的日子虽然清苦,时常参加战争,但一年的收入还是能够填饱肚子的。

但在秦国统一天下之后,根本不顾百姓死活的大兴劳役,致使大片良田荒芜,关东百姓又怎么能甘心让其肆意盘剥。

始皇帝在时还好,因为其威名使得百姓不敢反抗,始皇帝一死,关东便成了遍地狼烟。

再加上本就对秦国不满的士人、六国贵族,结果便可想而知了。

所以说秦国兴盛是因为商鞅变法,但灭亡同样也是因为商鞅变法,因为这种律法根本就不是一部正常的律法,太过于片面。

同秦国律法相比,关东六国的律法就要好了很多,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却是能使百姓安居富庶的律法,是以人为本的律法。

后人多有鼓吹商鞅变法多好多好,但既然秦国的律法这么好,远远比关东六国的律法要优秀许多,但为何还是有大批的人要反抗?

可能会有人说这是六国贵族在背后阴谋策划,但陈胜、吴广的起义是六国贵族策划的吗?刘邦起义是贵族策划的吗?

虽然秦末的起义军主力是六国贵族为首,但当时无权无势的他们又凭什么能号召百姓呢?

凭身份?确实,身份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怕是六国百姓对比当时与故国还存在时的生活对比之后做出的主动选择吧。

还有士子方面,既然秦国已经一统天下,那为何六国的杰出士子却还不愿意为秦国效力呢?是他们忠心与故国吗?

如果是的话,张良也就不会抛弃韩王而选择刘邦,范增也就不会抛弃楚王而选择项羽了。

我们都说天下大势如同浩浩江水,同样的百姓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关东六国又先后败亡,一代霸王项羽也自刎于乌江,一个小小亭长出身的刘邦成为了最大赢家,开创了盛世大汉的千古基业。

范睢的话可以说他很明白秦国现在及将来将要面临的局面,但却没有做出改变。是他不想改变吗?怕不是。

军功爵制带出了大批既得利益者,他们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范睢去改变现行的制度。如果强行这么做的话,可能当时他们不会说什么,毕竟范睢身后是秦王在支持。

但秦王已经老迈不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死亡,一旦秦王驾崩之日,也就是范睢身死之时,一如在楚国变法的吴起。

吴起是武将出身,临时之前不忘反抱住老楚王的尸体,使得新楚王掌握大权之后把作乱之人全部灭门。

可范睢不是吴起,他是一个士人,虽说这个时代的士人大多都会一些武力,但以范睢这个年纪且还是残疾之躯的人只怕还没跑到秦王之处就已身首异处了吧。

范睢是个聪明人,当然不会做如此选择,所以只能推却说制度不能改变。

ωωω●T Tκan●C〇

一百三十三、妥协七十六、惜才、送才一百三十一、家庭六十五、朝议一百零六、争霸背后一百九十九、援军到来一百五十一、替罪羊四十一、见秦王一百一十三、沉重一百、齐国求援,魏国应对一百零六、争霸背后四十五、庞癝变法内容一百零八、李牧统兵三十五、范睢看魏国一百四十七、楚使说太后一百二十一、秦国撤兵二百三十九、疑心赵高一百九十二、司马尚挖坑二百零五、反思八十三、虎符七、上党战起三十六、裂痕四十六、昌平君叛秦七十四、楚人李斯一百一十九、秦国困局六十八、秦国动员二、公子复归,侯嬴献计四十三、落幕一百七十九、魏、赵战序四十一、迫在眉睫一百八十六、飘忽不定的刘季二百二十三、捉拿刘季二百四十一、嬴政西逃二百三十四、误判六、战国四公子十三、风波起一百九十三、武卒出击一百八十九、秦国的难题一百八十三、谋划二百零五、反思一百一十四、部署一百八十、刘季用兵一百一十、战序一百五十六、河西局十七、幕后黑手四十九、国士二十四、众生相(求收藏、求推荐)一百零三、锐士一百九十四、武卒胜二百二十四、诸事定,伐秦始四十八、孔斌说太后四十八、孔斌说太后一百七十六、离间计八十六、宴三十一、心思九十六、各自算计十七、幕后黑手八十七、攻略轩辕关一百四十八、魏郊气太后一百一十三、沉重五十一、变法开始一百二十八、河东归属一百四十四、使魏二百一十七、扣押庞癝二百四十八、渡江十二、此去功名在囊中一百六十二、泰山生隙八十六、宴一百二十四、分兵五十一、变法开始七十五、通天大火七十七、萧何求见三十二、魏王托孤一百二十二、议和一百零二、三国伐齐三十五、赵国求和一百三十五、试探二百三十六、魏郊病重一百零四、临淄之战三十三、安国君一百零九、决战在即七十四、楚人李斯五十三、交锋一百六十二、泰山生隙二百零六、困顿的楚国五十九、魏王诛心,庞癝辞相二百二十二、庞癝出马二百一十三、废太子一百五十二、秦策二百零七、战事顺遂二百四十六、俘获嬴政五十六、韩国俯首一百零四、临淄之战一百五十四、王贲对刘季二百二十七、讲和十、庞癝说魏王(四)二十五、践踏(求收藏、求推荐)二十七、秦军投降(求收藏、求推荐)七十八、方略一百七十一、楚国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