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高太尉,你的报应来了

历史上,姚平仲偷袭金营那次失败,损失其实并不大,所折者不过千余人。

可是,姚平仲却觉得自己没达到预期目的,害怕被种师道以违令抗命为由而斩首,天亮前就独自一人跑了,据说他辗转逃进了深山老林之中隐居起来,后来还成仙得道了。

成不成仙、得不得道的,另说。

姚平仲能干出来畏罪潜逃的事,却是板上钉钉的。

这样根本没有以死报国之心的姚平仲,很难不被特别会“劝人”的吴用给劝反。

在吴用的哄骗、威逼利诱之下,姚平仲一咬牙,写下了认罪书,交代了他和赵桓的密谋,还签字画押,并表示他愿意出面作证,他率大军来劫大元军军营,受得是赵桓的命令。

如此一来,大元帝国就掌握了赵宋王朝先起战端撕毁元宋两国签署的和约的完整证据。

很快,姚平仲的认罪书和姚平仲就被送到了元大都。

江鸿飞看完姚平仲手书的认罪书,看向南方,悠悠地说:“赵桓,这可是你先动手的,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江鸿飞当即就召集一众宰执、重臣,与他们商量伐宋的事宜……

再说回赵宋王朝。

姚平仲率兵偷渡黄河去奇袭大元军军营之日,赵桓一夜没睡。他焦急地等待姚平仲的捷报!哪怕他也知道,就算姚平仲的奇袭一切顺利,就算姚平仲派八百里加急往回送捷报,那也得明天白天捷报才能到。

犹豫再三,赵桓再一次下令,派快马去浚州,让梁方平务必出兵支援并接应姚平仲。

又想了想,赵桓觉得,还得告诉种师道一声,让种师道立即率领勤王之师北上,以防万一。

赵桓派人给种师道送去一封御笔:“平仲已举事,决成大功,卿可率大军北上,为之应。”

种师道这才知道,赵桓和姚平仲干得好事,他赶紧下令勤王大军集结。

天快亮时,第一支勤王军,前军统制张㧑、右军统制石濬、中军统制辛康宗、左军统制刘佃、后军统制王师古、敢战军统制范琼,集合完毕,他们立即向河北挺进。

接着,勤王之师陆续北上。

种师道也亲率泾源军,在第一时间北上了。

等种师道到了浚州,才知道,姚平仲虽然全军覆灭,但梁方平接应时,大败大元军,他亲冒矢石,追杀大元军百里,斩杀了三万多大元军的将士,凯旋而归。

种师道何等老练,他一听,就知道,梁方平在谎报军情。

梁方平手下都是一群什么货色,种师道太清楚不过了,顺风浪,逆风投,都抬举他们了。

而姚平仲、杨可胜等,绝对是西军中的悍将。

试问,姚平仲、杨可胜率领的七千熙河军精锐都被大元军给全歼了,梁方平他们那群酒囊饭袋怎么可能打出这么辉煌的战果?

种师道又让人去调查了一下梁方平部的损失。

结果得知,梁方平部只损失了三百多人。

种师道听完,更加确定,梁方平谎报军情了。

事实上,梁方平带人想要通过黄河大桥,可是,他们刚到中间,就被大元军用神臂弓给射了回来。

梁方平部立即退却。

可梁方平及他的部下,既不想被西军给盖过去,又想要战功,于是他们便谎报了军情。

这种事,在宋军中经常出现。

更有甚者,很多宋军将士,还喜欢杀良冒功。

对此,在宋军中混了小六十年的种师道,用脚后跟去想,都能猜到这是怎么一回事。

可犹豫再三,种师道并没有向赵桓举报梁方平。

种师道这么做是因为,他害怕赵桓被姚平仲的大败给吓到,再从主战变回主和。

要是那样,那赵宋王朝可能就没有希望了。

而有梁方平取得的“大捷”抵消,赵桓有可能就不会从主战转变为主和,进而破坏种师道挽救赵宋王朝的大计。

然而,种师道还是太低估赵桓的软弱了。

对于姚平仲奇袭大元军军营,赵桓满以为必定会成功,他期待着前线能传来姚平仲大获全胜的好消息。

可是,很快宰执、台谏就一起上奏说:“西兵勤王之师,为敌所歼,无复存者,陛下,大事坏矣!!!”

赵桓闻讯大惊,他没料到姚平仲不仅出师失利,还偷鸡不成蚀把米。

赵桓急忙下诏,令各军不得进兵,也不得挑衅大元军。

几日后,江鸿飞就派柴进和萧容来到东京汴梁城兴师问罪,他们还带来了江鸿飞写给赵桓的信。

江鸿飞在信上说:“二月初一夜,你朝姚平仲、杨可胜等率军袭击我大元军营,后又有梁方平企图过桥劫阵。两国已通和,又来劫寨,你朝背盟、撕毁和约已实,多说无意。且两朝之事,若不互相容会,须至争战。夫如是,则岂惟菑危转甚,更恐生灵枉罹涂炭,是用遣人,以俟雅报……”

见大元帝国要跟赵宋王朝开战,赵桓吓得大惊失色,连忙召集宰执召开御前会议,商议对策。

此次劫营失败,对赵桓的打击很大。

关键,搞不好,赵桓要弄巧成拙,为赵宋王朝引来战火,甚至是引来覆灭。

胆小怕事的赵桓,立时就慌了!

而且,实践似乎证明,李邦彦等宰执大臣反对出兵是正确的。

赵桓立即就来个原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彻底倒向了李邦彦等主和派,甚至都不去搭理种师道,梁方平取得的“大捷”,赵桓就更加顾及不上了。

换而言之,李邦彦等主和派重新获得了赵桓的信任。

李邦彦等主和派认为,赵宋朝廷绝不能承认事先知晓劫营之事,应赶快想办法消除此事对赵宋朝廷产生的负面影响。

赵桓决定再派人前往元大都,向江鸿飞说明情况。

可是,赵宋王朝竟然没有一个大臣敢受命前去。因为谁都知道,这时候大元帝国上下肯定是一片愤怒,江鸿飞君臣在愤怒之下什么事都有可能做得出来。

最后,还是宇文虚中挺身而出,勇敢地接受了出使元大都的使命。

赵桓又给江鸿飞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上一通狡辩,说赵宋朝廷事先根本就不知道姚平仲、杨可胜等人贪利要功妄作生事……李邦彦等主和派认为,危亡在即,仅做出这些措施是不够的,还应该以实际行动来表明议和的诚意。应该命人持国书割地以和,并奉上地图;不行就再嫁两位帝姬给江鸿飞,或者是给大元帝国提供岁币。

对此,赵桓皆表示同意。他令宇文虚中当面向江鸿飞解释,说姚平仲等擅用兵甲,几误和议,因此他特意遣使诚心求和。

这天晚上,宰执大臣与有关各方相聚在都堂里开会。大家一致认为,当前形势之下必须坚决执行和议政策,不得有丝毫动摇。

种师道也在场,他提出不同的建议:“劫寨已误,然兵家亦有出其不意者。今夕再遣兵分道攻之,亦一奇也。若不胜,然后据大河以守,以复前计,尤未晚也。胜负乃兵家之常,正当再击之耳,何遽丧气乎?”

对于种师道这个建议,李邦彦等宰执皆不听。他们都是一帮文人,性格畏懦,不懂用兵之道,哪敢再向大元军用兵?

不仅如此,李邦彦等人还认为,种师道攒落赵桓开战,致使姚平仲、杨可胜出师败绩,可正典宪,请求罢免种师道的职务。

赵桓毫不犹豫地准奏。

于是,种师道的宣抚使职务被罢免,改任大一宫使。

其实,谁都知道,姚平仲劫营,并不是种师道组织的,而是赵桓亲自安排的。

可现在劫营兵败,总得有人出来承担责任,种师道因此便成了替罪羊。

——赵桓与赵宋王朝主和的大臣们打算牺牲种师道,让种师道来承担劫营的政治责任,以平定江鸿飞君臣的气愤之情。

李邦彦甚至当着赵桓的面,对柴进和萧容说:“用兵乃大臣种师道与姚平仲结连,非朝廷之意也。”

李邦彦等主和的人还一致认为,应将种师道捆绑起来,交给大元帝国处置。

可是,柴进和萧容却不接受,反认为这样不可,还是由赵宋朝廷自行处置比较好。

柴进和萧容的态度让赵桓君臣很慌!

恰巧这时,高俅一家被童贯捉了,送回东京汴梁城。

李邦彦等主和派,这才想起来,高俅跟大元帝国的很多高级将领都有深仇大恨,哪还有比高俅一家更好的和解礼物?

于是,李邦彦等主和派,赶紧派人将高俅一家全都送去大元帝国,作为议和的敲门砖,用来换取赵宋王朝的苟延残喘……

……

高俅很后悔!

他后悔,听说大元帝国要南下伐宋,就吓得屁滚尿流,立即率领三千禁卫兵南下,想要去投奔赵佶,继续得到赵佶的庇护。

当时,像高俅这样擅自离开京城,前往东南地区的官员还有很多。

蔡京、蔡攸父子与宋焕家族,共千余人,全都跑了,蔡京、蔡攸门下的官员,也大部分弃官而逃。

高俅是因为见此,才把心一横,也率领三千禁卫兵护送他的家族南下,想要继续赖在赵佶身边。

可让高俅万万没想到的是,童贯先一步将赵佶给保护起来不说,还借着赵佶的命令逼着他在泗州守御浮桥,不得南来。

——如今,陈东将童贯也打成六贼之一,童贯要是不将赵佶牢牢地抓在手中,他没准就会遭到赵桓的清算。而高俅带兵南下,明显打得是相同的主意。试问,童贯又怎么可能将这根救命稻草让给高俅?

高俅对童贯拿来的这道御笔很怀疑,他执意要面见赵佶。

可是,童贯根本就不让高俅见赵佶。

后来,高俅拒不执行童贯的命令,带领禁卫军也要跟随赵佶南下。

童贯大怒,果断下令胜捷亲兵挽弓射击高俅以及他的亲卫军。

胜捷军是童贯从西北招募来的亲兵,战斗力很强,禁卫兵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当场就有百余人从桥上掉入淮河中淹死了。

高俅见此,只好下令禁卫军停止前进。

高俅父子兄弟随后只能全都站在路旁等候,希望能见上赵佶一面。

不久,赵佶乘坐御轿而来,高俅只能远远地看到赵佶一眼,君臣相顾泪下。

赵佶其实有意见高俅这个曾经的宠臣一面,可是,或许是因为蔡攸、宇文粹中、童贯等大臣陪伴在侧,最终,他还是一言没发,就南下了。

路上之人见此情形,无不扼腕流涕。

高俅于是留守泗州,控扼淮津,以防大元军前来追击。

如果仅是这样,其实也没什么。

可是,不久之后,赵佶君臣也搞清楚了,原来他们闹了一个大乌龙,大元军只是换防,并没有南下伐宋的意思。

于是,赵佶君臣开始商量,回不回东京汴梁城去。

当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双方吵成一团。

不等赵佶拿定主意,时刻关注赵桓君臣动向的赵佶君臣,就得知了,赵桓和姚平仲竟然主动去偷袭大元军的军营,撕毁了他们好不容易才跟江鸿飞签成的和约。

赵佶大惊失色,后悔极了禅位给赵桓,他甚至开始后悔禅位了。

可事已至此,赵佶也不能再让赵桓把皇位还给他啊?

赵佶急得团团转!!!

就在这时,童贯对赵佶说:“高太尉与大元将领林冲、杨志、鲁智深、柴进、徐宁、王进皆有深仇大恨,若不是被高太尉逼迫,这些人也不能上梁山,江衍不得这些人相助,也不能成势,我大宋又何至于如此?”

接着,童贯便详详细细地跟赵佶讲述了,高俅一家是如何陷害林冲等人的,怎么逼他们上梁山的。

赵佶听完,大恨!

一向很少发怒的赵佶,甚至忍不住爆粗口道:“不想害我大宋至此的罪魁祸首竟是高俅这厮!”

见此,童贯对赵佶说:“可以高俅一家消大元怒火,解此危局也。”

听了童贯出的主意,赵佶有点迟疑!

到底是二十几年的感情,赵佶还真有点不忍心将高俅送去大元帝国被那些恨他入骨的人炮制。

见赵佶迟疑,童贯劝道:“太上,此事事关我大宋生死存亡,万万不可妇人之仁啊!”

害怕赵佶还是舍不得高俅,童贯又说:“且高太尉若是知晓,以他一家老小之命,能换我大宋喘息之机,定愿精忠报国也。”

赵佶哪能不知道,童贯只是给他一个台阶,实际上,高俅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觉悟?

可如今已经到了赵宋王朝生死存亡之时,赵佶哪能真为了高俅一家心慈手软?

赵佶长叹了一声:“唉!”,然后转身离开了。

见此,童贯哪还能不知道,赵佶同意他的建议?

童贯二话没说,就派心腹去泗州,将高俅一家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包括其亲戚宗族,一个不落,全都捉了,并派人全都用棉被裹好,绑起来,嘴里塞上软布,还派了两名御医照顾,跟他们一家一块北上……

……

100.第100章 时迁:完璧归赵(加更加位!)第479章 金国皇后第77章 结交吴用,三生有幸(求订阅!求月票第六十二章 好大的馒头第208章 得不到的在骚动第264章 虚虚实实虚虚第408章 日本成为历史第310章 黄袍加身?第442章 岳家军,出征!第十章 只因胸有凌云志,致使群雄聚义来第371章 逐鹿中原这就结束了?!第397章 元宋终局之战第220章 第三次雄起第466章 逐鹿东北98.第98章 罗真人赔大了(加更到位!)117.第117章 一丈青扈三娘(求订阅!求月票!)第483章 善恶到头终有报180.第180章 大名府城破第399章 与方百花团聚第76章 想当正妻的高梁(求订阅!求月票!)169.第169章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第479章 金国皇后第三十四章 你是不是在一旁偷窥?第三十六章 羊入虎口第396章 江衍的继承人146.第146章 逼宫第79章 大扩张(求订阅!求月票!)第423章 江衍见赵构第350章 结为伯侄之国?105.第105章 生擒花荣(求订阅!求月票!)第326章 江衍:你的妃嫔很润第365章 江衍:我这么做,也是有苦衷的关于潘金莲,聊二句163.第163章 谋玉麒麟第一十三章 这是法相,不是高达第346章 高太尉,你的报应来了第236章 各怀鬼胎142.第142章 晁盖的选择第220章 第三次雄起第378章 老兄弟的诉求165.第165章 罪妇李清照第277章 招安第440章 送儿子上战场关于潘金莲,聊二句第344章 赵桓君臣飘了第92章 欺人太甚(加更到位!)第444章 诸子眼中的江衍180.第180章 大名府城破97.第97章 不装了,我摊牌了(求订阅!求月183.第183章 真白啊第471章 大决战第285章 议和罢兵第320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第八章 宋万:哥哥,王伦那厮要谋朝篡位!第382章 李清照的诗第84章 我怎么你了,你就怀孕?!(求订阅!143.第143章 江衍见九天玄女第333章 伐田虎122.第122章 扈三娘:我嫁江衍?!(求订阅第252章 都头武松第312章 阳谋第89章 四大寇田虎(盟主加更!)第212章 狱中大才第六十五章 我见犹怜112.第112章 巅峰对决(求月票!)第301章 吴用:萧太后嫁给我家国公为妾第五十三章 她在顾影自怜?第69章 林冲活剐高衙内(求追读!)第四十二章 皇家的修炼之法第八章 宋万:哥哥,王伦那厮要谋朝篡位!第78章 又被江衍拿捏了(求订阅!求月票!)第404章 日本美人第211章 江衍:卧槽,我救了过海的八仙!第465章 虚与委蛇第417章 最后一战113.第113章 藏龙卧虎的水泊梁山(求订阅!第297章 屠夫李逵第406章 大元帝国的日本176.第176章 大捷第394章 江衍的儿子登场122.第122章 扈三娘:我嫁江衍?!(求订阅113.第113章 藏龙卧虎的水泊梁山(求订阅!第391章 南宋也要亡了第240章 大乌龙第五十四章 大家都是成年人第五章 完全不同的灵根第378章 老兄弟的诉求162.第162章 小人物侯健104.第104章 武松打妖虎,潘金莲荐侍婢(加150.第150章 红颜祸水第389章 王庆末路165.第165章 罪妇李清照第389章 王庆末路第233章 福星李逵158.第158章 菩萨心肠,金刚手段第一十八章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第80章 谁敢惹水泊梁山?!(月票加更!)197.第197章 猴和仙桃第500章 大结局第一十九章 他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