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意气风发

江鸿飞近来可谓春风满面,意气风发。

在江鸿飞决定挥师伐金的前夕,朝堂内外,众多文官与文人墨客皆持悲观论调,他们认为此举必将导致兵力折损,财政重压,乃至帝国根基动摇。

彼时,质疑与指责之声不绝于耳,纷纷指向江鸿飞的决策,视其为误国之举。

然而,历史的车轮却以惊人的速度颠覆了所有人的预期。

大元帝国非但未因战事而陷入财政危机,反而在战争的进程中,大元军将士以战养战,充分展现出了惊人的自给自足能力。

可以说,除了初期必要的军需投入外,大元朝廷再未动用国库分毫,更未向百姓加税,亦未强制征召农夫入伍。

相反,每当内地遭遇水旱之灾,大元朝廷总能及时调拨钱粮,赈济灾民,确保民生无虞。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战争与治理的双重压力下,大元的经济非但没有停滞,反而实现了飞跃式增长。

大元帝国今年的财政收入较战前激增三成有余,粮食产量更是翻了一番,各地基建项目如火如荼,尤其是几大交通干线的建设,几乎全部提前完成,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切的成就,无疑为江鸿飞的决策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他不仅平息了内忧,更在外战中大获全胜,将东北纳入大元版图,并在此地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这些资源不仅足以支撑东北的后续开发与治理,还为大元帝国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而当大元帝国最终战胜金国,将那些由女真人从大辽王朝与高丽王朝掠夺而来的巨额财富收入囊中时,整个帝国仿佛一夜之间暴富,财政收入的增长至少可抵五年之用。

而这还未计入江鸿飞私人宝库中增添的那些无价之宝。

更令人振奋的是,大元帝国的疆域因此次战争扩张了近三成,长久以来困扰中原王朝的胡患问题,似乎终于看到了彻底解决的曙光。

而且,东北的征服,更是让大元的文官与文人们大开眼界。

他们惊讶地发现,这片被遗忘的土地上竟蕴藏着如此丰富的资源——广袤的耕地、肥沃的黑土、丰富的矿产与木材……

这一切都让人难以置信,仿佛是天赐的宝藏。

随着东北地区的勘探与开发,江鸿飞的远见卓识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曾经那些唱衰他、唱衰大元帝国的文官与文人,如今也纷纷转变态度,开始对江鸿飞歌功颂德。

特别是在元金决战中,岳飞等将领大败金兀术,宇文虚中率上京军民归降,金国灭亡已成定局之际,江鸿飞的声望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似乎,江鸿飞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赞誉之声。

然而,对于过往的质疑与指责,江鸿飞并未选择沉默。

江鸿飞以一种高调的姿态,撰写了《开惑论》一文,以纵横家的笔法,通过虚构的春秋硕如、臻成大夫和信天主人三人的对话,阐述了自己发动伐金之战的深远考虑。

江鸿飞强调,战争决策乃国之大事,需秘密进行,出其不意,方能制胜。

当时,完颜吴乞买驾崩,却没有做好交接的工作,而且还不将他的皇位传给其子拥有丰富政治经验的完颜宗磐,而是将他的皇位传给完颜阿骨打的孙子完颜亶这个黄口小儿,关键,完颜亶刚一登上皇位,就与其养父完颜宗干等人迫不及待地对金国进行改制,致使金国内部矛盾重重,内斗不断,自相残杀,空耗国力、军力,这正是大元帝国出兵灭掉金国解决胡患的天赐良机。

可这种事,只有真正拥有战略眼光之人才能看明白。

江鸿飞还当众说:“若非朕把握时机,毅然决然地挥师北上,何来根除千年胡患之壮举?若被懦弱所绊,吾岂非昏庸无道,目光短浅,愧对后世子孙?”

江鸿飞甚至对部分文臣表示了轻蔑:“汝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以洞悉东北于我大元之重要?”

江鸿飞成功击溃金国,疆域扩张三成,此等辉煌难免让他心生豪情,对那些空谈误国的文臣更添不满。

然而,此等情绪亦在情理之中,无人能懂他昔日所受之困扰与压力。

试想,若非江鸿飞意志如铁,恐怕早已被那些纸上谈兵之徒所动摇,错失伐金良机,乃至大元乃至中华之未来都将蒙尘。

而今,江鸿飞以一场辉煌的胜利,不仅让质疑者哑口无言,更彰显了自己的卓越远见与非凡胆识。

在这样的荣耀之下,即便是直言不讳地斥责那些短视之徒,也无人敢轻易反驳,更何况江鸿飞还巧妙掩饰了锋芒,更令众人哑然。

如此,江鸿飞不仅捍卫了自己的权威,也让那些曾试图阻挠他的声音,彻底沉寂。

然而,在那一番激烈的情绪宣泄之后,江鸿飞内心深处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自我反省。

江鸿飞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或许过于狭隘,缺乏应有的包容与远见。

毕竟,那些文官与文人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他们心怀善意,渴望大元帝国能避免重蹈历史上那些因穷兵黩武而衰败的覆辙。

如唐明皇之例,其前半生的辉煌与后半生的昏聩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国家命运的警示。

鉴于此,江鸿飞决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批评与建议。

次日,江鸿飞挥毫泼墨,撰写了《求贤纳谏疏》。

江鸿飞在笔下流淌的,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更是对当下大元帝国的深切期许。他深知,文字虽轻,却能载道,能激浊扬清,唤醒沉睡的良知与智慧。

于是,他笔锋一转,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继续勾勒着他心中那幅理想国的蓝图。

“夫人才者,国家之根本,社稷之栋梁也。自古及今,未有不用贤而能兴,不亲小人而不亡者。朕欲求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愿四海之内,有识之士,皆能怀抱利器,以待时飞。不论出身高低,不问过往是非,但凭真才实学,共襄盛举。”

江鸿飞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渴望施展抱负的心灵。他深知,人才之兴,在于教育;教育之盛,在于重视。

于是,他又在《求贤纳谏疏》中添上了一笔:“朕将大兴文教,广设学宫,以儒家经典为基,兼采百家之长,培养德才兼备之士。使士子皆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我大元帝国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同时,江鸿飞亦不忘提及法治的重要性。

他写道:“法者,治之端也。朕将明法度,正纲纪,使百官知所畏,万民知所从。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有罪必罚,有功必赏。如此,则国家安定,民心归附,大元帝国之基业,方可固若金汤。”

在阐述完内政之后,江鸿飞又将目光投向了边疆与外交。

他深知,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要有坚实的内部基础,更需有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与智慧。

“朕将加强边防,练精兵,备足粮,以防外患……”

在这篇文章中,江鸿飞言辞恳切地指出,任何一个朝代的兴衰,都非偶然,而是内外因素交织的结果。内政不修,外患自至,这是历史不变的真理。他强调,大元帝国不仅是皇室一家的天下,更是万千官民共同的家园,其兴衰存亡,关乎每一个人的命运。

江鸿飞进一步阐述道,一个理想的王朝,应当是公正、清明、有序的。它应赋予弱者以勇气,让强者心存敬畏,使权力受到制约,促进善行,并保护善人不受恶人之害。

这样的王朝,方能长治久安,永葆繁荣。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江鸿飞坦言,自己虽贵为天子,但亦有不足之处,需要大臣们的辅佐与监督。

当自己的决策出现偏差时,大臣们应勇于直言不讳,及时指正,以避免国家走向衰败。

江鸿飞在《求贤纳谏疏》中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执政理念:“上情必下达,下情必上通,外事必闻。”

江鸿飞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与宰执大臣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社会动态,把握民心所向,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

江鸿飞深知,作为帝王,若不能广开才路,虚心纳谏,终将导致王朝的覆灭。

历史上隋朝的教训便是前车之鉴,隋炀帝因拒谏饰非,最终导致二世而亡。

而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一帝,正是因为他能够广开言路,从善如流。

江鸿飞深刻反思了封建国家的政治体制所存在的弊端,进而意识到,尽管历朝历代都设有监察御史、谏议大夫等职务,但这些机构往往只能监督臣僚,而对皇帝本人则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这导致了大多数皇帝在权力面前失去了自我约束的能力,最终走向平庸、腐败甚至暴虐。

然而,也有少数励精图治的皇帝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不仅注重发挥监察、谏议部门的作用,还主动要求臣下来监督自己,并虚心接纳各类谏议。

江鸿飞决心成为这样的皇帝,他要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决心与勇气。

在江鸿飞刚刚取得消灭金国这个辉煌的战绩的背景下,《求贤纳谏疏》的发布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不仅体现了江鸿飞作为一位明君的胸襟与气度,更展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感。

与之前的《开惑论》相比,《求贤纳谏疏》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自省与进取的精神。

江鸿飞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权力的清醒认识以及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对于文官与文人而言,《求贤纳谏疏》的发布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他们看到了江鸿飞作为一位明君的诚意与决心,感受到了被尊重与重视的喜悦。

他们纷纷表示愿意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即使面对江鸿飞的批评与指正也毫无怨言。

因为他们知道,江鸿飞是一位真正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明君。

以陈公辅、胡铨、李光为代表的诤臣群体,大受鼓舞,他们犹如繁星点缀夜空,对国事民生,乃至江鸿飞的日常琐细,皆不吝忠言,直言不讳。

这股风气迅速蔓延,从朝堂之上的宰辅重臣,至地方微末的九品县丞,乃至深宫内的皇后、太子及妃嫔,皆纷纷献策,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议政热潮,朝堂内外,群言并起,共谋国事。

江鸿飞深谙集思广益之道,他虚心纳谏,使得大元帝国避免了前朝独断专行的覆辙,政策稳健,少有失误。

尤为显著的是,陈公辅力荐“文治武功并重,广施仁政,内安百姓,外服四夷”之策,江鸿飞闻之大悦,与群臣共襄盛举,国家因之昌盛。

同时,李光、胡铨等人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如合并郡县以精简机构,优化官员选拔机制,强化知府、县令之责,赋予大臣更多决策权,严禁宦官干政等,这些建议皆被江鸿飞采纳并实施,国家治理效率显著提升。

此外,针对贪腐问题,江鸿飞更是雷厉风行,严惩不贷,一时间,清廉之风蔚然成风。

于是,大元帝国在江鸿飞的英明领导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在江鸿飞的光环之下,也不乏微词。

有臣子忧虑江鸿飞的后宫庞大,人数本就近一万两千人,如今又新增三千,恐有伤国本。

更有直言不讳者,批评江鸿飞收纳敌国妻女之举有违天道。

更有臣子劝其节欲,以国事为重。

对此,江鸿飞却显得颇为豁达,他笑言:“朕为帝王,此等乐趣,尔等岂能剥夺?”

——他更以实际行动表明,在后宫之事上,他自有主张,不为他言所动。

说穿了,江鸿飞就是在说:“别的事,咱们都好商量,但我玩女人这件事,不好意思,我就一意孤行了,你们咬我?”

……

第331章 大国外交第206章 宋江送来的女人第337章 江衍法降乔道清第219章 江衍有多强?!第三章 江衍也太不要脸了168.第168章 卢俊义VS杜壆巅峰对决149.第14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第329章 非得做我岳父不可?第310章 黄袍加身?108.第108章 百将易得,一帅难求(加更到位第二十七章 梁山的变化第374章 江衍对话赵佶181.第181章 值了!!!第419章 凯旋还京第一章 巨灵神,还俩?!第490章 皇子归朝第377章 高丽亡第420章 江衍与方腊相见第420章 江衍与方腊相见第444章 诸子眼中的江衍第二十一章 坐地分赃第321章 登基称帝第四十四章 实力不够,兵甲来凑第476章 霸道第222章 螳螂捕蝉第92章 欺人太甚(加更到位!)96.第96章 时迁盗宝(加更加位!)第三十四章 你是不是在一旁偷窥?第299章 想当陈平 贾诩的吴用119.第119章 硬要扈三娘(求订阅!求月票!第70章 一个合格的谋士(求订阅!求月票!)131.第131章 你射不死他,我射你(求订阅!第90章 另类斗将(求订阅!求月票!)第二十四章 二位小娘子第263章 肠子都悔青了的赵佶第301章 吴用:萧太后嫁给我家国公为妾第273章 刘慧娘大破十节度第73章 潘金莲的危机感(求订阅!求月票!)第六十二章 好大的馒头第79章 大扩张(求订阅!求月票!)第239章 方百花起义第六十二章 好大的馒头第304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四十二章 皇家的修炼之法第226章 家破人亡第488章 西夏烈女第389章 王庆末路第341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338章 田虎:天日照尔不照我第272章 参仙及混元丹163.第163章 谋玉麒麟第466章 逐鹿东北第426章 你们看看他,像不像一条狗?143.第143章 江衍见九天玄女第241章 梁红玉的美人计161.第161章 天书的内容162.第162章 小人物侯健第260章 夫凭妻贵第82章 江衍:你们想自立门户?行。(求订阅119.第119章 硬要扈三娘(求订阅!求月票!第205章 法师江衍第335章 竞相投降第75章 本能(求追读,求月票!)第249章 比高梁还厉害的女人第79章 大扩张(求订阅!求月票!)第一十六章 灵钱与灵石157.第157章 唯江衍一人耳195.第195章 小插曲第259章 董平之死第292章 缓兵计第285章 议和罢兵第250章 开始相互放血第四十三章 看破不说破,朋友继续做第286章 岳飞第231章 好事成双第271章 江衍的神宠第223章 黄雀在后第309章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第357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第424章 宋高宗宫第200章 江衍,晁盖,宋江第308章 大局已定第76章 想当正妻的高梁(求订阅!求月票!)124.第124章 众女的心思(求订阅!求月票!第283章 底细第491章 闷掉铁木真第285章 议和罢兵第314章 当世第一英雄第五十一章 我知道你舍不得我第四十四章 实力不够,兵甲来凑第236章 各怀鬼胎第269章 恶人谷第二十八章 受宠若惊的林冲第70章 一个合格的谋士(求订阅!求月票!)第341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482章 朕专治不孕不育第四十五章 金买骨第400章 好女人不辜负,坏女人不浪费第358章 将计就计186.第186章 总教练在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