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城隍庙前,再现世间般相

“刘生看罢就忙转过,好,等我入去德兴街,德兴街那边快些行,入到靖远街,靖远街那时来细看紧,咦?又见两旁雀鸟是极好声音,一到那边就有人将鼓打,制造的狮鼓响频频......”

从沙基出发,很快找到了今天的德兴路与靖远街,两条街道平行而设,连接沿江西路与西堤二马路。

在唱词里,这两条街道虽然只有短短百米,却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不过在今天,除了路牌上的名字相符,同样也已经丝毫找不到唱词中的情景了。

既没有“两旁雀鸟极好声音”,也没有“狮鼓响频频”,这些过去皆是广府人熟悉不过的事物,早已经消失在德兴靖远,也消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但在琴筝和鸣中,清脆的拍板声就像是敲击在人心最柔软处,耳畔荡漾着的古韵更如同有魔力般,将已那些消逝在时光里的过往景象一一印在了每个人的脑海里,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古城风情画卷。

不是本地人,没有相关记忆映不出来也没关系,纪录片的画面同样开始了天秀模式,半帘实拍半帘旧照,一行人一路走过,旧画卷便在身后一路铺开,将老街旧貌直接映入观众的眼里,秀得人头皮发麻,浑身的鸡皮疙瘩一阵又一阵......

“一到那边是鸣扬街近,来到十三行快些奔。故衣街的那些洋货鲜明甚,桨栏街那边就继续向前行,一路到打铜街太平门渠贴近,又到太平门,那处真是拥挤十分,抬轿之人声喧震......”

循着歌词线索,众人离开靖远街,快步经过鸣扬街,又去到十三行。

在如今的地图上,靖远街与十三行之间是西堤二马路与文化公园,穿行而过,问了数位在公园里休闲的老街坊,都没有听说过鸣扬街的,看来它的名字只留在这份唱词里了。

而在十三行与和平东路之间,故衣街依然故我,“故衣”顾名思义就是旧衣服,故衣街在最开始就是卖二手旧衣服的地方。

在清末民初,这里除了卖绫罗织锦之类的“故衣”和洋货外,还卖升斗小民的旧衣服,甚至还有各种不明来历的外国军服。

如今这一带早已发展成衣服批发的市场,而所销所卖也早就不是曲中当年的“鲜明洋货”,在“种花制造”名声响彻全球的当下,故衣街早已经被最新鲜的国货填满。

穿过故衣街,就能看到桨栏路路口,其名字由来一如故衣街,桨栏街曾是船桨的集市,为所有来往中外的大小商船提供最齐全、最可靠的船桨,这条街也就因此而得名。

从桨栏路路口转出,便能看到曲中的“打铜街”,这里曾是咩城打铜业繁盛一时的所在地,如今叫光复南路。

改名为光复南路还有个故事:这条街经常发生火灾,人人谈“火”色变,众街坊认为是因为这条街的街名冒犯了火星,火星一生气就降罪,于是请求更改街名,曾一度改名为太平街,后当局又取“光复河山”之意,将打铜街改名为了光复南路。

沿着打铜街再直上,恰恰就是沿着咩城的旧城墙而行,这段旧城墙与“护城河”性质的太平渠是今天的人民南路,而曲中刘生进城时经过的“拥挤十分”的太平门,正是今天大家熟知的状元坊门牌所在。

“......忙转左,转过处濠畔街前,归德城门在那边,又见好多招牌,挂满一串串。”

辛亥后,当局大规模拆城墙建马路,唱词里所提及的旧城墙、城楼大多在那个时期被拆除。

在今天已是皮革批发地的濠畔街前,刘生见到挂满一串串招牌的归德门,而它在1921年被拆去以扩建马路,取名大德路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暂讲到城楼上面是有一段古言,往常城楼上面有一个铜壶滴漏,的确新鲜。”

此时,曲中还绘声绘色的讲起了那个安放在城楼上的“铜壶滴漏”。

如今依然时常有小朋友会问,在古代没有钟表,那人们是怎么知道时间呢?

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会用水漏、沙漏、燃香等方式计时,用以掌握时间,以安排日常的生活。

这个铜壶滴漏,就是古代的计时器了,古代虽没有今天的高科技,但充满智慧的古人会通过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利用自制的工具,再通过投影等,精确的划分出日、时、刻,并分以四季和二十四节气。

不过,推着许老一直往前走的苏白却笑着说道:“这里的唱词其实是错的哈,那个铜壶滴漏并不在归德门,而是在拱北楼,即双门底。”

“拱北楼上的铜壶滴漏,在民初拆拱北楼时,曾迁到海珠岛上,49后又送到了京城,现在就在那边博物馆里摆着呢,而我们这边只剩下拱北楼的石鼓,以后路过BJ路,可以顺道去看看。”

许老对唱词有误有所疑惑,苏白笑解释道:“我想是太久远了吧,唱曲之人的记忆难免也模糊了......”

唱曲之人自然不是指苏白自己,而是指在前世将《大闹广昌隆》唱本全本唱出并且存有录音,为世人记下昔日古城旧貌,被誉为“最后一位地水南音大师”的杜焕先生。

当然了,这里的观众,已经直接默认所谓的唱曲之人就是苏白口中的“白胡子老爷爷”了。

没人知道“白胡子老爷爷”到底是谁,也并不需要知道,很明显,他指代的可能是早年所有在民间卖唱,却又不为人知的盲人瞽师。

那时他们传唱的那些歌谣,已经如烟花般散尽在了时光里,如今还能重新拾回零星几点,为人们再找回几分旧思故忆,便足以让人为之兴奋至颤栗了。

“......我四牌楼直上如支箭,看见买卖滔滔在两边。又见转过清风桥渠那边,又见广府衙门在目前,三八巡期人立乱,又是广府开堂。直到城隍庙条路咁掂,又见灯笼一大对,又见灯笼一对挂在庙前。”

四牌楼,指的是惠爱、忠贤、孝友、贞烈四座牌坊,建于明代,同时也指旁边的街道,从古至今这里都是咩城主干道之一,如今叫做解放中路。

在清代时,这里每年正月初一至上元节期间的“灯市”是最著名的。

节日一到,街上人头涌涌,长长的舞狮,舞龙的队伍,后面紧紧跟着各式灯笼的居民灯饰队,在元宵游行队伍中,还有特意组织的一金童玉女扮饰的民间故事表演队,如“哪吒闹海”、“天女散花”、“六国封相”等,游行队伍可长达数里之长、居民燃烟花,放爆竹,热闹如同一片沸腾的海洋。

歌谣慢悠悠的唱,众人按曲中的索引慢悠悠的走,一句歌词,就是无数已经逐渐消逝在人们记忆里的往事,而庆幸的是,在每一个街名里,每一个转角处,你见或不见,它背后又都依然还藏着一丝丝若有若无的古韵与情怀,静心品味的话,它就会闪现出来撩人心弦。

路行至此,众人已经走了接近4公里了,再过了曾经的广府衙门旧址,即如今的人民公园后,就到了此行的终点站:城隍庙。

城隍,“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城隍爷”指的则是城市的守护神。

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乎,城和隍就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

城隍负责监护本城百姓,兼掌管冥籍,古时的人们迷信,于是有病就跑到城隍庙里住,认为邪魔不敢靠近,病就会自愈,又或者去请城隍开堂审鬼,驱除邪魔,又如城中遇到瘟疫之类的,也都会去请城隍爷出巡镇压灾疫。

这就是苏白之前为什么开玩笑说,许老若是敢化作冤魂来缠自己,就带他去见城隍。

据说城隍每年都会出巡“访鬼”,受理冤鬼冤案,把恶鬼冤鬼都带回庙内审判,惩恶扬善。各地的城隍出巡的时间都不一样,咩城的城隍会在农历七月二十四日诞辰出巡,即曲中唱到的“三八巡期”。

这天,人们要抬着城隍神像游街,城隍老爷坐着大轿,前面有高举“肃静”、“回避”等虎头牌的执事开路,后头有拿着十八般兵器的执事仪仗、皂隶、旗伞、扇夫、灯夫等紧跟其后。四周八乡的群众纷纷前来观看,庙内和主要街道人如潮涌。大家看到城隍爷的轿子纷纷下跪迎接,害怕受到“惩罚”。

而旧时的咩城市民,每到农历七月廿三日这天,就会争相到城隍庙过夜,睡在庙中地板上,俗称“打地气”。

这样一来,是可以在次日的城隍诞辰上到头炷香,二来则是为了祈求“神灵上身”,保佑自己,所以以前每年这个时候,城隍庙就打开庙门,殿内殿外都睡满人,蔚为壮观。

“在清末民初的岭南歌谣作品里,曾掀起过一阵破除迷信之风,有一首龙舟歌叫《打地气》,我记得是这么唱的:

“真正好笑,那些打地气的痴人,做乜神权迷信就肯作践自家身?咁好的高床暖枕你都唔瞓,迷头迷脑好似失了三魂,你睇辘在庙堂天咁笨,半夜三更走去喂蚊!”

城隍庙前,苏白讲到这个旧习俗时,直接就一首龙舟歌走起,秀得大家一愣一愣的同时,讽刺迷信陋俗的歌词又逗得大家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哈哈!”

“哈哈哈哈!”

“噗,好家伙,这就是龙舟歌么,还带押韵的,秀啊!”

“彭慧老师诚不欺我,哥哥果然是座博物馆啊,什么都会的感觉!”

“什么都会,还随时随地都能秀起来,嘤嘤嘤,要迷死人了啊!”

“......”

和其他城市的城隍庙一样,咩城的城隍庙在千百年来都是市井文化的聚焦地,昔日的咩城城隍庙,能见世间百般相。

“我小时候也来过这里啊,以往的广府庙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庙前有片墟市,人山人海,很热闹的。”

许老哈哈大笑着,说起了他的小时候。

如今庙前已经没有那片“墟”了,城隍庙仿佛失去了活力般,除了安静,还是安静,但想要让它活转过来,也很简单。

《大闹广昌隆》里的这一段《庙前》,唱的不仅是庙前那段路,更是庙前那片“墟”。

大家稍稍参观闲聊一番后,苏白将许老推至庙前,又帮他戴上耳机。

许老缓缓的闭上了眼睛,观众们也缓缓的闭上了眼睛,南音唱段继续播放,沉浸其中,城隍庙前挂着的那一对大红灯笼,仿佛顷刻间便浮现在了眼前。

不仅有一堆大红灯笼,庙门口还立着一对像白马般高大的石狮,庙前两边,卖凉茶大摊子排的密密麻麻,不知道有没有癍痧,不远处有卖菠萝西瓜等岭南佳果的小摊贩,还有一群卖武艺的人,有的敲鼓,有的鸣锣,还有的玩棍耙。

旁边的孩子在追跑嬉闹,突然又传来了一阵鞭炮声,原来是字花庄家在公布开奖结果,刘生买对了字花,旁边的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再看向另一边,有看相算命、拆字占卦的摊子,为了招揽生意,除痣的人承诺“脱墨不留疤”,牌九赌博的庄家拍着胸脯叫唤着“公正公平,童叟无欺”;玩幻术的艺人吆喝着“只要两文钱,鲤鱼变蛤蟆,包你笑咔咔”,噢,墙边还有个人坐在那修指甲......

南音浅唱中,城隍庙前,再现世间百般相。

......

第34章 春田花花合唱团成立第105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请假一天第16章 直刺入骨髓的悲凉第121章 盛世华章,唱绝古今中秋词欢迎收藏第66章 只见半山残照,照着一个愁人第68章 九妹同学的作业第111章 总是死亡才唤人性第81章 好评如潮,迈向神作第53章 隔世流淌的孤独第86章 娇花休过问,我撩我自己第5章 失传的地水南音第104章 但到年年天贶节,围看琼花第68章 九妹同学的作业第106章 来自顶流的公开Diss第45章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第49章 紫荆花下的麦兜第92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起底”第63章 只恨幽欢情景太匆匆第61章 除却了阿九第38章 麦兜出世,还有最靓的猪腩肉第106章 来自顶流的公开Diss第64章 侥幸借得一抹星光第9章 凉风有信第30章 被困在时间里的老人第106章 来自顶流的公开Diss第124章 桃源隐居,虎丘山上逢美艳请假一天第78章 音乐种草,提刀催稿第66章 只见半山残照,照着一个愁人第60章 担凳仔,霸头位第17章 庆幸并非曲中人第21章 30秒秀疯全场第75章 麦兜故事,闪亮登场第88章 电影开拍,面纱揭开第39章 融化心灵的大合唱第95章 淡淡然掠过,神秘又美丽第37章 无形引导,声势教学第68章 九妹同学的作业第15章 难倒全场的芽兰带第121章 盛世华章,唱绝古今中秋词第122章 良辰美景,桃花庵主初登场第44章 大包整多二笼第77章 荒诞脱线,鱼蛋粗面第83章 奇迹小猪,神秘白主第109章 善良需要长出牙齿第36章 神级吉他,土耳其进行曲第70章 南国红豆,春田花开第65章 惊回晓梦忆秋娟第64章 侥幸借得一抹星光第34章 春田花花合唱团成立第118章 神仙对唱,彩云追月心相印第67章 年薪万的聘请第57章 音乐游戏:小兔子的故事第107章 汹涌的质疑浪潮第65章 惊回晓梦忆秋娟第94章 经意之极,若不经意第126章 摸鱼跑路,风月“撬”佳人第23章 一个人演一台戏第21章 30秒秀疯全场第29章 无处安放的灵魂第105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第126章 摸鱼跑路,风月“撬”佳人第2章 缺弦的世界第57章 音乐游戏:小兔子的故事第112章 顶流崩塌第63章 只恨幽欢情景太匆匆第72章 闪电点燃,一秒爆红第5章 失传的地水南音第76章 灵魂画手,五毛特效第122章 良辰美景,桃花庵主初登场第17章 庆幸并非曲中人第89章 喧嚣声起凉风至第85章 三笑姻缘之求神第45章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请假一天第103章 好花自古香唔久,情极清寂第110章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第108章 彻底失控的场面第112章 顶流崩塌第80章 完美世界,漫天风沙第35章 想唱就唱,立马开干第29章 无处安放的灵魂第64章 侥幸借得一抹星光第77章 荒诞脱线,鱼蛋粗面第71章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第11章 凳子不够坐了第113章 巴哥一笑,生死难料第60章 担凳仔,霸头位第118章 神仙对唱,彩云追月心相印第49章 紫荆花下的麦兜第93章 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抄家”第37章 无形引导,声势教学第98章 踏平小黄楼,活捉大白主第19章 最善良的诅咒第117章 天秀曲艺,明月寄情解相思第109章 善良需要长出牙齿第57章 音乐游戏:小兔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