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们——以为——没有——问题,一个——上午——只卖了——五六只——手表,没有——想到——下面——卖的——那么快,到——关门——打烊的——时候,只剩下——几只——手表,我们——就——放弃了。”
“你们是怎么知道值班人员在布柜那边睡觉的呢?”
“这个——情况——是——胡羽化——从——张永梅的——口中——抠出来的。”
这也应该算是一个细节。可见,在刑侦工作中,只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就有可能寻觅到隐藏在生活里面的信息。
“在你和蒋美丽看电影之前,你们就已经决定动手了吗?”
“是的。”
“电影散场之后,你见到的两个人中的一个是不是胡羽化呢?”
郑峰和李云帆都觉得这个问题含金量比较高,如果其中一人是胡羽化的话,那么,另外一个人肯定是张小松的同伙,而另一个人显然不是汪鹏程——汪鹏程拄着拐杖,蒋美丽一眼就能看出来。
在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段里面,张小松和这两个神秘男人见面,他们所谈的事情,肯定和案子有关系。
且看张小松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上一次,我——不是——说过了吗?我——一点——都——想不起来了。在——水涟县,认识——我的人——比较多,在路上——打招呼,说说话,是——常有的——事情。再说,既然——我们——已经——商量好了——计划,也就——没有——必要——在——行动之前——见面了。”
这应该是张小松露出来的又一个破绽,郑峰和李云帆已经能确定,参与作案的肯定不是三个人。在郑峰和李云帆看来,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八号晚上,和张小松接触的那两个人一定是和案子密切相关的人,其中一个人应该是胡羽化,另一个人极有可能是曲拥军。
第一个破绽,我们再重提一下,仅凭张小松一人之力,想了结汪鹏程的小命,可能性微乎其微。
“你们是几点钟动的手?”
“凌晨——三点钟——多一点。”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
“两三点钟,是——值班的人——最困,最容易——懈怠——和麻痹——的时候。”
“你们已经掌握了在外面巡逻的人的规律了?”
“是的,他们——每隔——一个小时——转一圈,其它——时间,他们——都——呆在——值班室——里面,不是——下棋,就是——打盹。本来——我们——准备——两点钟——动手的,但——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才推迟到——三点。”
“你们遇到了什么麻烦?”
“我们——是——两点钟——以前——赶到——现场的,可——我们——发现,在——南门市部——东大门前,躺着——两个——叫花子。”
两个叫花子在跟前,张小松他们确实没法下手。
“两个在外面巡逻的人没有赶他们走吗?”
“没有,两个人在叫花子跟前站了一会,什么都没有说,就走开了。”
对两个值班的人来讲,有两个叫花子在躺在门口,等于是帮他们值班。也许是经常有叫花子在那里睡觉,两个巡逻的人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驱赶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