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支流
引子
对于省局人员处的考核结果,甄台觉得凶多吉少,立刻去见市局的柳局。
此时,在柳局的局长室里,柏台对柳局说:“柳局对甄明已经做到仁至义尽,别再管他的闲事了。”柳局说:“你以为我愿意管哪?”
柏台刚离开,甄台就到了。柳局看着立在面前一声不吭的甄台就全明白了,二人立刻到宾馆去见省局考核小组的人。柳局直接问刘处:“甄台的测评结果理想吗?”“柳局,非常不理想,七票不称职一票弃权。”“刘处,晚上市局招待各位的宴会恐怕我不能坐陪了,我委托给冯局和李局,存在招待不周到的地方,万望见谅。”“柳局,我明白。”柳局和甄台出了宾馆上了轿车直奔省城,当晚就见到了郜局。
次日下午,郜局听取刘处对甄台的考核报告,郜局问:“不称职的理由是什么?”“拖欠职工的工资。”“欠多少?”“两年的有三万多。”郜局说:“我当是多大的事,不就是差钱吗?好说,立刻给角亥台增拨四万元的经费。你告诉甄明再给他一次机会,半年以后考核仍然不合格,他就别干了。”
私下里,乌科对甄台说:“我可没投反对票,是吧——,投的人是谁啊——,是吧——,都明白的。”刘朝阳对甄台说:“你妈X的,我投的是弃权票。”
二个月后,角省局直接下发文件正式任命甄明为角亥台的台长。角亥台的人都明白,如果郜局估计到前两次考核的结果,恐怕连一次考核都不需要,直接任命。
4008年1月1日,国家塌陷局更名为古国国家塌陷局,简称古家局。
第十五章、杨光的想法
一
角子市的7.35级塌陷预测成功后,角省塌陷大队在全省范围选址,建立岩层垂直错动观测场。一共定址四处,角亥岩层错动项目是其中之一。
角亥岩层观测点地处亥市癸县兑镇和村,距亥市市中心三十公里。
角省的四个观测点建立之初,观测任务都由塌陷大队来承担,随着时间推移,有三处归属当地塌陷台,唯独剩下角亥观测点,塌陷大队始终没有放手。
角亥观测场地为直角三角形,短直角边接近南北向,位于亥市到葵县公路的东侧,长直角边接近东西向,位于村与村之间公路的南侧,斜边位于和村的村北,长直角边和斜边跨越岩层的裂缝。观测的目的是取得裂缝两侧垂直方向上相对的升降变化,以此来判断裂缝的活动,进而预测裂缝周边地区的塌陷陷情。
每天上午,自直角点开始,顺时针闭合观测。
观测小组需要四个人,一人操控仪器,一人负责纸笔记录并计算数据精度,根据精度决定本站数据是否重新测量,仪器的前后各有一根高2米的铟钢标尺,一根标尺需要一个保持标尺垂直的把扶人,操控仪器和记录的人员来自塌陷大队,把扶标尺的两个人雇用附近的村民。
在观测点,塌陷大队的人员实施轮岗,两人一组一个月一轮换,租用兑镇和村李家的两间正房。当年,郜局和孟局都是年轻人都参与过轮岗。
李家的长子李明德就是把扶标尺的临时工,渐渐地小李接触记录和计算,大队的观测员有意培养,小李成为临时工观测员,这样,大队的人员可以自由一点。小李结婚后,妻子成了标尺的把扶人。后来,小李的弟弟弟和媳也成了标尺把扶人,在老李的培养下,弟弟成了替补观测员。
几年后,记录使用自岛国进口的便携计算器,计算器带有小打印机,纸笔记录簿换成打印记录条,计算器自动计算数据精度,超过阚值立刻报警,大队的常驻人员减少一个。
记录计算员成了录数员,经过培养,小李的妻子能胜任此工作,角亥岩层观测任务全部由李家人来完成,每天下午通过电话报数,大队取消常驻人员,成了管理者。
在所有的观测项目中,岩层裂缝观测的资金额度最多,还是野外作业,有野外补贴,这是优等的项目,角亥台一直想得到这个观测项目。
乌台打报告向岳局索要,许台向徐局索要,柏台向徐局索要,柏台向郜局索要,塌陷大队始终不肯放手。
塌陷大队承担的项目也必须参加省观测处所主导的观测资料的质量评比,历年的评比成绩,角亥岩层项目始终是省内最后一名。有一年,大队岩层的负责人空着手到了评比现场,对几个评委说:“给个优秀最后一名,资料你们就别看了,我也不跟你们争名次。”
观测处的老秦主管全省的岩层项目,老秦对大队的做法非常不满,可是,有要求要跟大队的负责人商量着来,纠正错误要靠委婉地暗示,对方听与不听得看负责人的心情。项目交给台站,老秦可以直接下命令且必须执行。
郜局解散塌陷大队成立塌陷研究所,角亥岩层项目归属研究所。研究所的主要工作是重要工程场地评价,社会上基建增多,研究所的项目也逐渐增多,研究所的经济独立,外出实施工程人员的补贴很多。主管岩层项目的人,按照省局经济处的标准发放,无人愿意承担,研究所只好按照外出实施工程的标准发放,岩层项目在研究所手中倒搭钱。
柏台打报告向郜局索要岩层项目,观测处的鲁处和老秦支持柏台,从利于工作的角度向郜局建议岩层项目交给角亥台,加之研究所肯放手,郜局同意了。
4002年年末,角亥岩层项目完成交接。杨光把深井项目交给汪台和钱科,接手岩层项目,依旧参与预兆科的日常值班。杨光对柏台说:“柏台,我不参加预兆科的值班,全力搞好岩层项目。”柏台说:“先等一等,台站进来一个人,你就独立出去。”杨光明白,柏台要进的人是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