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榆阳

笑盗墓2 完结 寂静榆阳城 古城榆阳

古城榆阳

翻开沉淀的历史不难看到,历代《临清县志》均载古临清(今临西)域有西汉榆阳城,但其所载均无确址,后人考证也是诸说不一,所以榆阳古城始终是临清地域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个谜团。

古榆阳城到底位居何方?旧的史志有着不同的记载。清乾隆《临清直隶州志》云:“汉榆阳古城在故清渊北。”《水经注》云:“淇水东北迳榆阳城北。”据此,民国《临清县志》载:“榆阳既在清渊北,今当在吕寨(今临西县最北端的一个村庄,在清渊古城东北)一带,惜故址已不可辨识。”

清渊,历来是临清县的别称。它始设于汉高帝初年,属魏郡(汉高帝十二年置,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辖。经后人考证,清渊县治所在今河北省馆陶县清阳城。清渊的辖地主要是今天的临西县域和今河北馆陶、山东冠县的北部部分区域。

淇水,古为黄河支流,自河南北部北流,过清渊、榆阳,在榆阳北一带东北流入今卫河。曹魏以后为卫河支流。此水即后人所说的“朱家河”。它自今馆陶来,至今临西县贺伍庄一带入县境,过马尔寨、西马鸣堂村北,东北流,注入今卫运河。

根据清乾隆《临清直隶州志》“汉榆阳故城在清渊北”的记述分析,当有两种解释:一是民国《临清县志》记载,址在清渊县域的北端,即今天的吕寨北一带。二是址在故清渊县治所以北的某地。

把榆阳城定位在今临西县吕寨村北一带,经过后来多年的考古调查知此说不能成立。因为在今吕寨村北乃至周边一带,既未发现汉代城址,又未见到大量的汉代墓葬埋藏。虽有几座零星的汉墓被发现,但据今天考证,也为东汉的墓葬。所以,把这一带定为西汉榆阳故城址,实在是武断、牵强。再者,汉代乃至以后,中原地区皆百里设县,40里设治(不是确数),这是历代的设治规律。如果说古榆阳在吕寨北一带,从地理位置上说,也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从汉清渊城的今馆陶县清阳城到今吕寨一带相距百里,根本就不符合当时的建治习惯。所以,民国《临清县志》所载的榆阳治在吕寨北一带,此论点是错误的,论据也是站不住脚的。

既然清乾隆《临清直隶州志》把汉榆阳城定格在汉代清渊之北,却又不在吕寨一带,那么,汉榆阳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近经数年对今临西全县全方位的考古调查,此城面貌初现端倪。

2007年.临西县西马鸣堂村窑场在村东南临馆渠内取土的过程中,暴露了大面积的文化层。经初步调查,此遗址东西宽约2000米左右,南北长因没有进行大面积的考古发掘,难有确数。不过,根据对紧邻其南的几处战、汉遗址分析,此遗址南北长应在2000米以上。此遗址上部有唐代墓葬,唐墓之下为文化层,文化层在今地表下8米以上,其厚度为2米左右。2米左右的文化层内,明显地包含着上部的汉代文化和下层春秋末期和战国文化两部分。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如此大的面积,当系古代城址无疑。但此遗址是否就是汉榆阳城遗址呢?答案是肯定的。其论据有六:一、清乾隆《临清直隶州志》明确记载:榆阳在清渊城北,此遗址恰好距于清渊(治今馆陶县清阳城)之北,方位明确。二、除榆阳城外,历代史志在汉清渊县域没有其他的城市记载。三、秦、汉以后,百里为县,40里(不是确数)设治,此遗址距汉清渊城正是40里左右。符合当时的建制标准。四、根据专家判定,汉代的县城规模一般在1300米——1600米左右,而此遗址东西宽在2000米左右,是一处典型的县级以上的城市规模,惜未进行大面积的考古发掘,以确定城墙遗存。五、此地居于古淇水之阳,符合古人城依水而建,民依水而居的习惯模式。也符合《水经注》“淇水东北迳榆阳城北”的记述。六、此遗址丰富的出土物及大量的瓦片、陶鬲、陶豆等遗存说明了其延续年代。而其周边诸多战、汉遗址及墓葬的现身也认证了此遗址的城市属性。

综上所述,今西马鸣堂遗址当为汉榆阳古城无疑。

在榆阳古遗址的考古调查中发现,此遗址深达2米的文化层中含有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2米左右不一的文化层又大致分为两层。上面的文化层为汉代文化层,其中含有遍地的绳纹和菱形纹、方块纹等纹饰的板瓦,绳纹筒瓦,绳纹和几何纹陶罐、陶缸等器皿的残片。还见有汉五铢钱、带有“赵平、赵翁孺”名号的双面印文的穿带印、典型的西汉青铜带钩等,又见有许多杂乱的人骨。汉文化层下面是战国和春秋文化层混杂,出土有绳纹陶瓦、陶鬲和陶釜、陶豆等建筑及日用生活器皿的残片。文化内涵丰富。丰富的文化层和出土物告诉我们,榆阳古城应始于春秋晚期,兴于战国,盛于西汉,至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年亡于战乱,其存在历史约千年左右。

西汉末年和东汉初年,古清渊域战事不断。

西汉成帝时铁官徒苏令的起义。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社会险象环生。汉成帝即位不久,在今山东、河南等地就相继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其中山阳铁官徒起义的苏令军声势最为浩大。他们活动于北方十几个郡、国之中,诛杀长吏,纵放囚犯。夺取库中兵器,粮食、衣物,还杀了东郡太守,汝南都尉等。黄河以北十几个郡、国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其中有可能包括古榆阳城。因为在当时,榆阳是一个中原地区规模较大而比较富庶的侯国,所以,必然在他们的攻占目标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