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阳泉和正阳线的问题

bookmark

首先,阳泉这地方,百度一下就知道,它是民国才起的名,以前叫‘漾泉’。

为什么不提这茬呢。因为第一,这个地方当时的划分很乱,分属孟县和平定县,但整体上,却又是山西历史最悠久的煤铁产区。而且确实有文献上,以‘阳泉’代称这一地区。

第二,我想让正阳子于慎行来修‘正阳线’,为了凑这个梗。所以就没啰嗦。

既然有读者觉得有必要说明白,那我就把前文中的阳泉改回‘漾泉’了。

其实个人觉得没必要,这样反而不利于读者理解。

然后是正太线的问题。

这段路程一共一百五六十里,而且轨道的摩擦力小,能量浪费的少,而且不颠簸。同样的马提供的拉力,自然是有轨的快。所以有轨马车一天跑完全程不成问题。

而且我们又不是要跑火车,只是跑有轨马车而已,利用原先的井陉道完全足够了,不需要开山劈石。山西的冶铁十分发达,只愁销路而已。

生产一百多里路的生铁铁轨,八百到一千吨铁就足够了。这也不过是山西在正德年间,一年的生铁产量而已。晋商们稍微加把劲儿,完全不在话下啊。

另外,欧洲一直到了十九世纪末,才从生铁铁轨进化到钢轨。而且在火车出现以前,轨道马车就已经在铁轨上跑了一两百年,所以技术上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啊。

对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就是从门头沟修到阜成门外运煤的。因为老佛爷怕惊了龙脉,就没用蒸汽机车,一直采用马拉火车到清朝完蛋。

退一万步说,赵昊这是在忽悠老西儿啊,当然是往简单里说,往大力吹。把他们绑上战车,让他们为大明的基建做贡献了。总不能一上来就摆困难吧?

和尚写之前,肯定是要先仔细研究,然后请教专业人士的。专业人士觉得可行,咱才敢写的。

(和尚的书友团,可是人才济济的……)、

最后,请求大家理性讨论,不要一上来就冷嘲热讽吗。就算和尚写错了,指正一下就好了嘛……

以上。并求月票~~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沙仁猪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贵无法无天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欲亲征!第一百三十一章 老将出马第一百五十章 没人比我更懂微生物第二百零九章 吓死人了第二百零五章 矿石第三百零七章 吏部行第一百三十章 偶像第一百二十七章 南京众义民公启第一百五十四章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第一百五十六章 视察第一百九十八章 赵立本的野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毕业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鏖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万事俱备第二百八十四章 什么,我也要致仕?第五十七章 林将军的艰难决定第一百五十九章 铁甲船第一百零一章 老李是个文化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新式马车第二百一十章 魔盒第九十章 回家第二百零五章 叔大和元敬(求月票!)第四十四章 震啊震的就习惯了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赢家俞大爷第二百零六章 册封第七章 有竞争才有进步第一百六十八章 救命啊,有人不要脸啦……第一百七十三章 备胎转正第五十六章 方摊主谢过公子啦第一百一十四章 赵公子的大预言术第一百一十五章 各怀鬼胎第五十三章 鬼城第三百一十五章 人间好耍处(求月票)第一百五十四章 春江水暖鸭先知第三百一十八章 禧娃认命了第三十七章 三反工作第一百七十二章 乱象纷生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相第二百四十四章 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样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马六甲会议第五十五章 这道题太难了……第四十三章 凭本事借的钱凭什么还?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气预报第八十九章 归心似箭第六十五章 高配版赵二爷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浪更比一浪浪第一百五十章 不为赚钱的赵公子赚钱了(最后三天求月票~)第一百一十三章 真正的公子第一百零四章 煤藕第三十七章 怎么这么鲜?(盟主再加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二次闭关,全靠演技第二百五十八章 归纳法第二百零九章 洞房第一百八十章 关键时刻,怎么腹泻? (盟主加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灵感第一百三十六章 笼中捉鸡(求月票)第八十九章 拉皮条也可以很崇高(盟主加更)第一百九十章第七十一章 吕宋沦陷第四十一章 小阁老送礼第一百五十七章 拉票第一百四十五章 辛卯倭乱中的难父难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欲亲征!第四十一章 枪与弓的比试第八十七章 仪式感第八十八章 机智的小阁老第五十七章 城名永夏第一百七十章 真正的成绩(求保底月票)第三百零一章 疯了第四十三章 吕宋总督府第二百八十一章 面额第二十五章 中门对狙第二十九章 狩猎东方美人之夜战第一百四十一章 友德楼第一百九十六章 何为皇权?第九十三章 来都来了第六十章 海云关第一百一十三章 万事俱备第八章 三女夜谈第十章 明月使人愁第九十六章 只好笑纳了第六十八章 敢抓我爹?第一百八十八章 白旗第三十七章 怎么这么鲜?(盟主再加更)第一百九十九章 日出峰第六十二章 崇明岛第八十七章 讲卫生的赵二爷第八十七章 人间四月芳菲尽第八十八章 大戏开锣第四十四章 赵二爷引导昆山第一百六十六章 望潮市第二百五十五章 地震(盟主加更)第十二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二百八十三章 傻子来了第四十八章 织田市火箭第二十四章 徐文长第一百八十七章 这理由硬不硬?第一百章 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