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圣治

天性人贵人性孝大顺性敦教垂拱太平

经文: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做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解释章题综述主旨

这章经文较长,道理也很深,我们来细细地学习。

邢昺《正义》首先将章题以及本章的大意,用简单的一句话给我们提出来,我们先看他对这一段的解释,“此言曾子闻明王孝治以致和平。因问圣人之德,更有大于孝否?夫子因问而说圣人之治,故以名章,次‘孝治’之后。”

这段话表明了章节之间承上启下的逻辑关系,这是曾子(曾参)听到孝治章,夫子讲明王以孝治理天下,达至和平,即赞叹孝道的伟大,其作用真正能够使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相当不可思议。因此曾子在此请问夫子,圣人之德有没有超过孝这个道德的?换言之,孝道是不是圣人全部的德行,圣人之德还有没有高于孝道的?夫子在这一章中回答:“人之行莫大于孝。”圣人的德行,没有超过孝道之上的。圣人的德行是什么?其实就是孝德。

古圣先王、圣人,他们的圣贤之道是什么?就是孝悌而已。真能把孝做得圆满了,就是圣人了。这章是曾子发问开头,孔老夫子因曾子的询问回答他的问题,就给他说出圣人之治,圣人能够自己力行孝道,把孝德推广至天下,能够使天下和睦,风调雨顺,灾罹不起,祸乱不生。所以在孝治章之后,为我们说出圣治章,“治”就是治理的意思,即圣人治理天下,就是用孝道而已。

依循注疏解析章句

我们以唐玄宗的注为主,同时也采用北宋邢昺对唐玄宗《御注》的注解,用它们来做重要的参考,来一起研习经文。

一、曾子请益引入下文

先看经文第一句:【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孔老夫子假借曾子为他的应机者,述作了这部《孝经》。古来有人认为《孝经》是曾子所作,实际上邢昺在《正义》当中给我们做了澄清,《孝经》作者并非曾子,而是孔老夫子,就好像《春秋》这部书一样,都是孔老夫子亲自著作。在《孝经》当中是假借学生曾子为当机者,以师生之间对话为体例写出的文章。我们可以想象到,曾子是个大孝子,所以孔老夫子将曾子作为《孝经》的当机者,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孝经》深刻的道理,为我们开解出来。

所以这章一开头,曾子问曰,也是孔老夫子假借曾子之口,实际上他要讲出一个大道理。曾子问:“敢问圣人之德,”这个“敢问”,我们可以看到,曾子是非常谦虚的,对老师是非常恭敬的。“敢问”用我们现在话说,“我很冒昧地向老师请教”,自己是诚惶诚恐、恭恭敬敬、战战兢兢地来问老师,显出老师的尊严,这是师生之道。曾子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他问得很好,圣人的德行有没有超过孝的?因为前面一章,孝治章当中,夫子给我们开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把孝作为跟天地相齐的一种德行。所以曾子才会发问,圣人的德行还有没有比孝道更高的?

唐玄宗他注解得很简单,这句话也点出了意思,他说:“参问明王孝理以致和平,又问圣人德教更有大于孝不?”“参”就是曾参;明王,前面也讲到是圣明的君王,是像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这一类的圣人,他们都是以孝来礼顺天下,达至天下和平。曾子就问,圣人德教有没有比孝更大的?这里讲到两个字“德”和“教”。夫子在开宗明义章里就说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德是对自己而言,自行的;教是对别人,化他,自行化他。圣人要推行大道,像《大学》里讲的“明明德于天下”,首先自己要修身,以修身为本。正己而后化人,化人就是教。德也好,教也好,有没有说大于孝的?没有。开宗明义章就说得很明白,孝是“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谓百善孝为先,德也是以孝为本,教化也是以教孝为先。

二、天地之间人贵孝行

夫子对曾子的回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玄宗注解:“贵其异于万物也。”所谓贵,是人和万物不同,不同之处在哪?后面接着讲“人之行,莫大于孝”。

邢昺《正义》解释“天地之性”的“性”,是“生”的意思,即天地生养万物,天地所生的万物当中以人为最贵。

经文也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天地所生的万物,以人为最贵,人异于其余的万物,因为人之所行,能够把伦理道德行出来,人能够彰显天地的性德。性德当中什么为最大?这里讲“人之行,莫大于孝”,孝道是最高的德行、最大的德行。为什么?唐玄宗用《孝经》原文来讲“夫孝,德之本也”,德的根本就是孝。就好像一棵大树,大树有根本,它才能够枝繁叶茂,可能它长得很大,但是根断了之后很快就会枯死,孝是最重要的德行,它是德之根。

我们要修养品德,从哪里学起?学孝顺,从孝敬父母开始。可以说《孝经》的落实就在《弟子规》,《弟子规》开篇就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圣人训导,就是圣人的教诲,首重孝悌。如何落实孝道,整部《弟子规》都是,一条一条圆满落实了,孝道也就圆满了。

本章的经文当中,孔老夫子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来讲孝治天下,也是圣人的治理,他用了周公祭祀祖先、天地这个例子。

三、万物天生人伦父始

经文:【孝莫大于严父。】

孝行要落实,最大的孝莫过于尊严其父,“严”就是尊严,做父亲有父亲的尊严,儿女要尊重父母,尤其是做父亲,他要有那种尊严和威严。母亲还多一些温柔关怀,但是做父亲的往往是尊严比较多。所以古人把父亲比喻为天,母亲比喻为地。在《易经》当中天地是用乾坤来讲的,所以也可以把父亲称为乾,乾坤的乾,把母亲称为坤,乾父坤母。

唐玄宗注解:“万物资始于乾,人伦资父为天。故孝行之大,莫过尊严其父也。”唐玄宗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他在中年以前,在中国传统文化上钻研很深,而且治理国家出现了“开元盛世”。他讲“万物资始于乾”,是天生万物,“乾”就是天,意即万物由天而生。“人伦资父为天”,人伦关系上,所谓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这五伦关系,最重要的就是父子。父是作为天的角色,为什么?因为只有父母才能生育儿女,没有父母就没有儿女,也就没有其余的四伦关系。所以这里讲“人伦资父为天”,天是能生、起始的意思。

《尚书》曰:“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是异于万物也。这是讲到人为什么为贵,因为他异于万物。天地就如同父母一样,它是万物之父母,而人又是万物之灵,所以人为贵。父母又是我们人伦之始,所以夫子才讲“孝莫大于严父”。唐玄宗的“万物资始于乾”,出自《易经》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就是讲到天,“乾元”是天,“大哉”是称赞,即赞叹天的功劳,能滋养万物,生养万物,万物从兹而起。玄宗继续解释“故孝行之大,莫过尊严其父也。”这个逻辑关系一层一层下来。万物是由天地所生,人又是万物之灵,人为最贵。而人伦当中又以父母这一伦为起始,我们要行孝,莫过于尊严其父。所以夫子才讲“孝莫大于严父”,是这个意思。那么如何来尊严其父?尊严其父,即像古人对天那样尊重。

四、严父配天落实孝道

夫子下面讲:【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要把我们的父亲推到最尊严的地位,莫过于让我们的父亲跟天配在一起,这是讲到祭祀,这种做法是周公首先开始,“周公其人也”。

唐玄宗注解:“谓父为天,虽无贵贱,然以父配天之礼始自周公,故曰其人也。”这是讲到在人伦当中,这个关系里面,父亲好比是天,所以我们要尊严父亲,不分贵贱,我们都要尊严其父,不是说天子的父亲是最尊严的,一个老百姓、平民的父亲就没那么尊严,不是。对于每个人不分贵贱,都是将父亲摆在最尊严的位置,这就是孝道。但是把父亲的尊严地位跟天配起来这种做法,这种礼是始于周公。

我们都知道,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也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是大,周公是老二。所以,王位就由文王传给武王,周公辅佐武王。可是后来武王驾崩,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即位,成王年纪很小,所以周公摄政,他辅佐成王来治理天下。周公在摄政期间用配天的方法设立了这种祭礼,夏商两代这种礼是没有的。这两种祭礼:一种叫郊祭,就是在郊外祭祀、祭天;一种在明堂祭上帝,都以祖先来跟天、跟上帝相配。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把人伦当中的父亲摆在最尊严的地位了。

所以人没有分贵贱,都把父亲称为是天,这是唐玄宗讲的“人伦资父为天”的意思。

五、郊祀配天尊崇始祖

经文:【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

唐玄宗注解:“后稷,周之始祖也”,他是周朝文王、武王的始祖,周家的祖先。

第223章 事君第84章 再三述及 谨慎言行第173章 五刑第203章 敬事爱物 行成名立第169章 处众争斗 招致祸患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199章 中华文化 家教为根第176章 三罪致乱 杀身之祸第232章 服饰华丽 内心不安第232章 服饰华丽 内心不安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养孝道第98章 海口服刑 学习孝道第133章 圣治第170章 居养有敬 病忧??祷第92章 岳飞秦桧 果报迥异第223章 事君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礼义第179章 遵循法则 回归本善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112章 一事可称 行成名立第85章 净意戒心 改变命运第29章 曾子大孝 与母感通第138章 榜样示范 德教推行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肃而成(1)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亲无二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师学圣第244章 实学活用 如法教化第138章 榜样示范 德教推行第105章 公赋充盈 私养不缺第204章 谏诤第146章 悖德悖礼 招感灾殃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养孝道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隐微第98章 海口服刑 学习孝道第137章 助祭尊父 仪礼完备第138章 榜样示范 德教推行第30章 孝亲尊师 谦卑受教第243章 孝无终始 人初一体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护孝第92章 岳飞秦桧 果报迥异第15章 事业有成 孝为本源第246章 点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152章 陈毅元帅 赤子事亲第101章 天时地利 节用孝亲第10章 孝有三层 成圣圆满第174章 亲权处分 治罪不孝第163章 斋戒沐浴 恭敬赤诚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谏改过第149章 服饰举止 礼仪有加第191章 敬君臣悦 一体相连第52章 博爱广敬 四海效法第95章 尊师敬道 安亲立身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肃而成(1)第46章 如如无我 精神永恒第13章 为报亲恩 效法范公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国同理第192章 广至德第169章 处众争斗 招致祸患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隐微第79章 有耻“不敢”成圣成贤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应第35章 领袖德教 爱民大孝第179章 遵循法则 回归本善第14章 持戒有定 学业早成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亲无二第244章 实学活用 如法教化第130章 礼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151章 庭坚涤秽 居敬事亲第165章 为下不乱 恭谨事上第105章 公赋充盈 私养不缺第165章 为下不乱 恭谨事上第209章 谏诤智慧 信而后谏第92章 岳飞秦桧 果报迥异第6章 和谐之道 以孝贯通第180章 广要道第247章 源头活水 此母此子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114章 圣德不远 我欲斯至第50章 宇宙一体 爱人如己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复礼第206章 怡色柔声 敬劳不怨第189章 爱敬存心 推及其亲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师学圣第226章 顺而行之 克尽本分第27章 诸学总汇 六艺之根第154章 孝顺亲心 是谓有敬第118章 天明恒常 地义利物第139章 父严远子 问一得三第30章 孝亲尊师 谦卑受教第86章 断恶修善 了凡成圣第84章 再三述及 谨慎言行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贵第80章 闵损芦衣 成就孝德第179章 遵循法则 回归本善第206章 怡色柔声 敬劳不怨第189章 爱敬存心 推及其亲第139章 父严远子 问一得三第29章 曾子大孝 与母感通第99章 孝子刘霆 背母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