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榜样示范 德教推行

唐玄宗注解:“君行严配之礼,则德教刑于四海。海内诸侯,各修其职来助祭也。”“君行严配之礼”,“君”就是指天子,周天子。周公摄政的时候行祭礼,“严”就是严父,尊严其父,“配”就是配天,尊严其父莫过于把父亲配天,用这种祭礼,不仅在周家自己后代当中落实孝道,而且给四海的百姓做了一个好样子。“德教刑于四海”,“刑”就是好的榜样,模型,好样子。教德行,最重要是做给大家看,尤其是教孝,在家里父母如何教儿女行孝,父母要做给儿女看。在儿女面前,儿女虽然小,不懂事,但是他能看,就能接受这个信息。他看到父母对自己的长辈能够尽孝,能够恭敬,儿女就潜移默化跟着学习了,他也就能够孝顺父母,所以做榜样重要。

德教能够在四海、天下推广,关键在于推广的人,有没有做出好样子。在我们恩师的家乡,庐江汤池镇建立的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为什么中心的教化效果这么好,能够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把社会风气转变得如此的和谐?关键在于老师们能够以身作则。他们能够存有孝心,落实孝道,带动当地的百姓,做模型,做榜样,这样推行德教才有真实的效果。所以我们有这个志愿,希望恢复我们的中华伦理道德,传统文化,这桩事情不是求别人做,而是要求自己做,自己做个好榜样,就能够德教加于百姓。周公是孔子最佩服的人,他为什么能够令孔老夫子如此佩服?因为周公他自己做到了。可以说周家开国的这些天子,文王、武王、周公都是大孝子,有这种德行,能够施教于四海,诸侯都能够纷纷效法。“海内诸侯,各修其职来助祭也”,不仅他效法周公,在他自己的诸侯国里面推行孝道,以孝治国,而且当天子祭祀祖先的时候,他们也来随喜参加,来助祭。

七、夫子重申孝德为大

经文:【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

孔老夫子讲到周公尊严其父,配天祭祀,这是把圣人之德彰显出来了。圣人之德是什么?就是孝。反问显得很有力量,圣人的德行哪有还超过孝德的?换句话说,孝做到圆满了,这就是圣人了。

唐玄宗讲,“言无大于孝者”,是说没有超过孝道的。孝道最关键的是自己要先做到,做到以后才能够教化百姓、教化他人,才能产生如此大的效果。而孔子在圣治章里面特别指出:“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尊重父亲,当然也尊重母亲。古代社会以父亲为主,男主外,女主内,父母的地位是平等的。为什么?父比喻为天,母比喻为地,天地是平等的。没有天,地也不能够生养万物;没有地,天也不可能生养万物。天地是平等的,但是这里以父做代表。又提到祭祀,这种重要的和谐社会的方法。

八、亲敬父母天然性德

经文:【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唐玄宗注解:“亲,犹爱也;膝下,谓孩幼之时也。言亲爱之心,生于孩幼。比及年长,渐识义方,则日加尊严,能致敬于父母也。”

“亲生之膝下”的意思,“亲”就是爱的意思,亲爱。孩子出生以后,还没有长大,还是小幼童,这叫“膝下”,就是膝盖以下的高度,很小的小不点儿,小孩。“膝下,谓孩幼之时也”,就是小孩。小孩子跟父母就有一种天性的亲爱关系,所以襁褓中的小婴儿,我们看他对父母那种依恋、不舍,这是什么?亲爱。爱心从哪里培养?就从小的时候培养起来。爱从哪里生?就从孩提时代跟父母的亲爱里产生。五伦当中,“父子有亲”,父母跟子女的那种亲爱,是爱的原点。爱心从哪里培养?在孩提时代,自然养成。

唐玄宗讲道:“言亲爱之心生于孩幼。”这是讲到父子有亲就是爱的原点,亲爱之心在幼孩时代就养成了。亲爱是没有人来强迫的,不是造作出来的,自然而然。所以爱心是天性,我们称为性德,如果能够保持,那么当孩子慢慢长大以后,就能够把爱心扩展,对一切人都能仁爱。

圣人教化百姓,他懂得循着人的天性来教化,天性是什么?父子有亲是天性,把父母跟儿女这种亲爱能够保持一生,而且能够发扬光大,对一切人都是这种亲爱,这个人就是圣人。圣人教人要爱、要敬,爱敬存心,爱心从哪里生长?从幼儿时代就开始生长。敬心是从什么时候教起?唐玄宗讲:“比及年长,渐识义方,则日加尊严,能致敬于父母也。”孩子很小,当然他不懂事,他不懂礼,对于父母,纯粹是天性的那种亲情、那种爱心,没有分别,没有经过后天的训练,自然而然表现出来,这就是爱。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还要继续教导他,如果不教导,这个亲爱的心会变质。怎么教导他?慢慢教导他要懂得敬,所以孝要敬才行,所谓孝敬孝敬,孝要有敬,不敬父母不能称为孝。什么时间教敬?要等孩子慢慢长大了,“渐识义方”,四五岁、五六岁,他慢慢懂得道理了,可以理喻了,知道渐渐的认识义方,什么是该做的事,什么是不该做的事。这就要“日加尊严”了,慢慢的要将父母的尊严突显出来,父母有尊严才能够使儿女敬父母,“能致敬于父母”,教敬应当循着这个方法。

九、因循性德圣教之源

经文:【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

圣人,古代像文王、武王、周公,他们是圣人。他们懂得这个道理,他懂得什么?“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严”就是尊严,“因”就是凭藉、根据的意思,根据父母的尊严来教儿女敬父。“因亲以教爱”,根据父母与儿女的亲情来培养他的爱心,这是循着人的天性来教化,容易教,逆着人的天性教就难教。古人很懂得教导儿女的次第,从小跟父母依偎在一起,爱心自然就生长了,慢慢长大了就教导他敬父,这时候父母要拿出尊严来了。

尊严,往往父母会委托老师来教导。所以当孩子五六岁能懂点事了,父母就会把儿女送到老师那里去教,为什么?儿女跟老师在爱这方面比较少一点,因为不是从小到大在一起,亲爱程度不像和父母一样,正因为如此,老师在学生那里容易有尊严,所以学生在老师那里学敬、学事师之道,他回到家里就懂得恭敬父母了,也能够以敬事亲了。

《孝经》后面讲的,“居则致其敬”,居住在家里,跟父母住在一起,要致其敬,毕恭毕敬,要讲礼。不能因为从小到大跟父母在一起,就可以不讲礼数了,父子之间有父子的礼数,用现在的话说,不可以无大无小。现在的父母懂得这个道理的不多,可以说现在的父母都很爱儿女,有的变成一种溺爱,儿女想要什么,父母就竭力满足,结果父母就变成儿女的奴仆。不是“父母呼,应勿缓”,而是变成“儿女呼,应勿缓”,儿女要什么马上就做。不仅父母如此,爷爷奶奶、公公姥姥,上一辈的人也如此。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就像个小皇帝一样,一举手、一投足,多少人伺候他。结果他对父母、对长辈敬意都没有,为什么?父母跟长辈没有尊严了,这就很难帮助儿女培养其真正的孝养之心,这不是圣人做法。圣人是什么?要“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父母要有尊严,老师也要有尊严,这是孝道和师道。

玄宗注解:“圣人因其亲严之心,敦以爱敬之教。”这句话讲得好,圣人因每一个人的天性,他的天性有两面,一个是亲,一个是严,亲是亲爱,严是尊重。父母在儿女的心目中是两种角色:一种是父母爱儿女,这是亲的角色;另外,父母有他的尊严,儿女要敬父母,“敦以爱敬之教”。教化里面既教爱也教敬,都是因循着本性。所以当一个人长大成人之后,他有爱敬之心,只有爱没有敬,那个爱不是真的,爱敬是一体的两个方面,比如说你爱一个人你就应该敬重他,如果不敬,你也不是真爱他。

对国家、对人民,也是如此,如果是爱一个国家、爱人民,却不尊重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也不敬这个国家的领导人,你说他的爱心是不是真的?所以真正从小培养起爱敬之心,这是真正的孝心,孝的两面就是爱和敬。这样他出来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就有忠心了,所谓“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在家里能够爱敬父母的,他到了自己工作岗位上就能够爱领导、敬领导,爱人、敬人,就能做到热爱自己的事业,敬业。忠孝是一个心,不是两个心,他对父母就是尽孝,对国家人民就是尽忠。

第160章 孝女至诚 哑父讲话第97章 蔡顺拾椹 孝感盗贼第44章 孝亲爱民 殉职垂范第97章 蔡顺拾椹 孝感盗贼第170章 居养有敬 病忧??祷第60章 地方领导 孝亲爱民第222章 至诚孝悌 无所不通第83章 礼法道德 约束媒体第90章 忠于职分 天地护佑第176章 三罪致乱 杀身之祸第18章 明师贤母 志在圣贤第105章 公赋充盈 私养不缺第48章 游学海外 怀亲念亲第118章 天明恒常 地义利物第223章 事君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诚神助第97章 蔡顺拾椹 孝感盗贼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99章 孝子刘霆 背母上学第95章 尊师敬道 安亲立身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118章 天明恒常 地义利物第230章 丧亲之悲 礼而无容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忧第47章 天子第56章 自行爱敬 慕化天下第171章 丧亲致哀 祭祀严肃第206章 怡色柔声 敬劳不怨第2章 本经概要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应道交第36章 生全归全 不毁有终第68章 灾难当前 同心祈愿第245章 千经万论 孝为行门第237章 觉悟生死 毁不灭性第105章 公赋充盈 私养不缺第139章 父严远子 问一得三第119章 随顺性德 效果显著第82章 言语有失 因果自负第227章 君有过恶 正而止之第197章 师长慈光 至德化人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94章 博士重孝 节俭舍受第160章 孝女至诚 哑父讲话第42章 行孝立德 当下显亲第173章 五刑第247章 源头活水 此母此子第48章 游学海外 怀亲念亲第149章 服饰举止 礼仪有加第63章 内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41章 少小受教 亲严子孝第84章 再三述及 谨慎言行第203章 敬事爱物 行成名立第53章 评选孝子 广推孝行第65章 领导修德 人民有福第24章 曾子请益 夫子述作第245章 千经万论 孝为行门第25章 成书宗旨 时代背景第101章 天时地利 节用孝亲第241章 三年之丧 中庸有度(2)第43章 孝无始末 终身奉行第75章 修齐治平 德本做起第85章 净意戒心 改变命运第185章 礼外治身 乐内治心第176章 三罪致乱 杀身之祸第164章 居上不骄 谦敬临下第239章 圣贤制礼 旨在教化第150章 纪孝行第177章 圣人法则 垂训后世第143章 美国案例 凶德报应第88章 老实顺亲 成功捷径第243章 孝无终始 人初一体第76章 卿大夫第224章 进而事君 当思忠节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贵第103章 谨身守节 不辱其亲第150章 纪孝行第133章 圣治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礼义第21章 三才孝纲 大小不二第82章 言语有失 因果自负第3章 天台体例 五重玄义第163章 斋戒沐浴 恭敬赤诚第160章 孝女至诚 哑父讲话第196章 师志己志 不疲不厌第72章 恢复古寺 养亲之志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应第27章 诸学总汇 六艺之根第140章 亲严有度 中庸有立第99章 孝子刘霆 背母上学第109章 地位有异 孝心无别第187章 圣人之礼 反求诸己第154章 孝顺亲心 是谓有敬第2章 本经概要第194章 行孝于内 化自流外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圆满第141章 慈母亲爱 有礼有节第97章 蔡顺拾椹 孝感盗贼第174章 亲权处分 治罪不孝第87章 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