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在丑不争 和顺从众

经文:【在丑不争。】

“丑”,也有不少含意,一般丑是丑陋,在这里是众的意思,“丑,众也”,在大众中,“不争”。大众属于平民百姓,也是地位比较卑贱,在古代等级社会里,属于下位、下级。所以以上讲到的三个方面包括:居上的、上位的人,还有为下的是讲臣子,“在丑”就是更加普通卑下的这类人。在大众之中最关键的是不能够争,“争”竞也,就是竞争,不要有竞争的意念。“当和顺以从众也”,这是跟大众相处的时候,要懂得恒顺众生,要懂得以和为贵,和顺就没有斗争、没有竞争。真正圣贤君子,他们的品德就是无争,真的是与人无争,与事无争。老子《道德经》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的道理是什么?利而不害,只利益人而不害人。圣人之道是为而不争,为是作为,为人服务,为社会做贡献,但是绝不跟人竞争。以无争的心,以礼让的心来处众,这是在丑不争的意思。

◎礼让不争和睦无怨

现代教育体制,受西方影响,尤其是现在经济思潮影响下,大家都竞争,都争利,人与人之间要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要竞争,乃至国与国之间也要竞争。竞争的思想,导致互相都要争利,争到最后就产生斗争,大家就兵戈相见。斗争升级了就是战争,现在的战争很麻烦,不像古代常规战争,死的人有限,现在的战争,可是原子弹、核武器的战争,生化武器的战争,所以到了最后,战争就可能导致世界末日。竞争最后的结果是末日,是死路一条。西方的竞争是死路,不像我们传统文化,中国人讲的忍让、礼让、不争,能够不争自然就不会有怨恨,能够礼让大家就和睦、和平了。

《弟子规》讲“财物轻,怨何生”,现在人都争财争利,互相之间结怨的很多,真正把财物看淡了,懂得让利,就自自然然不会有那些怨恨发生。经营商业的企业家,如果真正懂得这个不争的道理,实际上活得也很自在,而且也不见得企业的利润会降低。北京的一位企业家,他过去在经营当中有竞争的思想,跟另外一个公司竞争市场,互相揭露对方的缺点。比如说有一次看到对方公司制造的产品里面,有一个部分没有按照标准去做,就揭发人家,后来他们公司有了问题,对方公司也就不放过他,把他的这些问题、也都揭露出来,甚至放到了网上告诉所有的消费者,就这样互相的诋毁。《弟子规》讲:“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把人家的短处都给揭露出来了,引起了怨恨。做了这些事情不仅跟人家结怨,还导致了别人的报复。后来,这位企业家学了《弟子规》,把《弟子规》作为自己企业的规范。非常难得的是,自己带头,从上到下员工们一起学《弟子规》,员工们逐渐放下了竞争的思想,只是为大家服务,真正以一颗真诚的心为客户着想、服务,反而使得客户对他们产生了信赖感,因为不争反而赢得了大家信赖。学了《弟子规》以后,不竞争了,他们的企业竟然盈利额增加了很多,企业经营得反而更好了。

所以,真正懂得圣贤之道的人,他们不会争,因为知道争得来的其实也是你该有的,你不该有的,你争也争不到,何必要去争?这是君子乐得做君子。反而小人要争,冤枉做了小人,争到最后没有幸福,没有快乐,而且到处树敌。就像一些大富大贵的人,他们靠一些不良的手段发家,通过跟人争利而发达,其实这种发达也是他命中本该有的,如果命里没有,怎么争,用什么方式争,他也得不到。

◎守分不争命有终有

明朝袁了凡先生是一位进士,在家训《了凡四训》中记述,他年轻时被一位高人算定了一生的吉凶祸福,包括考试第几名,做什么样的官职,拿多少俸禄,命中无子,多少岁去世,都给他算定了。结果真的,他后来的人生完全按照算命人给他算定的走,真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争来的还是命中应该有的。用争的方式,其实得到的不是幸福快乐,会有怨恨、有对立、有矛盾,最后甚至可能终日都活在惶恐当中。所以一些有钱人,反而很孤独、寂寞,常常担心自己的钱被人拿走,担心别人绑架他、谋害他,因为他跟人家争,也怕人家跟他争,他是用不良手段争来的,别人也是用这种不良手段去争他的,所以会很惶恐。在丑要争的话,最后就会导致斗争和战争。所谓“在丑而争则兵”,兵就是战争。所以夫子在这里劝导我们,处众不要有争的思想。

八、三者致祸皆为不孝

经文:【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学善导第51章 天子博爱 苍生如己第194章 行孝于内 化自流外第226章 顺而行之 克尽本分第60章 地方领导 孝亲爱民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应第93章 忧乐为公 圣贤示范第105章 公赋充盈 私养不缺第113章 众之本教 敬养慎行第34章 契入境界 当机受益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98章 海口服刑 学习孝道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圆满第153章 人子事亲 难得诚敬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隐微第112章 一事可称 行成名立第185章 礼外治身 乐内治心第243章 孝无终始 人初一体第185章 礼外治身 乐内治心第247章 源头活水 此母此子第177章 圣人法则 垂训后世第5章 天经地义 法宝民行第126章 修德遵义 助我归真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应道交第14章 持戒有定 学业早成第185章 礼外治身 乐内治心第199章 中华文化 家教为根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资助学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学善导第48章 游学海外 怀亲念亲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圆满第103章 谨身守节 不辱其亲第232章 服饰华丽 内心不安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圆满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养德第229章 气竭而息 声不委曲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32章 恭敬老师 尊重道业第79章 有耻“不敢”成圣成贤第179章 遵循法则 回归本善第154章 孝顺亲心 是谓有敬第79章 有耻“不敢”成圣成贤第61章 爱敬己亲 推及天下第14章 持戒有定 学业早成第137章 助祭尊父 仪礼完备第181章 媒体同仁 推广孝道第113章 众之本教 敬养慎行第216章 礼敬自然 顺应天地第24章 曾子请益 夫子述作第160章 孝女至诚 哑父讲话第188章 天下兴亡 我的责任第186章 人伦有序 尽孝守礼第216章 礼敬自然 顺应天地第245章 千经万论 孝为行门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伦第143章 美国案例 凶德报应第32章 恭敬老师 尊重道业第176章 三罪致乱 杀身之祸第202章 孝悌一理 亲亲仁民第150章 纪孝行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应道交第239章 圣贤制礼 旨在教化第205章 几谏父母 见志不从第177章 圣人法则 垂训后世第90章 忠于职分 天地护佑第243章 孝无终始 人初一体第34章 契入境界 当机受益第97章 蔡顺拾椹 孝感盗贼第128章 孝治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亲无二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45章 九旬资教 爱心永存第142章 亲而有礼 爱渐成敬第182章 海口监狱 教化显著第79章 有耻“不敢”成圣成贤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国同理第75章 修齐治平 德本做起第240章 三年之丧 中庸有度(1)第32章 恭敬老师 尊重道业第233章 闻乐不乐 悲哀在心第91章 安亲尽忠 流芳百世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国同理第74章 金融诈骗 导致灭亡第41章 少小受教 亲严子孝第101章 天时地利 节用孝亲第10章 孝有三层 成圣圆满第168章 下位而乱 刑律制裁第70章 孝德诚信 事业有成第54章 汉文尝药 孝感天下第189章 爱敬存心 推及其亲第25章 成书宗旨 时代背景第182章 海口监狱 教化显著第86章 断恶修善 了凡成圣第154章 孝顺亲心 是谓有敬第34章 契入境界 当机受益第48章 游学海外 怀亲念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