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昺又说:“其行不善,谴辱斯及。”我们行为不善,不符合德行标准,自然就会有人批评,甚至污辱我们,那也无异于批评、污辱我们的父母、祖先,所以这也是我们的不孝。
“故首章一叙不毁而再叙立身”,“首章”就是开宗明义章,讲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一次,但是讲到立身是两次:第一次“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第二次“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两次提到“立身”,说明立身重要。
“此章一举法服而三复言行也”,即卿大夫章,“服、言、行”三方面,法服提到一次,而言行讲了三次:第一次“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第二个是“非法不言,非道不行”;第三个是讲“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所以言行非常重要。
“则知表身者以言行,不亏不毁犹易,立身难备也”。从文意看,立身贵在修我们的言行,对身体不亏不毁,还比较容易,但是立身就难一些。真正立身,必定是谨言慎行,即言行上处处留心,处处都遵循着礼法道德,一生都没有任何的亏欠,他才能够做到立身圆满。这个很不容易,这是行大孝!
六、言行表象心念内府
南朝学者皇侃云:“初陈教本,故举三事,服在身外可见,不假多戒。”
这是讲“服、言、行”三事,举出来是为了陈述孝道。“教本”就是讲的孝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尤其是讲到卿大夫之孝,举出“服、言、行”三事,“服在身外可见”,服装,代表你的文化素养,代表你的综合素质,我们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服装,留心注意,容易做到,所以“不假多戒”,就没有太多的论述。
“言行出于内府难明,必须备言”。相对于服饰,“言行”难以控制,因为不容易觉察,“难明”就是很难觉察。“言行出于内府”,“内府”是我们的心念,心念起了才有言行。一个人常存着善心善念,他的言行也必定是善的。如果有自私自利、有贪欲、有嗔恨,他的言行必定会有偏颇,甚至是造恶。所以这里非常强调言行谨慎,而戒言行关键在戒心,要把自己内心里面的恶念去除得干干净净,不允许自己内心有毫分不善夹杂,这样言行和心态、心念都变得纯善了。
孔老夫子讲这一章的深意,是希望我们通过戒外表的言行,而去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