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最后的星火
魔州大变,各处起狼烟。
本就如同一盘散沙的局势,各自为战的宗门出现了种种问题。
有人为了一门功法,或是一瓶丹药,不惜大打出手,为了宗门继承或是门派扩张这种大事,更是打的头破血流,各种各样纷争层出不穷,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死去。
是谁在幕后操纵这一切,恐怕只有王天娇知道,因为她是最接近天意的人,但她已经无暇分身了,万花谷已经发出了追杀令,这个追杀令来的是如此突然。
布谷作为魔州最强,拥有可以制衡魔天的实力,根本无惧抹杀她这个天之骄子,若不是天霜狼王护佑,在王天娇身上放了保命符,她早已经死去。
“元婴修士恐怖如斯。难怪强如狼王也只能徐徐图之……罢了,再找机会。”
王天娇要逃,再加上魔天干扰,只要不是布谷亲自出马,一般人还真追不上她。
这也给了寒江雪更多的机会,继续颠覆魔州,要将人心中的邪念全部引导出来,惩善扬恶,献祭更多的人,让魔天更强,更扭曲,更邪恶,更污秽。
而魔天给出的反馈也让寒江雪隐隐生出一种感觉。
“我是不是可以将《魔胎变》彻底进化?”
以前紫魔留给他的东西,已经被全部挖了出来,说白了,不过是在体内培育一颗魔种,再将它养成体内魔,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
但此时的寒江雪已经不满足这一点了,很多事情已经水落石出,为什么会有些记忆挥之不去,零零碎碎的无法拼凑。
只有踏遍九州,才能收集完整。
但现在需要的是一套强大的功法,《魔胎变》是他绝不会放弃的,体内没有魔种,那就将魔天引入体内。
不需要太快,太多。一点一点点,以身为胚,以魔天为胎,以魔州为鼎,取无穷邪念,亿万生灵,八魔扶持,雷霆锤炼,才能创造一门逆生死,摘星拿月的大神通。
那便是,“《魔神变》!”
要创造这样一门大神通,简直比学成《魔胎变》还要困难千万倍。
但只要有二世橙魔,二世黄魔,二世绿魔,二世青魔,白发蓝魔,二世紫魔,以及二世剑魔和魔天协助,就能成功。
“首先,你要去大楚州,帮我挖掘也好,查阅历史也好,偷坟掘墓也好,替我找出关于橙魔的一切。”
寒江雪给老郑一条生路,只要他能做到,就给他一具肉身,到时候就能和嫂子团团圆圆。
然后,寒江雪摆出一排尸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让他挑选。
每个人都有些恶趣味,谁也无法抑制一个人心中的邪恶,所以当老郑挑选了一具妙龄少女的尸体作为临时肉身的时候,寒江雪什么也没说。
魔州大乱持续了很久,从最顶层的元婴修士,到最底层的练气士都有所影响。
但是一种名为天命的东西,已经在魔州传开。
为非作恶者,得天命。
助纣为虐者,得天命。
恃强凌弱者,得天命。
总之就是,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越是恶中之恶,越能得到天意。
有人为了一株万年人参,坑杀同门,不但没有得到宗门惩罚,反而给了些配合万年人参才能炼制的灵草,从此一鸣惊人。
有人为了得到一部功法,不惜下毒毒杀亲爷爷,不但找到了功法,连失传多年的祖器都得以重见天日。
更有甚者,为了炼制法宝,屠城数十万人,不但将法宝炼制成功,实力更上一层楼。
只不过,这种能让人实力大进的法宝一出世,没有相匹配的实力,最后也是不得好死。
所以,在魔州你可以为所欲为。将自己的邪念无差别的发挥出来,扭曲邪恶的天意不但不会惩罚,还会赐下各种机缘。
但有一点,你要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否则,一个讨厌的孩子拿着最珍贵的宝物,被人嫉妒杀上门来,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也因此,魔州,善就是恶,恶就是善。
行走在人间修行的苦行僧也换成了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传颂着“不放过一个好人,也不冤枉一个坏人”恶理念,在魔州天意的引导下,将更多的人引入这个大漩涡之中。
所有人都在变坏。
只有靠近魔州边界的地方,还有一些净土。
魔州边上,临近兽州的山脚,有个荒村,住的全是些外乡逃荒躲难的普通人,这些人中,有做手艺的,有做小本生意的,真是“敲锣卖糖,各做各行”。
其中有个人家,父子二人都做木匠,可是这样的荒村哪怕是重建,也不需要木工,因为他们请不起。
于是,木匠想了个法子,做扁担。
他们手艺精巧,做出来的扁担又经看,又耐用,平担、翅担,刨得精光锂亮,上肩挑东西,像轻了几十斤。
俗话说“七分力气,三分扁担”,就是这个道理。最有名的要数“响担”,不论挑什呢西,“唧格,唧格”,挑到哪里,响到哪里,哪里好似“三月里的哨子——清脆响亮”,听了心上真惬意,劲也加了几分。
老木匠父子做扁担出了名,时间久了,荒村也开始重建,就有个外乡人家娶媳妇,挑嫁妆要用扁担。
这人是个缺心眼,忌讳特别多。
肩担不准用桑树,因为“桑”字和“丧”字同音,不吉利,也不肯用杨树,说“杨”字谱“扬”,“风风扬扬”,不够稳重。
到底用什木料好,自己也说不清。他找到老木匠出了这么个难题。老木匠笑着说:“这有何难,用榆树吧。”“榆‘余’同音,家常有余,年年有余,吉庆有余呀!”那人高兴得嘴都合不拢,立即付钱,要定打八条。
老木匠到处找呀找呀,找来找去,只找到七根榆树扁担料。
眼看约定的日子快到了,儿子对爹说:“古戏上还兴个狸猫换太子哩,我们就用杨木代一代吧。”说罢,就动手做了条“鬼头杨”树的刷担,看上去和其他七条没有二样。
到了约定的那一天,人来拿扁担,一条条瞄了又瞄,试了又试,软硬适中,着实满意,虽说是爷儿两做的,看上去竟像出自一人之手。
那人高高兴兴地走了,走不多远,听见木匠在后面喊,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客人问:“我钱已给了,不少分文。你追我做什么?”
木匠刚欲开口,忽然后面传来一声响,随后就是一阵呜哇乱叫。
“坏了!”木匠一拍大腿。
原来,那凑数的杨木扁担不够结实,从中折断,将一大堆瓷器摔了个稀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