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定江山

“大帅,倭人果然全军出击了!”

“早在预料之中也。”李逍头也没抬,夹起棋盘上的一个炮,猛的拍在对面的一匹马上,“叫你贪心,叫你冒进,这下无路可逃了吧?”

棋盘对面,行军长史刘仁轨凝视着面前的棋盘,无奈的道,“大帅倒是好镇定,我是比不了,这边下棋,可心思却全吊在那边的战场上呢。一半的棋力都发挥不出,倒是让大帅今日找到复仇的机会了。”

“放心吧,不会有什么变化,这一切都在我们的推演之中。为了这一天,我们准备了三个月,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都在等着这一天。各种各样的可能我们都预测过了,也做过推演,还有了预案,不管倭人如何变化,都只会在我们的预料之内,所以他们逃不过我们的手掌心。”

阿倍比罗夫很嚣张狂妄,以为自己战舰千艘,兵员六万,就可以完全无视两万大唐新罗联军的防御。他以为自己的将士只要一顿猛冲,就能冲破唐军的水寨,把唐军逼进兄山江狭窄的小域里去。

可是数量众多的倭军却在进攻中立即暴露出了自身的缺陷,分批前来的倭军在指挥上缺乏重心,虽然阿倍比罗夫自认为擅长水战,可上毛野君稚子、阿昙比逻夫、庐原君臣等这些统兵大将并没有几个真正服阿倍比罗夫。

这一战其实在战前就已经表现出来了,之前入侵新罗,诸将分批入新罗,也是各自为战,根本没有个统一的指挥协调。这次联手而来,可依然没有真正的指挥重心。

这些人在倭国大多是地方或朝廷的实力派,或是自成一统的旧贵族,根本不可能做到听从其它人的指挥。

而庐原的一万人马刚刚到来,之前他在新罗战场上更是还从来没有与其它三支部队有过协从作战的经售,更没有听过阿倍发号施令的先例。

这导致冲锋的号角一吹,各部之间便缺乏有效的配合,令出多门,阵形混乱,甚至可以说毫无阵形。

这种情况,在水战之时,便显得格外的突出。

唐军这边,李逍却是坐镇在海湾江口的城堡之中,海湾里的水帅由赵持满亲自指挥,他确实也不太轻松,主力是兵力太少。

总共两万兵马,还得分出一半在岸上守卫三座城堡。

剩下一万的人马在两个水寨里面,面对六万倭军野猪群一般的冲击,压力还是很大的。

赵持满率领的中央主力舰队往江口撤退,令两翼的两座水寨的岸防武器向倭军发射弩箭、投石、火球、火箭等物。

紧接着,两座水寨里的两支留守舰队,也都接令从水寨里驶出,他们随中央舰队向后收缩之时,利用相对靠前的局面,同时向中央收拢。

本来就主动冲锋的倭军舰队,渐渐的反而陷入了唐军的半包围之中。

尤其是此时,唐军占据的是有利地形,是顺流而泊,而倭军却是逆流而攻,这又减轻了唐军的不少压力。

“衙前,倭人这冲锋也太随意了一些,他娘的都没看到我们两翼已经包夹过来了吗?”

中央舰队的旗舰上,一名校尉看到那些疯狂的倭军船只,忍不住骂娘道。

赵持满如松树一般立在那里,目光紧盯全局。

“这样不好吗?这些也早就在大帅的预料之中了,他早说过倭人难有统一的指挥重心,打起来更不会有什么默契配合,这些人打仗就靠一股子狠劲凶劲,然后比人多,拼凶狠,毕竟倭国偏居一隅,都是列岛,平时打仗也就是乡村斗殴级别的,哪懂什么真正的战争之法。”

“倭人还真蠢!”校尉忍不住又骂道,准备了这么久,还以为会是一场硬仗呢,结果倭人这样打法,还真是让人不忍失望了。

“战争只讲结果不讲过程,更不能轻敌大意。”赵持满转身传令,“趁着倭人现在这股混乱劲,让两翼的舰船同时夹击倭军,箭弩齐攻,同时采用火攻!”

由于倭人冲的太快,也缺少指挥,导致倭船虽多,却大多挤的很密集。

两翼的唐军船上火箭一出,数量众多的倭军小船迅速陷入一片火海,慌成一团,夺路而逃的火船又引燃了后面更多的大船。

倭军本就布局混乱,指挥无序,这个时候更是被动,狭窄的江口附近,瞬间成了下饺子的大锅,倭军纷纷跳水逃命。

“烧的好!”

赵持满挥拳对空一击,“趁势反击!”

中央舰队这个时候终于不再撤退,而是整齐的顺流而下,向着倭军船只推进,利用配备的火器,加上船上的重弩等的射程优势,远远的扫荡清除倭船。

到中午时分,倭军的进攻已经成为败逃。

一战焚毁倭船二百余艘。

消息传到城堡,李逍又完成了一次对刘仁轨的虐杀。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传令赵持满,让他率舰队追杀!不能让倭人重新集结,得杀的他们溃不成军,再无法重整旗鼓!”

传令兵领命而去。

刘仁轨一面摆棋子,一面惊叹的道,“刚才大帅这两句诗真是充满霸气啊,可有全篇?”

“暂时还未有,随口而出而已。”

赵持满得了军令,自然是更无牵挂,率领一百多条战船,一路追击。

两天之内,他逼的倭军四轮匆促应战,每次都把匆匆集结起来的倭军又杀的溃不成军。

“报,禀报大帅,赵衙内两天之日,四战倭军,四战皆捷。焚毁倭船六百余只,烟炎灼天,海水皆赤,击杀倭贼无数,俘虏应有万余!”

李逍抬头对刘仁轨哈哈大笑。

“恭喜大帅,终得大胜。”

两人相对,都是哈哈大笑。

良久,李逍抛下手中棋子,“不下了,这两天了下腻了。”

刘仁轨低低笑了几声,把棋子一枚枚装入盒中。他收好棋子,抬头去看李逍,这位年轻的节帅,今年才不过二十几。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却能在朝廷主力调到西域之后,就以三千老弱就能镇抚住百济旧地呢,雷霆平定百济复国叛乱,迅速恢复秩序,恢复生产,让安东道自给自足还能向朝廷上缴几百万贯税收。

更别说,如今又先斩后奏,带着两万人杀入鸡林,先夺新罗王都擒新罗王,立新罗傀儡朝廷,又在这江口大败倭军六万人的舰队。

此一战后,李逍之名是彻底的威镇海东了。

“相信朝廷不久之后就会有旨意下来,要召大帅回长安了!”刘仁轨叹声道,如此年轻如此厉害,又如此胆大进取的节帅,估计长安方面肯定不会放心让他久留海东的。

“其实我倒更愿意多留几年,没来之前不曾想来,可现在却又暂时不想走了。”李逍摇头笑道。

“大帅立了这么大功,不想走也得走啊。”刘仁轨道,立了大功升赏是肯定的,但另一方面,朝廷也不会让这样本事的人久在边地,否则时间久了可能就容易拥兵自重或有自立之心了。“以大帅在海东之功,回朝后封个公爵都是肯定的了。”

封公是肯定的,至于是县公还是郡公就不太好说了,封国公的可能性则不太大,毕竟李逍还这么年轻呢。

这一战,倭国数年准备的千余战船几乎全部毁掉,六万倭军只余万把残军逃回新罗南部沿海,余者或死或俘。

见大势已去,几位倭军大将纷纷驾舟西逃,唯有阿倍比罗夫不甘失败,在最后还率舰船猛冲唐军战阵,结果最后船被击沉,连人也受伤之后被擒获。

自兄山江败逃回去的倭军,让留守的倭军纷纷丧胆,毫无斗志的倭军开始主动的集结,然后向倭国撤退。

赵持满和王方翼二将,水陆并进,一路追着倭人的脚步前进,但都严格遵守了李逍的将令,没有再向倭军发起进攻。

正所谓困兽之斗,十分凶狠,倭人既然愿意撤退,李逍也就不愿意再跟他们做无谓战斗。

如今唐军虽胜,可毕竟这只是安东的一支偏师。

倭军在兄山江损失了近五万人,但在新罗依然还拥有总数多达五万的兵力。

他们不过是被吓破了胆,纷纷逃回倭国,李逍乐得不费一兵一卒轻易的一步步接收了倭人逃走后空出来的城池。

许多倭人甚至逃的太匆忙,连他们劫掠而来的许多钱帛粮食等都来不及带走,许多连烧都来不及烧,都一堆堆的囤积在那里,全白白便宜了唐军。

显庆二年,元旦。

李逍在金城渡过,他现在已经正式把他的鸡林道行军大总管府迁到了金城。

傀儡新罗王金政文主动去除了新罗王的王号,只以大唐鸡林州大都督府大都督的名义管理新罗。

王方翼、赵持满、刘俊、薛楚玉、程伯献、刘仁轨等一大批安东大将,则在年前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横扫整个新罗,迅速的接管了一座又一座城池。

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新罗旧地,已经彻底的成为了大唐疆域的一部份。

第150章 威望第61章 提亲、附学第349章 浿江口第106章 长安参军第111章 收网第12章 洞房花烛第419章 大明宫觐见第72章 旬休第330章 起草废后诏第326章 打屁股第189章 擂鼓吹角,聚将点兵第407章 鸡林道行军大总管第183章 福利多多第32章 破家县令第180章 明人不说暗话,朕喜欢你第245章 就这样把你征服第142章 鸿门宴第310章 全部带走第88章 斗酒十千第187章 八方来援第152章 乡约堂第386章 斩王夺城第44章 打边炉第389章 倭军参战第106章 长安参军第403章 大唐的娉礼第65章 跟我走第417章 周国公第288章 鬼见愁第226章 雕版大钞第71章 水浅王八多第321章 绝杀第273章 李秘书第233章 死结第25章 打赌第313章 落花生第410章 越城第239章 百骑司的疑惑第85章 长孙无忌第11章 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第398章 为所欲为第69章 老匹夫第198章 偶像第277章 诱惑第367章 你要这么多钱做甚?第17章 张扒皮第120章 我给你第196章 六品御前带刀侍卫第60章 六品官第247章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第165章 欺君第311章 乱杖打死第369章 老虎要发威第319章 崔璎珞的越狱第321章 绝杀第396章 虽千万人吾亦往矣第81章 酒汗第210章 帝国的脊梁第5章 先收点利息第335章 武氏的承诺第50章 八百亩地第306章 坑友第11章 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第9章 舌尖上的猪头肉第304章 万万没想到第313章 落花生第335章 武氏的承诺第376章 长安信第211章 多管闲事第267章 你无耻的样子,很有几分我当年的风范第226章 雕版大钞第171章 债券、粮票第421章 宫保第365章 我说了算第68章 独此一家第302章 赞助商第270章 绝户计第243章 皇帝显身第16章 长安第256章 代王友第174章 为虎添翼第225章 包圆了第120章 我给你第262章 放个卫星第144章 狐假虎威第391章 长安第85章 长孙无忌第408章 假途灭虢第408章 假途灭虢第22章 岂有此理第108章 承包第93章 绯闻第362章 丢人现眼第106章 长安参军第330章 起草废后诏第30章 条件第317章 和稀泥第116章 闺名第37章 三勒浆第116章 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