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终章:十年

这就是拜相了。

但与宰相们有所区别的是,拜相后的李逍不会留在长安政事堂里办公,他会以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宰相之尊,挂岭南巡抚使衔,巡抚岭南道。

岭南道的辖境很大,包括后世福建全部、广东全部、广西全部、云南东南部、越南北部等广阔地区。

身为江南巡抚使,还是宰相之尊,李逍便跟之前的崔敦礼一样成为一名使相。

使相,出使在外的宰相。

李逍有了宰相之名,但因为不在京,便也不会妨碍到政事堂的宰相们了。而李逍以使相身份巡抚岭南,他的品级高,可以处在三司使之上,变相的相当于一人兼任三使,全面掌管统辖岭南道诸州事务。

李逍没有回复郭正一。

事实上这么大的事情,已经不是他李逍能够决定的了的了。

政事堂宰相们一封联名奏章呈到了皇帝的面前。

大明宫中,李治面色不太好,他昨夜忽感风寒,今早起来便头痛欲裂,甚至连眼睛也痛的看不清东西。

御医让皇帝闭目静心养神,不要操劳。

于是皇帝便让武皇后替他批阅奏章,反正以前也常是武后先替他浏览一遍,然后帮他分个轻重缓急,然后念给他听,再按他的意思朱批回复。

“朕就想不明白,政事堂的这些宰相,怎么就偏偏容不得一个李逍呢?”

李治忍不住睁开眼睛,气愤的说道。

他很喜欢李逍,向来都挺喜欢李逍的,喜欢李逍有才干,喜欢李逍的性子,总觉得李逍不仅仅是一个能干的臣子,他甚至有时觉得这世上唯有李逍才算是他的半个朋友。

世上除了武后最知他心外,也许就是李逍最对他胃口脾气了。

而且李逍在东宫,还把太子教导的这么好,可偏偏这些人就容不得李逍。

“上次朕要拜李逍为兵部尚书,他们阻拦,朕同意了。”

“如今,他们还要把李逍赶出京去,就这么容不下李逍吗?”

武氏合上奏章,伸手替皇帝揉捏着脑袋,“陛下莫动怒,李逍这么年轻,又如此有才,还偏偏极能干。回京才几个月时间,现在坊间都称李逍为内相了。”

她继续道,“之前李逍又还提出设立翰林院,每三年一度在长安设立翰林学士院考,考试录取有才者为翰林。”

李逍的翰林院说是为东宫储备人才,其实大家已经嗅到些不一样了。因为敏感的人已经发现,李逍现在已经成了皇帝的内相,他的翰林学士院目前录取的第一批翰林,也都成了皇帝的智囊。

这些人甚至替皇帝出谋划策,起草一些旨意。

这就不能容忍了,因为如此一来,这些翰林就跟李逍一样没了规矩。李逍不是宰相,可随时能见皇帝,皇帝事事问他,结果李逍成了不是宰相的内相。

而这些翰林们呢,虽无品级,也无员额,可他们却能见到皇帝,也能为皇帝草拟旨意。

这样一来,就等于是侵夺了部份中书舍人的权力了。

李逍成了不是宰相的宰相,他的翰林成了不是中书舍人的中书舍人了。

虽说翰林们拟的只是皇帝的旨意,仍然要经过中书门下宰相们的同意,最后才能交给中书舍人正式拟诏发行,但这已经是极不好的苗头了。

李逍和他的翰林被称为天子私人,已经被称为内中书,如果不出手,这种事一旦成了常例,那以后就麻烦了。

特别是李逍的翰林院名义上是隶属东宫,在他的管辖之下,可实际却服务于皇帝。

而这翰林的点选录取,却并不经过吏部等衙门,甚至宰相们都无法过问干涉。李逍也不通过科举录取翰林,而是自己设了个翰林院院试来选拔翰林。

偏偏他的院试相比起科举来,更是不限出身,只要是出身清白的良人都可以参考,而且考试内容也不再以儒经为限。

院试考试很有特色,由李逍亲自定的考试方法,以经、史、子、集、算、策、射、法、礼为九科,经为儒家经典,主要考儒家经学的了解掌握,而史,则考历代史学。

子则是诸子百家,相当于杂科。

集,则主要是考诗词歌赋等,考的是文才。

另外还要考策问,主要考时事论文。考算术,考的是数学计算能力,考射,则是考射箭骑马等武艺,考法,则是考律法知识等。

相比起现在的科举考试来说,李逍的翰林院试考的更加综合全面,既要考文也要考武,不但要熟读理解经典,还要会做诗赋词,还要能计算,懂法律,甚至骑马射箭剑术都要考。

最后以综合成绩来录取考生,优秀者先取。

相比起现在的科举来说,最重的是经典和诗词这方面,就大有不同。

再加上李逍的翰林院试采取封闭式考试,糊名阅卷,交叉复查审卷,避免了做弊的可能,只以成绩量优选才,便使得以往在科举考试中无往不利处处占优的那些士家子、勋戚官僚子,还有那些只知死读经书,或只知研究诗赋,而不关注时事,不知经济,不懂行政、律法等的那些人,通通被拦在他的翰林院外。

一方面翰林们深受皇帝重用,一方面,大家想进入又进不去,于是乎,最后大家便都有了一致的态度,消灭他。

李逍和他的翰林院都成了异端。

武氏很欣赏李逍的翰林院试,认为这种考试才选拔出了真正有用的人才,可惜有些太过于激进了些,以致于得罪到了太多的人,这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被群起围攻。

“陛下,其实臣妾以为,让李逍去岭南倒也好。政事堂的宰相们既然愿意给李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衔,那不如顺水推舟。让李逍以使相身份巡抚岭南,在外先呆个几年,若是李逍真的能够把岭南治理好,到时有了耀眼政绩,岂不是就能明正言顺的将李逍调回朝中,成为真正的宰相了吗?”

“到时,任谁也再没有理由可以阻拦反对了吧?而再次进京的李逍,到时不论是资历还是威望、才能都再无人可置疑了。”

“可岭南那个地方,想干出样子来很难。”李治皱眉。

“三年不行,那就五年,五年不行,那就十年。臣妾相信,以李逍的能力,最多十年,他绝对能把岭南变个样。他用三年时间,将赤山浦从一个无人荒浦变成了北方第二大港。他仅用三年,就把安东道从敌国变成了大唐的粮仓。十年,臣妾相信他绝对能让广州人口翻倍,十万变成二十万。十年,臣妾相信他能让岭南也成为大唐又一个东南粮仓!”

“十年时间太长了。”

“十年不算长,陛下和李逍都还年轻,陛下不过而立之年,李逍甚至还不满三十,就算过个十年,那也不过是刚好大展伸手的好年纪!”

闭着眼睛,李治想了许久。

良久,他才缓缓道,“十年后朕四十,太子十六,李逍三十六,确实正是干大事的好年纪。既然如此,那就按皇后所言,准了政事堂宰相们的奏请,加李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授李逍岭南巡抚使职,代朕巡抚岭南。另外告诉李逍,让他安心在岭南只十年,十年后,朕诏他回来做宰相!”

(全本完!)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56章 炒锅和小灶第179章 拿人头来赌第26章 薛五第69章 老匹夫第252章 武氏相逼第84章 高阳公主第209章 八柱国第36章 投献第343章 武家兄弟第277章 诱惑第408章 假途灭虢第258章 火爆认购第70章 家鱼第82章 契约第298章 朕心甚慰第368章 棒子军第92章 拒绝第111章 收网第260章 五姓女第318章 报复第253章 家大业大第92章 拒绝第49章 占便宜第53章 皇帝赏赐第113章 求助武氏第27章 没那么简单第114章 大义灭亲第42章 老奴第340章 嗷嗷叫第172章 元芳,你怎么看第4章 欠拍的黄瓜第106章 长安参军第76章 阴招第354章 唐三藏的西游记第122章 算账第235章 胖狐狸第194章 虚惊一场第148章 突袭第300章 封神榜第372章 摔杯为号第2章 物是人非第421章 宫保第236章 胜业坊的豪宅第337章 送你十万贯第314章 隔壁老王第121章 公主请自重第192章 杀无赦第397章 李字帅旗第344章 老仇人第375章 人质第147章 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第122章 算账第281章 岳父大人第261章 什么玩意第299章 报纸第150章 威望第304章 万万没想到第19章 读书第373章 借你项上人头一用第289章 旧长安第404章 新妇第288章 鬼见愁第161章 玉米第298章 朕心甚慰第231章 李逍是祥瑞第148章 突袭第334章 衣锦还乡第213章 罢官入狱第273章 李秘书第422章 马上天子第9章 舌尖上的猪头肉第371章 请李逍回来吧第68章 独此一家第268章 知朕者,莫若李阿三也第290章 树旗第223章 员外郎第133章 出手不凡第52章 众怒第147章 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第407章 鸡林道行军大总管第275章 共享书籍第121章 公主请自重第46章 要吃穷第395章 风在吼第 218章 小马拉大车第271章 杀手锏第285章 崔璎珞第45章 黄世仁第405章 出兵新罗第112章 进击的驸马第421章 宫保第318章 报复第37章 三勒浆第313章 落花生第215章 性感荷官在线发牌第151章 以德服人第8章 买买买第410章 越城第342章 一锤子买卖第389章 倭军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