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不好享受……或者说觉得没有到享受的时候,接待各国使节的场所也就不存在什么富丽堂皇,实际上就是在城外的军大帐接见各国的使节。
“汉国的一些行为令人不得不怀疑他们是不是炎黄苗裔。”孙绰匆忙进城,结果是被通知接见的地点在城外军营,文青病的影响下少不得是要发些牢骚:“不重视礼节也就罢了,看着很像是胡人作风。”
故有赵武灵王赵氏赢姓的雍学习胡人,有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但赵雍是在文明全面优于胡人,军事上亦是强于胡人,等等的前提下才搞的军事改革。哪怕是那样,学习胡人的赵雍也被列国所侧目。后面赵雍被子嗣软禁导致饿死,列国中的一些人非但没有同情,是一种看笑话和觉得受到报应的心理。
赵雍学习胡人的胡服骑射让战国时期的赵国一跃成为三大霸主之一,得了好处的赵人觉得怪异,看笑话的列国觉得搞笑,是不是证实当时已经有了华夷之辨?
华夏文明一种有一种优越感,那是建立在长期出于强者的地位所带来的骄傲,尤其是到了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之后,华夏文明的骄傲到了巅峰。正是那股骄傲使得哪怕是东汉末年诸侯混战不断,甭管是诸侯混战早期的公孙瓒、孙策和刘璋,又或是蜀汉、曹魏、孙吴时期的这三家都能在互相征战的同时逮着异族一顿猛揍。
东晋小朝廷应该是最没有资格鄙视谁有胡人之风的那一类,就是他们的“前任”大肆武装胡人才导致中原失陷,后面又被胡人压在南方长期猛揍,但长久的文明优势却给了大多数人一种惯性,那就是明明被胡人教训得满头包依然可以蔑视胡人。
孙绰在某些方面真的没有说错,刘彦这个不是贵族出身的人很难去讲什么礼节,那是因为刘彦真的不懂。刘彦不懂不要紧,汉国少有一些礼法大家,没有人去重视和建设礼仪,干什么都不会有什么历史底蕴,硬要形容就是汉国现在处于暴发户阶段,尚未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礼节的洗礼,导致极度重视军事的汉国真有点胡人之风。
“那不是南边朝廷的那些人吗?”拓跋孤对孙绰的印象源自于泰山的初见。代国不流行什么诗歌文化,他对于南边一些大诗人、大书法家、玄学家之类的完全不懂,仅仅是认为南边就没有一个正常人:“一边走一边叨叨叨,是不是刚吃五石散?”
对,包括代国在内的列国对南边的那些人最大的了印象就是喜欢嗑药。那是因为南边的世家大抵如此,再来就是一些喜欢嗑药的人非常出名,比如“竹林七贤”的那些人和“闻鸡起舞”的那两位,差不多也就是庾亮显得另类一些(不嗑药)。
觉得孙绰喜欢叨叨叨的可不止是拓跋代国的众人,慢慢汇集到军大帐前方的众人,有一个算一个都看出孙绰很喜欢说话,尤其是孙绰叨叨叨的时候是双手别在腰后做出大诗人状。
东晋小朝廷刚刚历经大败,三郡之地那边的军队全军覆没和国丈被俘,南阳郡被汉军轻易攻克,水军亦是损失惨重。之前的列国对东晋小朝廷早没了畏惧,他们更是不再承认东晋小朝廷是什么正朔(领袖),再因为国势的转变,看不起弱国绝对是世间的一种共性。
众人之中仅有张氏凉国那边的人会选择靠近东晋小朝廷等人,张祚甚至是摆出一副逮到偶像的模样过去和孙绰寒暄。
原本在叨叨叨的孙绰是一种愤愤不平的模样,他是被张祚一阵吹捧之后才算是感觉良好了一些,用着矜持而又傲娇的态度与张祚进行交流,可说得都是一些什么诗、书法之类的闲话,国事的交流那是一点没提。
孙绰的矜持和傲娇源自一点,张氏凉国是唯一还在向东晋小朝廷称臣的国家,另外张氏凉国在与东晋小朝廷交流时不将自己视作一个国家,是用凉州刺史的臣属地位。
恰恰因为张氏凉国现在是东晋小朝廷的“独一份”,孙绰面对张祚除了矜持和傲娇还有一种“关怀”。这样一来的话,张祚有什么话孙绰肯定是有问必答,两人交流得相当之热烈。
现实如此,对东晋小朝廷称臣又不承认是由石虎开的头,后面慕容皝同样是先求封燕王与大将军然后将东晋小朝廷丢到一边。原先对东晋小朝廷称臣的高句丽、百济、新罗之类的边缘小国,汉军在朝鲜半岛横冲直撞之后,现实比人强的现状下,汉国成了朝鲜半岛上那些国家的宗主国。
待在军大帐前方的人基本是类以群分,张氏凉国和东晋小朝廷凑到一块去,石碣赵国与慕容燕国凑了堆,拓跋代国与高句丽交流良好的同时旁边又凑着百济人和新罗人,倒是李氏成汉显得孤零零。
拓跋代国与高句丽目前有共同利益,两国都是慕容燕国强势下的受害者。百济和新罗想要凑过去完全是看在拓跋公主拓跋秀是汉王宠妃之一,可他们现在被爱理不理,不知道百济和新罗有没有让拓跋代国高攀不起的机会?
李氏成汉孤零零的遭遇完全就是自找的。他们之前与石碣赵国的关系应该说非常不错,自李寿驾崩而又李势上台之后,成汉不但国内政局动荡,连带对外也是朝夕令改,一段时间招惹一下东晋小朝廷,那边的事情没完又接着招惹石碣赵国,同时还莫名地在国家协定上戏耍汉国。
论作死技术哪家强,现今当属李氏成汉也没有谁了。按照历史发展李氏成汉很快会走进坟墓,可掘墓人桓温跳槽到了汉国,石碣赵国与汉国在大战没功夫去理李氏成汉,东晋小朝廷脑抽去招惹汉国后被揍得重伤。估计李氏成汉还能继续造几座宫殿,臣子的正妻也能再睡几个,无遮然大会亦是能开下去。
一众人闲聊或是交流着,王猛拉开帐帘走了出来。
王猛的出现让众人将注意力转过去,果然是要邀请他们进入帐内。
大帐之内,刘彦已经坐在主位之上,汉国的众多文武是被安排到他的身后方。他的正前方分左左右两边,案几和蒲团是成纵列排序,相隔之间存在讲究。
列国使节进去后看到刘彦已经在场就没有一个不愣神的。通常来讲最重要的人是在最后登场已经成为一种惯例,谁都以为他们会在帐内待上一段时间刘彦才会出现,一个都没有想到刘彦是一开始就会在场等待。
王猛似乎是一个招待人的角色,由他引领各国使节到自己的位置上,招呼人送来果品和水酒或是茶水,一些糕点之类的东西也会摆上。
在安排座位时,石碣赵国、慕容燕国、李氏成汉是被弄到一边,拓跋代国、东晋小朝廷、张氏凉国是另一边,以上这些相对靠近刘彦所在的位置,像是高句丽、百济、新罗则是被安排到汉国众人的后面小角落。
属国嘛,任何外交场合都没有独立发声的资格,等于是汉国决定了什么,哪怕高句丽、百济、新罗存在什么异议也只能私下与宗主沟通,正式场合上只能是带着耳朵。
孙绰看到原本属于东晋小朝廷的属国被安排成那样心里满满都不是滋味,连不远处的张祚用讨好的眼神频频看过来都没功夫再搭理。
坐在主位的刘彦在用目光扫视,比较吸引他目光的是一颗光秃秃发亮的脑袋,脑袋的主人是龟兹僧人佛图澄。
目前石碣赵国、慕容燕国、东晋小朝廷都属于汉国的交战方,他们主动前来都带着一定的示弱姿态,可偏偏除了佛图澄之外都是绷着脸,却不知道是被晾久了不爽,还是摆出一副“咱讨厌你”的嘴脸。
佛图澄从进账之后视线就一直停留在刘彦身上。他眼中的刘彦身穿冕服有着一股冲天的英武之气,按沙门的说法那就是杀伐之气显露于表面,看着绝对不是一个什么温和的人。他对凶暴的人有着足够的研究,毕竟石虎就是一个既凶狠又残暴的人。他成功地忽悠住石虎,使得石碣赵国的沙门传播得到官方支持,心里思考的是怎么征服看着杀伐之气严重的刘彦,好使沙门的信仰也能在汉境传播。
“听闻高僧今年已经一百一十三岁?”刘彦看着没有戒疤的佛图澄,观察很是中亚特色面孔的相貌,是惊奇又感慨:“以一百一十三岁高龄还长途跋涉,身子骨真是硬朗啊!”
佛图澄本姓帛氏,以姓氏论,应是龟兹人,出生于魏明帝曹叡太和六年(公元232年)。他九岁在乌苌国出家,两度到罽宾(北天竺境笳毕试国,今喀什米尔地区,)学法。西域人都称他已经得道。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去到洛阳,时年已七十九。适逢永嘉之乱,先隐居草野,后投奔石勒,深得石勒及侄石虎的宠信。
“小僧确实已经一百一十三岁……”佛图澄和蔼地笑着,点了点头又继续说:“不是东土一些一个甲子周期一岁的算法,那样算小僧俨然已经六百八十多岁。”
刘彦的不按套路出牌有些让各国使节不适应,他们见刘彦什么事都不谈先找佛图澄,由于有些措手不及只能是安静听着。
现在中原已经有道教,拜的主神是老子,张道陵和张鲁由于是发起人也在神系内占有一席之地。按照说法,道教是起源于黄老学说又结合阴阳学说,又从五斗米教发展而来,问题在于目前的道教还是萌芽阶段,比如“三清”就是现在所没有,还是要到后面才“添加”进去,现阶段的道家神仙是多又杂的现状。
道教得到真正的发展是在南朝梁代,著名道教理论家陶弘景写的《真灵位业图》作为第一个较为系统的道教神谱,开始出现。陶弘景还将神仙分了等级,七个等级之下,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或圣人先贤,如第三等级的孔子、颜回、庄子,第七等级的秦始皇、汉高祖、齐桓公、晋文公、魏武帝、刘备、李广、韩遂、孙策、徐庶等……都被归纳和划分级别。
刘彦看岁数大却显得硬朗的佛图澄,好奇怎么能够岁数大了还显得健康,关于长生不死则是一点都没有想。
佛图澄却知道一点,东土的统治者最爱的就是长生,前有始皇帝,后面不知几多帝王,基本有一个算一个都在寻求长生不死。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了主意,觉得想要让刘彦心向沙门的话,也许长生之法就是突破口。
接下来就出现了奇怪的一幕,佛图澄开始讲养生,刘彦像是听得津津有味。
“幸亏是养生而不是长生,要不王上就该嗤之以鼻了吧?”桑虞轻声笑了,笑够后对纪昌说:“泰安不准备吭声?”
纪昌是左丞相,有责任在君王走向歪路的时候提醒。他面无表情地瞄了桑虞一眼,嘴角终于是勾了一下,说:“王上有自己的策略,只是我们暂时猜不出,多话做什么?”
其实桑虞和纪昌说什么都能被离得不远的刘彦听到,以至于刘彦在应付佛图澄的同时,接机还能控制音量对两人说:“咱们的夯土道教绝对要和那些舶来信仰学着点,善变和适应是更要学的,就是神系应该重新划定一下,道教的主神太多了。”
汉国有英灵殿,主持祭祀和平时照顾的就是道教体系,可道教的发展也就仅限于此,正是这样才让沙门看到机会,要是刘彦一开始就许可道教全面传播,沙门肯定也是会来,但不会是一开始高龄的佛图澄亲自冲锋陷阵。
认真而言,沙门现在的传播比道教要广非常多,胡人的国家有一个算一个都有沙门在传播信仰,连带东晋小朝廷那边也活跃着无数的僧人,倒是本土的道教发展现状十足的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