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法制的一大步

事关国家无小事,何况是关乎到变法,庾翼只是听了个开头,脑子就被炸得有些发木。

改良律法是一回事,还不是一件小事,来针对律法相关的部门进行改革则就是天大的事情,庾翼很怀疑自己这个廷尉是不是摆设,怎么事先没有听过一点点的风声,是等待君王得知之后才被请到场。

君王先知道了,然后才是直接的相关官员知道,无论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合乎常理和官场的规则,要是敏感一些就该往是不是君王要闹什么幺蛾子的方向想。

庾翼现在就想知道一件事情,近期国家发生了什么事,大到需要对律法机关全面改革的地步。

纵观历史长河,没有一件变法是简简单单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只要能够和变法扯上关系,历来都是要杀个血流成河,连带主导变法的那人也不会获得什么好下场。

汉国新创不久,没有固化的利益阶层,桑虞想要针对律法机关进行变法也有足够的底气,他现在多少算是律法机关的领导者之一,御史府有足够的自信能够压得下,可能会出现抵制的也就是廷尉署。

廷尉署的主官是庾翼,在汉国现有的几个派别中,南方派势力不大影响力也不足,庾翼空降到廷尉这个重要岗位本身就惹来一大群人的不满,桑虞并不觉得庾翼会给自己的这次动作带来多大的危险。

桑虞先找刘彦,试探下来的结果已经非常明显,刘彦不但没有反对意见还明确表达出了赞成,可以说是事情已经十八九稳。

对于桑虞来讲,庾翼哪怕是会造成一些小麻烦问题也不会太大,再来是对律法机关动手没有牵动到多少人的利益,接下来只要给予廷尉署一些好处,那么这一件事情肯定是成了。

御史府要演变成为法院集合体,掌控唯一的量刑权和宣判权,得到的和失去的有些不太好说,总体意义上来讲对御史府却是一件天大的权柄。

“人无近忧,却有远虑,国亦如此。”桑虞无法回答庾翼的提问,只能是来个迂回策略:“不能在事情真正发生之后才追悔莫及地亡羊补牢,应当在事情发生之前完善,廷尉觉得是否在理?”

庾翼反驳不了桑虞那种“戴大帽子”的言论,只能是僵硬着脸色。

“廷尉署专诸执法,掌搜索、缉拿、关押之权。”桑虞顾不得庾翼脸色奇差:“执法权尽归廷尉署,执法之前却需御史府开出公文。再设一部门专注监督之权。如此一来形成一个循环,必定行使法律清明。”

廷尉署本身就有监督权、执法权、审判权,只不过非大案要害又得到君王指派的前提下,廷尉署的相关人员是无法下到地方。

桑虞的提议中,廷尉署未来不止再是都城的一个执法机关,应当在各州、郡、县、乡都有下属办公机关,庾翼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去。

说白了,廷尉署过去是一个很吓人的部门,还是皇帝手中的利刃,“政治任务”的前提下几乎是逮谁谁死。

廷尉署的名声很大,但基本上就是坏名声,只差直接挂上“皇帝专用鹰犬”的招牌,要是真的能够将权利延伸到州、郡、县、乡,虽然失去了监督权和审判权,但在庾翼看来好处多过于坏处,差别就只在于君王是否真的愿意将这一“政治利器”放手。

刘彦见庾翼用狐疑的目光看过来只是回以微笑。

统治者手中当然是要有利器,尤其是用来震慑百官的利器,廷尉署过去就是这么一个存在。但是廷尉署的出现,不恰恰就是统治者为了震慑和需要对付百官才出现吗?没有了廷尉署,作为统治者再设立一个相同功用的部门就是了。

一个微笑让庾翼开始感慨了,刘彦是一个好君王,不止是体现在开疆拓土上面,还有对待臣子的温和,竟然连廷尉署说放手就放手了。

桑虞更加开心,他先前最怕的就是君王反对,毕竟廷尉署对君王真的无法重要。

身为君王的刘彦一点都不在意廷尉署从“鹰犬”转为“公器”,改革……或者说变法的最大障碍已经消失,要从君臣权力对决上来看,该属于是一场属于臣的胜利。

纪昌多次欲言又止,站在君王头号忠犬的角度来讲,对国家有利的不一定是对君王有利,而对君王有害的就该给予制止。

身为丞相的纪昌有权反对内政事务,其中就包括桑虞提议的改革,仅是在一些军事动向上无法插手。他没有开口反对,是被刘彦多次以眼神阻止。

现在,君王、御使大夫、廷尉已经对改革初步达成一致,丞相有心反对却没有阻止,等于是一件事关国家的大事由上而下就那么“静悄悄”地被决定了下来。

桑虞满心愉悦,大事已经敲定,接下来无非就是一些细节上的事情,有件事却还需要确定:“宣判与执法已经有了,还请王上确认监督相关。”

刘彦几乎没有经过太多余的思考,两个名字就在脑海中浮现出来,那就是锦衣卫和六扇门,可是后面的事情还有待思量。

看桑虞的改革思路,不管什么部门都是直接连官带民一块纳入执法权,按照以往的惯例倒是没有什么错,毕竟一直以来官和民不区分执法,仅是在军方那边还有自己针对军方人员的执法权力。

刘彦认为既然要做,不管是改革还是变法,那就干脆一步到位,想了想就说:“监督事宜便新创大理寺,另外寡人还有所思考,将民与官的监督和执法形成两个体系。”

秦、汉时以廷尉主刑狱,审核各地刑狱重案。汉景帝、汉哀帝、东汉末汉献帝(包括后面的南朝梁武帝)皆是改为大理。后面大理寺其实就是取代廷尉署的一个部门,有了大理寺之后就没有廷尉署什么事了。

现在的汉国在律法上面要改革,御史府和廷尉署有了自己的职权,却少一个监督的部门将大理寺弄出来补上,算得上是刘彦在想新名字的懒惰了。

“掌刑曰士,又曰理,大理寺正合乎本意。”桑虞读书不少,一个名字的来历随口而出。他满脸严肃地说:“御史府主量刑与审判,廷尉署专诸搜索、缉拿、关押之权,大理寺行监督之职责。若无补充,主要职司便如此定下?”

其实庾翼还有很多想要问的,见桑虞那么霸道,想了想很多问题可能会产生冲突,决定不在君王面前起争执,还是后面私下再谈。

纪昌对于已经会确认的事情没有什么好说的,他的注意力全在刘彦刚刚那一句话的末尾处,连自己求见本来是想干什么都抛之脑后,想的是怎么帮刘彦完善。

桑虞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稍微扯了一下闲话就告辞。

庾翼现在满心思是想要和桑虞刚正面,比如那个什么要执法要需要御史府的公文才能干,桑虞既然离去,他也就迫不及待向刘彦行礼告辞立刻追了过去。

后殿留下刘彦与纪昌,自然少不了那些一旁伺候的宫女,暂时没人说话是在消化之前的信息。

过了大概是一刻钟之后,纪昌满脸铁青地说:“御使大夫,其心可诛!”

都是聪明人,哪怕是一开始没有想到,后面肯定也会想起一些首尾,纪昌会有这样的态度,是他明白桑虞那么做是因为什么。既然知道桑虞为什么会那么干,他讲那一句话就真的是在愤慨。

“泰安勿用动怒。”刘彦还能笑得出来:“子深虽是动机不良,却也干了一件于国家未来有益的好事。”

自小刘彦不是生长在权贵之家,前二十余年就是一个平头老百姓,掌握权力之后一切顺利也没经历过太多的尔虞我诈。他的出发点与很多的君王不同,对于一家一姓的富贵当然在乎,可更多的是希望在自己的领导下,让华夏子民可以生存在所有阳光可照耀的土地,并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纪昌多少是舒了口气,君王对事情心知肚明最好,会有这样的发展肯定有思量,那就不需要再多说了。他在乎的是:“王上方才提到民与官分开执法?”

刘彦颔首道:“此事亦是在子深意料当中,他很聪明地没有谈及此事。”

一句话搞得纪昌都不知道该不该往下说,想了想还是觉得应该提起,他觉得自己与桑虞是不同的,自己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报效君王。

“寡人还在思量……”刘彦用着不太确定的语气说:“御史府和廷尉署改革,新增大理寺,职权分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民触犯律法,官府行使维护社会治安的职权,那公务人员犯法了……或者说是怎么更大的威慑官员不犯法?”

后世对锦衣卫的评价都是贬和差,但锦衣卫之所以会被创立,是为了针对官员而不是百姓。官员会讨厌锦衣卫,那是一种食物链天敌的厌恶,何尝又不是想要犯错不受制裁的特权?

刘彦需要思考的是,像朱家皇族摆在明面,或是低调一点摆在暗面。

纪昌有很多的意见,前面心里着急君王权柄……或者说手中利器被剥夺,等待发现刘彦有自己的考虑反而是无法开口多说话。他是丞相,再忠心于君王也是丞相,而丞相并不是内臣。

刘彦在思考官员犯法之类的事情,纪昌在思索朝局变革,本来应该商讨的事情却是给忘了。

大朝会初步确定生育奖励的大纲,消息是经由百官传回家中,随后向民间扩散。

生孩子有奖励,奖励的还是土地,对于汉国来讲绝对是一个天大的消息。

很多人是苦于无法参军入伍,等于是没有合法手段来获取土地,要说对国家掌控土地过于严格,又没有更多渠道获取土地,内心没有不满绝对是假的。

前一段时间由君王亲自拍板,有能力的家庭可以向外开拓,稍微安抚了一直被打压的群体,但开拓被限制了区域,等于是哪怕能够获得土地也是在很遥远的地方。

“生孩子能有土地,只是这个土地在哪?”苏完多少也算是元老之臣,他之前并不是这个姓氏也不是这个名字。他下朝之后是按往常的习惯前往酒肆,与合得来的同僚聚会:“诸君可有想法?”

苏完原先叫苏乐完我,与西骞家族其实一样,血统上面有汉家血脉,但原本是作为异族的存在。这两个家族是汉国目前的一个缩影,许许多多胡人出身的人,他们甭管是不是有汉家血统,先后自行全面汉化,不止是姓氏与名字的改变,还在生活习惯等等的方方面面。

后期才融合进入汉国的胡人不太受待见,早期就全面自行汉化的人倒是没有被鄙视,这个关乎到“从龙有先后”的区别。

“最好当然是就近。”陈家巨略略苦恼地说:“不过看来可能性不大啊……”

汉国的官员不一定是贵族,贵族却一定是官员,而贵族通常是有封邑,只有少数的贵族封邑是在家族附近,大多数有封邑的家族其实是离得较远且成分散状况。

封邑就是封赏的土地。按照西汉就有的规定,贵族对封邑有一部分的管理权,但却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那种“国中之国”,一般情况下就是多少占比的收益。

“西南那边,家族开拓出来的土地类似古典封地……”王永说到这个的时候双眼放光:“以其将目光放在生子的土,不如向外开拓。”

“是啊。”谢子瑜乐呵呵地说:“向外开拓才是硬道理。”

话题被那么一转就立刻歪了,生孩子得到土地对于普通百姓很重要,毕竟百姓获得土地的渠道真的不多,官员和贵族的实力不是普通百姓能比的,稍微对比一下目光该放在哪里谁不清楚。

对于那些有能力向外开拓的家族来讲,他们其实并不满足于那些有限定的收获,但是目前王族的权威对于他们是根本无法抵抗,只能去接受刘彦制定下的规则。

第532章 夷州第354章 建国在即第42章 令、牌、节、符第226章 想成为人上人吗?第759章 丑恶却真实第1008章 佛门在行动第30章 那片目光第575章 懵逼中的汉军第651章 上国人第280章 什么都不习惯第814章 仇恨转嫁第815章 海纳百川第258章 真瞎几巴乱搞!第134章 半岛“搅屎棍”第876章 可爱的阿三第969章 时代已经改变第655章 令人开心不起来的信任第302章 名士大嘴巴第1006章 大茶壶计划第911章 想做大事要什么脸第456章 先南后北第1096章 来势凶猛第648章 还有点玩不转第889章 如周天子统御世界岛?第151章 法理人情第560章 这算众志成城吗?第992章 史上第一神书第240章 成了天下共敌第525章 满脸正经的胡说八道第962章 羡慕嫉妒第740章 绝非浪得虚名第610章 灭燕之战(二)第266章 突如其来的决战?第767章 各有心思第919章 躁动就对了第102章 扶旁制主第898章 信息有些多,了解一下第391章 啥!包藏祸心?第489章 当断不断第832章 到希腊第1023章 征召(二)第825章 汉人就是大爷第15章 许家叔侄第884章 深深的恐惧第503章 世家真的很大第821章 刘彦的伟绩之一第882章 天子万岁!!!第848章 是社会的错第599章 张氏凉国……没了第486章 搞什么幺蛾子第1016章 举世攻汉(七)第516章 博弈无处不在第968章 恐怖如斯第694章 是不是傻的第267章 还差一个倒霉蛋第898章 信息有些多,了解一下第146章 始料未及第481章 好一阵歌舞升平第902章 是不是太丧心病狂了第494章 主战场的转折点第1005章 惊奇第507章 本来的世家第433章 为国而谋第994章 简直是惊天噩耗第13章 深夜袭击第731章 非一时之功第401章 有何惧之第288章 峰回路转第1090章 都开始拼命了第819章 想要大汉绿卡吗?第813章 主要是汉人太少第793章 目标萨特城第1035章 鏖战正酣第771章 当炮灰的荣幸第159章 印绶,辽东刺史的印绶!第285章 蔽海而来第1章 杀胡!杀胡!第471章 开始南侵吧第1044章 强国的风度?第534章 难题不少第305章 有点血性,行吗!?第514章 劝进第75章 反掌之间第1036章 太稳了第702章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第407章 咱说话算数第52章 再有十七天第326章 攻势开始第135章 实力不足,外交来补(上)第339章 大势已去第238章 成败在此一举!第853章 未雨绸缪嘛第780章 这是要逼死众臣的节奏第195章 文青是种病第210章 战后小结第866章 强大会使我们懒惰第532章 夷州第72章 喘息之机?第318章 麻秋之死第777章 慕克国?没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