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病逝 12岁男孩刘壮伺候疯妈撑一片天
一、刘壮
吴桥12岁的男孩刘壮,父亲于三年前因病去世,一个9岁的孩子与疯妈妈相依为命,小小的年龄,便独自承担生活的重担,照顾自己伺候妈妈,顽强撑起一片天。 像坚韧的小草,在生活的重压下顽强成长,关心他的老师和同学,是滋润他成长的阳光雨露,奇迹因爱而诞生。
二、苦命的孩子
在邻居眼里,吴桥县运河小学五年级学生刘壮是个苦命的孩子,他的妈妈患有严重的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3年前,瘫痪在床的爸爸又去世了。然而,生活的磨难并没有让刘壮萎靡不振。12岁的刘壮一边独自侍候着疯癫的妈妈,一边刻苦读书。
三、9岁的男孩顶门立户
刘壮今年12岁,是吴桥县运河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一副瘦瘦小小的样子,衣着整齐而干净,与同龄的孩子们不一样的是,他幼稚的脸上有着几分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吴桥县城北街村一个居民区三间低矮的老屋就是刘壮破败的家,12岁的刘壮,是这个家的小主人,3年来,他独自抚养着患有严重精神病的妈妈,顶门立户。
四五件破烂的家具,有的掉了门,有的漏了面,就是这个家庭的全部财产,不过,打扫得清清爽爽的地面和床铺又显示着小主人的勤快,另一间屋子里,一堆捡来的垃圾塑料袋是一个精神病人生活的印记。
四、疯女人
在吴桥县城,居民们都熟悉一个五十多岁的疯女人,她常常在街上没来由地骂街,或者低头捡塑料袋或其他的垃圾,在街上整天游荡,这个疯女人,是刘壮的妈妈。
好多吴桥人还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黄昏里一个小男孩领着她回家,这个小男孩就是刘壮。
五、这孩子,太不容易
还有好多人认识刘壮,菜市场里卖菜的,卖馒头的,他们都记住了这个从八九岁就天天独自买菜买馒头的小男孩,他们都记得,这个孩子无论冬夏,他都在市场里拣最便宜的菜买,不是白菜就是土豆葱头,开始他们对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就学会讨价还价感到新奇,后来他们知道了他的身世,许多人不由心生同情,常常多给他几把青菜。
“这孩子,太不容易了,天下少有!”邻居郭艳华大婶说起刘壮的身世眼圈忍不住红了,刘壮家是她的近邻,她看着这个苦命的孩子一天天长大。
六、刘壮的父亲
刘壮的父亲因为穷,四十来岁上才结婚。妈妈原在张家口一家企业当工人,因为精神病提前病退。经亲戚说合,与刘壮的爸爸成了家,1994年生下刘壮,2003年,父亲因脑血栓病复发去世,“一个九岁的孩子,就顶门立户了,而且妈妈还不是一般的病,是疯,真是可怜。”郭大婶叹息。
刘壮的记忆里还是有一片小小的温暖,他记得小时候妈妈的病情还不太严重,他出去玩还在身后跟着他,夜里睡觉还给他掖被角,爸爸虽然身体不好,但还是能照料他和妈妈,上学前班时,总是爸爸送他上学。
七、更大的风霜
2003年,一场更大的风霜在这个苦寒的家庭上空降临,先是爸爸半身不遂,妈妈的病越来越重,开始爸爸还能拖着半个身子下地给刘壮和妈妈做饭,后来病重,只能躺在炕上指导着刘壮生火做饭,当刘壮第一次做好饭给爸爸端上时,爸爸哭了。
很快,爸爸去世了,留下了疯妈妈和一个破败不堪的家。爸爸已经去世3年了,刘壮还常常想起爸爸躺在炕上的样子,想起爸爸满含泪水望着自己。
在村里的帮助下,给爸爸出了殡,9岁的刘壮感觉自己突然长大了。
八、堂兄刘振强
刘壮家在村里亲戚不多,一个堂兄成为了他的监护人。他的堂兄叫刘振强,今年42岁,是个残疾人,一条腿是假肢,在一个企业看大门,自己一家的日子过得也艰难。
刘振强介绍,刘壮的妈妈每月有300多元的病退工资,这是他们母子的主要生活来源,但得控制着他们花,隔段时间给刘壮几十块买饭菜,有时疯婶婶也跟他要钱,买零食,他就给个十块八块,“不敢都花了,刘壮将来上大学、翻盖房子都用钱,我得给他攒着,目前攒了四五千,每一笔都有账,我得对亲友们有个交代。”这个憨厚的汉子说。
村支书郝忠和说,“堂哥管钱比过去他父亲活着时管得细,过去他父亲爱喝酒,一分钱也剩不下。”
郝忠和介绍,村里每季度救济刘壮母子100元,并负担了他们的水电费。
堂兄有空时来看看他们母子,买蜂窝煤等力气活都由堂兄代劳,日常生活的担子就落到了刘壮稚嫩的肩上
九、独自抚养疯妈妈三年
父亲去世后,小刘壮感觉天塌了一样,即使是当时父亲躺在炕上需要刘壮照料,但父亲能跟他说说话,指导他生火做饭,小刘壮也有个主心骨。
学校的老师说,在她们的记忆里,刘壮从来没有迟到或者旷课。每天早晨7点,刘壮都准时步行来到学校,而他的家里,没有闹钟,更没有人会喊他起床。
刘壮说,从父亲患病时他就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了,当时父亲病倒了,每天早晨四五点钟他就醒过来,不敢睡,睁着眼等待天亮,然后起来捅火、做饭。
捅开蜂窝煤炉子后,刘壮就熬粥或下半锅面条或热馒头,洗几把脸,急匆匆吃饭,妈妈的饭煨在锅里,好一点的饭菜留给她,然后背上书包赶往学校。妈妈会隔一段时间才起来,她会自己吃饭,吃完饭,她就手拿一个木棍走出家门,在县城几个饭店集中的地方游荡,胡乱捡垃圾。家门就在她的身后开着,因为他家里只有三四件破烂橱柜,一件值点钱的家什也没有,所以刘壮也不担心有小偷光顾。
中午刘壮匆匆赶回家,自己做饭,中午的饭一般比较简单,多是直接下面条放点盐油,或者买两个馒头吃咸菜,妈妈也不回家,她一般在几个快餐店捡别人的剩饭吃。
尽管生活困难,但他每天都坚持让妈妈吃上一顿炒菜。刘壮通常买的菜是土豆,他要询问多个摊位,选择价格最便宜的买,还忘不了和摊贩砍价。妈妈每个月有一些病退金,他必须精打细算,否则就要挨饿。菜炒熟了,刘壮还要哄着妈妈吃饭。做完饭,他一边写作业看书一边等妈妈,妈妈一般会在七八点钟回家,但有时很晚了还不回来,刘壮就要上街去找。吃完饭,跑累了的妈妈倒在床上就睡了,刘壮收拾完后,一个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作业。写着写着,不知不觉就趴在作业本上睡着了。
生活中的每一件平常的家务对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件艰难的事。开始他不会生火,蜂窝煤炉子常常灭掉,幸亏邻居的大婶常来教他点火,后来他就自己点,小脸常被点火的塑料袋熏黑,炒的菜常常是糊的,煮的粥常常是夹生的……在好心的邻居的叹息中,小刘壮一天一天长大了。
十、挨打
和自理母子生活的艰难相比,更严重的压力是妈妈的病,妈妈已变得没有清醒的时候,最好的时候就是刘壮写作业看书时,她坐在旁边不说话。更多的时候她没来由地愤怒地咒骂,砸东西,刘壮刚做好的饭菜被她端到院子里泼掉,刘壮只好再重新捅火重新做饭。
去年春节,远在张家口的表姐来看他们母子,给他们带来了一台旧电视机,刘壮的生活里有了难得的欢乐,他上课的时候都想着这台给他生活带来色彩的电视,没想到,过了没几天,妈妈犯起病来,给砸了个稀巴烂。
有时,妈妈发作得严重的时候,就打刘壮,刘壮就得赶紧跑,跑不及,妈妈就会打他的头。他跑时还得把书包抱上,妈妈还会撕扯他的书本,看着被妈妈扯烂的书本刘壮很痛心,他会默默地把他们拣起来,粘好,作业重做。
妈妈发作厉害的时候,他做好了饭也吃不成,一次,老师看他脸色不对,一问,他已经四顿没吃饭了。
邻居们说,常常能听到刘壮妈妈疯狂的咒骂声和刘壮的哭声。没有人敢进去解劝,因为会遭到她的撕打或者被她用水泼出来。
十一、 恶化
她是俺妈妈呀 俺怎么能丢下她不管?
别人问刘壮,你妈妈疼你吗?他沉默后回答,不疼,因为她什么也不知道。
因为得不到有效的医治,妈妈近几年的病情越来越重,母子俩已很难有思想、有人知道了刘壮的遭遇,写信来要收养他,他没有回复,他说,她是俺妈妈呀,俺怎么能丢下她不管?
十二、妈妈爱吃饺子
妈妈早年略有理智时的点滴疼爱都深深铭记在刘壮的心里,她还记得小的时候妈妈在身后跟着他,他还记得妈妈对他说外边天冷,多穿些衣服。在刘壮心里,自己的妈妈和天下的妈妈是一样的,如果她没有病,她一定是最慈祥的妈妈。
他记得爸爸在世时妈妈爱吃饺子,正好有一次堂兄给买了一块肉来,他就试着包了饺子。他在同学家看过别人包饺子,就根据印象学着做,饺子真包成了,但忘了放盐,是蘸着酱油吃的,不过妈妈吃得很香,他也吃得很香。
后来有空儿他就给妈妈包饺子,一般是星期天,他说,妈妈吃饺子吃得多。
除了饺子,妈妈还爱吃烧饼,他就放学时买上几个,自己吃馒头,烧饼都留给妈妈。
十三、找妈妈
刘壮身上的衣服都很干净,都是他自己洗的,妈妈的衣服也是他洗,有时还哄着妈妈洗脚,洗脸。所以整天游荡在街上的妈妈,还不像没人管的样子。
妈妈会把大量的垃圾捡回家,每天晚上,刘壮都要把一些腐臭的垃圾清理出去,把能卖点钱的酒瓶子等给妈妈整理好,塑料袋留着点火。
妈妈晚上不回家是刘壮最焦急难过的时刻了,他把饭热在炉子上,就走出家门,他一般是到母亲常去的几个街口,每个犄角旮旯都要仔细查看,有时找不到,他就迈着小小的步子在吴桥县城的大街小巷挨着转,一边走,一边高一声低一声地喊“妈妈———”,县城转遍了,回到家,妈妈还没有回来,他就在家门口等,有时他直等到半夜,会难过地哭起来……
十四、老师和同学
堂兄刘振强对记者说,我自己能力有限,刘壮这几年全靠了学校校长和老师们帮助了。
刘壮除了性格内向些,精神面貌是良好的,懂事、有礼貌、浑身上下整整齐齐。“看不出是没父母管的孩子。”一个邻居说。
刘壮说,老师们从自己上学前班时就对他特别好。“我不感觉自己没妈妈(管),老师就像妈妈一样。”
上学前班时,父亲来找学校,校长知道了他家的困难,就把他的学杂费都给免了。他是全校第一个免学杂费的。
父亲去世后,刘壮的情绪变得很低落,上学的路上有外校的坏孩子截他,说他妈是疯子,跟他要钱,吓得刘壮不敢回家。他的自然老师张景菊也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张老师知道了,就领着他去找坏孩子的家长,找了几次,就没人欺负他了。
运河小学的校领导和老师多是女同志,刘壮在这里上了8年学,校长、班主任换了好几任,大家都把他当成重点关照的对象,刘壮对记者说,老师们对他最大的帮助是,经常跟他谈心,问他家里的情况,问有没有人歧视他、欺负他,课堂上还经常表扬他。校长张智老师经常把他喊到办公室谈心,这让同学们很羡慕。
刘壮说,自己不会做饭,都是老师教他。身上穿的,都是老师给买的,班主任芦老师还常帮他洗头。
刘壮不爱说话,老师们都学会了观察他,比如他上学时没洗脸,那肯定是昨晚妈妈又犯了病,刘壮夜里睡不好,早晨起来晚了,没吃早饭。老师就叫他到办公室洗脸,没有课的老师给他出去买早点。
老师们欣慰地告诉记者,刘壮这个苦孩子成长得很好,从来不去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爱劳动,爱帮助同学。每逢劳动课,刘壮最积极。
校长张智说,我们担心这个孩子由于家庭的原因心理出问题,所以8年来他一直是我们学校的重点监护对象。每个老师都特别关照他,经常找他谈话,在班上经常拿刘壮做榜样,让同学们向他学习,学习他爱学习,爱劳动,关心有病的妈妈。
班主任芦书彦老师介绍,刘壮父亲刚去世的那一段时间,学习成绩一度下降到后几名,但现在的成绩在班里是上中游,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从刘壮父亲去世后,每年春节前学校都要发动全体师生给刘壮捐款,最少的五角,多者不限,每次都有五六百元的捐款,学校有专门的老师给他管理捐款,用这些钱给他买新衣服,买文具,春节前,都要派老师给他买熟肉、烧鸡、熟鱼,让他带回家和妈妈吃,老师们的心很细,怕他一个孩子不会做。
十五、小刘壮心里的阳光
老师们宠爱他,“人们都高看他一眼”,同学们也纷纷响应,有的把衣物送给他,有的给他纸笔,一个学生家长知道他的情况,买了一大口袋面包和一捆铅笔送来。
老师们为了他的安全起见,没有给他买自行车,他的同学方建就每天骑车拐个弯把他送回家。
同学们常去他家帮助他做家务,每次都是趁他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还派一名同学在门口“放哨”。
老师们说,刘壮这孩子心理发育得挺好,没有出现太明显的缺陷,比如他现在已没有自卑感,在大街上见到疯妈妈当着同学的面也喊“妈妈”。
在被人关爱中刘壮学会了感恩,学校里有个同学得了白血病,同学们为他捐款,班里最少的捐5毛,最多的捐一元角,刘壮把身上所有的三元钱都捐了出去,他说,大家都给我捐过,所以我能多捐就多捐。
沧州新华小学一位同学知道他的境遇,送了一本《知识宝库》给他,他很喜欢,珍藏在家中,没想到妈妈把它和一桶别人给的满满的色拉油都卖了“破烂”,看到书没了,刘壮心疼得掉泪,这可是这位同学的一片心啊,几个同学看他难过,知道了情况,帮他一个一个废品收购站找,直到晚上七点多,大家才在一个废品收购站找到这本书,又花五元钱把书和油赎回来。
说起三年来伺候疯妈妈的经历,刘壮很平淡,但说起帮助过他的老师和邻居,小刘壮热泪盈眶。
他说,校长和老师常帮助他,她们就像妈妈一样。邻居的大娘常帮助他,修房子、钉窗户这些活计都是堂兄来干、远方的表姐都时常来看望他。
记者到运河小学采访时,老师们都感觉这一切都很平常,开始都不大愿意说,她们觉得,这个孩子对疯妈妈的一片爱也影响着她们自己,震撼了她们的心,对这个苦孩子多几分疼爱,对她们,特别是一个老师、一个也当母亲的人来说,是很本分的事情,不值得声张。
十六、报道影响
刘壮的事迹见报后,燕赵都市报沧州记者站的电话成了热线,全省各地读者纷纷打来电话,询问详细情况。报道见报第二天,中央电视台播读了这篇新闻,称赞刘壮的自立精神和孝心。
吴桥县委县**专门到学校慰问刘壮,并送去数千元慰问金。
仅一天时间,该县干部职工及企业就为刘壮捐款达11000多元。随后,刘壮所在的学校又相继收到来自计生、民政等部门及全国各地的很多捐助。在此基础上,吴桥县建立了刘壮救助基金,用于解决他的生活和学习问题。
看到本报报道,沧州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民政部门对刘壮给予特别救助。吴桥县民政局依照有关规定,为刘壮和妈妈办理了全额最低生活保障金。
在报纸上看到刘壮侍候疯妈的故事后,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河北武警总队医院等医疗机构先后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免费给刘壮的妈妈治病。4月3日,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的救护车将疯妈妈接到了保定,进行精心治疗。
十七、创造了奇迹
12岁男孩刘壮对疯妈的一片孝心感动了社会,也创造了奇迹。经过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的精心治疗,刘壮妈妈的病情明显好转,已经能够和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省六院将此作为送给刘壮的“六一”节礼物,特意在5月31日安排刘壮的妈妈给刘壮打电话。
对于刘壮来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妈妈好起来,能够像其他孩子的妈妈一样关心自己。得知妈妈要给自己打电话,刘壮高兴极了,早早就等到了电话机旁。虽然妈妈只说了“壮壮,我想回家,你来接我吧!”“我好点了,你来看看我吧!”几句话就挂断了电话,但是壮壮已经非常满足了,因为这意味着妈妈已经懂得安慰他了。
刘壮妈妈的主治医生刘医生说,刘庄妈妈的病情已经明显好转,和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已没有问题。
经过治疗,刘壮妈妈的病情明显好转。今年7月24日上午11时多,刘壮终于迎来了康复出院的妈妈。省六院党委副书记王淑玲表示,省六院对“壮妈妈”将终生免费治疗。
刘壮被评为河北省十佳少先队员,沧州市教育局在全市开展了向刘壮学习的活动。并入选“2006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