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丨军容观盛

“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上书言兵事】

这一天皇帝带着若干臣子以及侍中来到上林苑,期间却听到一个故事。说是虎贲郎王昌在蓝田打仗做先锋,在峣关已被敌人据守的情况下,王昌在山上布置疑兵,鼓舞士气,亲自抢关夺城。待敌人落荒而逃后,王昌又当机立断,派人追击,最后以两三百人,迫降了麾下数千的刘雄鸣。

随行的秘书郎法正听了不禁赞叹道:“他用的是当年留侯兵出蓝田的故计,此人深谙用兵之道,以少制众,实在了得。”

法正是一干秘书郎里面最懂兵法谋略的,连他都出言夸赞了,其余的人无不跟着附和。

皇帝骑在马上,听罢,冷笑道:“能出此计者,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将材。”

众人听着皇帝语气不对,面面相觑,都没弄懂皇帝此刻的心思。

“王忠。”皇帝对一旁说起这段故事的旅贲令王忠问道:“这个故事你是从哪里听来的?”

王忠接任张辽留下的职缺,拜为旅贲令随驾奔走的日子还没多久,对皇帝的性情一知半解。此时不知道皇帝的心思,谨慎的说道:“听说是虎贲军中传出来的,都说蓝田一战,若无此人运筹,绝不会这么轻易拿下。”

皇帝没有答话,如果不是看到了盖顺叙功请封的奏疏、看到了排在王昌之后的那个熟悉的名字,他还可能真以为自己捡到宝了,以为王昌是什么被历史埋没的将才呢!

本来心里还有一丝不确定,现在听了这传的沸沸扬扬的流言,皇帝再也没有疑虑了。

越是世代沿袭,就越是了解这个体制内的规则与约定俗成的陋习,这个王昌的父祖皆为虎贲,自然深谙其道。这种人即便有一定军事技能,堪为一时精兵,但日久天长,一定会败坏军中风气。

如果不早些预防,把这股歪风刹住,皇帝手下这支好不容易练成出来的精锐之师,就要变成乌合之众了!

虽然上林苑许多地方都被拿来屯田,但为了方便皇帝时不时的出城游猎,检阅军队,还是特意保存了些有重要功能和意义的宫殿遗址,比如建章宫、宣曲宫,这些遗址大都分布在长安城西,于是也被称为上林西苑。

细柳观就是皇帝经常来检校部队的地方,由于皇帝经常到这个地方来,所以善于做事的上林苑令胡邈便在原址上搭建了简单的殿宇,花费了一两个月的功夫,才修葺的像模像样。

皇帝等人骑马赶至时,上至北军中候王斌,下至中郎将徐荣、盖顺,以及北军若干校尉们,无不出营奉迎。这里虽说是细柳观,但却不是真正的细柳营,这些将领也不是‘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的周亚夫。

然而眼前的这一切让皇帝如何也提不起兴致来,倒不是他对这些人太过高要求,其实他对王斌、盖顺这些人的期望很低,不求他们能征善战,只求他们忠诚听话,替他牢牢掌握军队就是了。

可盖顺偏偏就不知事,不管他是蒙在鼓里也好,还是有意纵容、提拔王昌也罢,此事都是在责难逃。他的所作所为也让皇帝无比失望与后悔,到底是自己当时太过急切,为了尽快掌握禁军,将年轻没什么历练的盖顺一下子从宫门司马扶上秩比二千石的虎贲中郎将高位。

本来以为有用兵老道、善于做人的徐荣在一旁手把手教着,应当不会有多大问题,如今看来,却是起了拔苗助长的效果。

下马走上临时搭建的高台,皇帝身着武弁服,腰悬宝剑,表情赞许的站在高台之上看着列阵站好的禁军。

一旁的旅贲令王忠完全没想到皇帝的脸会变得这么快,刚才还是一脸不悦,似乎对王昌抱有成见的样子,这会子一下就变得温和亲近了?

他那里知道,皇帝这是在心里憋着一股气,虽然盖顺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这也并不会影响到皇帝一如既往扶植他的策略。皇帝哪怕有心追究盖顺的过失,要好生敲打他,在这么多禁军将士的面前,还是得给盖顺一个面子。

看见皇帝被人群簇拥着,站在高台之上,站在底下的羽林、虎贲、北军等禁军皆在将校们的带领下站着对皇帝持兵作揖,山呼万岁。

将士甲胄在身,在宫外觐见皇帝时可许不拜,只以军礼相见,这是皇帝为了提高禁军地位,而特意在禁军推行的恩遇。

几个月的整合、训练下来,眼前的部队终于将重新归顺的雒阳禁军、以及新募之兵彻底融合,此时可谓是士气高昂、甲坚兵利。

无论是看多少次,皇帝每见到这个场景总是会忍不住热血澎湃,他没有按例训话,说些忠君报国的套话来激励军心——因为这是不现实的,此时的士兵文化素质太低,思想觉悟本就不高。要想抓住军心,说再多还不如保证战前战时的粮饷军械、以及战后封赏公平、抚恤及时。

偌大的围场上,只听一声令下,旗帜飘扬,战马飞驰,金鼓阵阵。人人精神抖擞,喊声震天。

古代的阅兵不过就是排演军阵、骑马射箭,皇帝本来还想着将后世军事演习的规矩给照搬过来,可只是稍想一下,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毕竟军事演习的操作性和技术要求太高,没有客观的第三方和可靠的规则用来计算人员伤亡与胜负,再好的设想也只会流于形式。

皇帝看了会军阵操演之后,招手将北军中候、兼中垒校尉王斌、羽林中郎将徐荣、虎贲中郎将盖顺,以及越骑校尉张辽等若干校尉们叫来说道:“所谓军贵在治,平常就要申明法令,熟悉金鼓,这样在战场上就会进退有序,最重要的是,为将者得赏罚分明。”

见盖顺一脸坦然受教,毫不心虚的模样,皇帝眉头微皱,把话说得再明白了几分:“排军布阵、骑马射箭,这是练兵的根本。但作为一军之将,必须得善于率下安众,临危制胜。正言,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第四百七十三章 质疑问事第五十四章 陈事于庭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难第一百九十九章 参分天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难得闲适第七十一章 无宜追罪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兴第二百六十三章 黄雀在后第五百六十章 声东击西第九十五章 鹤鸣在阴第四百零七章 每问不尽第五百二十七章 声催黄叶第四百六十一章 辅马相依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运更移第八十一章 振师整众第四百五十章 势成难辍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庐第四十二章 访求故老第八章 今却非是第七十六章 仁至义尽第二十章 兽炉爝火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严整第八十三章 谋应外放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势迁民第三十四章丨官无常法第九十五章 铸山煮海第二十二章丨治国治民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帏宾迎第十九章 鼓吹焕生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游南郑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义形第二十一章 鸡鹜争食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连祸结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术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风火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昼第七章 淤塞难免第一百零一章 兵连祸结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决第五百八十八章 难济于事第四十二章丨军容观盛第八十章丨轩波撼岳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为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二十章丨诏旨相违第三十七章 皆赞所见第一零六章丨三军听命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测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终追远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梦第三十八章丨柏梁台上第二百零六章 从容任策第六章丨高庙罪已第五百九十章 将军弃钺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动第九章 想君小时第二百零一章 仰凭仁君第三十一章 谁谓不庸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六十三章 去来有定第三百四十六章 云行雨施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势也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五百七十九章 势危实安第四百四十八章 鲁殿灵光第五十六章 周密温树第二章 见微知著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议军谋第四章丨太师归朝第六十八章 临歧片言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赞微言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一百六十七章 骆谷行军第一百三十九章 运筹定策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营第三十二章丨覆车悟真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赖第五百七十九章 势危实安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剑而行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势跌宕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于泽第一百一十四章 层叠欺压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弃命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终追远第二章丨乱由治郅第十二章丨自谋出路第二章丨乱由治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