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敦叙九族

“诚骨肉之恩爽而不离,亲亲之义实在敦固,未有义而后其君,仁而遗其亲者也。”————————【求存问亲戚疏】

前几排坐的都是王子皇孙、宗亲重臣,而在最后的几排席位上,坐的却是数名血缘又远,官爵又微末的宗亲。

一名来自幽州的青年坐在末座,身上穿着半旧不新、却很整洁的粗制衣裳,面带好奇的打量着宣室的雕栏画栋,以及坐在最前面的那一群名义上的‘亲戚’们。

他长得非常清秀,耳廓宽大、耳垂圆润,配上他那饱满的天庭,端的是一副福禄深厚之像。

青年看向这些人的眼神只有好奇与打量,并无多少艳羡之色。在他看来,那些王孙不过是生的好,算不得什么;至于其他人,要么老矣,要么庸懦……若是给他机会,他日后的成就绝不会比他们差。

这时候他转过头来,忽然发觉身边一名中年人也同样在好奇地看着他。

青年稍一愣神,旋即问候道:“在下涿郡刘放,先祖为广阳顷王,未请教阁下?”

那中年人偷看他人还被对方发现,自觉失礼,歉然答道:“在下广陵刘琬,真是巧了,我家高祖乃广陵靖王,你我俱同出孝武皇帝一系。”

第一代广阳王刘建的父亲是孝武皇帝第三子燕王刘旦,刘旦与孝武皇帝第四子广陵厉王刘胥是一母所出的亲兄弟。

两人把各自谱系一一说明,关系算起来还是比较亲密的。

刘放说话的声音很好听,语气不急不缓,嘴角间似带着笑,让人不由得亲近:“原来当初与窦公谋诛宦官的刘侍中就是尊先君,想不到还是名臣之后,真是失敬了。”

他口中的刘侍中名叫刘瑜,延熹末年被太尉杨秉举贤良方正,后征拜议郎。孝灵皇帝登基后,转拜侍中,与窦武谋诛宦官,事败被杀。

当年宦官势力一手遮天,气焰炽盛,但凡谋诛宦官的无不是一代名臣忠良,逃脱死难的被称为党人。即便身死就义,除了不堕声名以外,其家人也有党人照拂,以后入仕也是一片坦途。

刘琬正是如此,他在党锢解禁之后,很快就与他父亲当初一样,被杨氏举为贤良方正。

贤良方正与孝廉、茂才都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但它的不同之处在于,贤良方正多在灾异发生后举行,属于特科。选拔标准是‘能直言极谏者’,以示广开直言之路,匡正帝王过失。

由于涉及到上天灾异,偶尔连‘有道术之士’都在选拔之列。

刘琬身受其父所学,擅长图谶、天文、历算之术,加上其人殊有才智,本来是可以得个一官半职的,结果没想到才举方正不久,孝灵皇帝就驾崩了。后来几经大乱,又是废立幼帝,又是迁都移朝,人心惶惶,就连杨氏都尚且自危,谁还会注意到刘琬这个小人物的存在?自然也就无从提拔他了。

眼下时局安定,黄琬与杨氏等人为了扩大势力,刚准备将刘琬与随行入朝的那批士人一齐荐举为官。正好皇帝召集宗室,叙论天家亲情,于是刘琬便借宗亲的身份参与了进来,冀图能入皇帝的眼。

“我能有今日,都是仰赖先君遗泽。”刘琬挑眉笑了笑,对刘放谦虚的说道:“足下年才及冠,才貌不凡,又是郡举孝廉,今后自当远胜于我。”

刘放是涿郡太守温恕知道刘虞即将入朝,特意为朝廷荐举的孝廉,尽管这是出于种种个人目的与缘由,但到底是成全了刘放,让他得以提前走进这片广阔的舞台一展所长。

此时听得刘琬如此一说,正是自信满满刘放立即拱手回敬一礼,嘴上笑道:“承情之至。”

话音刚落,他忽然说道:“我忽然记起,这次来的东海王次子,好像与阁下的名讳……”

“同名同姓。”刘琬爽快的说道:“幸而我家不是出自东海王室这支,不然我就得避讳了。”

“阁下倒是豁达。”刘放笑容爽朗,带着几分潇洒自若。

刘琬善识人辨貌,懂相人之术,自打看见刘放的第一眼起,他便知道此子以后定当不凡。所以有心结识,不露痕迹的奉承,很快就让年轻的刘放对其大有好感。

他们两个之间的交谈不是特例,整个宣室中几乎到处都是这种攀附交情的场景。放在以往,他们根本不敢、甚至没机会这么做,直到如今,在皇帝有意无意的默许之下,所有的刘氏宗亲异常融洽,依照不同的地位、官爵、血缘,结成相识。

藩王子弟暂且不论,就说是许多像刘放这样的微末宗亲,经过今天这场集会,能让他在今后的朝廷之上,有更加夯实的基础。

众人又谈了些许时候,只见小黄门穆顺走了进来,终止了他们的谈话,正式宣告皇帝驾临。

皇帝仪态雍容的从殿外款款走进,跪坐在榻席之上。

上至王孙、下至旁支,无不离席稽首跪伏,口中整齐的山呼道:“臣等叩见陛下!”

皇帝没有说话,把右手略微扬起,朝右边幅度极小的一摆。

谒者种辑随即在一边高唱道:“制曰:起——”

于是众人谢恩,纷纷落座于席。

皇帝往下各处张望一眼,看着底下大部分人都是衣着朴素,身上无金银之饰,除了礼制必需的朝服以外,几乎跟寻常豪强之家没什么差别。就连刘虞也是如此,不过刘虞是本性简朴,而那些诸王子弟与旁支远亲都是面带菜色,是真的穷。

“封建藩屏,勤劳王室。是朝廷敦宗亲友爱,希尔代宣风教于地方之意;尔等既承印绶,自当奉章献表,昭于社稷。”皇帝开口说道:“这是高祖皇帝建国以来的成例,今邀诸宗子弟,会于宣室,是表亲亲之义,显天家恩情。”

这是一句场面话,底下众人无不配合的说道:“臣等谨诺。”

接下来就是谈正事了,皇帝说道:“济北王太子何在?”

坐于下首的刘政立即答诺,垂首恭听。

“你上的劾奏我已见过,你说田芬不予援助,使济北难以越冬,确属详情?”皇帝问道。

自从孝武皇帝削藩以后,想来只有州郡长官弹劾藩王不法情事,极少有过藩王弹劾州郡长官的。偶尔出现过的几次,那也都是藩王故意惹是生非、或是意图造反,历代皇帝严防宗藩,所以每次都是以藩王落败遭斥而告终。

这次若不是看在济北国要活不下去了,道理也确实是站在济北王这边,而皇帝又有意振作,压服田芬的靠山袁绍,济北王刘鸾也不会冒此大不韪。

刘政此时哭诉道:“臣绝无虚言!自青州蛾贼西进兖州,济北国屡当其冲,饱受肆虐。直到一个多月前,才由东平相曹操率兵彻底剿灭,济北国社稷得以独完,全赖曹操之功……”

节日快乐!祝祖国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第六十九章 私心杂念第二百三十八章 悬军深入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乡遇贵第一百四十章 实情错落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义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坚持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胜讨逆第五十五章 谁说意气第三百四十四章 云来深远第十四章 相为建计第四百三十七章 时渐蹙迫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决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剑而行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骤破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八十一章 径情直遂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扰第一百零六章 痈疽疔疖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余第一章 画沙垒土第四十一章 微过细故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八十二章 摇头稾脑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帏宾迎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四十一章丨开达理干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胜负第七十章 凶终隙末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七十三章 外宽内深第一百六十四章 阴雨之期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七十八章 监观民瘼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倾谈第五十六章 周密温树第九十章 好不废过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为第三十六章 热汤沃雪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伤第三十九章 荐璧朝觐第十七章 暖殿温室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七十五章 启聩振聋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为覆没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三百零四章 浅藏辄止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五十七章丨良将所归第四十八章丨竖子与谋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连雨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详第三百七十三章 议论流泉第八十二章 连骑击鞠第三十三章 风物长量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属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九十六章 荫任子弟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四百零七章 每问不尽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五百三十二章 驰疾惊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细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余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拦道第九十五章 鹤鸣在阴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三十四章 遭慈亲忧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三百七十二章 严合双卯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倾谈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三十三章丨御临中台第一百三十九章 当务之急第二章丨乱由治郅第六十五章 单车刺史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十六章丨骑虎难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亲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五章丨往事回顾第十九章 厝火积薪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三十章 台阁生风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绝伦第四百八十七章 劝惩勉进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四百八十七章 劝惩勉进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