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驰高鹜远

“世俗之人,交不论志,逐名趋势,热来冷去,见过不改,视迷不救。”————————【抱朴子·交际】

“你怎么就认定那是个玩笑?”王辅一个人坐在窗边的席上,身前的桌案上有几张摊开的白纸,上面尽是画着司马懿看不懂的物件。王辅伸手将那些图纸收了起来,又随便糊弄了一段歪理:“除掖庭以外,无论在宫里的哪个地方,都能候驾,在温室殿候也是候,也这里候也是候。”

司马懿笑了,好不给面子的反驳道:“这可不一样。”

说完,司马懿便面无表情的盯看着王辅许久。

王辅神色变了变,他刚与其兄王端在家中吵过一架,心情并不是很好,所以才在一开始耍弄了司马懿与韦诞两人,纯粹只是迁怒泄愤。如今被司马懿找上门来了,好像还有兴师问罪的意思?

“你叫……司马懿?”

司马懿善于察言观色,这点眼色到是瞧得见的,见王辅心里有些不高兴了,他却一丝该有的反应都没有:“正是河内司马懿。”

在司马懿沉静、自信的目光下,向来是坐没坐相的王辅居然有些不习惯。他抿了抿嘴,忍不住正身端坐,试图鼓起一点气势:“你以为我这个玩笑冒犯了你,是故特来寻我问罪?”

“岂敢。”

“那就是想到陛下面前告我的罪咯?”

“更不是了。”司马懿的笑容带着一股莫名其妙的自信,他说道:“在下只是想来看看,传闻中的秘书王郎是如何的才行高远,不可羁系。”

“那你现在见到了?”王辅扬了扬眉,两手一摊。

司马懿如实说道:“果不其然。”

“此间有如此多的俊杰,你不去结交他们,就为了这事来寻我?”王辅笑了,摆手示意司马懿坐下,释放了一个友善的信号。

司马懿款款落座,他闻言往旁边看去,深沉的目光似乎穿透了立着的书架,投在杨修、法正等人的身上。通过王辅刚才的言行,司马懿知道对方的本性其实并不像他表现的那样轻浮狷狂,那种种乖戾的行为都只是个假象。没有谁能比司马懿还要了解一个有野心的人会有怎样的表现,要么是在谋事之时、成事之前步步小心,要么是在自始至终表现的异于常人、不流于世俗。

“天下间多得是俊杰才士,而像王郎这样的豪荡之人,却是少有。”士人是最好结交的,要么用才华、要么用家世,而对于王辅这类人,需要的却是一个合适的契机,以及投其所好。司马懿不担心以自己的才智亲近不了杨修这些人,眼下只担心会错过这个好机会去接近王辅。

这段时日观察了这么久,司马懿大致摸清了朝廷局势,马日磾垂垂老矣、杨氏魄力不足,而董承别看他气势正盛,其实灭亡只在旦夕之间。所以一直低调,看似权势不大的王氏就成了司马懿眼中值得亲附的对象。

当然,这是所有人都看得出来的一件事,就凭皇帝与王斌之间的恩情。哪怕因为董承的缘故,王斌这辈子可能止步于三公之外,但其身后的两个儿子定然不会差到哪去,将来一飞冲天,指日可待。

在这个时候,谁不想去接近王氏兄弟?可兄弟二人中,王端早已看清了身边这些人的意图,刻意保持疏远;而王辅性格乖戾,更是无人敢去接近。一来二去,王氏便成了贵而不显、强而不盛。

王辅没有说话,他见过太多有意奉承、阿附的人了,可就是没有像司马懿这样行事特异的。

他头一次用审视的眼光盯着司马懿好一会,司马懿也坦然的看着他,然后还是王辅移开了目光,忽然说道:“你跟执金吾的性格一样,不,你们俩不一样。”他复又摇头说道:“你一来就敢见我,与我说话,你是个胆大的人。”

“其实在下的胆子很小。”司马懿神情未变,语气却稍见缓和:“以后可禁不起这样的玩笑。”

王辅突然‘哈哈’笑了,那笑声既高昂又放肆,像是隐居的高士坐而长啸,看上去真有那么点气势。只是他这笑声只顾着自己,丝毫没有为司马懿掩饰他跑来接近自己的意思,显然是要趁此看看对方的反应,而这却让他失望了,司马懿依旧神色自若,反而跟着轻声笑了起来。

就在一干人纳闷的时候,皇帝适时地驾到了。

众人各自结束了手头上的事,赶出来接驾,就连王辅与司马懿也都并肩走出,在皇帝的车驾正式来临之前,便在石渠阁门前预备恭候。

司马懿自打上回燕礼之后,就再也没机会见到皇帝,此次有了一个近距离面圣的机会,他心里怀揣着好奇与激动,跟在人们后面,试图找个机会瞧一眼皇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十二三岁的年纪,就能运筹智谋、独揽大权,将关中朝廷打造出现下这一番中兴的气象,这么一个明君,司马懿心里说不敬服是不可能的。

銮驾缓缓行至,只见玉辂上走出一人,生得日角珠庭,龙章凤姿,威仪出众。他身姿挺拔,昂然卓立,穿着一身青色的燕居常服,司马懿趁着稽首叩拜的时候看了一眼,脑海里竟浮现出一棵高耸入云、坚韧挺拔的青松。

待皇帝入阁坐下后,秘书丞朱皓先呈递了整理好的目录。然后说道:“禀奏陛下,臣等谨遵诏命,已先后整理、校正经书图籍约四万七千余卷。按陛下所定‘经史子集’四类分开存放,各书目录皆已编造成册,提要在此,请陛下过目。”

皇帝接过那份提要看了看,点头问道:“除开史、兵、图谶、星历等书以外,有多少书能抄录入太学?”

朱皓说道:“原定在太学建设延阁,藏‘经子集’三类约二万余卷,只是书实在繁多,一时抄录不及,恐怕会耽误些时日。”

“穆顺。”皇帝把那份提要卷起来握在手上,问道:“去年吩咐你派人教导匠人识字,如今都学得如何了?”

想发展活字印刷术,就必须拥有一批识字的高素质工匠,这是眼下发展文化,推广教育的一个桎梏。识字的工匠少之又少,当年天下尚未大乱,朝廷在雒阳的时候还有很大一批识字的匠人,得以完成熹平石经这个工程。

可如今偏安长安,聚集在雒阳的优秀工匠早就流云星散,皇帝虽然命将作监尽力搜集,但短期内要想将这万卷书的内容刻成活字,组织印刷发行,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第八十三章丨连根拔起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兽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三百六十八章 窥觑南人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则殆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从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齐发第一百四十章 离石屠各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七十三章丨时候未到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三十四章丨官无常法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骤破第六十二章 议论不一第七十二章 邻女詈人第六十三章丨贼势甫定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义凛然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显廉第七十一章 复升台榭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狈失据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湿第一百六十七章 骆谷行军第四百三十七章 时渐蹙迫第一百四十九章 内结异心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误身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五十六章 快马一鞭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二百零一章 仰凭仁君第一百四十八章 凄风苦雨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庐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烟第六章丨高庙罪已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静第一百六十三章 谋望成着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五十五章丨密谋颠覆第四章丨决事省禁第五百七十四章 虑敌不周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八十九章丨登城临战第八十六章 期于殿门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五百七十四章 虑敌不周第一百三十三章 泾渭之流第九十六章 费力劳心第四百六十七章 抛头露市第四百零五章 异相寻配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倾盖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见鸣犊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异心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迟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显廉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难而上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五十六章 周密温树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九十章 好不废过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贼众第五十一章丨兼权尚计第七十八章 宣平学市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六十二章 议论不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坚持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暂寝之第四百八十六章 荣者常通第九十一章 逮下无疾第七十九章 太学野驹第六十五章 单车刺史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运更移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三百九十七章 试议权衡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一百三十八章 众行贿免第十一章丨垦辟上林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八十二章 摇头稾脑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机伏莽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二百一十九章 国子之制第七章 淤塞难免第六十二章丨毕力平险第三章 东州名儒第四百八十一章 权智有余第五十七章丨良将所归第二十九章 虑周藻密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机伏莽第五百六十二章 窥兵图计第二十章丨诏旨相违第一百八十五章 计日可数第七十九章 祸福同门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五百四十五章 声势促起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