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丨脱颖时至

“不妨事。”鲁充宽宥道:“我是熟知你本性的,知道你向来不好儒经,只喜好兵书,经常寻访藏书之家,搜寻兵书残章对否?”

兵书一直属于禁书的范畴,朝廷为了维护统治,禁绝民间私自收藏,违者将处以重罪。只是这几十年来法令废弛,朝廷无力管控此事,只得听之任之,于是有些民间世族多口授抄录兵法,视为家学,从不对外传告。

法正嗜好兵家学说,不为其父所喜,屡屡阻拦,后来见世道大乱,朝廷频繁用兵,儒经不足以拯乱世,于是便默许法正在不耽误家学的前提下,研读兵书。此时被鲁充提起,显然不是问罪的意思,法正如实道:“是。”

“这就是了,兵书到底属于禁书之列,民间虽多有流传,但篇章不全,大族又不肯示之于外。”鲁充看向法衍,又看了看法正,心知法正早慧,要想说服他参与承明殿试,首先就得投其所好。

于是他说道:“而朝中秘府藏书,都是迁都时由王司徒从洛阳兰台带来,其中所藏可谓是天下一绝,但凡经文、图籍、百家之学无不总揽。你若是有心精研,而今所能涉及的到底太过狭窄,倒不如让你参与五日后的承明殿策试,万一得选,入侍秘府,宫中藏书皆可披阅,不比你现在四处搜寻兵书残篇要好?”

法衍在得闻自家在可以举荐的资格范围内,早已动了心,如果能让儿子与皇帝打小一起读书,结下情谊,那日后名列公卿,自然不在话下。

这实在是一个光耀家门的好机会,并且毫无风险,只需让儿子法正去考试一场就好。他跟着说道:“你世叔说的确实有理,你也素爱兵书,宫中藏书甚多,不如去试一试。”

见两位长辈都殷切的看着自己,十六岁的法正又是年轻气盛、不肯服输的年纪,也很想去承明殿试一试,顺带看看自己跟别人公卿名门家出来的子弟相比到底如何。

他点头答道:“既然阿翁有愿,儿必不负所托,誓要在承明殿考一个秘书郎回来。”

法衍没料到儿子如此坚决,怕他万一未中,心里落差太大,连忙道:“我自知吾儿聪慧,但凡事还得尽力而为,尽力而为!”

鲁充在一旁却突然叹道:“若吾大儿尚在,就能举荐他与令郎一起了。”

法衍知道他年过而立,膝下子嗣皆未长大便不幸早夭,如今仅存一子鲁芝也不过两岁。此时见他思念亡子,气氛渐渐变得悲伤,法衍不愿让友人伤心,故意打趣道:“六百石官员才可举荐子弟,你不过四百石官,哪里敢发大言!”

鲁充顿时假作不满道:“好啊,你岁有六百石,便可瞧不起我了。罢,既如此,那我走便是,不敢登高门大堂!”说罢,便准备起身回去。

法衍连忙拉住他,笑道:“玩笑耳!君又何必当真?”

“我这也是玩笑,君又何必当真?”鲁充回头看着拉着他袖子的法衍,揶揄说道。

气氛又复变得融洽起来,几人说了几句闲话,法正突然想起一事,发问道:“倒是不知承明殿的策试都要考些什么?”

儒家的《孝经》等书都是汉代传习百年的官学,皇帝要读书,自然是要通晓这些官学的子弟伴读,对此法衍理所当然的说道:“应是与童子郎试经一样,那些年幼的孩童,无不是要考察通晓儒经的学识,譬如《孝经》、《尚书》等,往日让你研读经书,如今当可考校你是否用功了。”

但鲁充却有不同的回答:“除此之外,还有别的。自董卓伏诛以后,陛下几乎日日都要去石渠阁读书,勤学好问。我已帮忙打听到了、其实也不需要刻意打探,这事在宫中人尽皆知;陛下最爱读的不是经书文学,而是史书。”

“陛下在禁中常言其有‘三鉴’。”

鲁充娓娓说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陛下曾说过的话,可谓是精炼无比,内臣无不称善。是故五日后的承明殿策试,除了必要的经学,定然会论史。经学的题目,是诏诸博士拟定,再由陛下从中挑选合适的;而史书的题目,不出意外,应是陛下亲自拟写。”

法衍惊叹道:“想不到陛下如此重视这次策试,只是陛下的年纪,由他出题……”

话没说完,法衍立即自觉的闭上了嘴,他这句话有失臣子的本分,居然质疑皇帝学识水平,不够出题的资格。

鲁充装作没有听到法衍刚刚说的话,对法正说道:“陛下年纪虽小,但不可以孩童视之,他忧心天下,认为读史可知来者,如果我所料不差,陛下应该会考校你们对某件时事的看法。毕竟你们今后不仅仅是要陪伴陛下读书,长大以后更是要担负重任,或为朝中公卿,或为地方牧守,只知经典,不知治事,那是断不可行的。”

这话里带有浓浓的告诫与期望,法正听得心潮澎湃,凛然受教。他只知道如今未央宫里的哪位小皇帝年幼聪慧,但拘于见识与年龄,他一时却没有想到秘书监会有这么大的前景,寄托了皇帝如此厚望。

渐渐地,他对五日后的承明殿策试充满了斗志,恨不得现在就开始策试,尽快通过,好早点见到那位让他好奇不已的皇帝。

鲁充坐了一会儿后便告辞离去,这副场景在长安许多官吏家中不断上演,皇帝要收伴读的事情如同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传遍了三辅诸地。

人们都对承明殿策试这既新奇又有例可循的选拔方式瞩目不已,更多人只会想到皇帝要用这个方式挑选自己心仪的陪读,好在身边栽培成得力股肱,但只有极少的人从中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第四十六章丨骑虎难下第四百八十六章 荣者常通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义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发第三百六十章 义何如生第四百六十三章 谋从此始第三十八章 陟罚臧否第八十一章 振师整众第七十九章 太学野驹第三十三章 疑窦丛生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终追远第一零四章丨连坐者众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一章 试骑虎豹第四百五十八章 蝼蚁自投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险难料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战之败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连雨第三百一十七章 胁肩低首第三十九章丨风起微末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四十一章 微过细故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二百四十章 夜缒还降第六十七章丨意见相左第五百四十五章 声势促起第五百二十七章 声催黄叶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国两泰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难逃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惮勤第八十九章 钱法防微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梦第六十三章丨贼势甫定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骖单行第四十七章 论议深博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绝伦第二百一十章 将钓取钩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顾后第四百五十八章 蝼蚁自投第五十一章丨兼权尚计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礼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结陈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夺城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绝伦第二百零六章 从容任策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台观云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四百七十章 鸿庄相案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四十二章丨军容观盛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难而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一零六章丨三军听命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劳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无辜第十二章丨自谋出路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枭獍第六十章丨三明俪踪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夺城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问第三十七章 教于宗室第二百二十二章 诸事之由第十九章|奈何茕独第三十一章丨钱谷甲兵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从第三十八章丨柏梁台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气蒸腾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难为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别有旁愿第五十六章 快马一鞭第三十五章丨诏旨夺权第十八章丨有诏讨贼第四十八章丨竖子与谋第一百一十六章 坚不可摧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剑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一百零二章 燕处危巢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论第八十六章 织作文绣第三百四十六章 云行雨施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三百六十八章 窥觑南人第三十六章 热汤沃雪第二十章 兽炉爝火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惮勤第五十八章 乘势拏下第五十二章 节用赋税第六十八章 钩直饵咸第二百五十五章 兴平仓米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五百五十三章 黄屋左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