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则毕露

“今时平流闸下石渠岸里有一石龟,前人刻以志水者也。”————————【泾渠图说·洪堰制度】

皇帝一手扶着膝盖,从席榻上站了起来,坐着时倒还不觉得,一旦站起,皇帝才发觉他的腿弯处早已出了一层热汗。这层汗将皮肤与衣物沾在一起,让人湿热难耐。

小黄门穆顺知觉的将皇帝从宣室殿带引出去,通过两侧庑廊,走过一条不长不短的台阶,来到未央宫前殿最高的更衣后阁。

穆顺先将皇帝扶到席上,又奉上酸梅冷饮等物,看样子是不急着服侍皇帝沐浴更衣,而是要先请皇帝暂作歇息了。

“怎么,今日的热汤没备好?”皇帝坐于席上,饮了口酸梅汤,他随口问完,便伸手招呼着随侍的黄门侍郎、侍中们依次坐下,一起进用茶饮。

“今日掌汤的尚未知会奴婢,奴婢怕走了个空,只好伏请陛下稍待,容奴婢前去探看。”穆顺规矩的站在一边,躬身说道。

皇帝没把这等小事放在心上,他正好借这个闲时,与黄门侍郎刘繇、射援,侍中马宇、皇甫骊等人说会子话。当下看也不看穆顺一眼,轻声言道:“那你去吧。”

“谨喏。”穆顺稽首拜礼,随即便一步步倒退着走了出去。

侍中、黄门侍郎从来都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侍从官员,除了掖庭后宫等私密不得出入以外,其余的地方,可以说是皇帝在哪,他们也得跟在哪。是故对于皇帝的日常起居、生活习惯、言行举止,他们永远都是第一批获知详况的士人。

一个手握大权的皇帝,他的每一个举动对政策、朝局的影响,不消多说,而作为近侍,也就必须要具有察言观色、见微知著的敏锐能力。

譬如穆顺今天这番与以往迥然有异的举动,自然引起了旁人的注意,只是这个举动并不能依此揣度出什么有用的信息,就连侍中马宇,也仅仅只是看了穆顺一眼,暗自留意而已。

“马君,马君!”

马宇回过神来,发觉众人都在看着他,不由得赧颜笑着,歉意的对皇帝、以及唤他的黄门侍郎刘繇拱手行了一礼。

刘繇客气的摆了摆手,平静的问道:“近来这些日子,陛下嘱你每日察看昆明池石鲸,不知有何变化?”

长安以及上林苑有大小池沼无数,譬如昆明、东陂、当路、以及镐池、祀池等,但其中最大、最著名的就是昆明池、太液池、兰池、以及未央宫中的沧池。

由于这些天连日不雨,皇帝担心关中灌溉、生活用水是否匮乏,特意命身边这些侍中、黄门侍郎每日察看一边池沼的水位,然后按时上报。只要上林苑内的水域沼泽不见大规模缩减,那么至少能保证长安附近的百姓基本的生产生活。

适才刘繇、种辑等人已经上报了各自所负责的池沼水位,马宇顿了顿,说道:“七日之前,昆明池水尚且漫至鲸腹,臣今早观之,发觉池水已退后一鳞有余。”

在上林苑的诸多池沼中,许多大的池沼岸边往往都会有巨大的石鲸、石鱼以及石龟,这些东西有的长三丈、高五尺,有的长六丈,体型庞大,雕刻的栩栩如生,尽管经历数百年风雨,身上的每一片鳞片几乎都清晰可见。

这种石鲸、石鱼并不只是用来装饰美观,而且还有测量水位线的作用。在古代这被称之为‘水则’,比如李冰在都江堰放置的三个石人,而放在现代,就是一根根按照一定的间隔,插在江河边上的水尺。

只是跟现代的水尺大同小异的是,这些石鲸的首、腹、足等部位也有不同的刻度,水漫到不同的地方,就代表着不同的水位,朝廷也会根据水位,适度开关水闸,调整水量。所以无论是对洪讯、还是旱情,这些都是极为珍贵的信息。

“再往后退,水就要到鲸尾了。”皇帝听完众人对各个池沼的水位禀报、尤其是得知水域面积最大的昆明池、太液池的水位之后,更是有些发愁的说道:“等鲸尾从水中露出,朝廷就要开始处理旱情、准备赈济灾民了。”

侍中崔烈附会道:“臣听说昆明池的石鲸有灵,一遇雷雨,便常摇尾吼叫。凡遇旱时,常祭其求雨,往往灵验,如今旱情初现,陛下忧心旱情,不妨着人一试?”

祭祀求雨要是有用,世上就不会有旱灾了。皇帝如是想到,若是在大旱的时候求雨,雨至则罢,雨若是迟迟不至,那祭雨岂不成了一场笑话?不仅徒然让人失望,而且还会有损天子的威信。

所以就算要求雨,那也得寻个万全的时机才行,在当下,还是多仰赖人力与实际吧。

皇帝不假思索的摇了摇头,否定了崔烈的建议:“祭神求雨是大事,现在还不急,等过些天再看。”

崔烈也是个知趣的人,见皇帝不赞成,便不再继续坚持。

皇帝又说:“外间的情形,尔等也都知道,如今只是旱情初显,就已炎热至此,等到盛夏滴雨未落,黎庶受苦、朝廷也要受苦。尔等无不是近侍、重臣,自当忧民之忧,办事勤恳才是。就如这观察水则,别瞧它事小,就不屑于去做,要知这历年水情,皆要由此知之。若是为官者不知此等细微、而必须之事,如何得以治民?”

这是谆谆嘱咐,也是对朝廷内外臣工的宣言,众人皆俯称是。唯有马宇脸上有些过不去,认为这是在敲打他刚才因事走神,明里暗里的指责他没把观察水位这件事放在心上。

马宇脸色发红,有些不忿的说道:“臣等食君之禄,自当忧君之忧。《尚书》有载‘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可谓百官之人,各司其职,天下乃能大定。臣等随侍之臣,既要明白轻微之事,也要懂得百官各有其所守的道理。”

他的意思是各官有不同的职能和所擅长的领域,他们这些近臣需要的只是如何服侍皇帝、观察学习政务,并在大的方面对皇帝提出参考,而不该去抢那些微末小官的事做。

这番话于情于理来说,都不算太错,皇帝也不想与他争这一番口舌:“好,你说的有道理。”

他将手上拿着的漆碗磕在桌案上,发出一声轻响:“你如今在侍中的位置上,果然把本职办妥了,也还好说。若是有朝一日,我调你任于他事,你既办不好,又像今日这般有话说,那可不行!”

马宇知道皇帝有些不高兴了,脸色一变,胸中那一抹郁闷立时消散,苦着脸低头应声。

皇帝也不看他,把目光在座众人之间扫了一圈,如今的近侍之中,侍中荀攸远在汉中、杨琦尚在承明殿,真正敢与皇帝直言谏诤的人拢共也没几个,饶是黄门侍郎种辑性情耿介,此时也不愿给马宇帮腔。

于是众人皆不敢与之对视,一齐低下了头。

皇帝这才舒了一口气。

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为覆没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义形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游南郑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一百二十七章 轻车介士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三十二章丨覆车悟真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针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决第三百八十四章 语循循然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败将亡第九十一章 逮下无疾第三十四章 百年树人第四百零五章 异相寻配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义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间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后第十三章 势危而走第二十七章 决机省闼第六十七章 民户委输第三百四十六章 云行雨施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忧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八十七章丨岂能脱祸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游南郑第七十五章 遗学伟迹第三百三十二章 时运之会第九十四章 询于刍荛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八十三章丨连根拔起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五十七章 轻率难知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鹤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虚第三十六章 趋庭之下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九十二章 丝茧瓜蔓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诛第三十二章丨覆车悟真第三百八十一章 怀诈算彼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杀人第四百五十九章 时否俗薄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险难料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测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庐第四章 坐而论道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风铎音第四十四章 欲荐州郡第七十八章 金兰若契第四百零三章 风势不利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厉第九十章 挟铜钲束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七十三章 外宽内深第五百六十章 声东击西第三十二章丨覆车悟真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灾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难当对第二十五章丨案验户口第九十一章 逮下无疾第二章 见微知著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机决胜第五百八十八章 难济于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轻重之击第一百章 碗转麹尘第四章丨太师归朝第十七章 暖殿温室第三十章丨粮秣军需第四百三十八章 显扬激怒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为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亲是任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六十三章丨贼势甫定第四百四十章 穷矣困兽第十九章 制胜之策第二百八十九章 难自为谋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肃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五百六十章 声东击西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坚第七十三章 月有阙时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开一笔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一百八十五章 计日可数第五十九章 夏阳扶荔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动人心第四百零三章 风势不利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五百五十二章 将锐分兵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论莫及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