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时运之会

“王者临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寝待旦,日昃旰食,将何为惧祸及也?”————————【抱朴子·诘鲍】

自年初以来,关中数月不雨,旱象已成,又遭逢凉州蝗群,京畿三辅等地饱受肆虐。饶是朝廷开仓赈济不断,每日耗费粮草无数,也依然是哀声遍地。皇帝心知救灾非一时之功,半年以来一直从容任策、戒骄戒躁,勉力将局势维持到一个稳定的局面。然而近来盛传的一件事,却让皇帝的心境变得极坏。

因为今年不仅发生了旱蝗,六月底还出现过一次日食,虽然那次仅是日光黯淡,但百姓还是无可避免的形成了恐慌,这种恐慌的情绪被有意的疏导、压制,直到另一个消息传入长安时,才真正引发了众人不安的情绪——东南接连两次地震。

天生灾异,罪在圣躬。

最底层的百姓只在乎基本的吃饱穿暖,当今天子既然仁政爱民,那就没什么德行亏失,但架不住有心人往坏处想。随着地动的消息传来,长安各地渐有天子失德,不配为人主,所以才致使天咎。

消息一出,舆情顿时就弹压不住,长安闾里黎庶议论纷纷,更或有不少宵小、奸猾商贾从中推波助澜,京兆尹胡邈、长安令王凌心急如焚,一日数奏——甚至在华阴等地有贼寇杀人放火,抢了十来个乡里,裹胁千人,以致人心越发浮动。

当然这些奏疏送入未央宫后也没有收到什么确切的答复,只是切言胡邈等人查清源头,安抚民心。因为胡邈等人上的奏疏比起来,皇帝案头摆满的借由灾异大发论言;请皇帝自省、宽释囚徒、大赦天下的奏疏更让人棘手。

‘……蝗虫,贪苛之所致也。’

‘《京房占》曰:人君无施泽惠利于下,则致旱也。不救,必蝗虫害谷……请祀山川群神及能兴云雨者……’

‘……国大旱,冤狱结,伏愿陛下推忠恕之爱,矜冤枉之狱,录刑徒,理冤囚,收令下狱抵罪。’

“孝灵皇帝英年崩殂,我冲龄继位,践祚以来,无不夙兴昧旦,思恢盛世,以济兆民。故薄赋敛,轻徭役,蠲除烦苛,欲令百姓修业,不敢有一日懈怠。今三辅、弘农等郡偏遇灾旱,年谷不收,百姓饥乏。我心甚惧,屡下诏书赈济,大开仓廪,历数前代,未有如我尽心者。”皇帝淡淡说完,伸手点了点桌案上堆成小山似得简牍奏疏,忽然伸手将其哗啦一下推倒:“天有灾异,竟还有何罪于我乎!”

皇帝也是委屈,自己明明没有任何昏聩的举动,反而为了汉朝这个烂摊子殚精竭虑,只是恰好遇见了灾害频发的时期,就得无辜背上这么大的锅,这凭什么?要不是刚好坐在皇帝的位置上,谁乐意辛辛苦苦当裱糊匠?

“陛下息怒。”自太尉董承、司空赵温以下,承明殿诸大臣无不连连叩首,颤声道:“皆是臣等……”

“没你们的事!”皇帝不等他们说完便冷冰冰的截住,每次都是千篇一律的谢罪,他都听厌了。皇帝缓缓从席榻上站起,一步一步的走到中庭,一边走,一边用脚尖轻轻踢着地上散乱的书简:“还是我太宽仁了,致使旁人正事不做,整日里就盯着些灾异谤讪朝廷!以后此类奏疏,一律不许呈递御前!”

董承立即应道:“唯唯!君上所言甚是,君上自亲政以来,休息关中、开拓雍凉、收复并土。种种功绩,世人皆看在眼里!若是这都要遭受天咎,那臣实在不明所以。”

马日磾冷眼看向董承,心中不忿,似乎还想与其争论一番的样子,忽然耳旁听来皇帝一声冷哼,又赶紧俯下身去。

皇帝寒着脸,在一堆奏疏中闲庭信步似得走着,忽然,像是找到了什么,亲自弯下腰来,从地上捡起一份奏疏,丢给赵温:“这份奏疏写的在理,你来念。”

赵温不敢怠慢,赶紧伸手拿起奏疏,大略看了一眼后,便直起身念道:“……臣敏闻,为恶而灾报,是其应也;为善而灾至,遭时运也。陛下即位日浅,视民如子,不幸降灾,乃时运之会,而非德行之亏。昔成汤遇旱,减御损食,而澍雨降;世祖遭旱,省畋散积,而年岁丰……”

奏疏是由郎中来敏所写,将灾异附会成了巧合,不仅让皇帝摆脱困扰,更是让三公免去了无谓之祸。

“这才是真知灼见。”皇帝满意的转过身去,来敏的背后站着什么人皇帝心里清楚,沉寂了这么多天,他们终于有了动静,打算从深处冒上来了。既然是对方主动送上来的台阶,皇帝自然要接下:“我记得来敏入蜀,曾与裴俊等人说降益州,立下大功,眼下只在光禄勋任职郎中,未免不足,今擢为黄门侍郎,侍奉左右。”

这一通非比寻常的任命让马日磾大为皱眉,来敏与黄琬有亲,这本不是什么秘密。只是让他忧心的是,去年好不容易借灾异赶下台的黄琬,似乎又有了死灰复燃的苗头,而皇帝这一番举措,更是间接佐证了这一点!

马日磾一时犹疑两难,站在公心上说,他并不想见到皇帝的威信因为这次风波而一落千丈,这样会使朝廷也失去相应的威权制御关东;但站在私心上说,马日磾又迫切的期望能借此机会迫使皇帝妥协,只要稍有挫败,皇帝锋芒收敛,以后推行新政便不会再激进、不听臣下的阻谏。如今有了来敏的上疏,马日磾心中立时有了另一个忧虑,那就是要不要再次阻拦黄琬。

拦住黄琬东山再起的势头,满足私心,却又违背了公心,这让马日磾犹豫不决。

杨琦在一旁的想法就比马日磾简单、机变多了:“来敏疏奏正可广告关中,以息士人之心。然,虽有此良言,关中百姓皆已因灾异而人心惶然,陛下既为天子,理应安抚人心。”

皇帝走回了席榻上,抖了抖宽袖,慢悠悠的坐下,道:“杨公言之有理,如今首重者在民心,民心系于旱蝗,则旱蝗乃当前首重。捕蝗使近日已分赴各地,地方也赈济不断,朝廷要做的,也就只有祈雨了。”

这是这近半个月来皇帝主动提起‘祈雨’的事情,马日磾、杨琦等人不由竖起耳朵静听:“上个月朝廷已下诏各地受旱郡县,遣派户曹掾打扫社稷,祷祀河神、名山、大泽等有神处,可惜无功。即日诏太常祷天地、宗庙、社稷等处,以公府掾吏为请雨使者,参与祈雨,若是不成,再由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

第二十九章 垂意经纶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势跌宕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纹第五百五十章 介胄之间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议军谋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欲熏心第二百七十九章 据相运筹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一百零三章丨帐中竖子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倾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争献第五百二十七章 声催黄叶第二十六章丨别有所图第三百六十九章 怀瑾握瑜第十三章 重蹈覆辙第十章 设师于雒第四百三十七章 时渐蹙迫第五百六十四章 乱源遗策第六十二章 苞笋落箨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时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七十三章 有备无患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七十章 凶终隙末第五百一十五章 鸣金暗鼓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七十八章 宣平学市第八十章 尘埃落定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顾后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怀少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妇尚主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运更移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马而谈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七十八章丨各奔东西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风驶篷第九十章 华山崩裂第四百八十七章 劝惩勉进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众第一百零四章 渭桥踏麦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四十七章 御临二院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车停辇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庐第一百一十六章 坚不可摧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四章 尔牧来思第三十五章 务以政宽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诛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九十章 挟铜钲束第八章 杜渐防萌第五十五章 中台受计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八十八章 豪气峥嵘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龟长第七十章 凶终隙末第五十三章丨钦使关东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七十六章 务期实用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于事第五十五章 中台受计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二十四章 调和鼎鼐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二百九十七章 鹬蚌相危第五十三章 参商之虞第五百零七章 战不料己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五章丨往事回顾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宫树第十六章丨万事俱备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胜负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属第五十五章丨密谋颠覆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习第六十三章丨贼势甫定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庙算第一百一十三章 亲临兵革第一百二十八章 画无失理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细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孙不存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难知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势跌宕第六百章 纷纭未尽第六十二章 议论不一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灾第九十七章 丝恩发怨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窜悔过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伤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八十七章丨岂能脱祸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怀少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