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见鸣犊

“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说苑·君道】

驿传、将作、都水、治路,这是皇帝比照刑部的例子,听从工部统一协调安排的机构,至于确定真正的从属关系,还得等以后新一轮的改制。在皇帝看来,尚书台将要逐渐脱离决策机构的性质,转变为另一层意义上的行政机构。

外朝治民,卿臣们掌管具体的、专业性的政务,比如大司农掌管财政与农桑、少府掌管山泽与工商;内朝治政,尚书们负责对外朝官员们进行管理、监督,比如吏部对所有官吏的考核、刑部对外朝司法官员的监管。

这就类似于后世正府部门与当委部门的关系,尚书台今后是要保证监督皇帝的执政意识与大政方针在各方面各部门的贯彻执行。至于尚书台原有的决策权及秘书性质的职责,皇帝已经开始将其转移到承明殿与秘书监去了,没有决策权以后,尚书台虽仍以内朝压过外朝,却已逐渐偏离了在朝廷的中枢位置了。

“礼部的事情尚且不急,当前只让杨公、桓公、蔡公他们先著书立说,将我钦定的那几卷书编出大概,届时再明定权责不迟。”皇帝给荀攸吃了个定心丸,态度明确的说道:“至于兵部,我心中已有成算,这些天就要有着落,不能再拖到明年。”

荀攸轻轻颔首,联系到今日这一番微服出行的目的地,心里恍然,表情上却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沉静的说道:“陛下远虑深思,是臣急切了。”

皇帝倒是无所谓的摆了摆手,大度的说道:“你这是忧君之事,急切些也无错失。人无完人,若是我真没有思虑到此间关隘,尔等又畏缩不敢进言,朝政岂不是荒怠了?”

荀攸唯唯称是。

皇帝与众人骑马游弋在河堤之上,他信马驰骋,紧跟在后的,除了荀攸、来敏等一干侍臣以外,更有多达一百余名的从骑。从骑都是经过千挑万选,殿前羽林、虎贲中最精锐的人物,轻薄的衣衫下是被结实的身躯撑得满满的武装,坚甲利兵、紧弓满囊,他们在马上身姿矫健,随便放一个在军中都可以独当一面。

这样一支人数不多,但精锐无比的骑众,簇拥着皇帝半是游玩、半是赶路,队伍迤逦着往南行去。

皇帝走走停停,看够了柳色后,又亲自下马探问了一番田间的老农,知悉今年收成的情况、新农具的发放使用以及督劝农桑的诏令是否被贯彻实行。接连随机问了数位地里耕作的农夫,得到还算让人满意的答复后,皇帝这才重又上马,对荀攸等人说道:“若是各地督劝农桑之效,皆如京兆,天下的仓廪就该丰实了。”

京兆尹胡邈品性虽不为士人所齿,又亲附董承,但治民能力倒是不凡。所以来敏紧抿着嘴,如何也不肯接下皇帝的话茬,对京兆劝农的政绩进行褒奖——这样不就是在帮董承脸上贴金么?

来敏等人不想吭声,却非得要有个人接话不可,荀攸低眸垂思,轻描淡写的说道:“莅政牧民,此乃郡守的本分,做得好,单不说有功,便是做得不好也得受罚的。陛下这些年汰清吏治、重视农桑,颇有成效,如今的地方各郡,岂有再不勤恳效命的?”

“是这个道理。”见荀攸将功劳推在自己的头上,将胡邈的成绩轻飘飘的揭过,皇帝也不以为怪,顺势点了点头。

他招过随行的驸马都尉周瑜,问道:“此去鸣犊原还有多久?”

鸣犊原在霸陵原南侧,坡势平缓开阔,徐徐流过此地的浐河水清且浅,其上游有长水、宣曲等支流池沼。此地在数百年前便是长水校尉的屯兵之处,几经变动之后,又被皇帝将长水营驻地迁了回来。

时近暮秋,北军六校正在北军中候、中垒校尉高顺的指挥下进行一场小规模的军事演武,这场演武也被皇帝称为‘秋操’,是南北军每年都要进行的演练。由于只局限于北军内部,皇帝除了派遣一干人等前往探视、监督以外,并未亲自造访。然则这么大的事,皇帝岂能不亲自前往探看?

“鸣犊原?”周瑜不是关中人士,如朝的时日尚短,对关中地理并未熟知于心,更何况皇帝说的这个地方原本并不叫这个名字。此地本来荒凉无人,只因长水营再度入驻,才逐渐恢复人气,后来据说有队斥候外出巡视,发现了一眼泉水,泉水喷发时,犹如牛犊鸣叫,堪称奇事,由此被改为鸣犊原。

这个新地名就连生活在当地的人都未必熟悉,何况是周瑜?他先是愣了一下,很快反应了过来:“由此处往南,不消两刻便可行至该处。”

说罢,他迟疑了下,说道:“陛下白龙鱼服,造访军营等大凶之地,实为不妥。不妨等长安城中的卤簿行至,再以天子盛装驾临?若要探看北军私下里是如何演练、将士是否虚以应付,何劳大驾亲至,臣愿效犬马之劳。”

其实不用周瑜提醒,皇帝也时刻在乎着自己的出行安危,但他到底是相信高顺、庞德等人的品性,毕竟这些都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军中骨干,更是经过历史检验过的忠臣良将。此次说是冒着不测、微服探访军营,其实对于皇帝来说,并没有多大的风险,只是任何事都要留有预备‘万一’的后手,这点皇帝也很清楚,他早已让天子仪仗跟在自己身后出城,作势前往上林苑,实则在出了南门后便折转过来,与皇帝走向同一个目的地。

“算算脚程,卤簿还有多久到鸣犊原?”皇帝问道。

荀攸心算了一下卤簿的速度,出声答道:“若是路上不出事故,尚有大半个时辰。”

“大驾起行,总爱什么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上次在河东也是,心急火燎的战事非得迁延最后,还得先遣一军平叛,这才没有耽误战机!今后若要出关东,带上这副仪仗,难道又要故技重施?这像什么话?世祖皇帝征讨天下,也曾摆过这些架势么?”皇帝忽然没了好脾气,不满的说道:“让人乘快马去寻,限他半个时辰内必得赶至,否则就都给我走回长安去!”

荀攸冷静的答应了一声,知道皇帝这是有意借题发挥,也不多言,正准备安排人手赶赴。黄门侍郎毌丘兴知是个表现的机会,立即毛遂自荐,皇帝看了看他、又看了身子依旧病恹恹的法正,便挥手允准了。

“走,去鸣犊原,看看高顺他们在练什么。”皇帝见毌丘兴拍马离去,环顾一周,对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或是史书留名、或是默默无闻的殿前羽林、虎贲郎们,缓缓叮嘱道:“若是练得好,你们得学着,若是练得差,你们也得自省!”

“谨诺!”

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栖隐第二十六章丨仗义抗辩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难遂第三百零四章 浅藏辄止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隐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儿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四百六十章 无介于怀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于泽第六十七章 民户委输第七十三章 外宽内深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三十二章 贵道以专第一零五章丨将士归顺第二十二章丨治国治民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六十五章 白波垒筑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惮勤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阳第一百一十一章 祸机殃流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隐第一百四十八章 凄风苦雨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难遂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五百八十八章 难济于事第一百一十章 数往知来第四十三章 郡国正卒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欲熏心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难第四十五章丨赞拜稽首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还寒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坚第五十五章 中台受计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一百八十一章 别开新面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二章 海内儒宗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九十四章 询于刍荛第一百三十九章 当务之急第四百五十章 势成难辍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八十六章 织作文绣第五百二十七章 声催黄叶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九十一章 声色显露第八十二章 摇头稾脑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谋第八十六章 织作文绣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三百章 款兵窜伏第三十七章丨游侠胆气第三十三章 赂遗金钱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执兵第八十一章 径情直遂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骖单行第十一章 斯言既发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云波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庙算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一百三十七章 抛砖引玉第三十六章丨闾巷布衣第七十七章 一网打尽第十七章 京室为墟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三十三章 疑窦丛生第九十七章 年关将近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诛第五百六十七章 悬石飞击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习第五百三十八章 虑非微末第六十一章 临阵语旧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二百三十八章 悬军深入第八十五章 陈情讲武第一百四十九章 内结异心第五十八章 塘水渐漫第二十八章 试策伊始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辟蹊径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四十三章 矜能负才第三十四章 遭慈亲忧第二百零六章 从容任策第一百零九章 粮谷居奇第八十五章丨议论亡贼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兴第四百三十七章 时渐蹙迫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进取第二十九章 垂意经纶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难叙第七十八章丨各奔东西第四百八十六章 荣者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