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仁,即为人

薛鸥给刘阚带来了一个说不上好,但也不算是太坏的消息:田都,死了!

刘阚突然攻击田府,对于田都而言,无异于一个巨大的打击。在当时,田都错以为平阳城破,以至于乱了分寸。他甚至无心再抵抗下去,带着十几个亲信就逃出了田府。当时,东城门虽然告破,可平阳士卒在李左车的指挥下,仍在和秦军纠缠。如果田都这时候能组织起一次攻击,说不定能把秦军暂时赶出城去。毕竟,平阳的城门就那么大,秦军也难以完全展开。

可是,田都被吓破了胆子。

秦军破城之后,自然少不得追杀平阳士卒。要说起来,田都死得也很冤枉,他并没有和秦军面对面的交锋,而是被流矢射中,死在了路旁。秦军控制住了平阳的局势之后,薛鸥奉刘阚之命,押着那些平阳的富豪们出面进行安抚。不成想,在无意中,发现了田都的尸体。

“将田都枭首示众,派人看管好他的家人,等候朝廷的发落。”

刘阚面无表情的发出命令。

在这种人命如草芥一般的时代里,他可以想象出摆在田都家人面前的,会是何等残酷的命运。可是他没有办法……这就好像是一场赌博,田都若是赢了,鸡犬升天。不过他现在输了,死了!那么他所犯下的罪过,就必须由他的家人来承担。这一点,任谁也无法改变。

夷三族,当是最为正常的结果。

刘阚无力去改变,也不想去尝试改变。

他现在所要考虑的,是如何为平阳的百姓谋出一条生路。

正午时分,薛郡郡守王恪领兵抵达平阳。

并且。分散在薛郡各地地兵马。也源源不断地向平阳开拔而来。

“泗水郡、琅琊郡、以及东海郡都已得到了消息。壮郡守和司马郡守各派出两千兵马进入薛郡。驻扎在胡陵、藤县和南城乡一线。薛郡南部十分平静。目前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迹象。

琅琊、胶东两郡也秘密出兵临淄。

想必这两日就会有捷报传来……本官出发之前。还得到消息。廷尉右监冯敬都尉自卢县出击。在徂徕山伏击反贼柴成功。左监李成司马诈开嬴邑城门。柴、田安两人当场战死。博阳县长也被收押看管。等候廷尉正发落。目前。冯都尉和李司马已兵合一处。向于陵方向移动。”

王恪年过四旬。生地白净面皮。仪表堂堂。

只是眼神有些冷戾。嘴唇也很单薄。给人一种刻薄寡恩地感受。让刘阚不想太过于接近。

不过,刘阚还真的要感激这王恪。

若非王恪的配合,平阳说不定真是一个麻烦。人虽然有些冷漠。可做起事情来,是一丝不苟。

刘阚发现,王恪好像不想在平阳停留过久。

在通报了情况之后。王恪拿出虎符,把平阳地军队,全部交由刘阚来掌控。而后,他借口公务繁忙,需立刻回转鲁县,在当晚就告辞离去。以至于刘阚觉得,王恪这次出现在平阳,似乎就是为了通报消息,还有把军队交给刘阚来控制。那行色匆匆。让刘阚莫名其妙。

“王郡守是薛郡人!”

叔孙通叹了口气,为刘阚解惑道:“作为一郡之长,他治下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心里怎能安宁?再说了,他也非常清楚,田都虽然已经死了,可是平阳的事情并没有结束。平阳百姓如何处置,他心知肚明。只是不想面对这种情况,故而才做出一副冷漠状。好像不通情理。

都尉,王郡守这是把难题交给你了……

你现在手握薛郡兵权,兼之廷尉正,乃是朝廷委派下来,全权负责此事的钦差,将如何做?”

平阳,现在还真的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其实不仅仅是平阳,嬴邑、临淄两地也面临着和平阳相同地情况。三县加起来,可是有十几万条性命。刘阚当年在朐衍也杀死了很多手无寸铁的匈奴人。但他还可以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理由来安慰自己。可现在,这十几万人。却都是实实在在的炎黄子孙啊!

“真个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忍不住在心底哀叹一声,刘阚想了想,“何公,我准备采取你的注意,呈报朝廷,建议将三地百姓全数迁徙至五原郡。或许还会死人,但总好过全部屠戮。平阳也好,嬴邑也罢,包括那临淄,不过是少数人作乱而已。百姓无辜,既然已经拿下了首恶,何必再过多大开杀戒?”

叔孙通眼中闪现一抹异彩,“都尉,你可要想清楚,这奏章一出,后果可非同小可。”

刘阚知道,叔孙通所说的后果,代表着什么意思。始皇帝是何等刚愎的性情,杀性之重,无与伦比。其他的事情还好说,但是对于谋逆之类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容忍。

可是,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十几万人,死在自己手中吧……

天已经黑了,屋中烛火跳动。

刘阚负手走到窗边,背对着叔孙通,开口道:“何公,儒家常说仁,那你能告诉我,什么是仁吗?”

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叔孙通一下子愣住了!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夫子引以为最高地道德标准。

可什么是仁?

却不那么好回答了……也许,就算是那个提出仁概念的孔夫子重生,站在这里也不一定能说个明白。儒家的仁,也许就好像道家的道一样,说不清楚,道不明白,难以作出肯定的界限吧。

孔夫子在《论语-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

又在《卫灵公》里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神以成仁……

甚至连那道家的庄周也跑出来凑热闹,对仁做出了其独特的解释: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

总之,什么是仁?

这是自孔夫子之后,儒家弟子一直在探索的核心问题。此刻刘阚突然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让叔孙通有些不知该如何回答。低着头沉吟半晌,最终却只能苦笑一声,轻轻摇了摇头。

“都尉。通也不知,何以为仁。”

刘阚背对着叔孙通,神情似有恍惚。

“我倒是有一点想法,但不知何公愿闻否?”

叔孙通正色道:“圣人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问不分长幼,达者为先。通愿闻其详。”

“仁,即人“什么?”

刘阚转过身,“我也曾拜读至圣文章,圣人生于忧患之时。礼乐崩坏,道德沦丧……故圣人言礼仪,说道德。一生学问流传下来。从《诗》、《书》、《礼》、《乐》,到后来集经史大成而著《春秋》,其目的说穿了,就是教导我们这些愚昧小子,如何做人。何为仁,人既是仁。

圣人因乐尧舜之道,以尧舜之道为基准,是非于二百四十二年之中,只为告诉我们。什么是人。”

叔孙通闻听,不由得呆愣住了。

刘阚在叔孙通面前坐下,再次发问:“何公,何为社稷?”

“啊,这个……”

“社稷,即为人!”

刘阚为叔孙通斟了一杯酒,“何公,若这社稷没有了人,又怎能算得上社稷?今天下百姓人心思安。齐鲁三郡虽有动荡,但却是宵小作乱,与百姓何干?我一身前程是小,但却不能将十几万生灵置若罔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因这十几万生灵,而令天下人心怀怨恨,更容易被宵小所利用。到时候,战火重燃,死得可不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几百万。

何公,我实不忍这种局面发生。迁徙北疆。虽有远离故土之苦,但却能保住性命,也算是一桩美事。若真能如此,舍了我一人地前程,又算得了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许,至圣流传诗书礼乐地目的,就在于这么一个道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叔孙通默默的重复着刘阚这四句话,许久之后,他站起身来,向刘阚深施一礼,“通自以为得圣人衣钵,今日听闻都尉这番话,恍若拨云见日,方见儒家真义……请受叔孙通一拜。”

刘阚微微一笑,起身往屋外走。

“我和彭越有约,尚有事情要处理。

往咸阳奏报一事,还请何公多多费心吧……哦,另外派人通知冯敬李成二人,命他们尽快解决临淄田福的事情,而后屯驻临淄、济北交界,等候命令就是。快入秋了,真希望能早一点把这里的事情处理干净。算一算时间,我已离开楼仓一年有余,还真的是有一些想念。”

叔孙通点头应下。

要说起来,刘阚也可以自己写这份奏报。

但只是可惜,他隶书不错,可对于秦小篆却不甚熟悉。能写下来,可字体却不能做到工整圆润。始皇帝虽然已经认可了隶书地存在,但在公文方面,仍要求大小官吏以秦小篆为主。

字是门面。

刘阚深知这么一个道理。

一手好字,就好像一块敲门砖。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向咸阳奏报,而且牵扯的事情很大,必须要给始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若是一手烂小篆,只怕始皇帝没看奏章内容,就对他生出恶感。

叔孙通文采非凡,笔力刚劲,真能符合始皇帝地喜好。

刘阚把这件事交给了叔孙通,又和彭越会面。这一次,多亏了彭越的帮忙,自然少不得一番感谢。

攻夺东门,彭越虽得了出其不意的便利,损失也很严重。

随同他一起行动的部下。死伤过半。其中,林也战死在东门下,让刘阚感到好生伤感。

这林跟随刘阚的时间不长,却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刘阚很喜欢这家伙,但又对他颇为顾忌。原因很简单,林是楼烦骑军的首领。但同时又是出自蒙恬帐下,对蒙恬忠心耿耿。有这么一个人地存在,刘阚就无法完全控制住那三百楼烦骑军。而且,把这个人留在身边,总归是有些麻烦……毕竟在楼仓,隐藏了不少秘密。

林死了,对于刘阚而言,也是一个解脱。

在伤感的同时,心里又有一种莫名地喜悦。有些时候。刘阚真地感觉到,自己越发和这个时代的人,相近了……

和彭越地会面。非常顺利。

刘阚保证,在奏报中会极力推荐彭越。按照彭越的想法,自然是希望能在家乡谋求一官半职。

但刘阚却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

先有几年前的泗洪事件,又有如今地梁父山事件。

虽然时间跨度很大,而且事件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可有一点却一样,那就是泗洪也好,平阳嬴邑的三田事件也罢,被牵扯到的官员。全都是本地人。所以,刘阚觉得朝廷很可能会改变对官员地任用。至少在近两年之中,当地人是无法在当地任职。彭越当官的问题不大,可要想在巨野附近就职,似乎不太可能。对此,刘阚也没有隐瞒,一五一十的和彭越讲清楚。

彭越有些遗憾,不过却没有责怪刘阚。

二人有四五年没有见过面了,此次相聚。而且又是在大胜之后,自然少不得一番推杯换盏。

直喝到了后半夜,彭越告辞离去。

走的时候,彭越命人把李左车押解到了刘阚跟前。

此时的李左车,形容憔悴,一只胳膊耷拉着,很显然是断了。青衫破烂,发髻蓬松,满面地血污。不过却无法掩饰住内在的英气。站在刘阚面前。李左车依旧挺着胸膛。丝毫不惧。

“要杀要剐,放马过来。李某绝不会向你讨饶!”

脸上,显露着决绝之色。

但刘阚却从那双清澈的眼眸中,看出了一丝对生地渴望。

“听说,武安君是你地祖

“正是!”

“果然是条好汉!”刘阚一声轻笑,“我听说,你原本是在嬴邑辅佐田安,为何出现在此处?”

李左车闭着嘴巴,似乎不愿意回答刘阚的问题。

“你不说,我也能猜到一些。

十数日前,我在秦亭遇刺,你想必和此事有关。我在途中突然改道,你也许是觉察到了什么,故而赶来平阳报警。只是你没有想到,我居然在薛郡有些实力,而且还敢冒险潜入平阳。

李左车,你是不是觉得你输得很冤枉?”

李左车冷哼一声,“泗水都尉刘阚,我听说过你的名字。要说起来,你能随机应变,有胆气,有谋略,我输得并不冤枉。可我并不服气……在相等的条件下,你我交锋,你未必是我的对手。”

“是吗?”

刘阚沉吟片刻,却笑了,“你贵庚?”

“啊?”

“我是说,你多大了?”

李左车犹豫了一下,“二十七。”

“我今年二十一!”刘阚站起身来,沉声道:“可是我现在却是大秦泗水都尉,掌控泗洪之地,手中有一校兵马。而你呢?身为名将之后,虽痴长与我,却只能成为我手下败将。莫说条件相等……少君,就算你实力强过刘某,你我交锋,刘某也有十成十的把握,再次败你。”

李左车冷冷的哼了一下,不在开口。

“这话说出来,也许你觉得不服气。不过刘某倒是愿为你分析一下……如今我大秦龙兴关中,以法治天下,以勇武而立国,横扫山东,天下一统。这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大秦胜了,胜得是光明正大。而你们输了,却又不愿意面对现实,还心存有幻想。

少君,你知道你这叫什么吗?不识时务!

刘某胜你的第一点,就是知时务;其二,你不识人。刘某对田都不了解,但是从短暂地交锋来看,此人不过是个志大才疏之辈。如此人物,居然也妄想与我大秦抗争,实在是可笑。而你,却跑过来捧这样一个人地臭脚丫子,岂不是有眼无珠?其三,少君你不仁不义!

我听说,你原本应该在嬴邑辅佐田安。

可是却抛弃了故主,出现在平阳。你可知道,嬴邑已破,田安纵火自焚。我不清楚你有多大地本事,但我知道,当田安在遭遇危险的时候,你不在嬴邑,却出现在数百里外地平阳。

为人谋而不忠,实不当人子……武安君一生忠直,却不想有了你这么一个后代,死不瞑目。”

刘阚最后一番话语,几乎是骂出来的。

李左车满脸羞红,低着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说心里,他还真的是看不起田安。在李左车眼中,田安虽是王族,但早已没落,不过是个商贾而已。他运气好,所以才有今日成就。相比起田都而言,田安更好像一个暴发户,土财主。

“那棘蒲军的柴将军,是你何人?”

李左车一怔,抬起头回道:“那是我祖父麾下将领。”

“他死了!”

“啊?”

李左车脑袋嗡的一声响,顿时懵了。

刘阚冷冷地看他一眼,“你和棘蒲军的关系,想必是非常密切。可是在棘蒲军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又在何处?

和我交锋……

哈,刘某虽然不才,但即便是在最危险的时候,也不会抛弃袍泽。论出身,刘某的确不如少君你这般显赫。但是论做人,你却连最基本的资格都没有?你倒说说,如何是我的对手?”

和蒯彻贾绍这些人呆的时间久了,刘阚的话锋也日渐锐利。

“算了,和你说这些又有甚意思?”

刘阚似乎意兴阑珊,“你走吧……”

“啊?”

“武安君盖世豪杰,刘某素来敬仰之。他为人忠直一生,只有你这一支血脉,我实不忍之断绝。

所以,我没有让彭越把你交出来,外面地人也不知道你地存在。趁我现在还能做主,朝廷的诏令也没有下来,你持我手令,走吧……能走多远,走多远。这一次我看在武安君地份上,饶你性命;下一次若再落入我手中,我绝不会轻饶。趁着天黑,我这就派人送你出城。”

李左车呆立庭上,如失魂落魄一般,半晌说不出话来。

———————————————————————————————

第181章 十万匈奴血(二)第29章 唯有义长存(二)第249章 天哭(三)第123章 好汉钟离昧第161章 筹谋第90章 博弈(三)第96章 楼仓镇第133章 高渐离刺秦第264章 有熊出没之故人第359章 江山一盘棋(八)第76章 锁奴第111章 弓仓是谁第292章 秦同第204章 噩耗第248章 天哭(二)第99章 楼亭明月第335章 会师关中(三)第282章 乱局第280章 张楚末日第19章 饵(二)第80章 有兄名巨第157章 小猪快跑第122章 走马郯县第21章 三尺青锋搏功名(一)第166章 冒顿和阿利鞮(二)第69章 慷慨悲歌第347章 会师关中(十五)第366章 登基(四)第356章 江山一盘棋(五)第316章 九原之争第一弹(五)第282章 乱局第282章 乱局第112章 黄金两千镒第29章 唯有义长存(一)第70章 徐公寿宴第265章 有熊出没之李左车第60章 渔村老媪第241章 平原津(一)第201章 疑似故人第64章 范阳术士第59章 巨野大盗第289章 狂暴巨熊(一)第19章 饵(二)第332章 女王第44章 隶奴(二)第353章 江山一盘棋(二)第31章 笑看风云起(三)第175章 决战河南地(完)第40章 封禅梁父山(二)第341章 会师关中(九)第337章 会师关中(五)第309章 长征(九)第319章 一柄青鱼剑第102章 雷霆手段第344章 会师关中(十二)第341章 会师关中(九)第81章 萧何示警第174章 决战河南地(四)第191章 韩信(二)第336章 会师关中(四)第40章 封禅梁父山(二)第51章 大有来头第141章 征召第238章 八大郎中之公子婴第283章 螳螂捕蝉第87章 第二步第152章 老罴营(一)第328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九)第23章 三尺青锋搏功名(三)第29章 唯有义长存(一)第214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第280章 张楚末日第154章 老罴营(三)第244章 九原第53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79章 唐厉说法第294章 楼仓之战(二)第96章 楼仓镇第345章 会师关中(十三)第15章 更卒第210章 巴蜀风云(五)第174章 决战河南地(四)第357章 江山一盘棋(六)第84章 君欲何求第226章 事发突然第285章 徐县第一战第245章 九原(二)第235章 伴驾(五)第360章 江山一盘棋(九)第270章 何方神圣(一)第105章 刘阚心思第189章 回楼仓第215章 名将之后第85章 弃我去者昨日不可留第44章 隶奴(二)第320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一)第209章 巴蜀风云(四)第1章 白龙伏尸(一)第251章 乌氏倮第293章 楼仓之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