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洪水

武汉总统府,吕梁收到了来自旧金山的详细会议记录,还有章台炎承认错误的报告,章台炎做得很好,这没有什么可指责的,甚至吕梁要为他鼓掌。

在为章台炎点赞的同时,也不禁为会议的混乱啼笑皆非。这就是正式的外交谈判吗,怎么感觉比街头泼妇骂街差不到哪去,或许这才是国际谈判的常态,只是不为人知?

从记录上看,日本人像死猪一般硬撑,英国人一如既往的发挥了搅屎棍的功能。要想迫使日本屈服,不是简单的会谈就能办到的,想到这里,吕梁再次想到了存在于脑海已久的计划。之前为了控制战争的规模,没有下达那个命令,现在看来,不得不采取这项措施了。

旧金山谈判开始之前,吕梁已经心力交瘁,不是担心会谈是否成功,而是之前发生了一件大事。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危害巨大的洪水,上千万人的生存受到威胁!

基本控制九州岛后就不需要在那里继续驻扎大规模的部队,日军进攻九州的可能无限的降低——士兵甚至吃不饱,当地的游击队也不需要太多的部队,所以除了空军战斗/侦察第一大队外,飞艇部队、轰炸机部队全部回国。陆军保留第一军和第二军的部队,海军陆战队士兵回国。除此之外海军主力舰队回国休整,驱逐舰分队和潜艇大队继续保持对日本周边海域的封锁。这样一来,在前线的部队陆军只有六万多人,海军只有中小型舰艇,而且战斗规模很小,对于后勤方面的要求降低几倍。

吕梁迫不及待的撤回大量军队,也是出于无奈,跨海作战对后勤的需求超出了当初的预计,华国太年轻,经不起如此大量的消耗。即使能够承受,对于国家和平民的伤害也不小。对于经济发展和国力提升非常不利。这是吕梁希望结束战争的最主要原因。

1905年7月21日,海军陆战队归国并从杭州登陆,另外海空军几支部队等也相继回国,吕梁并没有扩散消息。也没有举行大规模的迎接庆祝活动,一是因为战斗还没有结束,只有在谈判结束后才能知道有没有从战争中获得最大利益;二是因为现在国内的气氛不允许进行轻率的庆祝活动,南方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主要地区都面临着洪水的威胁。

迎接回国部队并进行了简单的庆祝、表彰活动后,吕梁立即赶往位于长沙的抗洪抢险指挥中心。并在这里一直待到了八月中旬。

从今年六月开始,长江中下游流域普降大雨,气候反常使汛期延长,鄱阳湖、洞庭湖等地区水位暴涨,几千万民众受到洪水威胁。

洪水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又有认为因素的原因,早在18世纪,四川盆地和川陕楚交界地带就布满了来自外省的“来人”和“棚户”,大批流民进入深山老林,刀耕火种。无土不垦,古老的植被被年复一年的遭到严重破坏,泥沙随雨尽下、故汉之石水斗泥。长江干流上游和各条支流的灾难性泥沙,垫高了江底,并在中下游地区堆成了大片大片的洲诸,而农户为了生存又在洲诸上开垦,阻塞水路。

另外晚清政治败坏、水利年久失修,长江的“血管阻塞症”越来越严重。晚清甚至城里沙田局,不管水道是否通达,专以出卖泥沙为能事。洞庭湖、鄱阳湖等地区围湖造田。使得物华天宝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丧失了抗旱排水的基本功能,要不洪灾,要不大旱。

北伐后,长江中下游地区被纳入华国的统治范围。由于吕梁片面的强调经济发展,忽视了对地方环境的保护,使得人为的破坏更加严重。尤其是高产稻种的普及和科学种田、农业机械的推广,农村劳动力得到极大提升,大量荒地荒滩被开垦,客观上增加了洪灾的破坏性。

基因人思维呆板。普通人受时代的局限性意识不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唯一体验过环境保护的吕梁又过于心急。在这个时代吃饱饭是第一问题,其他的都要为此让路,国家贫弱、沉沦太久,所有人都沉醉在高速发展的喜悦中,而没有意识到灾难即将到来。

虽然没有有意识的进行环境保护,但建国一年多来南方的水利设施建设与旧社会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大小水库、堤坝、排水设施、灌溉水渠等的建成使这三省的洪灾被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两湖、两江等省份的水利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农田灌溉方面,对于长江干支流堤坝的修固等工作没有被列上政府工作日程,这也是洪水到来后各地屡现险情的主要原因。大规模水利设施建设需要的投资不是个小数目,也许财政可以支撑这个支出,但国内工业所产出的资源有限,道路、铁路、建筑、军事等用途基本耗尽所有的水泥、钢材,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还是要在工业上下功夫。

抗洪抢险指挥中心内,吕梁正听着指挥部的汇报,情况倒没有恶化到无法承受的地步。二十万正轨军和三十万预备役军队正奋战在长江干支流各关键地段,当地人也被政府组织起来,青壮年组成抢险队,危险地带的平民被安全转移。主要干支流几处决堤也因为反应及时很快被堵住,目前统计数字看,受灾民众四百多万人,受灾田地面积九百余万亩,包括群众和抗洪士兵在内,洪水造成的伤亡人数为四百五十三人。

另外,沙袋、帐篷、粮食、药品等抗洪抢险物资因为近两年的发展和道路建设,得以迅速的运抵抗洪前线,但在山地等地段道路难行,许多地方被洪水塌方阻断,那里的抗洪抢险进度缓慢。部队的卡车、吉普车等运输工具发挥了巨大作用,从上海江南造船厂运来的二百艘冲锋舟也在抗洪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为洪灾,华国从政府到军队,这个不太成熟的体系通过组织和运作变得润滑起来,可以说目前没有哪个国家拥有比华国更强力的组织能力。

比起后世的1931年特大洪水、98特大洪水,1905年的洪灾规模并不太大。华夏历史上发生的自然灾害太多了,特大规模的灾害屡见不鲜,在封建社会,乃至民国时期,政局的混乱和对平民的忽视导致死伤人数巨大,而史书中很难见到对于灾难的详细记载。

不记载并不代表着损失不大,封建和民国统治者可以对巨大的自然灾害视而不见,但吕梁不能,华国政府不能。每一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每一个人都有对统治者要求保护的权利,当一个国家的民众在灾害发生时能团结起来,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被轻易击垮!

洪灾发生以来,宣传机关暂时减少了对于战争的报道,转而长篇累牍的报道洪水、洪灾和抗洪事迹。吕梁没有隐藏自己的错误,在官方报纸上专门刊文承认洪灾发生的原因,并着重指出人为的因素,将大部分责任揽到自己忽视身上。另外对于洪灾造成的伤亡也完全公开,包括抗洪的每一个步骤、每一处险情都没有隐瞒。

政府的坦诚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民众的知情权,民众不但没有将不满倾泻到政府身上,反而爆发出巨大的热情,华国各地随处可见向受灾群众捐款捐物的自发行为,无数的普通人自发的加入到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包括各大财团在内的企业家不但大量捐献抗洪资金,还组织起大量的物资运往前线。

上海,这个远东最大的商业城市,人口最多的城市,建国前依靠列强的殖民地贸易而昌盛,成为买办、洋人的乐园,黑帮的沃土。全国的资源被列强用各种手段掠夺,然后汇集在上海,再有列强的商船运走,搭载商船而来的是列强的工业产品,用高价的工业制成品换取廉价的资源,这种经济模式让华夏不断失血,同时也造就了上海(包括香港)的变态繁荣。

光复后,上海的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作为覆盖整个长江流域的大城市、大港口,上海担负起了新的责任,她成为华国经济运行的中转基地,并调配各地的资源和工业产品,相信随着国家统一和对外扩张,上海的经济会更加繁荣。大量资本看中了上海极其优越的条件,在这里开设了大量的工厂,上海也因此成为华国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

上百万人口的上海,支撑这个城市的是大量资本家、商人,而作为主体存在的,则是为上层人服务的工人、雇员、小商贩、服务业者和学生,而这部分人,则是上海充满活力最主要的原因。(未完待续。)

第二十九章 出兵第三百五十二章第三十七章 特战队第四百八十九章 被捅了一刀第二百六十八章 退位第四十三章 夜战第三百零五章 第二次北伐第二百三十三章 服软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个国家的诞生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个国家的诞生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逃亡第三百三十一章 接收第四十四章 侦察第四十六章 海战 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爱国之心永不灭第四百九十章 东欧大战第四百九十九章第二百三十五章 旧金山条约第十四章 减租减息第十五章 钢铁,钢铁第二百三十四章 达成一致第二百三十五章 旧金山条约第四百二十五章 两个天才的配合第二百五十七章 华山号第四百一十五章 空中歼灭战第四百九十章 东欧大战第三百五十六章 实力对比第二百七十六章 日月之歌第二百九十三章 海上前哨战 二第九十六章 铁路延伸第一百一十八章 险情第四百四十二章 日德兰海战落幕第八十八章 黄昏第四百五十九章 变幻的身份第二百二十八章 军事准备第四百四十章 将高傲踩在脚下第六十一章 歼灭第一百零七章 百炼成钢第一百七十章 牧园绞肉机第一百八十五章 毫不怜悯第九十章 日本反应第三百七十五章 施里芬计划第二百六十章 战信阳第九十一章 振动第一百七十一章 第一装甲旅第一百九十八章 万象天引第一百九十六章 橡胶园第六十六章 广州见闻第二百二十九章 炮轰东京第四百零七章 电波下的战术探讨第二百一十章 我要,我还要!第三百二十九章 赴约第二百五十九章 第一战第四百零一章 对攻第三百四十二章第三百三十六章 自喷井第二百八十六章 安达曼海蛇 三第三十七章 特战队第四百二十三章 组织训练营第三百零九章 青州战役第二百三十七章 夺回第四百七十六章 拒绝投降的幕后黑手第三百八十八章第七章 股份换土地第二百六十五章 第一次亲密接触第二百四十七章 逃荒第一百八十七章 血战第六十五章 法律第三百六十六章第一百零一章 神兵天降第四百二十四章 东线吃紧第二百六十一章 强军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逃亡第三百八十四章第四百四十三章 装甲兵突击第一百六十八章 华俄密谋第二百二十九章 炮轰东京第一百五十五章 对马海战 一第四章 吴家美人第四十七章 海战 三第四百八十七章 成长的对手第四百六十五章 耿直的将军第四百三十五章 撕碎所有英国战舰第二百九十二章 海上前哨战第二百四十八章 横生枝节第二百零二章 收网第三百一十三章 闹剧第五十三章 河源战役 一第四百章 贵族军官第三十五章 过年第一百零五章 遍地烽火第二百三十八章 初定第三百一十五章 临朐攻坚战 下第三百八十二章第三百零六章 胶州湾第三十九章 屠杀第四百四十五章 植村团藏第二百五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六十二章 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