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谈开启

事情说起来简单,当时却经历了不小的波折,许多留美幼童当时在南方安家,年过半百,在国内环境的洗刷下早已失去为国效命的雄心,只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吕梁派出的人先经过一番努力后找到那些人,多次劝说都被拒绝,当时振国党还没有开始北伐,不被看好也属正常。直到北伐胜利、振国党控制整个长江以南后,这些人才不得不转变身份,当然,事实证明华国政府能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并使其享有与才能相匹配的待遇。

梁敦彦听完也感慨一番,抿了一口酒掩饰一下自己的心情,然后低声说道:“我可是为袁世凯服务的,算是北洋集团的高官,这么明目张胆的邀请我参加酒会,不怕政府忌讳吗?”

“哈哈哈哈,这一点你还是向容先生求证吧,他现在是研究室主任,可以直达天听,你问他,相当于问华国总统。”张康仁大笑离去,搭桥的任务已经完成,就看梁敦彦毛顺不顺了。

梁敦彦得到暗示立刻屁颠屁颠的跑到容闳面前,刚才第一次见面,不合适往深里说,又因为容闳四周人太多,直到现在梁敦彦才瞅准没人的机会跑过去。

“先生,有个问题想请教你。”梁敦彦低声说道。

“老头子我说话直你可不要怪罪,在华国工作几年,慢慢的沾染上他们直来直去的行事说话风格,感觉倒也不错。崧生是想问关于华国和北洋之间关系的问题吧!”容闳乐呵呵的说道,年纪很大,精神却很好,有时候还能幽上一默。

“是的,崧生正想问这个问题,先生慧眼如珠。”

“什么呀,你这一年多的时间在上海、武汉、广州三地上蹿下跳,谁会看不到?袁世凯也真够着急的,让你这么忙活。说实话。跟吕梁总统比起来,袁世凯的眼界太低,他可知道现如今华国在吕梁的带领下开疆扩土,接连收回台湾、琉球等地。将日本完全击败,一雪甲午之耻。他袁世凯在朝鲜多年,应该最知道击败日本人对于华夏来说是什么样的功绩。”

“要我说袁世凯已经走上了歪路,正事不干,光琢磨着怎么抱洋人的大腿。琢磨着怎么保住自己的权利,他和曾国藩、李鸿章一样都脱不开旧式官僚的范畴,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潮流,迟早要被抛在身后。崧生你不一样,你接受过美国人科学文化的教育,眼界开阔,应该能看清楚,单说一点,袁世凯手里那二十万北洋军是华军的对手吗?要不是对日战争的牵制,华军早就打过去了。那二十多万人不是袁世凯的筹码。吕梁总统顾忌的,只是内战会造成更多的国人死伤罢了,比起来,看看吕梁先生的胸怀!”

容闳唠唠叨叨一大通,教训起来不比当年差,梁敦彦也只能唯唯诺诺的听着,还得点头应是。不过,这些话并不是简单的唠叨,里面的内容说明了很多问题。华国方面不是放任北方不管,而是因为对日战争没有抽出手来。现在战争结束,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北边!而且人家说了,凭借北洋二十多万军队根本挡不住华国的进军,这是威胁。更有可能是一个信号,一个可以和谈的信号,要不然不会说出来,直接打过去好了!

这场酒会果然有内容,梁敦彦大喜,既然容闳喜欢直来直去。拿自己也直说好了:“先生,其实袁世凯也不想看到内战爆发导致民不聊生,他不仅要为自己的前途考虑,还得为北洋集团上上下下的前途考虑,所以才派我在这边活动,希望能与这边展开会谈,共商国家之未来。”

“屁!还说为民生考虑,河南大旱,上千万人受灾,几百万人挣扎在死亡线上,怎么没见悲天悯人的袁世凯出来救灾?”

“这,先生也知道,北方到处受灾,朝廷又因为股票风波损失惨重,实在是力不从心。”

“那你转告袁世凯,华国这边粮食足够、救助灾民的心情非常迫切,满人和北洋救不了,我们华国愿意出钱出粮救灾。河南的事情解决,才可以谈国家未来这样的大事,至于北洋上上下下和袁世凯的前途,你放心,吕梁总统不是不讲理的人,多少满清的官员都成为华国系统内关键的成员?更别说人才济济的北洋了,只要是人才,吕梁总统都会采用。”

梁敦彦有点摸不着头脑,这场酒会的目的是救灾河南?华国主动联系自己的目的是救助灾民?想不到啊,实在想不到!

在这个年代有多少人能想到官方会将救灾放在头等大事的位置上,有谁会想到人家讲低贱的灾民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有谁会想到救灾竟然能和会谈这样的大事平起平坐、甚至超出一等?

就算是这些留美幼童都不会想到,在北洋内部听说河南旱灾的都不多,更别说救灾、重视了!不过,容闳还是说明了,华国同意和谈,尽管条件是救灾河南,只要同意和谈就好,这样自己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估计北洋上上下下也能保全,得赶紧将这条消息传回北京,让袁世凯等人高兴高兴!

一天后,张康仁再次见到梁敦彦,这一回双方算是以官方的身份进行接触,张康仁要求北方让出一条道路,让华国的救灾队伍可以深入河南,从湖北到河南开辟一条灾民迁移之路。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中转点设置在哪里,太过深入河南,恐怕会刺痛朝廷和北洋的内心,也会让洋人顾忌,如果让洋人以为这是第二次北伐开始,事情恐怕就不会那么简单了,不单单是华军与几十万北洋军的战斗,很可能引发国际局势的变动。

由于长江以北的湖北省处于“双方共管”的奇特状态,因此在这里出现华国官方的人、甚至少量军队都不会引起震动,但一旦进入中原腹地的河南,事情就会变得复杂。梁敦彦提出华国可以在河南和湖北的交界处设立中转点,但张康仁认为那里离灾区太远,灾民根本不可能跋涉这么远的距离,恐怕在路上都死光了。反复考量,最终中转点被设置在河南信阳,这里地处河南南部,不至于太敏感,又可以让灾民看到希望。

为了保证中转点的安全,张康仁提出华军派出一个师的部队负责保卫工作,当即遭到梁敦彦拒绝。一个华军师进入河南,一旦出事,北洋军得拿出一个军、三个师的部队对抗,那可是北洋近三分之一的部队。

按照华军实战的表现和北洋军自身会操的结果,包括段祺瑞等高级将领都一致认为,华军一个师可以抵挡北洋军三个师的进攻并不落下风。三个华军师的部队组成的进攻力量需要北洋军全军压上才能抵挡,两个军的华军部队组成的进攻力量,北洋军只有举手投降这条道路可以选择。当然,这是在比较乐观情况下得出的结论。

所以,最终只有一个步兵团的部队被允许进入信阳守护中转点的安全,双方达成一致后,早已准备好的华国救援队伍立刻出发,并在半个月内大大缓解了河南的灾情,至少使因为饥荒而死亡的人数大大减少。

对日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后续工作牵制华国太多精力,要不是北伐准备尚未完成、顾忌国际干涉势力,吕梁根本不用费这么大劲绕圈子。至于对北洋方面开展和谈,也不过是拖延时间罢了,在他看来,北洋集团和袁世凯绝不会放弃到手的权利,如果采取和谈的方式,将会残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北洋残余,不但不利于之后的政局稳定,还会成为发展经济、对外扩张的阻碍,所以,朝廷和北洋必须消失,国家必须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也就是说,不能出现其他的声音,尤其是在这个国家崛起的关键时刻。

就在吕梁静等计划中准备完成的五月时,袁世凯挑选出精锐的谈判团,兴高采烈的抵达会谈地点的上海,尽管仍有怀疑,譬如杨度就认为这是吕梁抛出的诱饵,意在拖延时间,但这也是北洋集团不得不吞下的诱饵,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与其等待华军前来接收,不如通过谈判争取一定的利益。

北方代表团由深受袁世凯重用的梁敦彦为团长,副团长为另一名留美幼童唐绍仪,其中也有在北洋集团浸淫多年的老政客,可谓人才济济。不过代表团中却没有朝廷的代表,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再多看朝廷一眼,那些王爷贝勒、汉族高官,自从慈禧去世后话语权迅速旁落,被北洋全权接收,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权利,不过是等死的蛆虫罢了。(未完待续。)

第五十四章 河源战役 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炮轰东京第六十一章 歼灭第二百零六章 德国考察团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农村第三百零六章 胶州湾第二百六十八章 退位第四百九十三章 四大战区第二百零八章 唇枪舌剑第二百一十二章 狮子大开口第四百零二章 不受重视的伞兵第二十一章 造船厂第一章 英明不朽第三百零一章 大海战 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达成一致第三百零三章 偃旗息鼓第一百九十一章 财团第四百一十四章 零比五十第五十三章 河源战役 一第四百九十八章第一百八十四章 日本人的决绝第三百二十章 入京第二百二十五章 僵局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国覆灭第二百零一章 又一条大鱼第二百零六章 德国考察团第十四章 减租减息第四百六十六章 急转直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北伐结束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陆开启第一百六十六章 飞艇轰炸第二百六十二章 包抄第三百八十七章第六十一章 歼灭第四百二十章 战术欺骗第三百四十八章第三十五章 过年第二十二章 密议第一百八十五章 毫不怜悯第三百一十六章 口袋阵第一百一十章 代号“眼镜蛇”第三百八十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你打我,我打你!第四百四十章 将高傲踩在脚下第三百八十五章第二百三十七章 夺回第一百零四章 官商勾结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南旱灾第三百六十九章第二十七章 城破第二百三十六章 台湾之战第四百八十八章 铺满欧洲的旗帜第一百五十一章 曼德勒大战第四百九十九章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面出击第四百六十章 目标——天皇第一百五十一章 曼德勒大战第二百二十四章 贵州光复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个国家的诞生第二百三十三章 服软第一百七十四章 突围战第一百零六章 所谓死士第三百三十五章 笑话第三百四十五章 半岛战争第三百九十二章第四十三章 夜战第十六章 匪盗第二百三十五章 旧金山条约第一百八十五章 毫不怜悯第四百二十七章 小毛奇的装甲哲学第四百三十一章 战舰世界第三百零九章 青州战役第三百六十六章第四百九十一章第三百四十九章第二百三十七章 夺回第一百零七章 百炼成钢第一百零六章 所谓死士第四百二十三章 组织训练营第一百四十章 海军强国第四百五十六章 一边倒第二百三十章 11、9惨案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陆开启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逃亡第二百六十八章 退位第四百九十九章第三十六章 吴家镇第四十五章 海战 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夫当关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二百零五章 史上第一诈骗第二百七十八章 日月之歌 三第八章 护卫队训练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龙会的覆没第三百四十四章 代理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苦旅第二百二十五章 来自大英帝国的考验第七十六章 无法抹去的伤痛第二百三十四章 达成一致第六十六章 广州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