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发生军变
在南宋与伪齐政权对峙期间,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驻守淮西的几个宋军将领叛乱,带领四万军队,裹挟十余万民众,北上投降了刘豫,史称淮西军变。
宋高宗定都杭州以后,逐渐站稳了脚跟。各地义士纷纷聚集杭州,南宋势力大增。在不长的时间内,南宋组建了几支规模较大的部队,每支部队都达数万人。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涌现出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抗金名将,被誉为“中兴四将”。
“中兴四将”率领的部队,已经不是原来的官军,而是大量招募的新兵。这些士兵,多数是贫苦百姓,不堪忍受外族欺辱,立志报国,同仇敌忔,因而战斗力很强。金军主力北返以后,中原由刘豫政权控制着,而刘豫的士兵,根本不是宋军的对手。宋军连打胜仗,不仅拥有江南地区,而且还占据了江北淮河一带,形势十分乐观,大有中兴的味道。
宋高宗受此鼓舞,也增强了信心,恰在这时,他得到了父亲宋徽宗去世的消息,不由地悲愤交加。国恨家仇,似乎坚定了宋高宗抗金之决心,他重用主战派张浚为宰相,筹划北伐大计。
张浚,四川绵竹人,是名人张良的后代。张浚行为端正,性情耿直,以天下为已任,被誉为范仲淹式的人物。张浚受此重任,激动不已,他决心厉兵秣马,收复国土,即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当时,宋军已经击退了刘豫两次大规模进攻,士气正盛,于是,张浚制定了全面出击、大举北伐的作战计划。张浚令刘光世屯驻淮西,张俊进驻建康,韩世忠居淮阳,岳飞居襄阳,杨沂中为后翼,打算伺机进兵,一举收复中原。
张浚的北伐计划很宏大,也很振奋人心,但要想实现,必须依靠各部队协调一致,互相配合,不能出现纰漏。张浚对屯驻淮西的刘光世部队有些不放心。
刘光世,陕西延安人,抗金名将,“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出身将门世家,从军多年,屡立战功。北宋灭亡以后,他率手下三千兵马投奔宋高宗,得到重用,是南宋建立后第一个建节的将领,他的部队很快发展到五万多人。
刘光世作战勇猛,但治军不严,士兵中有许多流寇土匪,纪律性很差。刘光世喜欢饮酒,常常喝酒误事,他又居功自傲,不听指挥。有一次,刘光世擅自行动,差一点造成全线崩溃。张浚对刘光世不放心,便奏请宋高宗同意,免去他的军职,改任少师、万寿观使。
刘光世无故失去兵权,他本人倒没说什么,但却引起军中将士们的不满。刘光世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叫郦琼,一个叫王德,都是凶悍粗暴之人。
郦琼原是宗泽的手下,宗泽死后,他回到家乡,聚集了七百勇士,后归附刘光世,受到刘光世器重。郦琼为刘光世鸣不平,大发牢骚。另外,郦琼素与王德不和,王德人称“王夜叉”,两人互不服气。
张浚免去刘光世兵权,打算由朝廷直接指挥这支部队,他派朝中大臣吕祉去做监军,任命王德为都统制,郦琼为副都统制。不料,这一下激怒了郦琼。
郦琼本来就对刘光世被免心怀怨恨,如今又让他当副职,位于王德之下,更是大怒。郦琼在盛怒之下,与将领王世忠、靳赛等人商议,打算北上投降刘豫。
郦琼在军中很有威望,他下令部队开拔,向北进军,并胁迫十万民众一同前往。士兵们起初并不知道干什么,但军令如山,只能遵令而行,连监军吕祉都摸不着头脑。只有王德和部下八千多人未动。
等到大军渡过淮河,进入刘豫的地盘,士兵们才明白过来,这是要投敌啊!监军吕祉跳下马来,坚决不肯走,并向士兵们大喊:“你们都是大宋英雄,岂能投降刘豫逆贼!”听到吕祉的喊声,有数千士兵停止不行。
郦琼策马奔来,威胁吕祉说:“你如果不从,这里就是你的葬身之地。”吕祉毫不畏惧,说:“我就是死在这里,也决不做叛臣,免得死后无颜去见祖宗。”郦琼大怒,一刀把吕祉砍死,胁迫士兵继续前行。
吕祉的妻子吴氏,十分贤慧,闻得吕祉噩耗,悲哀伤痛,不愿独生,悬梁自尽了。
淮西军变,其实大多数士兵都蒙在鼓里,并非真心投敌。金国见军心不稳,恐生事端,下令将军队解散,后来不少人又回到南宋,民众也都一哄而散了。
郦琼留下来为金国服务,五十岁病死。郦琼为了泄私愤,不识大体,变节投敌,由抗金英雄沦落为卖国贼,令人不齿。
张浚处置不当,负有重大责任,被免去宰相职务。后来,张浚受到秦桧主和派排挤,无法施展抱负,六十八岁病逝。
淮西军变给南宋造成重大影响,破坏了大好局面,使北伐成为泡影。更严重的是,淮西军变继苗刘兵变之后,再一次给宋高宗敲响了警钟,加重了他对领兵将领的猜忌和防范,以至于后来发生了岳飞被害的悲剧。
在南宋抗金名将当中,韩世忠以勇猛善战而著称,尤其是他大战黄天荡的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