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南宋著名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诗,慷慨悲壮,感人肺腑,千古流传。
李清照,山东济南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文章受知于苏轼,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李格非是文人,家中藏书很多。李清照从小喜爱读书,长大后擅写诗词,才华过人。李格非在朝中做官,李清照在京城开封长大,优越的生活环境和都市的繁华景象,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李清照年龄不大,就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得到苏轼弟子晁补之称赞。
李清照在早年时,写下了著名的《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总结了唐代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评议时政。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表现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见解,令人刮目相看。
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了大她三岁的赵明诚。赵明诚是山东诸城人,著名金石学家。婚后夫妻恩爱,志同道合,高雅有趣,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父亲都在朝廷做官,但仕途险恶,他们先后都遭受到迫害,家属受到牵连。李清照、赵明诚屏居青州十三年,虽然清贫,但与世无争,倒也安静和谐。
公元1127年,李清照夫妻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金国南侵,灭掉北宋,发生了靖康之难。李清照夫妻被迫南逃,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南下途中,路过项羽自刎处,李清照有感而发,写下了“生当做人杰”的著名诗句,对宋朝统治者和不抵抗之人进行讽喻。
偏偏祸不单行,在这国难家破的危急时刻,相依为命的丈夫赵明诚竟然患病身亡。李清照时年四十六岁,她大病一场,几乎丧命。此后,李清照只好独自一人,四处漂泊,先后到过镇江、江宁、洪州、衢州、绍兴、杭州等地,吃尽万般苦头。至于李清照后来是否再嫁,目前存在争议。
李清照逐步从个人痛苦中解脱出来,把眼光投向国家大事,创作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词。她借助历史上抗恶杀敌的英雄人物和事迹,热情赞颂了挽救危局的忠臣良将,斥责宋朝统治者不识良才、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表达了自己的强烈感慨。她的“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诗句,反映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念故国的深厚情怀。
李清照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尤其在词作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有人拿她的词与李后主相提并论,说男有李后主,女有李易安。
李清照的词作,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在前期,李清照衣食无忧,生活幸福,她的词作主要是写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明快,活泼秀丽。代表作有《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
在后期,由于北宋灭亡,国家发生巨变,李清照的个人生活也十分悲惨,她的词作风格,再也没有了欢乐明快,而是充满了悲哀、凄凉,有时也会慷慨激昂。
李清照在流离生活中,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她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等诗句,表达了她对落入金人之手北方故乡的深切怀恋,寄托了故国之情。
李清照在词中充分表达了自己孤独生活的浓重哀愁。她在《声声慢》中,运用叠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的生活处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给人以无限同情。
李清照在表达个人孤苦凄惨生活的同时,还把个人痛苦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充满了忧国忧民情感。她在《题八咏楼》一诗中,恨宋室之不振,感慨江山之难守,留下了“江山留与后人愁”的千古名句。
李清照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留存后世的,有四十五首,另存疑十余首。李清照还写过一篇《词论》,成为她诗词创作的理论依据。
公元1155年,李清照病逝,享年至少七十三岁。
李清照个人生活的大起大落,正是当时国家命运的缩影和体现。可见,国兴才能家旺,国破必然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