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顺

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顺

刘钰一听这个,就苦笑出来。

可能,这也算是小农的传统特色了。

据说,四川井盐那边,也常出类似的事。

而英国圈地的时候,也是妇女在那顶着。

历史上,张謇等人垦荒的时候,被二百多妇女老太,逼得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只能选择惹不起躲得起,直接绕开了。

后世苏北垦荒的时候,也不是没打死过人。甚至还直接扣土匪的帽子,抓起来枪毙,组织警卫队。

但,遇到妇女和老头老太,那就真的是一点办法没有。

这时候,这些垦荒公司的人即便知道刘钰站在他们这边,也连忙解释道:“国公,我们真的没圈他们的地,他们的草荡我们暂时绕开了。”

“这些芦苇荡,是无主的,是朝廷的。我们交钱给朝廷……”

刘钰却笑道:“得,你们其实完全没必要解释。”

“说简单点,就是这些芦苇荡是他们煮私盐的。你们惹不起他们,就想办法逼走他们。”

“他们自己的草荡,你们不敢动,也没必要动。但只要把他们煮私盐的草荡烧了,他们煮不了私盐,只靠煮官盐,肯定活不下去。到时候,就会接受你们的条件了。”

“咱们说的坦荡点,对吧?”

公司这些人尴尬一笑,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就是这么想的。

他们都是聪明人,也都很容易看透这里面的问题。

凡是没办法搞私盐的“无能之辈”——真正听话的、守法的,在这边都被叫无能之辈——他们是愿意接受垦荒条件的。

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给他们土地背后,隐藏的让他们破产的陷阱,还美滋滋的觉得自己这辈子有机会从小农跃升到地主呢。

能搞私盐的,也就是反对垦荒公司圈占无主草荡的主要力量。

没有这些在造册之外的草荡,也就不可能煮出来私盐。因为苏北没有煤矿,也没有山林,他们又不能晒盐,只能靠草来煮。

公司的把戏刘钰看的明白,这就是个缩小版的“淮北盐逼死淮南盐户”的套路。

区别就是,刘钰是用技术进步,逼死成本在15倍于大型晒盐场的淮南盐;而这些垦荒公司,是釜底抽薪,靠圈占麻烦最小的无主草荡,来逼死这些盐户。

说穿了他们的心机,刘钰丝毫没有怪罪他们,反而仍旧面带笑容。

“行了,把你们的人先叫回来,先去别的地方干。这些妇女的事,我来解决。”

垦荒公司的人自然连忙答应,林敏却有些紧张地询问刘钰,或者说提醒刘钰,这种人惹不起,哪怕你是国公,也惹不起,最好不要惹他们。

“国公,这些妇女……你最好还是不要去。不好办。传出去,名声也不好。”

“万一有了什么触碰,到时候竟要投井上吊,这……这传出去……我也难办。”

刘钰笑道:“你且放心,我干嘛去找他们?说句难听的,她们连官话都不怎么会,我去了有什么用?”

“那……国公准备怎么解决?”林敏好奇。

刘钰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说道:“林大人,你知道,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好,会是什么后果吗?”

林敏了然,点头,表示太清楚了。

这件事处理不好,那么下一波就会有学有样,照着葫芦画瓢,那么圈地的事就算是彻底没指望了。

刘钰又道:“林大人觉得,我这么搞,算不算与民争利?”

“呃……”

林敏没回答。

刘钰对自己这种粗暴手段的定性,非常自信地给了个“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化在江苏萌生”的评价。

但在儒家史观下,刘钰这种手段的定性,也非常简单,与民争利、夺民之产、罪大恶极。

不是每个儒生嘴里的“民”,都是士绅豪强的。

那属于给人泼脏水了。

这一次的民,确确实实就是最底层的盐户,与民争利。

这是明摆着的事。

人家原来还能有点产业,刘钰一来,左手一招大型晒盐场让人直接破产、右手一个南洋种植园或者松江包身工套餐等着。

这不叫与民争利,啥叫与民争利?

为啥刘钰那么怕法国空想派和儒家合流?怕就怕在这。

从吕四场到灌河口,范公堤到海岸线,这是整个大顺“畿内”人口密度最小、荒地最多、小农小生产者经济最不稳固的地方。

没有之一。

而即便这样,一个江苏节度使都镇不住,还得他这个国公出镇站台。

面对刘钰的问题,林敏确实不好回答。

而刘钰又问道:“我在阜宁办的那些事,名声如何?”

林敏长呼一口气,吐字清晰,抑扬顿挫:“粗暴、残暴、暴虐。知其为鱼而下饵、知其为兽而设阱,奸恶之徒。”

刘钰拊掌大笑道:“这些妇女的事,你办不了,我却能办。妙就妙在我有个残暴奸恶的名声。”

笑罢,刘钰就和这些垦荒公司的人说道:“这样吧,你们呢,把这边的占地场主、难打交道的那些人,拟个名单。”

“呃,也别明天了。一会儿吧。”

“一会儿,你们派人给这些人送个口信。”

“就说,我,本国公,不是来巡查垦荒的,是要来清查私盐问题。”

“给他们三天时间。我在这里等着。”

这个办法一出,众资本家连声称妙。

唯独一旁的江苏节度使林敏,忍不住叹了口气,揉了揉额头。

刘钰闻他叹息,笑道:“林大人,你缘何叹气?这办法难道不好?”

林敏苦笑一声,心道这算个什么好办法?

这不就是阜宁土改的翻版?

你不敢直接动土地法权,却绕了个圈,用克扣河工款的问题来办他们。

这边也是一样,你不敢动、或者嫌麻烦。

明明是为了要土地,却说是为了办私盐。

你在乎私盐?全大顺一半的私盐贩子,都要在你这摇身一变,成为合法盐商。

你就是全大顺私盐贩子的总后台。

现在却说来办私盐问题?

摆明了,这不就是借私盐问题解决土地问题?

你的残暴名声,苏北谁人不知?刚在阜宁杀了数百人,无村不戴孝,如今又要办“私盐”,好一个名正言顺,可这不就是逼着那些场商场主主动接受买地合约吗?

这些人的背后,肯定有专办私盐的场商。哪个场主场商不搞私盐?

你这是觉得,圈占土地是与民争利,换个查办私盐就是秉公执法?

林敏摇了摇头道:“国公,这办法虽能解决问题,但恐非正途。”

“而且,国公明明是为了土地问题,却要用查办私盐这个理由来逼他们……我看,此事还是商议出个办法,亦或者咱们去和那些场商谈谈,劝一劝他们,使得他们明白此举也是为社稷、为百姓……”

“终究,此事最好还是名正言顺。”

刘钰心里暗笑,心道拉倒吧,这事儿就没法有正途解决。别说大顺此时的行政能力了,以后世的行政能力,城中村那些违法建筑,谁敢动?

正途……正途就是按照这些垦荒公司的说法,一些场主拿出来前朝的契、海书,以民间习惯法的认可,都弄出来个“日出为界”了。

然而前朝时候,站在盐城城头就能看到大海,现在大海在哪?

这件事难在哪?是大顺是否承认民间习惯法契约?是否承认民间的“非法”对土地的占有?

大顺百姓眼里,压根没有公地这个概念。祖上在这拉过屎、在这片芦苇荡砍过芦苇,那么这片地就是他们的。

民间的习惯法,土地排他性的私有制意识,可比英国圈地时候重多了。

“林大人,我问你。你也不是那等不食人间烟火的。你也知道,民间隐田极多。我算来算去,如果只有朝廷在册的这些土地、纳税的这些土地,以本朝之人口、以此时的亩产,怕是多半要饿死。”

“一户小农,在纳税田之外,又开垦了一些隐田,种点地瓜之类的东西糊口。我问你,这些隐田,若是出了争执,地方官认这些田有主吗?”

“再一个,比如这边有片无主地,但一些村落默许在这片草荡里割草养牛,地方官认不认这些草荡就是他们村子的?”

林敏点点头。

“认。”

“民间习惯和各家作证,优于纳税文书。此仁政也,各地默许。包括之前默许私盐贩卖、默许隐田,皆是如此。”

刘钰反问道:“土地法,乃本朝之根本,你不让我用歪门邪路,难道立出法度?就你来说,如果要立此法度,该怎么立?”

“林大人知道川南盐政出的那些事吧?”

“那些占地的地主、本地豪强,说的有没有错?风能进、雨能进,别人不能进。”

“地是人家地主的,资本想用来开发井盐,人家地主收取每年盐场利润的50%怎么了?爱用不用,嫌贵就滚。按西洋人的说法,他们是私有财产神圣性的捍卫者,这么说,也没错吧?”

“林大人不妨想想,这事该怎么名正言顺的解决?”

“或者说,什么叫名正言顺?”

一句什么叫名正言顺,把林敏问的有些不知所措。

名正言顺,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有法可依。

名,明也,明实事使分明也。

这件事,包括川南盐井的事,是没办法分明的。

如果按照大顺的所有制法权作为大道理,就川南那件事来说,是无法解决的。

而这边的事,虽然有法可依,但又是不仁义的、夺民之产的、与民争利的。

无论从法,还是从良心讲,都不可能二者兼顾的解决。

刘钰问林敏,什么叫名正言顺?林敏没法回答。

而刘钰继续追问。

“如果不讲良心,只讲法律,有法可依就是名正言顺,林大人觉得,这需要什么样的法律?”

“最简单来说,关于土地制度、土地归谁所有,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法律,能够既解决苏北圈地,也能解决川南开井?”

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也就是后世争论的“显学”,或者叫“显争”。

即:明朝是否能过渡到虚君立宪、能否靠士大夫阶层“光荣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刘钰对这一套空想是素来不屑的。

其实是和大明末期那些袖手谈心性的人一样,都是在空谈。

有可能,还是不可能,这就是空谈抽象。

离开这个空谈,要明白,重要的是宪,而不是虚君。

否则的话,虚君可简单了,汉献帝刘禅狗脚朕全是虚君。

而具体的宪……

甚至具体的宪,那都是买椟还珠,只追求表面的话,波兰选王制最虚君了。

所有设想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成就了虚君立宪,而不是反过来。

护国公把国会都解散的时候,圈地、造舰、英荷战争打的荷兰割地赔款,英西战争确定海权、真正落实了《航海条例》,一样没落。

而这边根本的经济基础,农业经济,也就是土地。

不空谈,就得谈所有制,具体到这边这个此时全世界小农经济最顽固的地区,就是土地所有制。

所以更具体的法,是要一部土地法、并且能够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土地法。

如果假设能立出来,就证明不是空谈。

如果具体的根本立不出来,那就是空谈。

刻舟求剑的问题,就是忘记了,欧洲资产阶级早期的土地政策诉求,这边早就有了啊,两边情况根本不一样。

土地的排他性私有、村社瓦解地主佃户分化、土地买卖尊重地契、田皮田骨所有权使用权分离,都有了啊,朝廷也都承认,并且维护此法律啊。

那么,在土地问题上,所谓的君主立宪下的革新,萌芽们又准备革出来个什么样的、具体的、不空谈的、明确土地制度的、资本主义的、还立得住不会被小农推翻的土地法?

刘钰问林敏,什么叫名正言顺?

然后他又继续深入,假设不讲良心,只讲法律,完全按照法律办事。

那么,在不讲良心,只讲法律的前提下,也就是幻想中的虚君立宪下,什么样的土地法,才能同时兼顾解决川南盐井困境?和苏北圈地困境?解决困扰刘钰的地租利息过高的困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英国人搞出来“耧车”、学会垄作、轮作、学会中国犁的时候,都已经万历三十六年了,再有几十年初代蒸汽机都出来了。

这边农业技术,这些东西出现的时候,诸葛亮还没出生呢。

土地私有制,在这边早不知道普及多少年了。

现在反而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了。

现在大顺如果想发展资本主义,其土地法,只能是列宁评价“少女般天真的用最资本主义的土地法防止资本主义发展”的“土地全部国有化、只收级差地租、取缔绝对地租”的纯粹的、最资本主义的土地法了。

土地国有化,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最终诉求。

土地国有化,才是唯一能解决这些困境的、不空谈的、资本主义的土地法。

因为【这不过是产业资本家仇视土地所有者的一种公开表现而已,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土地所有者只是整个资产阶级生产过程中一个无用的累赘】。

刘钰这个大顺新兴阶层的总头目眼里就是这样的。

土地所有者,如川南井盐的土地拥有者,那就是一群于生产完全无用的累赘。

要之何用啊?

那么,大明也好、大顺也罢,士绅官僚是否有动力、有能力、有意愿,去立出来这样一个土地全面国有化的、真正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法?

林敏希望刘钰名正言顺。

刘钰反问,林敏不是不知道答案,这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反动的、进步的、空想的、扯淡的,大顺诸多学派,都有土地国有化的想法。

有的是复井田、有的是均田制、有的是四民一体工商皆重、有的是希望国有化土地“禁商有田”……

这在大顺根本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林敏又不是不知道这玩意能解决刘钰说的“名正言顺”的问题。

但是,做得到吗?

既做不到名正言顺,那么就只能用最恶心的名不正言不顺的手段。

包括刘钰在这边圈地、包括川南井盐那边叙州府尹用军队强制签契,全都是肮脏的手段,哪怕放在大顺这个封建王朝的法律和道德下也是绝对肮脏的手段。

大顺现在在苏北,需要的不是“追求永恒的正义王国”的小资雅各宾派,而是一个血腥镇压掘土派平等派的克伦威尔。

英国在1750年左右,也就这几年,已然彻底消灭了自耕农。

Wшw⊙тTkan⊙Сo

大顺别的地方刘钰不敢动,但他必须要在这个时间段,在范公堤以东的4万平方里土地内,消灭自耕农和小生产者。

刘钰不敢在别的地方搞,因为他知道他和他背后的新兴资产阶级肯定会被吊死,赢不了。

而这里,是整个大顺小农经济锁链中最薄弱的一环,他和他身后的新兴资产阶级能赢,所以他们能驱赶别人去当雇工,而不是被别人吊死在路灯上。

但,这不是大顺的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名正言顺立法土地国有化,从而名正言顺地圈地。

这本质上,还是一个封建官僚利用封建皇权,无耻霸占土地。

(本章完)

第1281章 死与复仇(二)第955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一)第694章 做给百姓看第538章 感谢荷兰人第261章 明帝国遗产继承者第796章 工商局第753章 表演战(三)第173章 对日最后一舔第339章 取义第81章 麻杆打狼两头怕第776章 东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308章 礼法还是利益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96章 未雨绸缪第44章 三百年后第275章 明知故问第1415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六)第1089章 工业革命(二)第1467章 最后的闹剧(十四)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855章 短暂当人(上)第417章 最后的机动兵力第1423章 言方兴(上)第1001章 缺陷第1508章 终章 九三年(廿六)第1218章 轮台之思(五)第370章 翻译优先级第188章 对策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78章 钓鱼先撒饵第1507章 终章 九三年(廿五)第708章 海战(六)第1348章 三角贸易(上)第854章 一分钱难倒天子(四)第552章 理想国第1062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六)第115章 榨最后一滴汁第1110章 上国心态(四)第916章 南洋大开发(十一)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486章 借势做正统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1428章 王谢燕 百姓家(上)第1363章 国富论(六)第1228章 开战(七)第497章 急躁第1497章 终章 九三年(十五)第1177章 启蒙跃进年(下)第712章 反击第1263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九)第1254章 封爵加分项第126章 一言为知己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442章 打人还要被感谢第580章 同样的荷兰人,不同的态度第64章 笑与悲第1231章 开战(十)第944章 南洋印度贸易区(中)第1499章 终章 九三年(十七)第1498章 终章 九三年(十六)第587章 不平等第623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457章 刻舟求剑(上)第285章 黄淮患第1466章 最后的闹剧(十三)第424章 卧薪尝胆还是毫无骨气第1301章 死与复仇(二二)第217章 国虽大,好战必亡第1353章 英国的总崩溃(二)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955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一)第24章 奇怪的圣旨第1415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六)第1117章 传承第1065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九)第552章 理想国第646章 亮相带来的思维改变第422章 突入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210章 航海条例第249章 暂借第915章 南洋大开发(十)第1106章 工业革命(十九)第241章 泰兴十六年的变化(上)第331章 雷罚第808章 阉党(中)第968章 盐改的第二封奏疏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681章 隐喻(下)第1516章 终章 九三年(卅四)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671章 伐韩?伐蜀?(中)第1441章 分歧(七)第26章 镀金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一)第1122章 乡约村社(三)第1077章 争功(二)第255章 两制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470章 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