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

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

至于在檀香山上孟松麓对信仰的社会实践,只能说,纯是过家家。

三十多个岛上掌握着最先进生产力的人,把孟松麓教的礼法等,当成过家家酒的规则。

唯一让他们陪着他玩的原因,就是过完家家酒之后,会给工钱……非常多的工钱。

他们热情满满地参与这场家家酒的原因,逻辑很简单。

国家政权的建立,可以快速推广技术,拉升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水平拉升,可以促进社会分工,更少的人种粮食,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

更多的非农业人口,可以去山上砍檀香树。

砍更多的檀香树,可以卖更多的钱。

更多的钱,可以提升他们在“松苏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天下”内的地位。

两个不同的天下,正在塑造不同的传统。

传统本身,也是一种现实。

大顺的皇权,靠的不只是武力在维护,更靠着惯性和传统。

权力,大多数时候,靠的是别人相信你有权力,你才有权力。

在这里,这三十多号饿狼,真的会以臣子的心态面对所谓的檀香山王?

你寄吧谁呀?

…………

与此同时。

大顺的西南边疆,高浪埠。

曾经僧伽罗人管这里叫Kola-amba-thota,当年去地中海玩路过这里的汪大渊,回国后,空耳成了高朗布,实则意译是盛产芒果的港口。

后来葡萄牙人来,空耳后,把高朗布,变为了Colombo,哥伦布、科伦坡,用来纪念哥伦布,消解其原本含义。

再后来,中国人又来了,一样也是空耳,从科伦坡,变成了高浪埠,用来感叹印度洋的夏季风暴。

空耳加会意翻译,是消解外来语影响的最好方法。

在这一点上,葡萄牙人把高朗布翻译成科伦坡哥伦布、而大顺又把科伦坡再译回高浪埠,用的是一样的办法、同样的思路、同样的消解历史虚无历史的文化侵略。

此时,正值印度洋风暴季到来前的最后一段时间。

一艘大顺的商船,在高浪埠外海驻足,并没有进港,而是升旗朝着远处的两艘法国军舰致敬。

这是两国之间互相给面子的一种规矩,法国的商船看到了大顺的军舰,也要如此。

毕竟四十多年前,法国人第一次来广州,为了彰显自己才是“欧罗巴正统”,就因为英国商船不致敬的事,把英国水手打了一顿。

大顺这边,刘钰后来有学有样,把荷兰人也用差不多一样的理由,把他们的水手打了一顿。

两边还是比较默契的。

当然大顺是武装中立同盟的发起者,中法密约在奥王继承战争结束后密约就结束了。

但英国人封锁能力强,可以对法国实施禁运。

所以大顺这个武装中立,实际上的态度还是很明显的。

两国是标准的不结盟,但合作。

商船上,权哲身和居然再度有缘同行万里来找弟弟的赵立本,已经算作是半个朋友了。

当初权哲身在海里求救的时候,赶巧去拉屎的赵立本,帮着水手一起把他拽上来的,也算是半个救命恩人了。

权哲身看着远处的高浪埠,询问船长道:“咱们何时才能进港?”

船长皱了皱眉道:“今天的情况有些特殊,估计要等一阵。锡兰都督好像是在约见法国都督,阵仗挺大的,一时半时怕是不能进港。等一阵吧。估计港口那正在列阵迎接。”

“估计一会儿还得放炮、鸣枪,咱们等一等吧。”

船长说的没错。

高浪埠今日确实有些特殊情况,也确实是军队方面出面列阵迎接。

但,迎接的不是法国的印度总督,只能说是法国的前印度总督。

就在几天前,已经不是了。

至于原因,如果用大顺这边的人比较容易理解的典故,就是个很容易理解的事。

最简化:

就是英人密与法户政府尚书曰:必召回杜普莱克斯,方可和。

户政府尚书遂屡进言,罢杜普莱克斯。

于是法王降金牌,以查尔斯·戈登,往印度,宣召,收权,命杜普莱克斯速回巴黎。

当然也没这简单。

法国户政府尚书、海军部总秘书长、符宝郎,马超尔特·德阿尔诺威利,因为要搞士绅一体纳粮,被贵族攻讦。

宫廷中地位不稳,急需在法王面前巩固自己的地位,为此不得不在外交上展示出成果。

马超尔特以为自己找到了巩固地位的办法,认为自己为法国争取了二十年的和平,为自己的财政改革留出时间。

遂屡进言,罢杜普莱克斯。

大体上,就这么个事。

但情况也要具体分析。

马超尔特只是单纯的蠢。

不是那种坏。

蠢和坏,还是要分清楚的。

这也算是英法七年战争爆发的一个原因。

如果抠掉普鲁士,而用英法的视角来看历史上的七年战争,华盛顿砍人和杜普莱克斯被调离,才算是英法视角的七年战争的开端。

英国不想在杜普莱克斯在印度的时候,和法国进行全面的殖民地争夺战争。

几乎就是杜普莱克斯刚回巴黎……历史上,杜普莱克斯10月26号离开印度,次年3月份抵达巴黎,屁股还坐热乎。

英国海军的“老顽童”爱德华·博斯克恩,5月份就带着军舰去了北美,干爆了法国两条船。

波及北美、非洲、印度的英法全面殖民地战争,早于普鲁士闪击苏台德地区。

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公司,英王乱命可以不奉召。

法国东印度公司,是都督府,法王一纸诏书,总督就得乖乖换人。

此时,在高浪埠的都督府中,杜普莱克斯已经喝醉,对着大顺的锡兰都督杜锋,诉说着心里的不痛快。

痛骂着马超尔特·德阿尔诺威利,是个“像猪一样愚蠢的内阁大臣”。

杜锋则是非常熟练地回忆着刘钰教过他的一句话:“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嘴上自然是安慰着杜普莱克斯,心里却是暗喜、狂喜。

喜的已经快要绷不住了。

杜锋对杜普莱克斯是有些忌惮的。

庙算之内,印度的事早已经算定,大顺凭借地理和投送优势,战略上是非常藐视英法在印度的经营的。

战术上,杜锋主要盯着两个人。

一个,是眼前这位很早就和刘钰打过交道的杜普莱克斯。

另一个,就是简直是他翻版的、这几年脱颖而出的英国青年克莱武。

从大顺收集到的信息来看,英国那边是很器重这几年脱颖而出的克莱武的。

短暂的和平期,克莱武回英国了。

但这并不是个好消息。

因为克莱武某种程度上,步入了英国的中上层社会,他娶了马斯基林家族的女儿。

此时这个家族还不算出名,只能算是孩子能上剑桥、中上层社会里靠下的那部分。虽靠下,但也是中上层,起步就是剑桥,总不能说这是百姓平民。

后世这个家族还是挺出名的。

克莱武的大舅哥,内维尔·马斯基林,是第五任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第一次测算地球的质量、编写了英国的月距角法航海年历,虽然测地球质量和卡文迪许的扭矩引力法不一样,但也史书留名了。

这个家族的后人,吹牛X是挺猛的。二战中号称是变魔术,把苏伊士运河变没、隐藏亚历山大港来躲避德军轰炸的那个“战争魔术师”马斯基林,就是克莱武大舅哥的孙子的孙子。

也算是“天文”世家了吧。

毕竟,天文学、数学、魔术、占星术,有段时间不分家。

按照大顺这边的理解,世代“太史公”、世代“钦天监”,肯定不是顶尖贵族。

但你要说娶这种世代传承专门干这一行的女儿,不算阶级跃迁、摸着上流社会门槛,那肯定也不对。

在大顺这边看来,英国让克莱武回国,倒更像是在传递一种信号:试图让法国相信,英国有意在印度保持和平,从而让法国替换掉老琢磨着在印度搞事的杜普莱克斯。

英国的好战分子是克莱武。

法国的好战分子是杜普莱克斯。

之所以说法国的户政府尚书、符宝郎马超尔特只是单纯的蠢,不是坏,也是因为英国人做出的姿态,好像真的有在印度和平、谁也不惹事的意思。

马超尔特是改革派。

他认为,法国的经济已经出了大问题。

所以要改革。

甚至他在财政改革的思路上,和刘钰是一致的。

废除士绅可以合法逃避的士绅优待,全面清查土地,均亩税。

马超尔特的改革思路,差毬不多,因为理论上征收的十一税,贵族和教士阶层,都可以合法逃避。

所以,他要求取消十一税,而全面清查土地,征收二十一税。

看似降税,实则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因为十一税,是贵族和教士都能合法逃避的。

大量的税,全压在了第三等级的身上。

也就类似于废除士绅优待、摊丁入亩、清查田亩。

法国号称欧洲小大明,真不是白叫的,其实挺多类似的,区别就是法国有二十万贵族,而大明有六十万生员。

他在外交上的“幼稚”,其实也是一种无奈。

他反对法奥同盟、反对英法开战,认为法奥同盟,纯他妈就是帮着奥地利打工。牝鸡司晨,不可取,王上万万不可信妇人之言云云。

所以他认为,法国现在的当务之急,是避免战争,内部改革,否则法国可能会闹革命——理论上,后世看,有些人认为,如果马超尔特的废除贵族教士十一税避税,全面征收二十一税,是有可能避免事后的大革命的——当然,这基本上只是一些人一厢情愿的幻想。

总之,就是他试图避免战争。

并且为了避免战争,不得不做出妥协。

英国人开出的条件之一,就是把杜普莱克斯从印度调回去,因为杜普莱克斯有脑子,且好战。

这样,名义上,就可以保证印度方面,英法都不去参与印度各节度使的内斗,也就能够保持和平。

马超尔特认为,法国不可能一面进行战争、一面进行内部的二十税一改革。

税制改革,是当务之急。

否则,贵族和教士合法避税,税全压在第三等级身上,早晚要出大事。

故而,他陷入了一个怪圈。

改革,触动大贵族和巴黎高等法院的利益。

所以受到攻讦。

受到攻讦,他要争取自己的地位,如果连内阁大臣都不是了,还改个屁?

所以,他又必须做出事来,获得法王的认可。

那么,做什么?

通过对英国的退让,获得和平,展现自己的外交斡旋手段,提升对法王的重要性。

为法国争取二十年的和平,为自己获得王上的器重和宠信。

完成财政改革,避免社会危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教士和贵族特权,完成士绅一体纳粮,偿还国债,稳定政府收入,减轻第三等级怨气。

(本章完)

第419章 绝望第428章 精锐对精锐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1441章 分歧(七)第337章 见过第1487章 终章 九三年(五)第929章 觉醒(一)第1360章 国富论(三)第188章 对策第41章 得来全不费工夫第1475章 临别告诫(一)第145章 临行琐事第195章 过时了第531章 两头下注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906章 南洋大开发(一)第151章 资敌以粮第1216章 轮台之思(三)第1194章 木牛流马(一)第742章 巴达维亚新政(三)第875章 留人诛心第199章 报捷第24章 奇怪的圣旨第93章 破题第708章 海战(六)第2章 枯燥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满足的顺畅第1317章 人多声音才大第625章 手段第1205章 太子难当(中)第497章 急躁第1105章 工业革命(十八)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646章 亮相带来的思维改变第905章 罗马和迦太基第268章 瑞典人也卷入对俄忽悠第1093章 工业革命(六)第499章 洗头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980章 决胜千里之外(三)第595章 缺钱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689章 建议投降第396章 权轻而言重第346章 埋雷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四)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1053章 皇帝眼里的改革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311章 满BUFF皇子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513章 皇帝的职业病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265章 反对一口通商第162章 非是养死士第220章 双簧保底第1308章 死与复仇(二九)第45章 冰墙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776章 东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1063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七)第501章 宗法殖民体系第2章 枯燥第955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一)第1306章 死与复仇(二七)第504章 善胜敌者,胜于无形第207章 西域不过小事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999章 和过去不一样了第1481章 临别告诫(七)第1248章 钻石湾屠杀(四)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15章 居高临下第207章 西域不过小事第1454章 最终的闹剧(一)第1187章 理藩学(上)第665章 分赃大会(二)第1458章 最终的闹剧(五)第108章 断章取义第517章 城里城外(上)第1295章 死与复仇(十六)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顺第985章 决胜千里之外(八)第404章 异端相见第417章 最后的机动兵力第869章 “不正当”竞争(一)第1413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四)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461章 买办是条不归路(上)第156章 新思维第540章 带紧箍咒的好汉(下)第1234章 三战定印度(一)第166章 不知为何而战的强军第509章 回报率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52章 模棱两可第241章 泰兴十六年的变化(上)第365章 垄断权的军事义务第1068章 恶龙残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