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大忠臣(下)

第1221章 大忠臣(下)

当然,山东的转型,前提是得有南洋和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和肥料基地。在化肥出现之前,或者说,在智利或者孟加拉的硝石拿到之前,东北的大豆就是最好的经济作物肥料。

凭借光合作用和根瘤菌以及根系对营养的吸收,可以有效地转移肥料元素。

而殖民扩张在此时的意义,也就更加的有用。

搞死印度的棉纺织业,松苏的棉纺织业就能大发展;搞死印度的烤烟叶,山东的烟叶就能大发展;搞的日本四分五裂,花生油料烟草柞蚕丝绸等,也能大发展。

关东的高粱米、小麦等,也可以在山东的转型期,提供稳定的粮价。

至于减租、减息、长佃这些,不能避免小农经济被冲击,只是提振小农在转型冲击下的抵抗力。

而且,其实做这件事,难度也不是很大。

明末时候,你要均田,老子就投满清;抗日时候,你要减租,老子就当汉奸。很正常。

没有外部力量,纵有反对,也不会那么难受。并且本身,刘钰喊的这些看似是抑兼并的口号,在封建王朝也是政治正确的。

除了一段反动透顶的白色时期,哪怕是封建王朝,甭管做不做,但是减租、减息、扶助农工的口号,嘴上喊喊还是可以的,而且是算作政治正确的,并不会被枪毙。

复古儒学那群人,喊的比刘钰可激进多了,要直接搞土地国有化加授田制呢。大家最起码在嘴上,还是追思三代之治周礼制度的,那明确的土地国有化加授田制,自然就有某种神圣性,最起码在嘴上是有的。

当然,嘴靠不住。

事实上,这个难度不是很大的前提,又是之前二十多年,以对外扩张为契机,引导的实学发展和刘钰的义学体系下的学生。

大量的非士绅出身的、学的不是十三经那一套东西的“读书人”——虽然主流社会不承认他们也配叫读书人,你们也配叫读书人?但从认字会算数懂农学算作读书人的定义看,他们其实又算。

而且,刘钰是在威海练的兵,莱登出身的实学子弟,颇多。

最后肯定也是要解决黄河问题的,不管从那个角度去看。

哪怕是从最无情的、纯粹的唯生产力的角度去看,黄河泛滥搞得几千万亩耕地三十年缓不过来,那也应该解决黄河隐患。

只不过他嘴里说的,似乎还是传统的抑兼并思想,来伪装自己的真实目的,刘钰可以确信,皇帝分不清。

因为这些年,刘钰制造了一个大大的假象:新时代是和松苏模式绑定的,且只有这么一种。包括关东、南洋,都算是松苏模式的变种,尤其是土地制度上不抑兼并反而鼓励兼并。

虽然刘钰整天埋汰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实际上皇帝依旧是。

他还是分辨不出来,或者说,脑子里依旧没有资本主义的概念:地主只能长佃、减租、减息了,投资土地的回报率大为降低,那他们的资本难道全都蹲菜窖里,眼瞅着白银一天天贬值?

在这个时代,国家和政权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如果没有专营平准均输的本事,那就该用各种政策,引导资本该往哪跑。

这一点,英国做的就很不错,因为做的很不错,所以恨得刘钰牙根痒痒。

《曼彻斯特法案》和东方棉布禁止令让刘钰不爽的原因,就是英国政府在引导资本投向棉纺织业,曼彻斯特法案为其国内棉纺织业开了个口子,高关税则在扶植本土刚起步的棉纺织业发展。

法国虽然差了点,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其实法国的问题,大顺是最容易感同身受的。

可以说法国的蜜糖法和严禁朗姆酒法,影响了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发展;但反过来说,也有利于保护国内传统的白兰地、葡萄酒、麦酒等传统农业和酿酒业的利益,否则甘蔗酒的冲击下,本土传统的种植业、酿酒业,生存会相当艰难,大量破产。

这些东西只看表面是不行的,大顺有自己的问题,就是特色产业基本不会受到冲击、高端奢侈品行业全球独步、低端消费品拥有质量和价格双重优势。但是,大顺的土地收益率太高,以及耕地是资本避险的第一优先选择,让大顺这边的发展很是难受。

换句话讲,英国的故事,是英国用政策保护了本国棉纺织业,且在引导资本投资棉纺织业;法国的故事,是法国在用法律,防止甘蔗酒产业对国内传统产业造成冲击;大顺的政策,因地制宜,应该是用政策引导资本,不要往国内那十几亿亩的耕地上跑,找点除了土地之外的别的事干。

这个问题不解决,最后那就只能导致最剧烈的手段,让你根本没机会投资土地。真到土地严禁买卖的程度,你的钱,除了干工商业,还能干啥?

所以,即便改良,那也不是说修个铁路、建个工厂就叫改良的。

改良,是指不违背最基本的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做出政策,促使降低利息、降低土地收益率,使之投向工商业。

做不到这一点,连改良都没资格叫的。

刘钰在松苏的改革,是改良,本质也是在用尽各种办法,降低利息、降低超经济剥削状态下的地租收益,让那些钱去往他希望去的地方。

刘钰现在提出要在山东做的事,也是改良,因为他不触及到大顺的土地私有制体系,而是以朝廷的暴力机关,强制达成减租、减息、长佃的效果,促使资本流向工商业。

姿势不一样,本质其实一个吊样。

只不过姿势一换,皇帝就看不明白了,顿感熟悉。毕竟别说皇帝了,就是大顺的实学派中的精英,很多人也就是个对着大象观察,然后画影子来描绘大象的状态,连盲人摸象的水平都未必达到。

至于复古儒学派,那纯粹是照着经书念经,学其形,恰好看似好像他们要解决土地问题。但解决土地问题是他们的目的,而刘钰和他们尿不到一个壶里的原因,在于土地问题在刘钰这只是手段。经书里的王道再温柔,可工业化这种东西,十三经里却是没有描绘的。

如今听刘钰说完他要做的“传统的抑兼并”手段,皇帝的警惕终于放下了许多。

刘钰又趁热打铁道:“此事,既是尝试,为后世做史鉴。臣以为,黄河大堤事,在民心、民力可用。若民心、民力可用,则不过三年可成之事。是以,不必急于一时。”

“况且是否可用,尚需尝试。臣请先以青州府和武定州为试点。若行,则可推之于新河道南北。”

✿тTk ān✿¢O

他也没有一口要督办一省,而是要以国公的身份,去督办一府事,最多加上靠着的、很多情况已经不同的莱州登州。

青州府不大,但是该有的都有。

有理论上比较适合种植烤烟的黄黏土带砂地,在诸城。

有山东比较容易开采、而且煤矿质量非常不错的博山。

有此时比较方便的铁矿、铜矿,也在临淄附近。

距离胶州湾非常近,只要铁路修好,哪怕是靠现在这种破蒸汽机车,也一样可以快速运输。

距离东北大豆产区,也非常的近。而且两边靠海,粮食价格,只要有个强有力的政府,就能保持稳定。

虽然因为运河经济带导致的山东经济重心在鲁西南、鲁西北的问题,临淄这样的千年古城这些年混的有点惨。

但一旦找准了方向,刘钰确信,足以达成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快山东的经济格局就要重新改写。

地理上,是距离莱州、登州这两个实际上已经基本完成了小农转型的先发地区最近的地方。

政治上,也可以很快建立起来一个样板,积累足够的经验。并且,应该来说,青州府是尝试改良的好地方,至少比现在的鲁西南地区要容易。

由于本身这个问题,是因黄河问题而起的。

刘钰选了武定州、青州府,实际上也就是说,黄河可能要夺大清河、小清河、或者徒骇河这三河之一入海。

至于具体选哪一个,要等测绘之后才能确定。

向南是不可能的,有泰山和山东丘陵阻挡,不可能从南边选。

而往北,那又是皇帝万万不愿意看到的,皇帝当然不希望黄河走直隶,能在山东肯定比走直隶强。

一旦选定,还有需要未雨绸缪之事要做。

包括之前驿道的重构。

原本的大清河小清河徒骇河的河运、盐运等等问题,都要提前部署。

比如选了大清河作为黄河夺取的河道,那么小清河和徒骇河就要提前治理;反之亦然。

而且还要提前解决选定了河道地区的盐政、草荡、垦荒、盐业生产转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确实,治黄只能是个系统的工程,而鉴于之前运河时代治黄、盐业、民政等都是分开的,实际上就算朝中对黄河改道一事达成了共识,能够抓起来这件事的也没几个人有这种全面的经验。

这个要求,比皇帝预想的还要简单。考虑了一下刘钰说的种种,皇帝便道:“如果青州事成,那么还要济南府、曹州府、东昌府。至于泰安府、兖州府……爱卿就不要插手了。”

“再者,若在青州府治盐事,孔府铏盐……这些东西,爱卿也不要去管,自有制度,不要惹的许多议论。兖州府牵扯太多,爱卿真要减租减息,曲阜也动不得,否则天下议论。”

“青州、武定、济南、东昌、曹州之中,济南事似最简单。而最难的,还是东昌、曹州,还要解决运河废弃之后的诸多事。”

“在印度战事之前,朝中难有那么多钱投入。前期只去青州,看似简单,朕也知道,你做事纵然得利甚多,但前期也必要钱、要人。”

“除却铁路事,朕允了商贾投入。除此之外,卿还要什么?”

(本章完)

第309章 无夷可征的征夷大将军第281章 专业行贿第914章 南洋大开发(九)第980章 决胜千里之外(三)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1066章 恶龙残影(一)第635章 集齐七美德的刘钰第717章 臀与脑第1011章 错乱的美第520章 科班与草莽第677章 科学院(下)第230章 科技攻关小组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531章 两头下注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108章 断章取义第1327章 有格调的小圈子(中)第801章 时代的浪漫(下)第1486章 终章 九三年(四)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1306章 死与复仇(二七)第1236章 三战定印度(三)第943章 南洋印度贸易区(上)第348章 怕疼第66章 认可第377章 最后一次外交(下)第316章 结善缘第1359章 国富论(二)第1459章 最终的闹剧(六)第410章 白马是马第955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一)第578章 信了个寂寞第25章 前朝旧事今日师第612章 抢人才第185章 提前交兵权第201章 七擒七纵亦不惧第961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七)第605章 怀念过去(上)第974章 照旧第58章 学习?学个屁!第195章 过时了第238章 敲定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1032章 推广蒸汽机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动物(中)第1100章 工业革命(十三)第1515章 终章 九三年(卅三)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二)第1216章 轮台之思(三)第419章 绝望第1015章 虎兕出于柙第1102章 工业革命(十五)第541章 人性第95章 任侠士第383章 两全其美第487章 开眼第278章 不要做梦第387章 意外之请第1195章 木牛流马(二)第1443章 歪经已成(中)第783章 作死第1123章 乡约村社(四)第19章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第703章 海战(一)第387章 意外之请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320章 荣誉第1270章 攻防心里(五)第880章 区别对待(上)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1414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五)第728章 好骗与不好骗第788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五)第657章 光荣复辟(中)第1079章 争功(四)第499章 洗头第211章 撬动的杠杆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二)第785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二)第742章 巴达维亚新政(三)第828章 海牙惨案(五)第1436章 分歧(二)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兰西(下)第751章 表演战(一)第734章 咱们(上)第179章 无处可抄的体系第1170章 备战(九)第46章 哈士奇第1162章 备战(一)第715章 归义军(中)第1110章 上国心态(四)第936章 绑定(下)第1362章 国富论(五)第677章 科学院(下)第252章 特许第220章 双簧保底第463章 买办是条不归路(下)第1392章 凡尔赛和约(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