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6章 死与复仇(十七)

第1296章 死与复仇(十七)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人,赶上了风口,忽然一下子发达了,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焦虑感。

这种焦虑感,源于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发达。

因为不知道,所以焦虑于能否保持、且能否传递下去。

英国此时的整个社会,便处在这样一种焦虑当中。

一旦面临这种焦虑,主流想法无非三种。

一种是宗教,因为我们是天选之人,神选子民,所以我们强大了、发达了。

一种是传统,经典的就是辉格党那一套,一切此时此刻都是传统的过去所注定的,我们的传统注定了这一切。

还有一种,就是反思,比如此时欧洲启蒙运动、包括英国的坦普尔侯爵所掀起的中国热,并且试图从一个同样强大的国家中找到规律,来避免这种“不知道怎么就发达了”的焦虑。

此时英国的整体氛围,就处在这样一种焦虑当中。

当这种焦虑面临战争的时候,就会表现出狂热性和短暂性。

如同奇迹年时候,全面的狂热,对皮特的无限战争的狂热支持。

如同奇迹年之后,全面的恐慌,对皮特的政策各种抨击。

皮特是靠煽动民意,甚至可以说算是民粹起家的。自然,当情况不对的时候,他也就会遭到极大的反噬。

他是爱英国的,虽然他的很多举动就是政治投机,比如他一直以“大平民”自居,为此获得了大量的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支持,因为此时他们是民。但历史上当情况逆转的时候,他接受了查塔姆伯爵的册封,立刻失去了大量的支持,以至于金融街取消了对他再度掌权的庆祝。

不过,但他真的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英国。

因为,他相信,商业贸易的力量,胜过地主地租的力量。

而他的一切战略,都是围绕着扩展商业贸易力量的路线来的。

所以他确信,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英国,而内阁的其余人都是虫豸。

也因此,他能比别人更敏感地觉察到大顺参战的目的,以及大顺想要的东西一旦达成会给英国带来怎样的灾难。

大顺这边扯着嗓子喊的“印度问题引发了大顺的安全焦虑故而参战”这一套东西,骗一骗老百姓也就罢了,或者骗骗那些自我反思者也还行,但威廉·皮特是肯定不信的。

和后世历史上,英国拿到了世界话语权之后的自我神话不同,此时的一部分英国比较清醒的人,还是清楚自己是怎么发达的。

以纺织品为例,至今为止,围绕着纺织品关税,英国进行了数次的调整。

1685年,第一次对东方纺织品增加10%关税。

1690年,拟定了55种东方商品清单,必在之前的基础上,再度增税20%。

1701年,第一次棉布禁止令:

【自1701开始,波斯、中国或东印度制造的所有锻造的丝绸,孟加拉和与丝绸或草药混合的东西;以及所有印刷的棉布,以及所有在那里涂漆,染色或染色的,应被锁在海关专员指定的仓库中。所以上述任何货物都不应该被使用,在英国,无论是服装还是家具,没收,对拥有或出售其中任何一件的人处以二百英镑的处罚】

1702年,再度对东方纺织品增税15%。

1707年,27种东方商品名单出台,关税再加50%。

1721年,第二次棉布禁止令:

【为保护和鼓励本王国羊毛和丝绸制造业的法案,在一千七百二十二十二月二十五日之后,禁止于服装,家居用品,家具或其他方面使用和佩戴所有印刷、染色或蜡染的棉布】

和后世鼓吹的某个发明一出现,立刻使得英国利于不败之地完全不同。

简单来说,英国真正清醒的人,很清楚,英国产业的发展,是幼稚产业保护主义或现代进口替代工业化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或者更明确点说,是东印度公司用暴力手段,摧毁了印度的工业。

这和后来中国的情况很不同,中国手工业是被机器大生产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效率打败的。

而印度手工业,是被刺刀、大炮、军队、火枪所摧毁的。

现在,大顺参与欧洲战争,之前就已经十分严重的棉布走私问题,使得此时的英国,不得不面对一个难题。

这个难题,并不是简单的理性或者经验的理论问题。

而是,人的思想,认知,是可以被长期扭曲的。

中国有句话,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英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可以用这句话解释的。

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之前搬起过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因为,之前因为东印度公司的“进口问题”,导致过一次英国严重的货币不足和贵金属危机。

当时,英国都在批判东印度公司,说这场危机,是东印度公司的责任。

而东印度公司的董事,著名的经济学家,托马斯·蒙,用两篇雄文,用他的经济学理论,证明了一件事:

【贵金属的流失,本身并不是对经济的损害。东印度公司的做法,间接地使经济受益。不仅一些进口商品在再出口时产生了更大的利润(主要是到欧洲大陆做二道贩子),而且航运业的增长和码头工人的就业也大大增加,更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

【所以,贵金属流失本身,并不是对经济有害的行为。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还是非常有益的。】

这,是东印度公司存在的“合法性”。

而且,东印度公司这些年,一直在花大笔的钱,养一群鼓吹手,证明东印度公司给印度和中国送白银的行为,是对经济非常有益的。

天天讲。

月月讲。

年年讲。

托马斯·蒙的水平到底怎么样呢?

这么说吧,他认为【英国不如荷兰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英国国民的劣根性。而英国人不具备荷兰人的职业道德、对炫耀性消费的克制、以及充满活力的商业精神、平凡而伟大的民族性。这些,都是英国人所不具备的,所以英国的贸易不如荷兰。】

他的两篇雄文,是东印度公司一直以来的理论基础。

也是东印度公司能够再度获得贸易特许权的理论基础。

架不住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讲了几十年,公司雇佣的宣传员一直在宣传。

在英国,这套理论,是真的有人信,而且信的还不少呢。

那“搬石头”的问题,也就出现了。

东印度公司是靠什么挣钱的?

把外国货卖回本国,把白银往印度中国送,从而保证了公司的利润。

大顺选择参与欧洲战争,如果要搞自己往欧洲卖货,谁的损失最大?

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的那一套理论,是否支持进口和贵金属外流?

支持。

对中国的工业资本而言,是大顺西洋贸易公司买货,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买货,有区别吗?

没有。

对中国的商业资本而言,是他们控股的西洋贸易公司运货,还是东印度公司运货,有区别吗?

区别大了。

对英国百姓而言,是东印度公司卖茶叶,还是大顺这边过来卖茶叶,有区别吗?

没有。

东印度公司存在的经济学解释合理性,提炼之后,是解释“贵金属外流合理”?还是“东印度公司存在合理?”

当东印度公司等于卖货者的时候,这是一件事。

但如果东印度公司,不再等同于卖货者的时候,这就是两件事了。

为什么说这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如果当初从一开始,东印度公司的经济学家,就站出来说:穷吊,你们捞不着入股,看着我们挣钱眼红,就在这穷哔哔。我们公司就是买办,就是靠进口商品打击本国工业而发财的,国王还有股份呢。你也不打听打听,大股东都是谁,就在这穷酸,我们就是统治阶级,不服憋着。

这就不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可明明是个很简单的事,非得让董事会成员成为经济学家,再专门写文章证明贵金属外流未必是坏事。

从而站在一个更高的经济学的角度,反推出了东印度公司存在的合理性。

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东印度公司天天讲、年年讲,讲的英国很多人相信这一套理论。

那按照这个理论推下去,无非就是大顺取代了东印度公司,作为货物提供者。既然贵金属外流,未必是坏事,那为啥不能接受呢?

威廉·皮特新托马斯·蒙的这一套理论吗?

显然不信。

之前,信这套理论的人,显然不会反对东印度公司。

而不信这套理论的人,显然是反对东印度公司的。

但之前反对东印度公司,也分两种情况啊。

一种,是纯粹的三观问题:在这扯犊子呢?在这个贵金属世界通用、不能印纸钞的时代,你跟我说贵金属外流、进口外国货物,未必是坏事?这说得通吗?

另一种,不是三观问题,而是利益问题:凭啥伱东印度公司自己霸占这东方贸易品?这么大一块肉,凭啥就你们自己吃?我也想吃呢。

第一种人,倒是好说,他们的三观决定了他们的态度,并且由此三观引出的行为,可以确定,之前反对东印度公司,此时就反对大顺的贸易品进口。

第二种人,那就麻烦了。

东印度公司炸了,是不是好事?

当然是好事啊。

大顺把货物运到伦敦,或者阿姆斯特丹,放开关税和贸易保护,好不好?

当然好啊。

我可以卖茶叶,你可以卖丝绸,他可以卖棉布,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为啥不支持放开关税?

我一不是兰开夏的纺织工、二不是在曼彻斯特开纺织作坊的、三不养羊、四不搓羊毛、五不捏陶,我为啥不支持放开贸易?

纺织工失业?可以去北美当契约奴嘛,好好干个七八年,不就有自己的一块地了吗?

对于一些中产家庭,尤其是买了国债的中产家庭来说,这本身也不是个坏事吧?

比如,国债可以用关税来抵押偿还啊,总比自己买的国债打水漂了强吧?

威廉·皮特不怕别的,就怕大顺这边参战的目的是贸易问题。

基本上,英国可以守住海峡,这一点他信心十足。

北美的情况,问题也不大,清教徒不会接受天主教法国的统治。

国家嘛,有盛、有衰、有胜、有败。

基本盘不丢,别的东西,总还有机会拿回来。

要是别的东西,比如丢了汉诺威,说不定还是个好事,可以彻底让英国和德国脱钩,成为真正的英国,而不是德国人的英国。

比如加勒比的产糖岛,丢了固然是损失,但大不了以后夺回来。自己就算死了,没机会再从政了,总还有后来人,可以编练海军,将来再开战就是。

这都不会威胁到英国的根基,只是暂时的失败。

怕就怕,大顺这边参战的目的,就是贸易问题,那英国可真就万劫不复了。

现在有没有破局之法?

理论上,其实是有的。

但是……

就像是当初刘钰担心的印度问题一样,英国把印度丢给法国,让中法之间为了印度开战,驱虎吞狼,则英国至少可保大西洋海权。

然而,理论上可行,实则行不通。

同样的。

此时,若是皮特能够让英国放弃汉诺威、割让巴巴多斯等加勒比岛屿、出台法令禁止北美殖民者越界、放弃对普鲁士的支持、支持奥属尼德兰非武装化、撤出纽芬兰渔场的捕鱼权……

然后,以此和法国单独媾和,瓦解中法同盟。

理论上,也可保住根基。

但是,这可能吗?就算他以一心为国计长远的精神,肯背这个大黑锅,骂名我来担,国王和议会让他背吗?

(本章完)

第1207章 守成第184章 备战第167章 论迹第316章 结善缘第754章 表演战(四)第306章 你顺也配碰瓷汉武?第1453章 “帝”(五)第278章 不要做梦第874章 从长计议第166章 不知为何而战的强军第199章 报捷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740章 巴达维亚新政(一)第251章 压力第450章 放低姿态,麻痹对手第477章 四凶第367章 平平无奇第1456章 最终的闹剧(三)第838章 赌国运(下)第196章 呆若木鸡第1501章 终章 九三年(十九)第975章 猜疑链(上)第642章 逃避第603章 生产垄断 市场垄断第1196章 木牛流马(三)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1042章 国运(下)第4章 冲突第522章 证明自己的忠诚第922章 归来第1308章 死与复仇(二九)第218章 克虏伯伤害准部感情第1097章 工业革命(十)第946章 旗手第860章 最终还是看天意(下)第500章 谁也不是普遍真理第569章 金钱操控舆论第877章 辩经的着力点第831章 海牙惨案(八)第858章 一钱多花第348章 怕疼第915章 南洋大开发(十)第1413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四)第907章 南洋大开发(二)第1217章 轮台之思(四)第1119章 最终困境第102章 见人说人话第1434章 “太空歌剧”第193章 恐吓威胁第612章 抢人才第1257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三)第737章 机遇(下)第483章 时代局限内的强者第968章 盐改的第二封奏疏第398章 主心骨第497章 急躁第740章 巴达维亚新政(一)第1491章 终章 九三年(九)第1328章 有格调的小圈子(下)第15章 居高临下第1017章 全都装傻(上)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567章 预判了你的预判第466章 为何要抑商第217章 国虽大,好战必亡第296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1307章 死与复仇(二八)第1249章 钻石湾屠杀(五)第1416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七)第624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276章 属性相克(上)第1174章 备战(十三)第556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二)第168章 当初的戏言第1332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三)第433章 宜缓不宜急第281章 专业行贿第1212章 统一市场与地方利益(上)第378章 还是朝贡第1511章 终章 九三年(廿九)第1017章 全都装傻(上)第678章 做美梦的皇帝第1108章 上国心态(二)第1108章 上国心态(二)第826章 海牙惨案(三)第637章 承诺与回馈第1187章 理藩学(上)第380章 内外有别第1236章 三战定印度(三)第1502章 终章 九三年(二十)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881章 区别对待(下)第1491章 终章 九三年(九)第1251章 复辟的代价(上)第425章 掩耳盗铃的新境界第536章 为什么是锡兰(下)第211章 撬动的杠杆第102章 见人说人话第778章 艰难的第一步(中)第1134章 只想当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