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4章 死与复仇(二五)

第1304章 死与复仇(二五)

在皮特和格伦维尔商讨着四个家族同盟的未来时,这场宫廷斗争中的另一个主角,年轻的、这几十年来第一个会说英语的国王乔治三世,正在和他的政治导师布特勋爵约翰·斯图尔特,谋划着继位之后的权力问题。

布特勋爵师承博林布鲁克子爵的思想,在英国这令人头疼的党争问题上,他建议乔治三世打破党派的分界。

尤其是打破“托利党人不得入阁”的政治规则,从而避免“托利党人的仇恨,和他们试图引外国势力来推翻汉诺威王室的倾向”。

这种倾向,是非常明显的。

从汉诺威人来到英国后,托利党人就受到严重的打压。

从1715年那场“反对德国人来当英国国王”的骚乱之后,托利党的绅士们第一次不能再像传统上那样,在陆军、海军、公务员和教会等公职中占据优势。

陆军中的托利党军官被剥夺了佣金。

托利党律师不能成为法官。

托利党圣公会神职人员不能再成为主教。

托利党商人被拒绝在任何大公司签订政府合同或担任董事职务。

这种党争带来的问题,其实很正常。大宋新旧党争,争到最后,也是这样,我上来就把你干死、你上来就把我干死。

虽然托利党人,一直在标签上,和支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雅各布派划清界限。

但是,实际上这种界限并不清晰。

实际上,如果后世去研究英国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小细节。

托利党大家族的很多信件,作为后世的古董,1715年之前非常多;1760年之后就更多。

唯独从1715年到1760年的这45年间,托利党家族的很多信件,似乎出现了空白。消失了。

因为……这些信,很可能不是在联络路易十五、就是在联络查理十二、要么就是在联络流亡的斯图亚特家族的人。所以,这些东西,必须销毁。

从阶级的角度上讲,英国此时仍旧是一个乡村力量大于城市力量的国家。

托利党扎根乡村,作为乡村士绅,在乡村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但是,英国此时的推举制度,以及按照宗教、种族和家庭收入是否达标来确定是否算人的标准,以及十分不合理的僵尸选区问题,使得托利党无法在议会取得优势。

简单来说,英国此时的经济结构,是乡村胜于城市、旧乡绅胜于新兴资本和新贵族。

但是,新兴资本和新贵族,通过邀请外国人来当国王、以及大量的钱来收买僵尸选区、以及国王对于支持斯图亚特家族的托利党下了禁止入阁的禁令,从而达成了一种和经济基础并不匹配的政治结构。

这种统治的一个标志,就是1715年出台的《骚乱法》:凡英人超12人之聚集,皆可视作暴乱。

因为乡村普遍出现了对德国人当国王不满的情绪,在乔治一世的加冕典礼当天,爆发了几千人规模的骚乱。

之后更是冲击了伦敦证券交易所,认为“股票和证券是辉格党不道德的寄生和增长的象征”。

“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国王”、“真正的国王很快就会回来,德国人只能滚回去种萝卜”之类的呼声,更是此起彼伏。

从1715年一直持续到1750年的持续不断的骚乱、反叛、起义等等,一直都是托利党人在背后操控。

乔治三世的爹,给了这些托利党人一个希望。

他爹还是世子的时候,承诺说:要打破新党旧党的限制,内阁不再因为党派之争而排斥托利党。

但是他爹还没继位就死了。当初托利党的几个领袖人物,也纷纷死在了乔治二世拉屎而亡之前。

乔治二世这辈子最大的喜事,也就是他儿子死在了他前面。

如果,一切按照旧的历史轨迹,托利党基本上就要消亡了。

因为历史上七年战争英国大获全胜,胜利掩盖了诸多的问题,随后就是印度那边的殖民大发展,大量的白银从印度运回来作为原始资本,工业革命开启,乡村不再拥有对城市优势,最终城市在经济基础上支配了乡村。

但现在,一切变得不同了。

斯图亚特家族的人,还在外面。

直布罗陀之战,英国全面恐慌。

对于欧洲战局的参与,使得民众对于“保汉诺威”的行为更加不满。

而从1715年开始的托利党禁止入阁的禁令,又使得辉格党产生了分裂。

道理也很简单。

既然托利党都无法入阁了,那么党争怎么办?肯定是辉格党自己分开,自己玩啊。

皮特为首的爱国辉格党,与托利党曾有短暂的合作,把爱国者党推了上去,但也扩大了“英国的国王、还是德国的国王”这些言论的影响力。

虽然,乔治三世真的会说英语。

也虽然,他爹给他留下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名声,以及托利党围绕在他爹身边的政治遗产。

但是,现在的情况很不一样。

如果……如果法国人退一步,说只是把斯图亚特家族的人送回来当国王,托利党人支持与否?

要知道,当年路易十五派间谍来英国,以“交流马术”的名义在英国乱跑,托利党人可是让党魁签署了《国王宣言》,一旦路易十五帅兵叩关,他们就会发表《国王宣言》,支持斯图亚特复辟,并且打开从牛津到伦敦的防御。

这又不是什么秘密。

如果战争是英国取得全面的优势,这一切当然不是问题,法国人不来,这些托利党人逐渐也就散了。

最终在时代的浪潮下,在不可逆转的伴随着工商业发展而使得城市支配乡村的过程中逐渐消亡。

但现在……

中国和法国合作攻下了直布罗陀,并且要把大量的英军俘虏送回来。而这里面必然会混入法国人安插进来的间谍。

到时候,原本已经将死的托利党,就会再度崛起。

甚至,真的有可能站出来带路,毕竟45年的时候已经策划过一次大规模的起义。

只要……法国人给出的条件,是让斯图亚特家族的人回来,而不是法国人自己占领英国,那么托利党人就一定会喜迎王师。

从经济的角度,这些年,以乡绅地主为主的托利党人的日子,真的不太好过。

种种禁令,使得他们无法在贸易中分到好处。

各种消费税、垄断专营等,又使得他们的生活成本不断增加。

乡绅是要体面的,茶叶是得喝的、瓷器家里也得摆俩、酒要喝、糖要吃、最近流行的辽东柞蚕蚕丝被也得弄一套……

这些东西,不是专营,就是重税,使得他们在理念上,真的挺同情走私贩子的。

加之他们又被排除在内阁和一些关键性岗位之外,处处受到排挤,只是在乡村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但是奇葩的选区制和财产登记为人制,使得他们又无法在议会拿到多数话语权。

这些年被歧视,以及党争被打压的问题,使得他们这些人一肚子的怨气。

乔治三世按说也算是拿到了他早死的父亲给他留下的政治遗产:当初对托利党人的承诺,以后会打破党争,取消对托利党不得入阁的限制。

甚至,他也努力学习英语。

所有的贵族都知道,乔治三世真的会英语。

但是,这种政治遗产,一旦用不好,那就会激起更大的愤怒。

现在,托利党人正在庆贺乔治二世的死,眼巴巴地盼着他们之前支持的世子的继承者,能够兑现当初的承诺。

如果兑现,一切好说。

如果不兑现……

一直就不答应,是一种愤怒。

答应了,到时候又不兑现,又是另一种愤怒。

乔治三世和布特勋爵都很清楚,一旦继位之后,不立刻表现出一个鲜明的取消党争和取消托利党禁令的态度,那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可真的要炸一个大的烟花了。

法国人要是没有在这次的送俘虏活动中,掺杂了间谍,那就见鬼了。可现在又无法拒绝,因为人们不想打下去了。

人们不想打下去,也就使得大顺和法国在攻取了直布罗陀之后送俘虏的行为,明明知道就是来送间谍、耀武扬威、找反对派的,但在人们不想打下去的情绪下,又无法拒绝。

因为,拒绝他们来,意味着表达了一种“不谈判、继续打”的情绪。

而法国人派来的间谍,对于那些托利党人,可谓是老熟人了。到时候,一搅合……

英国或许还是英国。

但可就不是他汉诺威家族的英国了。

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乔治三世的当务之急,就是必须在新的内阁中,表现出他的“党派不争”的政策,解除对托利党的禁令。

要让托利党看到,这个新国王真的是可以信任的人,一个会说英语的英国人,一个可以用来打压和报复辉格党的国王。

而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仗打到这个份上,没人愿意来背这个锅。

谁上台,谁的政治生命就不会超过三年。

继续打,要下台。

赶紧和,还是要下台。

而且,即便真的下决心,那么就不得不决立刻解决三个问题。

汉诺威是不是英国的核心利益?英国会不会继续为汉诺威流血?

这是他这个德国人国王的一处痛点,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不给个说法,那就连后续都没有。

第二个问题,国债怎么还?还还是不还?

的确,英国现在欠了四亿多两白银的国债,但这个玩意儿吧,可以还,也可以不还。

只不过,不还的话,容易被人把头拧下来。

还的话,就得说明白了,靠啥还。

是加税?

那么加谁的税?

是关税?

还是卖垄断权?

总归,得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确保民众相信,这钱瞎不了,肯定能还。

皮特之前忽悠的,靠茶税、糖税、棉布税、垄断权等来还,现在这个许诺,傻子都知道已经破产了。

这事儿,就算是大明朝改革盐政,也得和商人说明白,以后你们拿世袭盐引,才能解决盐引没人买的问题。这玩意儿都一样,必须得真金白银的说清楚了,否则的话,财政直接就崩了。

第三个问题,就是内阁人选。

国王想要“消除党争”的前提,是国王得证明,在国王的领导下,可以达成对英国有利的政策。

国王无能,则不可能消除党争。

而他继位之后的第一任内阁人选,就至关重要。

这批人,必须要能解决战争、签订和约、解决国债、稳定经济等等,而且还必须要考虑其中托利党、辉格党、辉格党的爱国者派等等各个派别的人选比例。

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大顺这边真正想要的“关税和贸易”问题,其实不算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至少,排不到乔治三世要考虑的问题前列。

只要稳住了托利党,没人带路,一般来说,海峡不是那么容易过的,海峡舰队还是可以保证英国生存的。

但是,要是没稳住托利党、没说明白国债怎么还、没在汉诺威问题上明确表态,那就难说了。

英国一直以来反对常备军,就是因为有海军保卫海峡,陆军基本只是政治斗争的时候才用。

中法舰队未必过的了海峡。但是,内部的起义和反抗,以及喜迎王师、或者废黜国王等活动,海军可是没办法陆地行舟来镇压的。

这一次中法挟直布罗陀胜利之威来英国这件事,可大可小。

处理不好,那就是法国间谍催发托利党起义,迎接王者归来。

处理的好,那就是一场和平停战前的接触,摸一摸两边的外交态度、底线、以及那个奇葩的参战的大顺到底想要啥玩意儿。

甚至,布特勋爵认为,大顺这边其实是一个可以合作的敌人。至少,大顺这边不会以支持斯图亚特复辟为目的,最多也就是要赔点钱、要贸易、或者别的什么。

是以,他认为,对大顺,可以接触,询问条件,差不多别太离谱就答应了。而只要大顺这边的人撤了,法国独木难支,至少舰队是不可能真的越过海峡的。

算起来,在他看来,好像英国和大顺之间,也没有啥深仇大恨。

只不过,布特勋爵没考虑到、当然也不可能考虑到。大顺有个人,是带着一种复仇的心态拖着大顺参与这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本章完)

第530章 打渔杀家第1286章 死与复仇(七)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160章 大灾将至和人口买卖第633章 斡旋家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995章 娴熟第118章 软实力恫吓第1364章 国富论(七)第909章 南洋大开发(四)第859章 最终还是看天意(上)第1134章 只想当狗第1012章 圈地第35章 府兵第1215章 轮台之思(二)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587章 不平等第529章 服从性测试第256章 优劣第1461章 最后的闹剧(八)第1431章 鸩酒 解药(上)第343章 绝户计第136章 争朝不争夕第40章 野心第45章 冰墙第672章 伐韩?伐蜀?(下)第856章 短暂当人(下)第574章 领导权第1075章 恶龙残影(十)第177章 机遇期第1344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四)第1419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十)第1514章 终章 九三年(卅二)第447章 幕府的底线第1443章 歪经已成(中)第1338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九)第942章 南美贸易区第1164章 备战(三)第1346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六)第14章 江湖第1234章 三战定印度(一)第1415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六)第487章 开眼第130章 暴论第1355章 英国的总崩溃(四)第134章 懂倭语的第1335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六)第1259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五)第626章 纵横家的舞台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动物(上)第995章 娴熟第453章 最沉重的锁链第1369章 里病外治(五)第979章 决胜千里之外(二)第716章 归义军(下)第1423章 言方兴(上)第1050章 坐庄(中)第546章 摸石头过河第998章 看得见的手第1485章 终章 九三年(三)第187章 开战第1188章 理藩学(中)第1413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四)第1021章 事物的两面性(上)第621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544章 皇权最可信的刀第965章 扣帽第17章 缩头王八生了个横行螃蟹第1113章 上国心态(七)第30章 立信第80章 开个小洞第456章 你想尝胆,却没人演夫差第1466章 最后的闹剧(十三)第1184章 区别很大第859章 最终还是看天意(上)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644章 细思恐极第948章 欧洲贸易区(中)第331章 雷罚第842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四)第1217章 轮台之思(四)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433章 宜缓不宜急第1201章 木牛流马(八)第974章 照旧第1358章 国富论(一)第219章 假装君臣共治第961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七)第387章 意外之请第1094章 工业革命(七)第264章 金刀计第1090章 工业革命(三)第1364章 国富论(七)第1501章 终章 九三年(十九)第1429章 王谢燕,百姓家(中)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776章 东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694章 做给百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