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0章 最终的闹剧(七)

第1460章 最终的闹剧(七)

当然,对外贸易的话,尤其是和欧洲的贸易,是不必考虑这个“陆运成本”的问题的。

不列颠岛,四面环海,平均宽度也就300里,两面临海一切,150里,相当于从南京到上海,打两个来回。

这倒不是说在这讽刺其国土狭小什么的。

而是说,这种社会存在,可能理解太史公说的“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的意思吗?

社会意识,会超脱社会存在而产生吗?

这个百里、千里的道理,英国人当然会觉得扯淡。

千里不贩籴?

妈的你当我们的《谷物法》,防的是哪?是大西洋对岸啊,大西洋多宽?千里不贩籴,这根本不对嘛,万里都不妨碍啊。

包括说大西洋、地中海、波罗的海、黑海……这些海运条件,使得理论上大顺只需要考虑本国商品的“从松苏到阿姆斯特丹”的货运成本。

而不需要和大顺一样,得琢磨琢磨,我把东北大豆,运到陕西,是不是得把裤衩赔进去啊?

没有铁路的时候,从东北运大豆去陕西,就是能把裤衩赔进去。太史公的千里不贩籴,一点没错。

哪怕说后世欧洲重要的历史事件——德意志关税同盟。

这等于说,从青岛运两斤海带,去济南,不需要征收关税啦!

现实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现在欧洲有购买力的市场,也就是沿海地区。

是以,大顺只需要考虑把货运到阿姆斯特丹即可。

固然说,这里面当然也有海运成本。

但是吧。

一来纵然数万里,这运输成本,也绝逼没有从河南把粮食运到伊犁贵。甚至于,可能完全没有把粮食从河南运到陕西贵。

二来,大顺自身既有劳动力优势,又有物价革命传导末端导致的欧洲白银和亚洲白银的“汇率”差异。

的确,在伦敦的一两白银,不会因为跑到大顺就变成二两。

但是,在伦敦一两银子能买到的布匹、粮食,和在大顺,那可真的有将近三倍的差异。

是以,李欗在这里谈“自由贸易”的重点,是对外贸易,刘钰觉得没啥意义。

本来就是顺差国。

本来就是倒逼着英法出台一系列行政令、逼着法国财政大臣迫于手工业者的压力给东印度公司写信别让他们“太买办”的状况。

打赢了一战,谈对外贸易、谈自由贸易,实无什么必要。

东西方的手工业差异、白银购买力差异,这个时代,理解最深的,要属法国的前印度总督杜普莱克斯。

正是因为理解。

也正是因为法国科尔贝尔的政策“遗毒”——不准买办。

这才使得杜普莱克斯琢磨着,怎么赚钱?想来想去,想出来了“印度土兵、加在印度收农业税”的思路。

卖东西卖不进去。

买东西法国的重商主义政策不允许、法国的本土工业抗议。

那不琢磨着收土地税,靠啥嘛。

当然后世的人,一提起东印度公司,尤其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下意识地就以为英国工业发达,这东印度公司一定是去搞倾销的吧?

但实际上,这破玩意儿,历史上这几年,公司第一收入是在印度收土地税、第二收入是往国内卖茶叶、第三收入是承包的英国盐税、第四收入是倒腾印度的纺织品回欧洲卖。

哪怕稍微看一眼东印度公司的财务报表,也不会对这个公司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产生错觉。

是以,大顺的对外贸易,没什么可谈的。

对外贸易,能解决大顺三亿小农的问题吗?

解决不了,也没那么大的市场,而且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李欗在这里谈什么新的礼法、新的天子、新的世界秩序,那就纯粹没意义。

或者说,只对大顺的新兴资产阶级有意义。

而对占大多数人口的小农,着实没啥意义。

固然说,可能那场闹剧真正发生的时候,资产阶级要出钱、出枪。

但是,大顺真正有力量的,是三亿多沉默的大多数。

想在大顺当皇帝,不考虑这些人,头第二天就掉了——资产阶级要是有能力夺权,压得住、镇得住场子,闲的没事干啊,还非得给自己脑袋地上找个皇帝?

只不过,刘钰也不好说的太直白,只能先听李欗在那眉飞色舞地讲“英国的狂欢”。

亚当·斯密喷英国,是生产的哲学,而不是消费的哲学。

拿三喷自由贸易,是消费者的经济学,不是生产者的经济学。

大顺实学派现在喷英国之前的政策,包括老皮特的政策,说是“为了原始积累而原始积累的”政策。

现如今,大顺打赢了一战,拆了英国的许多关税保护和行政命令。

肯定是造成了短暂的狂欢。

这种狂欢,其实就是“将苦哈哈的原始积累,砸锅卖铁全消费掉”的黄金时代。

在这种黄金时代。

确实是非常爽的。

以至于英国的部分中产,都穿上了“彰显身份的东方丝绸”、用上了格调和骨瓷完全不同的“莹润瓷器”、家里的衬衣都从土了吧唧的亚麻升级为了东方棉布。

从护国公时代砸锅卖铁造军舰、死了至少二十万人的英荷战争、英法战争、英西战争、征服苏格兰、政府爱尔兰……

再到对茶叶加重关税、对糖类管控贸易征糖税、对走私贩子抓着就杀的高压统治、以及延续百余年的对殖民地的扩张。

西班牙挖的那点金子和银子,很大一部分流入了英国。

固然说,此时伦敦,作为金融中心,还比不了阿姆斯特丹,甚至可能和日内瓦还差一点。

但是,毕竟积累了一百多年的原始积累,银子还是足够多的的。

关税一开。

物价飞速降低。

原本只能喝啤酒的,现在喝上红茶了。

原本只能穿呢绒的,现在穿上棉布了。

原本只能穿棉布的,现在升为丝绸了。

原本只能用陶罐的,现在用上瓷器了。

加上贸易大开、关税取消。

这个“黄金时代”,不可谓不繁花似锦、烈火烹油。

当然了,自然也会产生一点“小”问题。

比如说,靠着《棉布禁止令》、《曼彻斯特法案》和《商品进口列举法》,而好容易发展起来的曼彻斯特兰开夏的棉布产业萌芽,不到两年,彻底崩溃。

比如说,靠着对法打压和糖蜜法,以及国内糖税而发展起来的本土酿酒业,半死不活。

比如说,原本以种甘蔗、榨糖为主的西印度商会,现在直接分裂了。

一半干贸易,疯狂买办,盛赞好时代。

另一半靠着糖类苟延残喘,天天哭唧唧。

毕竟,亚当·斯密说过,英国太他妈的自由了,以至于管理奴隶,往死了用。比起法国的专制,能给奴隶稍微一点“福利”,终究还是不一样。以至于英国的糖类产业,被法国压着打。

一战打输了,法国人自然是要卖糖的。自由贸易嘛,法国的糖、西班牙的糖,本来就有优势。

西印度商会这群土地投机的、干殖民地的、干种植园的、卖糖的、种甘蔗的,肯定哭唧唧。

可一样。

历史上西印度商会搞《糖税法》的时候,起来抗议的,是英国的手工业者。因为这可能导致“北欧的工业品的倾销”。

至于说北欧哪来的“工业品”,或者说啥叫“北欧”的工业品。

以及再琢磨琢磨,瑞典东印度公司、丹麦东印度公司,都是干啥的,以及历史上瑞典东印度公司为啥要烧账本、丹麦东印度公司为啥能在18世纪某几年历史上对华贸易中一些商品进口量远超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就不言而喻了。

是以,原本历史上,西印度商会,毕竟不是组织度更高和有董事会决定权的东印度公司,内部本身就是分开的。

卖糖、也走私。

现在卖糖不行了。

走私因为一战,变成了合法的自由贸易。

那肯定是直接大干特干。

短时间看,从护国公时代砸锅卖铁造军舰、搞产业的原始积累,现在全部折现,靠着东西方的白银购买力差距,真的可谓是……中产及以上的黄金时代。

长时间看,其实也未必就一定是坏事。

留点种地的。

留点剪羊毛的。

留点干搬运码头的。

留点水手。

剩下的,通通润北美殖民地。

英国专门干商业,也不是不行嘛。

只要,大顺能保证“自由贸易”的国际秩序。

只要,法国人开着军舰来祸害英国的时候、或者荷兰人又想当马车夫了、或者西班牙收回奴隶专营权的时候,公理,即自由贸易这个公理,能战胜强权。

亦即,当有人挑战“自由贸易”这个公理的时候,大顺能出兵维护“礼法”,“英国”的日子还是可以的。

贵族们继续种地、剪羊毛,卖给法国正在急速发展的纺织业,不也一样赚钱?

金融家们,继续买国债、放贷款。英国暂时不需要,可以放给大顺嘛,不也一样赚钱?

至于起义的手工业者、贫苦农民什么的。

【债务监狱】、【契约奴法案】,这不都是现成的。

只要注意一下,及时收缴诸如什么《英国被压迫贫民宣言》、《新正义法典》、《真正的平等派该举起的旗帜》这些有明显的“均田免粮”倾向的小册子,大可以靠着贵族的团长所有制和黑森雇佣兵,继续统治嘛。

每年收收大顺这边的进口关税,反手雇佣个三万黑森雇佣兵,抓着阅读《英国被压迫贫民宣言》、《新正义法典》、《真正的平等派该举起的旗帜》就直接吊死,频繁起义地区人要换种石头过刀,完全可以。

是以,李欗谈的眉飞色舞之际,还是很“学术性”地和刘钰建议道:

“我以为,本朝的外交政策该变一变了。”

“原本是联法,而如今若行新礼,以自由贸易为天下之新秩序。”

“国公以为,是不是解除和法国的同盟,转而联英?”

“毕竟,法国的重农学派,成不得事。倒是科尔贝尔主义,经一战之后,更加稳固。”

“法国人又不放开棉布禁止令、又对天朝丝绸加税保护其里昂的丝织工、又尝试搓瓷器、还到处售卖假的天朝漆器……甚至连法国的奴隶贸易,也对天朝棉布加税而力求发展其本土的棉布。”

“此为其一,是为贸易。是为天下新秩序、新礼法。”

“至于其二,之前因着普鲁士,法奥结盟。如今普鲁士已废,波兰已分。这法奥之盟,肯定是要破的。”

“这些年,我看那鲁密国,也是江河日下。罗刹国经此一战,又分了波兰,实力大增。着实也没必要再连奥制鲁密。”

“罗刹与法国结盟,也颇合‘远交近攻’之术。”

“罗刹日强,日后恐为天朝之患。而若俄法成盟,欧罗巴恐效‘东西二帝’故事,南北二帝并立。”

“是以,不若早做打算,外交转向,扶英而制法、罗,勿使欧罗巴一分南北而成帝国一统之势。”

刘钰闻言,却只笑着摆摆手道:“后来事、后来人。我是不管了。”

“昔日管仲谈朝贡体系,言必要把朝贡国拉进贸易圈和贸易循环。以朝鲜国为例,说欲使朝鲜贡,则要让朝鲜之文皮在天下大卖,如此朝鲜国方可绑入天下。”

“但管子之言,需得考虑其背景。齐桓既霸,兵锋之盛,天下无对。管夷吾谈把朝鲜拉进贸易体系内的说法,是建立在齐桓兵霸这个现实基础上的,只是既已成事实,也不必在书中再述。这就好比说,一人为父,那便不必专门说这人是个男子了,但这不代表这人不是男子。”

“说到底,日后怎样,还是要建立在江山稳固之上的。先有中国,后有天下。中国若兴,则天下体系自存。而中国若衰,天下体系也就分崩离析。”

“旧天下是天下,新天下也是天下。换个礼法,说到底,还是如管仲故事。先有齐桓兵霸,然后再谈文皮贸易拉朝贡国进贸易体系。”

“兵霸之基础,又在国内安稳。国内安稳,则要兵有兵、要钱有钱。凭借体量,借欧罗巴支离破碎之势纵横捭阖,见招拆招,皆是小问题。”

“是以,今日谈自由贸易,殿下倒先不必着眼于万里之外。不妨回目,先论九州,如何?”

放个暴论:几年之内,关于“闭关锁国”的描述,或许会有所变动。满清确实废物,但马戛尔尼嘴一张就要割个舟山,这事儿实在没必要把马戛尔尼看成来“拯救”东方的“天使”。再谈“闭关锁国”,加深“反思”,过几年,海量贸易顺差就快成【新闭关锁国】的“罪证”了——英国人一直在搞岁月史书,说的好像不是因为他们的货不行而卖不进来、是因为闭关锁国不准买一样。我就明说了,1792年,给英国免关税、甚至收亩税给英国布进口补贴、跪着把舟山割给英国、跪着给每匹英国布不但免税还补助,他也卖不进来。至于什么驱逐天主教,人家法国正宗的天主长女、西班牙正宗的狂热之国,都要解散教廷,都逼着解散了耶稣会,你一“异教徒”,给耶稣会哭尼爹的坟?

(本章完)

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262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八)第1382章 凡尔赛和约(九)第79章 以朝鲜为跳板第887章 看懂了史书的传教士第1184章 区别很大第486章 借势做正统第1331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二)第910章 南洋大开发(五)第466章 为何要抑商第357章 有货,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第1351章 你们准备好了吗?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1314章 逼着商人赚钱(中)第178章 钓鱼先撒饵第1470章 最后的闹剧(十七)第808章 阉党(中)第1345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五)第963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九)第189章 虚张声势第567章 预判了你的预判第203章 奇袭第1298章 死与复仇(十九)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1204章 太子难当(上)第1317章 人多声音才大第849章 威望(下)第840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二)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633章 斡旋家第102章 见人说人话第194章 卸力第1302章 死与复仇(二三)第544章 皇权最可信的刀第556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二)第645章 难得的互信第551章 澳门的蝴蝶(下)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226章 节度鲸海问朝鲜第849章 威望(下)第832章 中荷友谊(上)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1012章 圈地第1319章 施加神圣性(中)第298章 道德绑架第1505章 终章 九三年(廿三)第519章 城里城外(下)第447章 幕府的底线第988章 拍马屁(上)第266章 开源节流 与民争利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888章 东学西渐的诡异产物(上)第415章 愿天下无有武穆三闾第681章 隐喻(下)第810章 圣君第683章 皇家私事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1103章 工业革命(十六)第266章 开源节流 与民争利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1270章 攻防心里(五)第986章 止步(上)第1011章 错乱的美第466章 为何要抑商第869章 “不正当”竞争(一)第991章 烟幕第781章 谈定第1175章 启蒙跃进年(上)第217章 国虽大,好战必亡第1361章 国富论(四)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1096章 工业革命(九)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843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五)第978章 决胜千里之外(一)第378章 还是朝贡第504章 善胜敌者,胜于无形第1383章 凡尔赛和约(十)第833章 中荷友谊(下)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国是最美的第476章 日本之马尔萨斯第463章 买办是条不归路(下)第605章 怀念过去(上)第782章 身份第680章 隐喻(上)第1136章 近代的门槛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589章 面子里子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1052章 定性第1195章 木牛流马(二)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280章 死与复仇(一)第457章 刻舟求剑(上)第183章 变阵第1233章 开战(十二)第227章 超脱低级趣味?第251章 压力第952章 交出主动权第667章 分赃大会(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