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4章 最后的闹剧(十一)

第1464章 最后的闹剧(十一)

“除此之外,朝廷是不是可以做这个中间人呢?”

“得了田的佃户,将赎买费,交给朝廷,而不是直接交给地主。”

“朝廷每年征收赎买费,再把这些钱投入到工业上。而只给地主利息。”

“待到二十年、或者十几年后,再把本金一次性给还地主。强制把他们的‘赎买费’,变成一种死期的发展工业的债券,而不是让他们把手里的金银投入到买地和放贷中。”

“亦或者,强迫用一部分诸如矿山、铁路、工厂的债券,做本金的一部分给地主。”

“既是说,垦殖方案,并不能解决‘钱生钱’的问题。主要是垦殖土地皆在数万里大海之外,是以,要把‘钱生钱’赌在工业上。”

“只要,二十年后,工业发展了;亦或者火轮船可以载更多的人更多的货方便地飘扬过海。”

“那么,二十年后,这些地主手持工厂矿山的债券,也未必会兑换本金。就算兑换,届时白银日多必然银贱,朝廷这二十年间再多发些宝钞……”

“如此,地主不肯做工商,那就朝廷逼着他们做、强迫他们做、直接用他们的‘赎买费’的本金做。”

“既然国公相信,未来是工商业远胜农业,那么就以此为基础,豪赌一场。只要到时候工业发展起来了,漂洋过海方便了,这些本金,日后都是小事——不说别的,单说日后若这火轮船过海方便,扶桑的那些荒地,朝廷卖个几亿两偿还赎买的本金,那还不是易如反掌吗?”

“此为其一。”

“其二,昔日国公于松苏,亦苦于担忧白银流向买地的问题。是以发行纸钞,强制结算对外贸易的白银,人为制造白银流向内地耕地的困难。”

“如今朝廷要紧事,是要货币改革,取银金本位,而废铜钱之地位。”

“一旦此事做成,总不好再搞两套货币。那样,松苏等地外来的白银流入内地耕地上,便无阻碍。”

“那么,是不是可以再想个办法,来让这些游动的资本,固定起来呢?”

“比如说,利用朝廷的信誉,尤其是这几年开发扶桑金矿又做成了的信誉;利用朝廷的军队,在外占据印度波斯等贸易的优势……开办一个特殊的放贷的银行?”

“这个放贷的银行,可以给工厂、矿场等,提供稍微低息的贷款。而前提,是这些工厂、矿场等,拿他们的股份作为抵押。”

“朝廷开办的这个放贷的银行,再用信誉、海外市场,以及这些工矿抵押的股份,作为抵押物,发行债券、吸纳资金。”

“到时候,一则可达成对所有工、矿等行业官督商办的结果。因为,他们的股份,大部分都质押在这个放贷银行中,朝廷完全可以用这些股份来督办这些产业。”

“二来,社会的游动资本,都化作为放贷银行的债券。实质上,也就是让社会上的游动资本,全都变成吃利息的,将游动的资本固定起来。只要工矿业发展的利润,高于支付的利息,那么这一套就可以撑下去。同时,又尽可能避免了这些游动资本,流向民间借贷、土地买卖、耕地投机等。”

“三来,商人投资,目光短浅,而又无序。今日见甲贵,便一股脑地生产甲,而至日后甲低贱如水,许多投资者又破产。”

“若这么一搞,实质上,我说的那种向工商业放贷的银行,便是这种生产的指挥棒。使得工矿产业的生产,如臂使指,不再无序。甲行业有前景,便多贷一些钱给他们;乙行业明显没前景,那就不把钱贷给他们。”

“如此一来,既符合内外分治的设想;亦等于是在先发地区,再搞一个天佑殿、再搞一个朝廷。这个朝廷内的人才,要以实学派为主,由选拔出的他们中的佼佼者,来作为发展实业的‘指挥者’。”

“即,选拔出的实学的状元榜眼进士举人,通过银行,来控制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通过这个信贷银行,把游动的资本固定起来,不要使得他们瞎乱用,尤其是去不想让他们去的地方,比如囤地、囤货居奇、操控物价等等。”

“而这样,朝廷可用的手段,可就多了。”

“譬若官山海之策。朝廷若能控制海外硝石、鸟粪的价格。那么,很简单,朝廷不卖钱,而让得地的小农,以粮食来换硝石肥料。如此,朝廷既能操控粮食价格,又可以用官山海盐铁之法,寓税于买卖之中,朝廷手里掌握的资源也多了,而不是仅有那千万两白银的岁入,关键时候竟买不到粮食。”

“譬若修铁路等事。朝廷又可有大笔的钱投入其中,而这种行业,见效又慢、回报又低,可偏偏不修不行、修起来后好处更是无穷。只有这样,这些资本,才能被逼着投向利益极大但不可短视的地方。这个也不需多么先见之明,只要回头看看大运河,便知国公所谓不需要水的大运河会有多少好处。”

对于李欗会有这样的想法,刘钰一点都不奇怪。

固然说,实学在刘钰这,说成是有术无道,只练外功的东西。

也固然说,刘钰嘴里嚷嚷着贸易、国富这些东西。

甚至于,刘钰对老马的学问,要么只说一半,要么压根逆练。

但,终究,有些东西,还是以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改变着许多人的想法。

终究,老马的思想也不是一夜之间变出来的。是在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这三个基础上,继承批判发展起来的。

德国古典哲学,刘钰连个皮毛也不懂。这些东西,可能和大顺传统的东西,又对不上味儿。

既是对老马的学说说一半、或者压根逆练,那么除了他实在不懂的德国古典哲学,那么显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这两个新思想里“化作肥料的尸体”,以一种非尸体而是活人的态势,复活了。

拿三的《论贫困的消灭》,全篇都在扯犊子,也压根没有办成。但思想脉络是清晰的——以小农经济下普遍贫困的无产者,组成农业产业军,再以农业倒逼工业工资上升。

只不过,这一套扯犊子,是建立在“假设法国有919万公顷的上等荒地、随时可以开垦、三年见效、两年回本”的基础上。

于是,《论贫困的消灭》里的扯犊子,即便说大顺这群实学派从未看过这本书、甚至于拿三的叔叔此时估计还在科西嘉的妈妈肚子里,但依旧让实学派自发地产生了“移民扶桑、消灭普遍贫困”的想法。

而拿三不扯犊子的真正的东西,就是披着圣西门的“社”,和圣西门“实业主义”的皮,快速地完成了法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发展,和巴黎的现代化改造。

而圣西门的实业主义,基石就是“产业有序发展、打破资本主义生产的无秩序无政府状态、让银行业和国家信贷作为产业的指挥棒、由专业精英组成的官督商办”。

在这里,精英,作为大脑。

国家信贷和大银行,作为手臂。

由大脑指挥手臂。

再由手臂指挥产业。

圣西门的经济思想,主线非常的明确。

一:保留私有制。

二:精英领导。包括产业资本家、大商人、银行家在内的实业委员会,来指导社会运行。

【有天才的人应在适合的岗位上保持完全的独立,给予他们极大的尊敬,授予他们对社会财富、社会金钱的支配权】

三:承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以利诱之。

即:【保护私有制,承认私有制。应当利用私人利益的诱惑力,以国家政策去推动、引诱他们,将资本投入到运河、铁路、桥梁等真正的事业。以及促进排水、耕种、灌溉等工作】

【把富有的企业主、商人和银行家,吸引到实业中去。不仅不要指责他们,反而要保护他们从有益于社会的劳动中获取正当的利益】

【私人利益是可以指导公共利益的唯一动因。】

简言之:有利于社会的产业中获取正当利益的行为,也即工业、商业,产业,是“最大的慈善”、“人民的富豪”、“工业资本家就是最大的慈善家”。

四:非暴力,害怕法革那样的全民参与和觉醒,相信王权、皇权。把希望寄托于皇权至上。

【改革家,不应该用刺刀来实现自己的想法】

【只需要一群真正的精英,真正的读书人,编制国家预算。再由国王的一道敕令,即可完成变革】

而李欗想的这些玩意儿,实际上一点不稀奇,以为这和大顺的传统过于契合。

不管是深入到骨髓的小块地产下塑造的私有制情怀,还是精英主义政治、亦或者是相信皇权。

都过于契合。

于是,刘钰笑道:“这一套,这不就是蒸汽机时代下的【五均六筦】、【官山国轨】?”

“实学一派,选拔举人进士,而为轨官。”

“以银行业,行五均六筦事。”

“士绅地主不知工业之利,则以教化辅佐、暴力强制将他们的金银纳入工业发展。”

“殿下刚说完不可成‘建兴新政’事,转手却又来了一套新的‘建兴新政’啊。”

李欗亦笑道:“此一时、彼一时。彼时若有蒸汽机、铁路之前景,王莽也好、荆公也罢,缘何还是要把一切建立在农业上?”

“五均之贷、青苗之法,虽说拿的是利息钱。可这利息钱,不还是从农业上来的吗?”

“本既不变,标便是花样无穷,那也是一样。”

“建兴新政、荆公改革,其本,仍在农业上。包括如今实学兴起的显学,移民扶桑、垦殖得利而循环,其本仍在农业上。显学之说,说到底,还是觉得,投十个钱在垦殖上,能收回二十个钱,靠着这种不断增值,最终完成大迁徙。”

“但我观国公变革,尤其是扶桑移民一事,发现国公根本不认为垦殖、也即农业,尤其是跨数万里大洋的农业,能完成这种增值循环。国公的移民事,是建立在工商之上的,农业只是辅助。”

“是以,此一时、彼一时。”

“国公要非说,这就是蒸汽时代的【五均六筦】、【官山国轨】……那或也不错。”

“关键不在于是不是【五均六筦】、【官山国轨】,关键在于,这是【工业】的五均六筦管山国轨。”

“其实,我在赌一件事。赌,二十年后,铁路运输能做大运河用;赌二十年后,火轮船可以跨越大洋迁徙成本极降。”

“若赌的成、赌的赢。”

“那么,以我所论,强制赎买乡绅地主土地,按照每年5%的利息给钱,本金投入工业做强制死期工业债,二十年后返还本金。稍微一算,便可知道,二十年后,本息合计就要翻一番。”

“垦殖既行不通。除非有几亿亩随时可垦的荒地就在中原九州,否则垦殖这条路,不可能持续下去,以垦殖之利推动移民。”

“唯有工业,或有可能,二十年后,将这些资本翻一番。也即能让这一套玩转下去。”

“而我觉得,天朝的问题,在于基建和物流;在于铁路、火轮船;在于运输、运货成本。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很多问题便不再是问题。至少,不再是一个悬在头顶的不可调和的问题。”

(本章完)

第1317章 人多声音才大第60章 思维差异第521章 离开体系只是普通人第1509章 终章 九三年(廿七)第87章 混乱 曙光第128章 得分点和槽点第293章 第三种可能第136章 争朝不争夕第517章 城里城外(上)第1036章 大获成功(一)第587章 不平等第28章 初来乍到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1137章 “温柔”的殖民者(上)第225章 暂设的机构第911章 南洋大开发(六)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1346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六)第1040章 大获成功(五)第387章 意外之请第1257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三)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1251章 复辟的代价(上)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119章 昂贵的马屁第920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四)第1072章 恶龙残影(七)第749章 卧榻之侧(上)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358章 实封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1397章 强迫去过好日子(下)第1043章 新危机(上)第1225章 开战(四)第751章 表演战(一)第1042章 国运(下)第24章 奇怪的圣旨第1384章 凡尔赛和约(十一)第728章 好骗与不好骗第1198章 木牛流马(五)第765章 荷兰灾难年(五)第661章 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矛盾(下)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1368章 里病外治(四)第1088章 工业革命(一)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二)第832章 中荷友谊(上)第557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三)第495章 靖改鲸的误解第338章 下心毒第1173章 备战(十二)第27章 临行第1136章 近代的门槛第1474章 最后的闹剧(廿一)第439章 回援第967章 转正第261章 明帝国遗产继承者第930章 觉醒(二)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1214章 轮台之思(一)第1433章 鸩酒 解药(下)第1491章 终章 九三年(九)第549章 澳门的蝴蝶(上)第908章 南洋大开发(三)第740章 巴达维亚新政(一)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1142章 最后的布置(三)第1497章 终章 九三年(十五)第807章 阉党(上)第714章 归义军(上)第1046章 破绽第1462章 最后的闹剧(九)第627章 推测的结果第1337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八)第1226章 开战(五)第318章 润物细无声第1354章 英国的总崩溃(三)第1486章 终章 九三年(四)第1286章 死与复仇(七)第596章 好人我来当 坏人你来做第801章 时代的浪漫(下)第539章 带紧箍咒的好汉(上)第921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五)第116章 沿途见闻第881章 区别对待(下)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1270章 攻防心里(五)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278章 夷丁第238章 敲定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231章 关税问题第303章 这一年,世界的轴心在京城(上)第603章 生产垄断 市场垄断第1189章 理藩学(下)第973章 名与实第31章 收心第750章 卧榻之侧(下)第253章 再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