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鱼

第148章 鱼

“刘大人说笑了。”

白云航也不知道是不是反话,只能先赔笑。

“白大人是不是怕我师从戴进贤,是天主教徒,所以要给你穿小鞋啊?你要这么想可就大错特错了。我虽不是儒生,却也不是教徒,白大人放心就是。况且我为驻军,虽说军民两不相扰,可日后免不得还有需要白大人帮帮忙的时候,白大人若这么想,难不成要让我请白大人吃一顿饭,细细说清楚?”

刘钰对白云航的印象还不错,知道这也是个善于揣摩上意的赌徒,能靠着机会搏到了州牧,这份胆量还是值得佩服的。

想着日后肯定会有用得到的地方,他也没有那么多客套,而是像是楞头小伙子一般,直直白白地把事说明白。

白云航终于放下心,心想这倒还真是个楞头,说话一点官腔不打。不过你既不是教徒,又非儒生,难不成是信佛的、崇道的?

一时间也猜不出,可想着只要不是教徒就好,管你信什么呢。

“刘大人所言,正是羞煞我也。倒是下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大人既来,下官自当是备一桌薄酒,还请大人赏光。”

“免了。我一不吃请,二不收礼。再说就算我想收礼,三五十两的也没什么意思,若是收个几千两,只恐你们也未必肯出。到时候又去京城告我,何苦来哉?”

“呃……呵呵呵呵。”

白云航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心想这人着实奇怪,大为不同。

“白大人,我去文登转了转,见你治下,民生富足,商贾林立,倒是一番好景象啊。日后练兵采买的时候,免不得要在奏折上提一句的。”

所谓提一句,当然不是直接说文登州的治理如何。刘钰不是按察也非节度,根本无权管地方上的事。威海卫也裁撤了,都归了民籍,他连威海卫城里的人都管不到。

白云航却明白这其中的意思,奏折奏事,只需要在上面看似无意地提一笔,往往就有奇效。

心下呈情感激之余,也是满心疑惑。

都说无利不起早,两人非亲非故,虽然就是个举手之劳,但意义重大,只怕必有所求。

正想着对方会求什么的时候,刘钰便拱拱手道:“白大人,咱们就此告辞,我还有事。”

白云航赶忙还礼,越发觉得有些看不透了,迷迷糊糊地站在那看着刘钰进了营房,这才回过神来。

“莫不是放长线钓大鱼?既不吃请,又不收礼,其志不小啊。”

…………

威海卫裁撤的是卫所制和军田,变军为民,营房和沿海炮台还是有的。

这是渤海湾最好的港口之一,实实在在的不冻港。

两翼有山,海湾正前方就是刘公岛,若在刘公岛建造炮台,威海作为海军基地是完美的。

想要进出,只能从刘公岛两侧的水路进来。北侧水路不足千米,南侧水路略宽,配合两岸的炮台也足以压制。

海上颠簸,以军舰对炮台,军舰处于极大的劣势。

不过此时只有威海这边有两座石制的炮台,刘公岛上并无炮台。码头倒是有一个,停了几艘船。

营房大约能够住下千百人,移营之后营房都空了出来,刘钰带来的那些人暂时都住下了。

从京城搜罗来了对罗刹一战所有缴获的燧发枪,又从各家勋贵那里弄了一批西洋人之前弄过来的,凑了凑一共不到四百支。

跟着刘钰来的这批人,正在按照操典,在校场上练习装填。

军校课程没有教官,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做起,刘钰也只能让这些人先练习装填和开枪,免得把这些人闲出病来无事生非。

被刘钰安排了第一个任务的康不怠看到刘钰回来,没有先说刘钰安排他做的事,而是问道:“公子,是不是要准备扩建一下营房?既要编练一营之兵,还要开办靖海宫官学,这营房、学堂是第一要务。之后便要招兵募兵练兵,时间可是紧的很啊。”

刘钰眺望了一下远处的刘公岛,碧海澄清,一览无余,海上几艘渔船,白鸥为伴。刘公岛上并无几处人家,他想把官学学堂和军营都挪到刘公岛上。

“是要扩建营房。不过不是在威海,而是在刘公岛上。这里商业发达,娼、妓乱窜,把军营搬到岛上,隔绝往来。威海这里,就留作家属区,日后家属在威海,士兵和军官都必须在刘公岛上操练。”

“陛下也拨了开办官学的钱,也拨了募兵费用,这里也不缺劳力,建几座营房也不难。待我上去看看,规划一下大致的图册,承包出去就是。”

康不怠琢磨了一下,也觉得这个办法的确很好。把军营和学校都搬到岛上,虽然距离海岸也不远,可要想随意出入那就大不容易了。

家属在威海住着,休沐日子可以见一见,平日里想见也见不成。

“公子,那募兵的事呢?依我看,是不是一边修建营房,一边准备募兵?”

刘钰笑笑,摇头道:“募兵?不急,两三年后再说吧。仲贤以为,练兵难在哪里?”

“公子说笑了,我对兵事不太懂。但两三年后再说,是不是晚了些?公子的前途,都在这一营兵上。海军即便兴起,未有战事,也不知可用与否。倒是陆军,平准噶尔的时候正是一个检验的机会,若公子能力压别处营兵,公子前途无量不说,公子所想的军制变革,也才更有可能。”

刘钰哈哈一笑,只道:“一点都不晚。只要把军官练好了,兵械局开办起来,军校体系准备好,若农夫拉出来两年才能成军,那这优势何在?早招兵,早花钱;晚招兵,晚花钱。这先把这四五百人练出来就行,招个五百一千的也行。等以后再募剩下的。”

“万事开头难。真要到募兵的那一步,反倒是最后一哆嗦了。倒是仲贤,我让你去办的事,办的怎么样了?”

康不怠见刘钰认准了日后再募兵也来得及,他知道自己不懂兵事,该说的已经说了,也就不提此事。

刘钰让他去办的第一件事,倒也简单。

当兵要吃粮,但除了吃粮之外,还得吃肉。胶东地区,肉不见得多,鱼却不少,刘钰让康不怠去考察考察鱼价,看看日后练兵的时候能不能吃得起。

朝廷给的钱肯定不够,刘钰想着搞走私,可即便走私也不能说财大气粗,用钱的地方还很多。

尤其是若想让当兵的平日吃鱼,若这个鱼价搞不清楚,也是一笔大开销。

“公子的事,我已经办妥了。若是买鱼,肯定不合算。我走了两圈,询问了一番,这沿途码头市场都有渔霸,非经其手,不能售卖,这就叫鱼价高了几分。”

“再者朝廷收丁口银。贫富所差日大,富者三分银不算什么,可贫者三分银就是大难。许多贫苦渔民没有船,岸边滩涂又被渔霸、地主所占,不能在滩涂捕鱼,只能数人租借一艘船,号‘各倒包’。”

“数人一艘,各带渔网,租借船只出海。回来后还了租船费用,又被渔霸压了价,每年再缴丁银、服徭役、只能说是饿不死。”

大致介绍了一下情况,康不怠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买鱼肯定是贵。

当募兵去捕鱼,那就又练成了地方驻军,根本不是野战部队。

所以康不怠就想,能不能刘钰出一笔钱,造几艘渔船、买几套渔网。

雇佣这些贫苦渔民来捕鱼,一方面可以上报为服徭役,钻个空子,就免了这些人的役;另一方面,一个人每年三分银的丁银,也不多。

平日里再给一些米麦,一个月给个三五斗就行。以三年为期,在这三年内,打的鱼都归军营。三五年后,船和渔网都归渔民,丁口银军中出,徭役刘钰出面找人给他们免掉。

康不怠算了一笔账,如果就按照日后募兵七千来算,每天都能保证有鱼吃,若是买,开销就极大。

但若是用这种方法和贫苦渔民合作,这些贫苦渔民必然愿意,因为他们三五年之内根本攒不下一条船的钱,而且还省了徭役之苦。

七千人,也就需要三十条船,百十个渔民,这样一年的开销实际上就是三两银子的丁口银、每个月三五十石的米麦,船平摊下来也没几个钱。

而且如今可以暂时试行,反正军营里此时才几百个人,先弄一些渔民试试。

至于渔霸和地主占据的滩涂,也不用去管。威海营房附近、刘公岛等地,这是军管区,哪个渔霸敢占的话,赶走就是。

听完康不怠的办法,刘钰琢磨了一下,似乎可行。

“仲贤这办法,倒的确可以。想来他们也会愿意,反正暂时用不到太多,你就去把这件事办妥吧。给你一个月时间,算算渔船、渔网等一共需要多少钱,算出来后到我这支取,一个月之内我要见到鱼。可有问题?”

康不怠心道这事若是一个月才能办成,那我也不用当门客了,遂道:“一个月自然是够的,公子不妨再想想下个月要我办成什么事,一并说了。届时做完了,我也好歇两个月的假。既来此地,不游蓬莱,岂不虚来?”

刘钰知康不怠的性子,这件事的想法也大为可行,足见其办事的能力,主要是思路不那么死板。

当初说好的只要把事做完了剩下的事刘钰不要管,便道:“那好吧,我再多给你一个月的事,你就去各地转转,结交富户文人,尤其是开矿的,打着我幕僚的旗号去就行,蹭吃蹭喝,作诗扯淡,随你,也不用问太多。我再拨给你二百两银子,总吃别人的,你也得回请,反正就是个吃喝玩乐的任务。”

(本章完)

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1175章 启蒙跃进年(上)第197章 活路第277章 凶狠而聪明的敌人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1201章 木牛流马(八)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顺便平第281章 专业行贿第1510章 终章 九三年(廿八)第965章 扣帽第1357章 英国的总崩溃(六)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352章 二虎竞食第1345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五)第476章 日本之马尔萨斯第961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七)第1355章 英国的总崩溃(四)第39章 心思不纯第1337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八)第1429章 王谢燕,百姓家(中)第755章 表演战(五)第1373章 里病外治(九)第808章 阉党(中)第843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五)第123章 小团体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759章 忧虑不安第192章 超胜十年第930章 觉醒(二)第364章 朝贡算不算侵犯垄断权第645章 难得的互信第626章 纵横家的舞台第171章 萌芽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敌对第644章 细思恐极第624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411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二)第1099章 工业革命(十二)第865章 我是来监管你们的(一)第1080章 争功(五)第1453章 “帝”(五)第624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079章 争功(四)第1477章 临别告诫(三)第111章 廷议菜市场第700章 反围城第741章 巴达维亚新政(二)第4章 冲突第152章 入倭第533章 荷兰人也会以史为鉴第1211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下)第1461章 最后的闹剧(八)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250章 欺瞒第1491章 终章 九三年(九)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797章 为跑路做准备第832章 中荷友谊(上)第294章 礼贤下士第483章 时代局限内的强者第886章 恐吓第684章 偷梁换柱第1251章 复辟的代价(上)第237章 欧洲突破口第154章 问蛋别问鸡第629章 西进南下,互为信任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202章 评书梆子学历史第1476章 临别告诫(二)第687章 帮助盟友第1340章 最后的增兵第51章 小小批评第44章 三百年后第97章 风波起第1117章 传承第45章 冰墙第1231章 开战(十)第751章 表演战(一)第232章 工业还是金融地产第588章 另一条腿第349章 死国矣第621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1212章 统一市场与地方利益(上)第161章 全家死绝优先第252章 特许第1433章 鸩酒 解药(下)第1485章 终章 九三年(三)第1206章 太子难当(下)第1171章 备战(十)第941章 自觉(三)第531章 两头下注第777章 艰难的第一步(上)第1028章 割裂(六)第1283章 死与复仇(四)第339章 取义第932章 觉醒(四)第643章 反对重商主义第214章 另起炉灶办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