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1章 终章 九三年(九)

第1491章 终章 九三年(九)

法国要乱,且大乱。“礼崩乐坏”,法国旧制度就是法国旧时代的礼乐,旧时代已经不可挽救,一定会出大事的。

这,就是抬着刘钰棺椁作为一种外交手段的大顺使节团,在从北美抵达欧洲逗留了一段时间后,得出了结论。

法国不是整个西欧,正如,大顺不是整个东亚。

法国若乱,整个西欧必将乱成一锅粥;正如,大顺若乱,整个东亚必将乱成一锅粥。

这对大顺每年对大西洋贸易区的上亿两贸易额来说,绝对是个至暗的结论。

…………

几个月后。

印度。

苏拉特。

不久前,大顺炮舰开炮镇压古吉拉特纺纱人大起义的烟尘,还没有彻底消散。

正所谓,一座城市的命运,既要……又要……。

这座在塔皮河河口的城市,在历史进程上,走了一条和原本历史截然不同的道路。

简而言之,他旁边的孟买,因为种种历史因素和欧洲殖民因素,大顺并没有选择将孟买作为大顺在印度西北的统治中心。毕竟,大顺面对着数万在葡萄牙统治下、以及在葡萄牙把孟买作为嫁妆送出去英国仁统治下的城市,着实不好管理。

既不好管理,那大顺就选择了塔皮河另一侧的港口,苏拉特,来取代孟买的位置。

至于孟买在大顺打赢了一战之后,发生了什么,那就不太好说了。

事实上,苏拉特对于大顺并不陌生。

早在一战之前,苏拉特这里的印度人,就经历过大顺睡醒的“历史进程”了。

大顺下南洋,用军舰夺取了商业霸权,使得南洋的棉布市场不再用荷兰人倒腾的苏拉特棉布,而是用松苏棉布。

苏拉特就已经经历过一次“历史进程”了。

一战之后,大顺击败了英国的3000军队,在印度获得了绝对优势的地位。

鉴于孟买的特殊性,大顺选择了“扬州方案”,即让孟买遭受大顺废漕运走海运一样的扬州命运,将印度西北的贸易中心和统治中心定位在了苏拉特。

正所谓,其兴因此、其衰亦因此。

在繁荣发展了二三十年后,又因为一件“小”事,苏拉特的命运再度被历史进程所影响。

这一次的历史进程,叫“走锭精纺机”。

不久前发生的起义,正因此物。或者说,这是一个几十年前从大顺决议在印度弄棉花开始,就注定的历史进程。

事实上,载着刘钰灵柩的舰队,要不是因为一场忽如其来的风暴,是决计不肯在苏拉特逗留的。

Wωω¤ ttκǎ n¤ ¢〇

毕竟,刘钰的名声,在苏拉特和在巴黎,完全不一样。

在巴黎,固然有人骂、但也有人会来灵柩旁献上鲜花和哭泣。

而在苏拉特,只怕是……不抓两团屎扔棺材上,那都算是当地人比较有“素质”了。

刘钰倒是没亲手拉苏拉特杀过人。

但他当初下南洋重整南洋棉布供应体系、打一战、定政策、以及铺开纺纱业又忽然摧毁,这一系列举动,在古吉拉特因此而死的人,不下二三十万。

除此之外,还有个特殊的“历史遗留因素”,也即英国殖民和大顺殖民的区别。

这里的区别,不是什么道德、制度、文化、法律什么的区别。

而是最基本的东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战之前。

英国是个棉布进口国。

而大顺打赢一战,甚至说在打赢一战之前,大顺就是个棉布出口国。

这,才是这里的人、尤其是一些被英国殖民统治过的人,对刘钰如此恨的根本原因。

是的,某种程度上,大顺打赢了一战,直接导致了古吉拉特以对外出口为主的棉纺织业,彻底崩溃。

织布行业完蛋,只剩下了棉花种植业和纺纱业。

对这里的一些织布为生的手工业者而言,他们当然没经历过历史上真正统治印度后的惨状。

而大顺,或者说刘钰的政策,之前偏偏又是“倒逼英国东印度公司开拓印度,施加压力让东印度公司如芒在背认为随时可能失去中国的货源,从而迫使英法在印度冲突加剧,进而借刀杀人让英国驱赶法国,然后大顺再以法国盟友的身份参战”的路线。

这使得一战之前,英国在古吉拉特地区的进口量,大增。

或许可以这么说。

一些织布为生的古吉拉特的织布工匠看来:这大英国不见得好啊。可到了大顺,我却挨了饿。

无需讳言,这是事实。

后世有人,为了鼓吹西方的发达,给出过这样一个数据。

说,从1794年,到1814年,英国销往印度的纺织品,暴增了696倍!

只看这个数字,不求真相的人,一定会觉得:哇,西方真的好发达的,在1800年工业就全面碾压东方了!

这个数据,没错。

可以说,非常的正确。

但是,这个数据,就是标准的“说话说一半”。

历史上,1794年到1814年,英国销往印度的棉纺织品,是不是暴增了696倍?

是的,一点没错。

但是,很可能,这个数据,他没告诉你,1794年,英国销往印度的棉纺织品的价值是多少。

那么1794年,也即是传说中马嘎尔尼访华的那几年,英国销往印度的棉纺织品价值是多少呢?

156英镑。500两库平银。

是的,你没看错。

156的后面,既没有【千磅】,也没有【万磅】。

就是156英镑,500两库平银。

那么,暴增了696倍,是多少呢?

107306英镑,大约35万两库平银。

所以说,数据说谎了吗?

没有。

数据没作假,确确实实是暴增了大约696倍。

只不过,基数是156英镑。既不是156千英镑,也不是156万英镑,而是156英镑。

那么,1794年,印度对英国出口的棉纺织品是什么数量呢?

4500000件。

这里的件,不是一件衣服的件,而是类似于一包、一箱这样的计量单位。

按照1759年的数据,这么一件的价格,大约是2.03英镑。

换言之,1794年,东印度公司从印度进口的棉纺织品,一共450万件,约合900万英镑。

这个数据很关键,意义很大。

不理解这个数据,也就不明白工业革命的真正伟大之处。正因为工业革命的伟大、因为老马说的商业资本统治下的劫夺制度的狠毒,才能在短短40年后,彻底摧毁了印度的手工纺织业。

相反。

曲解这个数据,不会得出工业革命的恐怖与伟大,反倒会产生一种“英国的生产力一直这么强大”的错觉,工业革命的伟大让位于欧洲人的一直强大了。

仿佛,英国就是这么强,远胜亚洲,于是只要来到了亚洲,瞬间就能冲击亚洲的手工业。

甚至于,很多数据都不会告诉你,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之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第一收入,是【亩税】。

亩税收了1531万7911英镑,折合库平银4500万两白银,排在公司总收入的第一位。

于是,隐瞒了这些数据,便很容易得出许多的奇葩的结论。

伱以为它是个工业时代的大托拉斯,伟大的工业垄断集团,利润暴杀农业国。

实际上,它是个变种的“海上游牧包税蒙古”,靠着一年4500万两的农业税,维系着公司的运转。

理解了这个数据,也就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载着刘钰灵柩的船队,压根不想在苏拉特逗留。

因为……大顺的纺织业,正在迅速摧毁印度的纺织业。

此时是1793年,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顺拿的却是历史上1870年的英国生产力剧本,而不是1793年的英国生产力剧本。

而苏拉特的棉纺织从业者,拿的也是历史上1870年的印度人民的心态,而不是1793年的心态。

什么意思?

历史上1793年的英国纺织业,中国这边海关零关税,也是卵用没有,反而会闹出来1842年的笑话:江南买英国布当包装,包生丝。

而1869年11月17日苏伊士运河开通,以及工业革命三十年如过去三百年的生产力发展,松苏地区的棉纺织业,已经开始有点顶不住了。

这,就是老马说的:【商业霸权才能带来工业发展,而商业霸权大部分又是依靠舰队决战获得的】。

没有舰队,没有商业霸权,没有刺刀,你纵然物美价廉,但你没有霸权,你就没有市场。人家不买你的,人家反手出个棉布禁止令,你能如何?

刘钰逆练,一战获胜,从大顺到印度也不需要绕好望角。

而大顺想要棉花和棉纱,不想要印度棉布。

并且,正如李欗当初琢磨的“边疆铁路”的配套政策,是摧毁印度的制糖业。他既懂这个,也算是稍微理解了原始积累的秘密。

那么,显然,大顺在印度造成的冲击,是可怖的。

于是,也就有了孟买等地的印度原本的贸易受益者的那种情绪:这大英国不见得好,可到了大顺,我却挨了饿。

没办法的事,这就是历史进程,总不能把这些人抓着送到另一个时空,去感受下1820年以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是如何摧毁印度的棉纺织业的。

一方面,是大顺的纺织业对印度的冲击。

另一方面,是英国之前在孟买作为“购买者”;而大顺此时却作为“倾销者”的差异。

的确,历史上,印度的棉纺织业被英国摧毁了。

但,绝对不是在大顺打一战之前,英国就能摧毁;相反,这个时间点,英国还得靠行政保护和关税,哪有资格谈摧毁印度棉纺织业。

自然,在这个时间点,对照是明显的:大顺没来之前,苏拉特和孟买发展挺好,对外纺织品出口节节攀升;大顺一来,苏拉特先是棉纺织业南洋市场被崩,紧接着又是一战获胜波斯市场被大顺抢了,再然后就是这一波大的。

这种对照,过于明显。

伴随着走锭精纺机在大顺先发地区的铺开,导致了印度手工业者的反抗情绪,或者叫“觉醒”。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大顺的统治下,扶植了一批印度的商人,建立了一堆纺纱工场,供应大顺棉纱。

而大顺,伴随着走锭精纺机的应用,现在把印度的民族资产阶级,也给抛弃了。印度的民族资产阶级,尤其是在之前贸易体系中搞纺纱业的民族资产阶级,也开始踏上历史的舞台了。

李欗或许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也或许想说:我想做包含印度在内的天下的天子,我想要稳定,一切照旧统治下去。

但大顺已经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转型后的一部分和帝国主义政策利益绑定的军功贵族、实学新兴阶层的帝国主义统治阶级联合体,拍了拍蒸汽或者水力驱动的走锭精纺机,告诉天子:不,你不想。你不知道,我们告诉你。

(本章完)

第1467章 最后的闹剧(十四)第1252章 复辟的代价(中)第1509章 终章 九三年(廿七)第851章 一分钱难倒天子(一)第274章 娘家舅舅第85章 感言 及关于本书是同人第111章 廷议菜市场第1237章 三战定印度(四)第278章 不要做梦第13章 母多怜幼子第1320章 施加神圣性(下)第1302章 死与复仇(二三)第1500章 终章 九三年(十八)第420章 奇袭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1117章 传承第547章 恶龙第713章 活路第23章 扎心的话第633章 斡旋家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一)第1255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一)第234章 打小抄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63章 军歌第728章 好骗与不好骗第1250章 钻石湾屠杀(六)第552章 理想国第1491章 终章 九三年(九)第717章 臀与脑第469章 搬出祖训第1234章 三战定印度(一)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1396章 强迫去过好日子(中)第313章 乱力怪神第1057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一)第939章 自觉(一)第1363章 国富论(六)第1305章 死与复仇(二六)第139章 考察第500章 谁也不是普遍真理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1110章 上国心态(四)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为了啥(下)第205章 入营第1194章 木牛流马(一)第1102章 工业革命(十五)第1054章 站台第1439章 分歧(五)第926章 战前舆论准备(上)第218章 克虏伯伤害准部感情第860章 最终还是看天意(下)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381章 胪音第1121章 乡约村社(二)第25章 前朝旧事今日师第956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042章 国运(下)第1362章 国富论(五)第740章 巴达维亚新政(一)第1053章 皇帝眼里的改革第381章 胪音第1250章 钻石湾屠杀(六)第717章 臀与脑第194章 卸力第183章 变阵第450章 放低姿态,麻痹对手第1261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七)第1021章 事物的两面性(上)第27章 临行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543章 萌芽?萌个屁第1206章 太子难当(下)第678章 做美梦的皇帝第633章 斡旋家第1071章 恶龙残影(六)第1170章 备战(九)第1413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四)第1463章 最后的闹剧(十)第800章 时代的浪漫(中)第636章 鸡肋第1370章 里病外治(六)第204章 投名状第224章 预备役和实学第866章 我是来监管你们的(二)第502章 弃用朱子学的危机第1096章 工业革命(九)第1458章 最终的闹剧(五)第422章 突入第641章 前科第401章 战前准备第840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二)第809章 阉党(下)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659章 朋友和敌人第726章 昨日投名状 今日罪名簿第282章 放松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1342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二)第1289章 死与复仇(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