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守土官长

第475章 守土官长

不怕日本有雄心野心甚至复仇之心,就怕日本躺平等死。

真要是躺平等死,来混不吝的手段,强化《节俭令》、强化禁民间戴金银、严令武士要安贫乐道不要穿丝用瓷,继续用旧有的统治方法来继续统治,深化社会死气,那大顺这边就只能再打一遍。

但只要不躺平等死,就绕不过一个问题。

钱。

就刘钰去江户送地瓜之前,连削弱诸藩的参觐交代都停了的财政情况,真就是除了当买办之外,再没有别的来钱方法。

腐朽的满清可以搞十三行,垄断对欧洲的出口贸易,顶着火绳燧发的半代代差,从巴尔喀什湖打到尼泊尔再到缅甸。不是所谓武德充沛,唯能氪金、且几十年能氪得起十一二亿两而已。

日本可没有能大宗出口的东西。八十年前短暂的瓷器雄起,不过是因为明末大乱,欧洲人在中原拿不到货,恰好丰臣秀吉在朝鲜战场上抢了一些瓷器工匠。

既不能靠出口挣钱,那就只能选择靠进口挣钱。

刘钰好心好意地给了百分之六的关税,可不是大发善心,而是让幕府有动力扩大进口。反正穿得起丝绸的,也不差这百分之六的税。等着日后机器纺织业发展起来了,需要扩大日本百姓市场的时候,再打一顿要求降关税就是了。

德川吉宗就知道刘钰没安好心,看刘钰写的“岂不美哉”,心道金银这么无用,你怎么像是苍蝇见了血似的?你大顺怎么不把金银都送人,岂不美哉?

但现在也正是前有狼、后有虎。

就刘钰这副一脸求财的模样,德川吉宗确信刘钰还有半句话没说。

幕府要是搞节俭令,那大顺就可以换个幕府,大顺自己搞征服可能有点麻烦,武士怕被四民平等、取消特权,一定会拼死抵抗;但从伊达氏到毛利氏再到锅岛氏,扶植一个新幕府难度还是不大的,满打满算三四万有大规模野战能力的旗本,打一场萩城之战规模的野战,德川幕府自己就会崩解。

不改吧,慢慢等死。

改吧,好像刘钰给出的办法,真的是唯一可行的。前提是幕府仍旧统治,要不然办法倒是挺多的,不止这一个。

德川吉宗已经吃过甘薯救荒和铸币改革的大亏了,现在真的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

细细琢磨了一下刘钰给出的思路,好像也的确是可以实现的。

如果每年的关税、特许专营、硫磺铜料专卖等,能给幕府新增三四百万两的收入,确实可以养得起一支一两万人的正兵之外的奇兵、也可以在德川直辖领的核心地区开办一些学堂。

别的选择都不现实,不管是英国还是荷兰,此时还没有展示出足以让日本震惊的实力,而且在这么多年的锁国惯性之下,只能学西洋之器,绝对不可能学西洋之道。

汉学在日本本就有很广泛的基础,作为中华文化圈的亚文化和衍生文化,上上下下儒生并不缺。而且基本上也跟得上时代的主流,大顺这边全面反思朱子学、日本这边也开始出现了古儒一系。

不过,这件事对整个日本、整个德川幕府的统治而言,却也有一些让德川吉宗犹疑不决的地方。

“刘君为中华之人,却不懂儒家大义,亦不知名教之德。”

“宋时,苏子言: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厚薄,不在乎富与贫。”

“贵国之大儒顾炎武,亦曾有著作流传长崎。以其所言,以为宋之亡天下,实亡于王荆公变法。若如青苗法等害民之法,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日而更。”

“然荆公变法后,人心趋利而忘义,这正是宋亡天下的根本。这不像是害民的青苗法,知道有害可以一日废除。这种趋利忘义、结党言利的风气,为祸百年而不知。”

“《小雅·角弓》言: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猴子爬树不用教,自己就会爬。可王荆公动辄谈钱、谈利,这却是在教天下的‘猴子’爬树,让天下士、民,都趋利忘义。”

“刘君既叫我于日本广播朱子之学,却又叫我鼓励奢靡消费;叫我办学求贤而奖儒生,却又叫我不准武士安贫乐道。这何异于南辕而北辙?”

“幕府求利,这难道不是让日本的风气‘教猱升木’吗?若不成,日本之风气为之一变……届时便无有退路。”

“若不行之法术,不成,还可以退回武家法度;行此法术,风气一变,退而不能。”

“刘君这是刨根之术,唯可进,而不得退。”

刘钰看罢,盯着那句“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心道你自己信吗?

无非是担心事情不成,武家制度崩溃,又没有完成统一削藩的大业,以至于退路都没有了。

这就是标准的干大事而惜身,老琢磨着留退路,可现在不是你想退就能退、想不往前走就不往前走的。

真要是大搞节俭令之类,收拾完南洋的荷兰人,一看日本这边的贸易量没有巨额增长,肯定还得再打一顿,那时候可就没有这么客气了。这又何必呢?

不搞节俭令,不用行政手段控制贸易量,那武家制度必然崩解。

心道反正由着你折腾,真想折腾,不折腾个几十年,两三代人,是折腾不明白的。两三代人之后,时代早就变了,到时候大顺的工业,就巴不得去掉武士阶层,有个更广阔的日本底层市场。

日本既不像印度只是个地理名词,至今还没有早期的民族意识;又不像印度气候适宜耕地众多,是大顺周边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棉花、靛蓝的原材料基地。资源也缺乏的很,这就不适合作为一个原材料基地,搞正统殖民统治。

这时候见德川吉宗还在琢磨着退路,刘钰也直接亮出了獠牙。

“此事,不在于将军,而在于天朝不允许将军往后退。将军若想留退路,天朝的货物如何卖的多?那这一仗不就白打了吗?难道将军真的想让天朝再打一次,或者扶植一个新的、更喜欢拿关税和专营贸易之利的幕府将军?亦或是想着各藩自由与天朝贸易?”

咄咄逼人的笔锋之后,是江户海面上的巨舰大炮。面对这样的屈辱,四周并无外人,德川吉宗知道大顺不可能允许他还有退路,只好询问密约的内容。

即,幕府到底要答应大顺什么条件,大顺才能保证德川一族的统治,保证日后德川削藩时候大顺不会反对。

这些不可能明写在条约的内容,也正是刘钰这一次同意和德川吉宗见面的理由,他可不是来和德川吉宗辩经、谈国家之所以存亡到底在强弱还是道德的。

密约的条款,也没有多复杂。

先是大顺这边出人,在五处商埠处,协助日本国办理海关,检查关税。

明确关税之后,上岸且缴纳了关税的货物,沿途不得再加任何的税种、厘金等等类似的东西。

大顺为幕府提供一批火器和几艘军舰,当然是花钱买的。作为回报,幕府要出人,协同大顺的官方人员一起,完成日本国国土的勘探和绘图,以示服从。

幕府不得出台节俭令之类的条款,也不得禁止商人前往开埠地贸易,更不得硬性规定商人所用的货币种类。

是元文钱、还是享保钱,亦或是更早的金银钱,大顺这边的商人,会和日本上古商定兑换数量和含金银比例。

幕府也不得禁止大顺海商和日本国的金银兑换商人进行交易,幕府不得硬性规定金银兑换比,一切由双方商贾进行协商。

在涉及到大顺商人在日本犯罪的问题时,由大顺驻派长崎等地的办事人员,会和幕府的商埠奉行,一同办理。

幕府不得私自与西洋诸国进行外交活动,一切与天朝体系之外国家的交流活动,必要汇报京城,由京城出面进行交流。

幕府有义务维系锁国体制,除五处开埠地之外,如有各国商船私自前来贸易,尽数击沉、捕获。

如朝鲜、安南等国的船只,“漂流”到了日本,应尽快送往长崎,由大顺这边将其护送回国。漂流至日本的船只货物,可归幕府所有,若朝鲜国对此有疑问,由大顺朝廷出面协调。

稻米、小麦等粮食,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关税应该全免。两国应互通有无,以利百姓之无饥。

为低调处置萨摩藩,以及监视萨摩藩日后不再侵琉球,大顺要在萨摩用一块地,天朝驻扎一支军队。地钱由大顺出,由幕府出面,调换转封为幕府直辖,再借给大顺,只是没必要传的沸沸扬扬。

大体上就是这么几条,总结起来无非就是金银套利、朝贡藩属无主权、关税货物下船不增税、禁止“殖民地”之间绕开宗主国私自贸易,以及卡在萨摩藩和琉球之间,监视西洋人来日本的必经之路。

因为贸易顺差,美洲、欧洲、和日本的白银大量地涌入中国,所以导致中国的金银兑换价从二三十年开始逐渐下跌。而日本因为白银外流、黄金产量不低,都使得金银兑换比值很高,使得大顺的海商完全可以靠金银差价,数年之内把日本的金银价榨到大顺同等水平。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是涉及到上千万两白银的大利润,换言之十万吨吨位的海军,自是要仔细和德川吉宗谈清楚的。

日本有奇葩的关东用金、关西用银的货币习惯。东部惯用金,最先感受到冲击的,肯定是德川氏直辖的领地,这事儿要不说明白,一年之内德川氏肯定要嘀咕。

(本章完)

第1399章 迁徙路(二)第327章 第四把锁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1098章 工业革命(十一)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五)第278章 不要做梦第536章 为什么是锡兰(下)第685章 试试看第547章 恶龙第1173章 备战(十二)第15章 居高临下第1083章 经验丰富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67章 平平无奇第879章 随意问问第405章 筹钱买路第18章 归化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1244章 三战定印度(十一)第420章 奇袭第558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第1357章 英国的总崩溃(六)第273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下)第51章 小小批评第975章 猜疑链(上)第765章 荷兰灾难年(五)第1260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六)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1412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三)第762章 荷兰灾难年(二)第1255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一)第1397章 强迫去过好日子(下)第636章 鸡肋第862章 好事第596章 好人我来当 坏人你来做第240章 纳税做个好商人第1336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七)第614章 两封信(下)第355章 对骂第1170章 备战(九)第1252章 复辟的代价(中)第848章 威望(上)第862章 好事第1442章 歪经已成(上)第332章 可压榨的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九)第1466章 最后的闹剧(十三)第1133章 济天下和利自己第598章 奇葩的时代第236章 中介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551章 澳门的蝴蝶(下)第958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四)第860章 最终还是看天意(下)第123章 小团体第1437章 分歧(三)第843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五)第270章 先驱者第1309章 死与复仇(三十)第345章 画饼第569章 金钱操控舆论第1466章 最后的闹剧(十三)第72章 参谋第398章 主心骨第444章 暂苦诸君十年第1313章 逼着商人赚钱(上)第416章 和谈无胆 战胜无望第15章 居高临下第670章 伐韩?伐蜀?(上)第831章 海牙惨案(八)第565章 制礼第1472章 最后的闹剧(十九)第1195章 木牛流马(二)第694章 做给百姓看第1247章 钻石湾屠杀(三)第844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六)第864章 相对的仁义第258章 陆军换海军第138章 良家子第1051章 坐庄(下)第538章 感谢荷兰人第112章 绝缨第1429章 王谢燕,百姓家(中)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40章 野心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为了啥(下)第1063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七)第1240章 三战定印度(七)第49章 不同的后浪第308章 礼法还是利益第1316章 胆大才能发财第1457章 最终的闹剧(四)第1487章 终章 九三年(五)第700章 反围城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顺便平第1164章 备战(三)第1038章 大获成功(三)第297章 宁与友邦,不给国人第450章 放低姿态,麻痹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