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南进之前定北疆(下)

第516章 南进之前定北疆(下)

“卿之言甚对。”

“东北方向的关键,不是界约,而是鲸海、黑龙江江口和虾夷地的人口。而当地人口,虾夷可以捕鱼捉虾垦殖,再往北气候不宜,就只能靠商贸往来。”

“或是捕鲸、或是剥海狮皮、拔海象牙、或是熬油做蜡烛做肥皂。”

“非商贸,人口不能兴。否则就会重现当年移民垦殖、移民者煮熟种子言不可存活的情况。那里毕竟苦寒,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非利无以聚人。”

“此番谈判之后,外交部也尽快抽调一批测绘的好手,准备前往朝鲜。朕已经派人和朝鲜王说清楚了,要开辟从平壤到元山的陆路。朝廷会从赔款中出一笔钱,修此路。”

“之前朕也答应鲸侯,除了赏赐将士、开办实学之外,剩余赔款皆用于海军。但鲸侯上书,恳求用此款项修一条路,安设驿站。”

“过些日子鲸侯要下西洋,枢密院那边的人手,加上外交部这边的测绘才俊,都抽到一些。借此机会,绘制朝鲜之图册。”

这条路其实是赔钱的。

因为开发虾夷的人,是商人。

商人要考虑利润,不可能走这条路,先把人运到平壤,走到元山登船再去虾夷。

肯定是直接起航,借助暖流,穿过对马,顺着洋流直接前往虾夷。

这是一条日本商人都走的很熟悉的路线,大顺这边这几年航海术突飞猛进,更没问题。去虾夷不可能走那条路的。

但朝廷不可能只考虑钱。

这条路名义上是为了运送前往海参崴、鲸海西岸的移民,这边的移民大部分是半官方性质的,买扑卖出去的只有虾夷,可能过一阵还要卖掉鲸海西岸的捕鲸权、猎杀海象海豹、或者毛皮贸易的特权。

但除了这些商业性质很浓的特权外,土地开垦等,还有很多是半官方主导的。一些退役的士兵也会安排前往鲸海西岸。

用刘钰的话说,先派人过去,画个圈,把空地围起来。

但这个圈,怎么画、谁出力,这也需要细究。

虾夷可以不用朝廷出力,靠商业资本来主导,逐渐人口就充实了。

虾夷以西,那就没办法商业资金来主导了,因为不赚钱。

修这条路,也就是找个借口,加深对朝鲜的影响。李淦想要后代郡县化朝鲜,此时就要提前准备。

原本是没这个想法的,之前英国公最多也就是想着趁着朝鲜内乱,加深对朝鲜的控制,从而重现熊津都督府。

可现在不同了。

礼政府郎中赵百泉在朝鲜观察到的情况,让李淦确信,完全有机会郡县化朝鲜。

只是,此事暂时不急。需得一步一步来,先借着修路和移民的名义,在那里安排一些人手,熟悉当地情况,加深对朝鲜的影响。

待到将来,水到渠成。

至于何谓水到渠成,按礼政府郎中赵百泉的说法:“两班官吏,既鱼肉百姓,民岂能不以为敌?彼之生存,全仗百姓,却置民于死地。贵贱分明,乃至以人为畜,曰:随母不随父,禽兽之行尔,使之生而知其为畜,此彰显人之礼也。此大谬之言,日后朝鲜国一旦火起,则必连天。皆称兄弟姊妹的天主教若入朝鲜,必泛滥;若无天主,也有陈、吴、黄巾、白莲之事。朝廷应早做打算,以免措手不及,或可助义而使之归于教化。”

虽然李家的人从农民当个皇帝,也极端讨厌农民起义了,但这事若是发生在朝鲜,那就又不一样了。

李淦也问过刘钰,刘钰对这件事的看法,则是觉得出事是迟早的。尤其是大顺强迫朝鲜开关贸易之后,朝鲜那一套两班奴婢制,肯定是要走不通的。

走不通,朝鲜王也没能力改革,那就只有举火燎天一条路了。

开关贸易,会极大的促使朝鲜出事,而且必然是出大事。

开关贸易对大顺倒是无所谓。刘钰可以直接说开关贸易会对朝鲜造成混乱,而不用担心皇帝害怕大顺也一样。

因为外面的东西无法冲击大顺的手工业,这个时代,谁也不行,来一个死一个。唯一能活下去的,也就是南洋的香料这种大顺确实没法手工业搓出来的东西。

但对朝鲜,问题可就大了。朝鲜还几乎是唐之前的庄园奴婢模式,这个时代更撑不住。

所以朝廷最好还是早点为朝鲜出事做点准备。

兵倒是不用准备。

威海小站营的兵,顺风的话,两天就能到平壤。平壤那几个破炮台,海军闭着眼都能打下来。

枢密院要做的,本就是制定出兵的各种预案,但这件事本身就不是个军事问题,因为军事上根本不存在问题。

而是个政治问题。

到时候,大顺帮谁?

怎么帮?

帮完之后怎么办?

就算是帮朝鲜王对付起义,帮完之后不可能就这么算了。

这些问题或许不是迫在眉睫,但李淦清楚,要趁着这一次开发虾夷、伐日大胜、对俄谈判的机会,彻底把北边的问题都解决掉、预备下。

之后大顺的扩张方向要南移,要趁着国库充盈、赔款飞来横财的机会,把一些将来可能要用到的事都布置好。

齐国公虽不知道李淦想要将来郡县化朝鲜的心思,但也知道修路本身就不是简单的修路。

天朝花钱,在藩属修路、建驿站……这对藩属而言可不是一件好事。

天朝说着仁义,可藩属这东西,若有机会吃下去,遇到个喜欢开疆拓土的皇帝,天朝也是来者不拒的,大明不就吃下过安南吗?只不过政策不到位,加上气候实在是比朝鲜差的多,又吐出来了而已。朝鲜可比安南好吃的多。

但齐国公也没多问,只道:“此事易尔。臣这就抽调一批,亦不会影响西北勘界之事。再者,大界已定,日后也就是一些细节小事。”

“爱卿知道轻重,朕也不必多嘱咐了。只是,与罗刹谈判,尽快完成。鲸侯要下西洋,在他动身之前,完成勘界签约。否则朕也不好放他走,留他在京,本就有威慑罗刹之意。若其乘船南下,倒是让罗刹安心了。”李淦觉得说清楚朝鲜的事之后,北边,从东北到西北的各项要做的也就差不多了。

北边的事办完了,不用担心北边的威胁和意外,才能下南洋。

这一点李淦还是很清楚的,不能两线都有问题,而且趁着罗刹现在内忧外患的机会狠咬一口,日后几十年可能就不咬了,机会难得,是故要快。

齐国公叹了口气道:“臣上次出访欧罗巴,走的是陆路。沿途艰辛,难以言状。若走海路,风险极多……”

李淦岂不知海上风险极大?可刘钰坚持要去,他这个当皇帝的也存着别样的想,正好同意他离开一段时间好在杜绝他影响的情况下,观察一下这些新事物。

此时只好道:“朕岂不知?只是一来此番下西洋,另有他意。朝中通晓西洋诸事而又得实学之巧的,非鲸侯不可。”

“二来南洋之事,非鲸侯去,荷兰人方可安心。此事非是小事,南洋数万天朝赤子,换了别人去,朕也不放心。”

“礼政府的人多半以为此皆悖弃祖宗之地的弃民,又向来觉得出海之人多半奸诈。”

“海军那边的人,去了就是奔着打仗去的,不知张弛有度。再说下南洋之事,朝中所知者不多,也非得他去一趟不可,方能游刃有余。”

“荷兰人有何想法?”

齐国公知道皇帝召见,提前做足了准备,如今外交部要打交道的国家太多,又都是一件件联系在一起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皇帝肯定是要询问诸多的。

罗刹的事,关系到大顺是否能安心下南洋;而与罗刹的谈判,又和瑞典法国息息相关,借他们在西洋的实力来取得西北的土地;与瑞典法国的合作,又牵扯到英荷的态度,关系到大顺的商船能否挂着瑞典的旗帜去欧洲……

如今皇帝问荷兰的想法,做足了准备的齐国公忙道:“本部故意强调倭国的事,荷兰人深信不疑。”

“逼迫罗刹,只是让荷兰人以为短时间内本朝并无南下之心。”

“大谈荷兰必须撤出倭国,不得与倭国私下接触,则是让荷兰人以为本朝意止于此。若下南洋,荷兰势力一扫而空,则倭国的事本也不用谈,相隔那么远他们也接触不上;只有不下南洋,才要大谈倭国的事。”

“荷兰人倒也很急,陛下前些日子不也派出了特使前往南洋,安抚人心。但荷兰人还是希望朝中尽快派官船和有仪仗的钦差前往,那样南洋的天朝遗民方可相信。”

“看来,巴达维亚的情况,已经若如干柴触火了。”

大顺这一次办事还是很效率的,在当日的宴会上说了要给南洋华人用皇帝内帑缴纳三年人头税后,第二天皇帝就派了人,从快从简的先和荷兰人一道南下了。

先和当地华人把情况讲清楚,把情绪稳定住。

但从快从简,南洋那边的人未必肯信,即便一些人可能都不是在大顺这边出生的,但文化相通,看不到钦差仪仗,可能还会怀疑这是荷兰人的缓兵之计。

荷兰那边看来是挺急的。朝廷这边也有情报,之前已经派人蛰伏在南洋了,传回的情报便是荷兰人已经因为搜捕没有居留证的华人,和当地没有居留证的社团乌衫党起了冲突。

只是大顺这边打赢了日本,荷兰那边做起事来就束手束脚,大顺派去蛰伏的孩儿军也秉持皇帝的意志,让自己这边的人克制忍让,但双方的矛盾日深,确实到了非要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据那边传来的情报说,今年巴达维亚的大部分糖厂,都干不下去了。好像说是波斯人也在和莫卧儿帝国打仗,打的很大,好像把德里城都屠了,打起仗来波斯那边的糖也不好卖。大顺这边又对日开战,日本蔗糖贸易也断了。平均一百个糖厂里,九十六七个都是华人的,干活的也是华人,真的是已经遍地干柴了。

要不是大顺这边对日开战,可能荷兰人就把屠刀举起来了,杀光了之后方便转型种咖啡之类,反正不缺人。

然而现在杀又没法杀,给钱救济又舍不得给,荷兰人急的如同在火车上拉肚子找厕所却发现里面有人。当真是盼星星盼月亮般,盼着大顺这边派个钦差过去安抚一下众人。

刘钰带着水手与荷兰水手斗殴过,又有“外邦惊诧”的过激言论。如果让刘钰来做这个钦差,荷兰人也就彻底安心了。朝中最主战的人,被皇帝强命去主持安抚,甚至像是被踢开到西洋,从而远离中枢,总能表露出一种大顺放弃南洋的讯息的。

(本章完)

第754章 表演战(四)第825章 海牙惨案(二)第625章 手段第1399章 迁徙路(二)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64章 笑与悲第187章 开战第186章 维持互信第96章 未雨绸缪第1228章 开战(七)第709章 谁占了最大的便宜?第1418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九)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853章 一分钱难倒天子(三)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472章 最后的闹剧(十九)第1206章 太子难当(下)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109章 我们不冤,国子监诸生冤第1015章 虎兕出于柙第673章 不神圣的神圣同盟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591章 不如归去第1014章 表彰大会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60章 思维差异第1514章 终章 九三年(卅二)第1407章 迁徙路(十)第923章 无妄之灾第1002章 献礼第46章 哈士奇第516章 南进之前定北疆(下)第484章 也就那么回事第760章 毛遂自荐第1241章 三战定印度(八)第1371章 里病外治(七)第993章 直钩第109章 我们不冤,国子监诸生冤第759章 忧虑不安第547章 恶龙第434章 恶心的战术第1422章 事已毕(下)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717章 臀与脑第162章 非是养死士第92章 钦定?第979章 决胜千里之外(二)第1508章 终章 九三年(廿六)第158章 无解的贸易逆差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513章 皇帝的职业病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144章 先卖后奏,皇权特许第196章 呆若木鸡第776章 东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220章 双簧保底第544章 皇权最可信的刀第111章 廷议菜市场第698章 巴达维亚的决断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221章 先知第260章 委婉拒绝第68章 决心第374章 送礼的格局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82章 卖第1170章 备战(九)第889章 东学西渐的诡异产物(下)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九)第1334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五)第605章 怀念过去(上)第60章 思维差异第555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一)第73章 法理问题第154章 问蛋别问鸡第262章 纸老虎第813章 大顺不再是个背景板了第177章 机遇期第1489章 终章 九三年(七)第34章 买卖第552章 理想国第825章 海牙惨案(二)第843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五)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467章 粮食定价权的布局第223章 裁撤与移民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1071章 恶龙残影(六)第687章 帮助盟友第1406章 迁徙路(九)第222章 烂伤疤不可揭第83章 转机!俄国背锅侠来了第430章 权谋第7章 纷至沓来的麻烦事第91章 提点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722章 墙头草(上)第97章 风波起第558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